论上巳节的文化价值与现实意义.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592424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上巳节的文化价值与现实意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论上巳节的文化价值与现实意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论上巳节的文化价值与现实意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论上巳节的文化价值与现实意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论上巳节的文化价值与现实意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上巳节的文化价值与现实意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上巳节的文化价值与现实意义.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上巳节的文化价值与现实意义徐嘉上巳节是中国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它承载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展现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可是如今,上巳节却正在被大部分中国人淡忘,许多年轻人甚至根本没听说过上巳节,而在日韩等地区,还依然保留着过上巳节的一些传统。我们怎能让自己的文明辐射到其他民族那里传承,却在自己民族里丢失?因此,有必要好好研究上巳节这个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挖掘它的文化价值与现实意义,唤醒炎黄子孙对它的认识与重视。上巳节俗称“三月三”。上巳,是指以干支纪日历法中的夏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在汉代以前,上巳节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农历三月初三

2、。上巳节历史悠久,是中华文化的活化石。“上巳”最早出现在汉初的文献。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据记载,春秋时期上巳节已在流行。上巳节被称为黄帝诞辰节。据考证,河南新郑为黄帝故里。新郑自古有俗语:“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所以农历三月初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轩辕黄帝的诞辰。而新郑老百姓也有“三月三,拜轩辕”的民俗。后来,河南以外的一些地区也逐渐接受了“三月三,拜轩辕”的风俗。“三月三”遂成为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日子。人们能在上巳节祭拜中找到一种强烈的民族认同感。上巳节承载着美丽的中华传统神话故事。传说农历三月三,是西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根据中国道教的说法,

3、西王母三月三生日,会开蟠桃会庆贺寿诞。西王母是传说中中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所以西王母被称为是福寿之神。三月三拜西王母在古代中国普遍盛行,人们以此祈求健康,多生贵子,表达了美好的生活愿望。现在农历三月三在各地还有类似风俗,如安徽繁昌的接三姑娘、浙江丽水的龙子庙会、吉林永吉的龙王祭、浙江海宁的双忠庙会等等。 上巳节古称“修禊节”。先民们在三月时令于水边祭祀、沐浴,称为“春禊”,以除去整个冬天所积存的污垢和病害。周朝有在水滨举行祓禊活动的习俗。天子会指定专职的女性神职人员掌管此事。周礼春官女巫有曰:“女巫岁时祓除衅浴。”

4、 祓即消除不详,禊即清洁净身。祓禊,即通过洗濯身体,达到辟灾祛邪、祈福降吉的目的的一种祭礼。后来演变成上巳春浴的习俗。论语有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七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写的就是春浴时的情形。这种“祓除畔浴”,能清洁身体,去除身上的晦气,起到去灾的作用。云南初春流传的洗脚大会,就是古代祓禊的遗风。在上巳节中还有临水浮卵、水上浮枣和曲水流觞三种活动。临水浮卵最古老,它是将煮熟的鸡蛋放在河水中,任其浮移,谁拾到谁食之。水上浮枣和曲水流觞则是由临水浮卵演变来的。值得注意的是,曲水流觞和临水饮宴后成为文人雅士的娱乐活动。古代,人们举行完祓禊仪式后就坐在环曲的水渠边,把盛

5、着酒的觞放于流水上,任其顺流漂下,停在谁前面,谁就要将杯中的酒一饮而下,并赋诗一首,否则罚酒三杯。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曲水流觞”要算王羲之与其友在会稽的聚会了。由此王羲之写成了兰亭序。在绍兴,由“曲水流觞”活动形成 的这种饮酒赋诗的雅俗一直盛传不衰。直至今日,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中外书法家都要到绍兴兰亭聚会,举行“曲水流觞”的活动,用咏诗论文,泼墨挥毫,纪念王羲之。我国“曲水流觞”之俗还东传日本。公元958年,日本福冈天满宫就首先仿效兰亭之俗,举办“曲水宴”,这一风俗一直在日本流传至今。可见,我国古代会稽遗风影响之深和流传之广。上巳节还是人们郊外游春踏青的节日。在古代,人们冬日一般没有重大的事

6、务安排,叫做 “窝冬”。春天到来,万物化生、大地繁荣,令人喜悦,踏青游春,便是像久旱逢甘霖一样的大事。特别是古人受冬日折磨,更喜欢亲近自然,去体悟春天的涵义。论语先进记载道: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于孔子,各谈其志向理想时,曾子勾画出这样一幅图景:“莫(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可见在春日融融中游玩享受自然风光也是儒家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啊。江苏武进地区在三月三也有游南山的习俗,民谣曰:“三月三,穿件单布衫;大蒜炒马兰,吃了游南山。”上巳节也是古代青年男女固定的欢会时节,称为“会男女”。周礼地官媒氏云:“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

7、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这描写了青年男女在春草碧绿的大地上结伴对歌,互赠信物的欢乐情景。现今少数民族地区也有不少会男女的风俗,如黎族的三月三、苗族的爬坡、布依族的抛绣球等。上巳节还有“女儿节”一说,它是女子的“成人节”。每到三月三,女子们会到郊外踏青,兴高采烈地庆祝成人。这一习俗在近代汉族中衰落了,却传到了日本韩国。女儿节是日本的五大节日之一,又名“雏祭”或“桃花节”。当天,日本妇女会身着和服到街头游玩,日本神社里会举行祓禊除厄的活动。有女儿的家庭,会在一个特备的各层台架上摆起“偶人坛”,并制作一些特殊的节日食品,来为自家的千金祝贺节日。上巳节在中国

8、民间有很多丰富多彩的习俗。人们在上巳节那天戴荠菜花、挑荠菜。“荠”与“吉”谐音,与“聚”音相似,吃荠菜就有吉祥、聚财之意。早春的荠菜新鲜营养,所以民谚有“三月三,荠菜赛仙丹”的说法。南京人习惯用荠菜花来煮鸡蛋,祈福去病去灾。妇女把荠菜花戴在头上,认为可以不犯头痛病,晚上睡得特别香甜。荠菜花还有吉祥之意,有民谣道:“三月三,荠菜花赛牡丹,女人不戴无钱用,女人一戴粮满仓。” 人们还把荠菜花铺在灶上以及坐、睡之处,认为可除蚂蚁等虫害;把莽菜花、桐花藏在毛衣、羽衣内,认为衣服可以不蛀。除了吃荠菜,民间还有吃“亮眼糕”之俗:“或以隔年糕油煎食之,云能明目,谓之亮眼糕。”上巳节还有听蛙鸣的习俗,清顾禄清嘉

9、录三月 田鸡报:“三日,农民听蛙声于午前后,以卜丰稔,谓之田鸡报。谚语有:“田鸡叫拉午时前,大年在高田;田鸡叫拉午时后,低田弗要愁。”在四川温江地区的武阳一带,还有“抢童子”的习俗。城隍庙台子坝在做过法事后,将祭过神的木雕童子从台上丢下来,围观的青壮年顿时如海水般翻腾,激烈争抢。抢着后,晚间备齐鼓吹之具,由一男童抱着木雕童子,骑马送与事先约定的有钱而无子的人家,主人办酒席以作酬答。四川忠县等地有“三月会”,举行纪念抗敌将领巴蔓子的盛大活动,是日,群众抬巴蔓子的偶像绕城游行,后跟社火队,玩龙灯、舞狮子,家家张灯结彩,燃放爆竹,热闹非凡。在中国闽南、台湾则有部分人士会选在三月初三的上巳节扫墓,兼具

10、踏青、除去不祥的意思。 如今,上巳节依然是中国许多少数民族的十分重要的节日。壮族会在三月三第2/5页 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相传这是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侗族在这天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布依族会杀猪祭社神、山神,吃黄糯米饭,各寨三四天内不相往来。瑶族以三月三为“干巴节”,是集体渔猎的节日,并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共享收获的欢乐,然后大家云集到广场,唱歌跳舞,欢度佳节。黎族称三月三为“孚念孚”,为预祝“山兰”(山地旱谷)和打猎丰收的节日,也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的日子,人们称它为谈爱日。傣族

11、在三月三举行泼水节活动,这里可以看到古时上巳节祓禊之俗的影子。畲族也有“三月三”节日,它是谷米的生日。当天畲族家家户户都吃传统的乌米饭。朝鲜族有三月三踏青、吃花煎、喝花菜的习俗。由以上简介,我归纳了上巳节的这样一些鲜明特点:历史悠久,春秋时期便已流行;内容丰富,各种纪念庆祝活动数不胜数;涉及人群广泛,男女老少、各民族、知识分子都有相应纪念庆祝活动;极具中国文化特色,黄帝诞辰、王母寿诞都是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精神符号;影响深远,远播日本韩国等地。上巳节承载着活生生流淌着的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蕴藏着大量独特的民俗生活意境和深远的民族生活气息,是中国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同时上

12、巳节还可以对现实的经济、政治、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庆祝上巳节,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首先谈谈上巳节作为传统节日本身所具有的文化价值。上巳节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展现着中国从古至今的生活风貌,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情感价值、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上巳节作为黄帝诞辰节,彰显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同时,炎黄子孙在上巳节祭拜黄帝,祭拜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更能深切地感受到一种同根同祖、血脉相连的情感,并能增强对本民族的热爱与认同,这项纪念活动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在这种意义上,上巳节就像粘合剂一样把中华民族成员们紧紧联系在一起。上巳节展现了大量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粹。例如上巳

13、节的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关于上巳节的大量文学作品记载都是宝贵的民族精神产品。文人们“曲水流觞”的活动充满高雅的艺术气息。踏春游春、采荠菜、听蛙鸣、亲近自然以及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的活动展现着健康的生活情趣。祈求健康长寿的祭拜活动、象征吉祥吉利的各种民俗凝聚着中国历代人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这些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激励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在热闹的庙会以及大量丰富多彩的群体活动中,人们彼此欣赏,互相竞赛,互相借鉴,体现中华民族社群内部的组织协调和团结合作,彰显着中华传统的集体意识,营造着和谐的氛围。这些都是中华文化优秀的特质和精神。上巳节还为中国历史学、民俗学、文学等研

14、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上巳节中丰富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粹值得进一步细细发掘。另外,上巳节的一些民俗也有一定的科学价值,例如用荠菜煮鸡蛋、妇女戴荠菜花防头痛的民俗。现代中医学研究显示,荠菜味甘淡、性微寒,能凉血止血、清肝明目、清热利尿。若是高血压、动脉硬化的病人,每日用鲜荠菜60克,加水适量,煮开锅后,打入鸡蛋3个,喝鸡蛋汤,能改善头晕头痛症状。可见上巳节闪耀着中华民间智慧的光芒。上巳节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第3/5页 庆祝上巳节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积极意义。上巳节文化具有强烈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首先,上巳节作为黄帝诞辰节,可以发挥巨大的凝聚人心的作

15、用。中华民族历来讲究认祖归宗,经常会有港澳台胞、海外华人回大陆寻根认祖,因为他们都铭记着自己是炎黄子孙。上巳节就是炎黄子孙共同庆祝纪念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节日,可以发挥民族精神纽带的作用,有利于团结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增强中华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民族凝聚力,增加国家认同感。对促进祖国统一有积极意义。其次,上巳节是许多少数民族的重要节日,汉族和少数民族同庆上巳节,彰显了上巳节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民族交往和融合,促进民族团结。庆祝上巳节,有利于弘扬中华文化,抵御西方文化冲击。如今,洋节在中国大肆流行,许多人接受了大量西方的节日习俗,潜移默化地受着西方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熏陶,却淡忘了中华本民

16、族的传统节日,那些和传统节日紧密相连的传统文化也因此渐行渐远了。上巳节中的诸多方面都极具“对抗”西方洋节的潜力。例如,上巳节“会男女”的习俗,可以看成是中国的情人节。传统的七夕承载着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凄美的爱情故事,未免有悲伤的情调。而上巳节,男女欢聚游春,充满欢乐的气氛。中国人何不庆祝“上巳情人节”,体会本民族的文化魅力与情调?这比过西方2月14日的情人节更有底蕴、更有根基。再例如,中国人与其大张旗鼓庆祝圣诞,庆祝耶稣诞生,何不好好庆祝本名族始祖黄帝的诞辰、王母的寿诞,庆祝上巳节?其实,上巳节中很多丰富多彩、底蕴深厚的节日内容都强过那些“舶来品”,一旦大众清楚地体会到这一点,又怎会放着本民族

17、如此有意义的节日不过,而去盲目地追捧不属于自己的文化?庆祝上巳节,也可以促进经济的繁荣。正如上面所说,上巳节的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商家完全可以好好挖掘上巳节里的文化元素,进行各种“经济唱戏,文化搭台”的节日活动,中国自己的节日将比西方洋节吸引的人群更广泛,庆祝起来更有底气,内容更深厚和持久。庆祝上巳节对提高个人素质,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也有积极意义。祭奠始祖、向王母祈福,或是知识分子效仿“曲水流觞”,相聚咏诗论文,甚至参加如逛庙会、玩龙灯、舞狮子之类的群众娱乐活动,都能让人受到中华文化熏陶,增强对本民族的热爱,提高文化修养。踏青游春、亲近自然,洗浴、吃荠菜等等习俗,倡导的都是一种绿色

18、健康的生活方式。参加充满中华传统特色的群众庆祝活动,可以交流邻里乡亲的情感,促进人际关系和谐。这些上巳节的民族特色习俗,可以调节现代紧张的生活、带给人身心的愉悦,岂不比那些灯红酒绿、繁华浮躁的消遣更有意义,比那些“美食节”、“购物节”更具魅力?而且,通过节日放假,祭祖、踏青、群众聚会等轻松的方式来向青少年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比干巴巴的说教和课堂灌输更有效果,更有利于青少年教育。全球性多元文化的交流、融通、相互影响为民族文化的展示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在这个意义上,传统民俗节日更应该保持、弘扬,像上巳节这样内蕴深厚的传统节日,我们决不能让它消逝。它是中华文化的一面镜子,活生生地向世界展示着中国。中国人应该热热闹闹地、好好地庆祝上巳节,让上巳节里的文化光芒闪耀出来,把上巳节里的中华文化精粹传播给世界。上巳节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远不止于此,只有重视上巳节,重视中华优秀民俗文化的传承,才能更好地发掘传统节日的内涵,赋予传统节日崭新的生命力,使其散发出中华文化无穷的魅力。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农历三月三的中华大地上会充满浓烈的上巳节节日气氛。第4/5页 参考文献:1. 中国民俗大系湖南卷,龙海清,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