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桥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课《最后的姿势》马燕.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592428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3.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桥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课《最后的姿势》马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林桥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课《最后的姿势》马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林桥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课《最后的姿势》马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林桥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课《最后的姿势》马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林桥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课《最后的姿势》马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林桥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课《最后的姿势》马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桥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课《最后的姿势》马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林桥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课最后的姿势马燕最后的姿势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只识不写。联系课文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会用“生死攸关”造句; 3、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4、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教学难点: 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

2、法。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导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的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分角色有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感受人物形象; 3、借助分段、概括课文大意,复述课文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4、借助拓展小练笔,训练学生学会用环境及场景描写衬托人物形象的写法。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 教师:1、视频:四川汶川5.12大地震纪实;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正对性、时效性。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

3、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导读: 1、播放:四川汶川5.12大地震纪实视频; 2、导读:在这些灾难中涌现出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和许许多多令人终身铭记的英雄人物。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谭千秋老师最后的姿势。板书并齐读课题; 3、简介谭千秋老师。 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识写 出示学生预习单,组织学生看看写得是否正确规范。由于本课 中左窄右宽结构的字特别多,引导学生掌握书写这类字的规 律;不仅要注意左窄右宽,还要注意笔画的穿插与避让; 学生练习写自己写错的和写得不满意的字。 2、检查对描写大地震的词语的识读和理解应用。 正确读词,了解这些词语主要用来描写地震; 学生用上其中的一些词语练习说话

4、,描述地震场景。 3、检查朗读课文 同位两人一组,每人一段接读课文,做到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重点检查指导2-12节 齐读比较生疏的词:尘埃、坍塌、塌陷、废墟、震撼 再次自由练读这几个自然段 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简单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谭老师在地震来临时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课文中那些句子描写了谭老师姿势?浏览课文,找描写谭老师姿势的句子。 交流。 a.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张开双臂,护住学生。 b.课文中共3处写到了谭老师的这个姿势。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出 精读感悟,感受人物形象 1、精读第一处 出示: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5、。 a.过渡: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处描写谭老师姿势的句子。 请同学们细细品读,思考这句话中抓住了谭老师的进行细节描写?这句话写了谭老师的哪几个动作?从他的这些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交流、相机提示: 拉: 教师示范做一个“拉”和“领”的动作。 撑: 护: d.齐读这句话 (2)过渡:同学们,这是谭老师生命最后的姿势,那么,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处于一个怎样的情况呢?他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壮举的呢? (3)交流 (4)你知道哪些词语表示情况万分危急? (5)课文是怎样描写地震来临时那危在旦夕、岌岌可危、命悬一线的情景的?请同学们自读课文4-7自然段,划出相关句子。 (6)出示: a.忽然,课桌摇晃起

6、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 为什么这句话会让你感受到情况十分危急? 指导朗读:情况十分危急该怎么读?要地震了,多危险呀!看,课文连用三个感叹号,也在提醒我们读得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忽然间,地震来临,谁都没有想到,谭老师来不及多想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从谭老师的喊声中你懂得了什么? b.楼房摇晃得越来越严重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你从这句话的哪些词语中感受到情况很危急的?读好句子。 c.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 你知道“塌陷”的意思吗?说明楼房不仅倒塌了,还陷到地底下去了,楼房中的人几乎已没有生还的可能。 (7)这三段话

7、都描写了地震来临时地动山摇、房倒屋塌的恐怖情景,将这三段话连起来读读,感受一下地震越来越强烈,情况越来越危险。 (8)你能将情况越来越危险的情景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指名朗读 (9)过渡:尽管课文用了三段文字描写地震时的情景,但事实上这一切只经过了短短几秒钟。这场突如其来的8.0级特大地震,将川西北一个个美丽的城镇乡村瞬间变成废墟,数以万计的人失去了生命。大地颤抖,山河移位,祖国西南处那块美丽的国土上,顷刻间满目疮痍。 (10)小结:地震了,情况万分危急,作者抓住谭老师的语言和动作进行描写,这就叫正面描写。想一想:课文在对谭老师正面描写时,为什么还要用三个自然段进行危急环境的描述呢? 让我们拿

8、起书,一起重回那危急的一幕。想一想:这一幕给我们展示一个怎样的谭老师? (11)齐读47自然段。 (12)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一个什么样的谭老师?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出 精读感悟,感受人物形象 2、精读第二处 (1)、师述:13日22点12分,当人们从废墟中搬走压在谭老师身上的最后一块水泥板时,在场的人都被震撼了。让我们来看看课文第二处出现的谭老师最后的姿势。 出示:“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看到这样一幅画面,在场的人为什么都被震撼? (2)、这段话中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震撼?

9、请自由读读,抓住关键词句品读体会。 “趴”与“撑”比较:毕竟是血肉之躯,在碎裂的砖块、水泥板的重压下,谭老师再也撑不住了,被压趴下了,但仍双臂张开,保护学生。 “死死地”。说明他一点儿也没挪动身子。 “凹下去”、“血肉模糊”都说明他受到致命的打击。 师小结:砖块掉下来了,砸得谭老师鲜血直流,但谭老师仍然:张开双臂,死死地护住学生;楼板压下来了,谭老师后脑被砸得深凹下去,但是谭老师仍然:张开双臂,死死地护住学生;鲜血喷涌,疼痛难忍,但谭老师仍然:张开双臂,死死地护住学生,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你从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 你能把这令人震撼的画面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过渡:救援人员看到这一幕已是

10、眼含热泪,他被深深地震撼了。 (3)、被深深震撼的还有谁呢?获救的学生、一位老师 (4)、引读:“获救的学生这样回忆 出示:“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身扑到了我们的。” 这段话中哪个词会深深地吸引你的眼球?一个“飞身”让你又一次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谭老师? (5)、出示:一位老师的话。 引读:一位老师说:“如果要快速逃离现场,论条件,老师离门口最近,最有可能离开。但在生死攸关的一刻,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 a.理解“生死攸关”: 同学们,什么叫“生死攸关”? 如果在地震发生的那一瞬间,谭老师不顾那四位同学,离开教室,他就能获得但他选择了留在教室,保护四位学生,因而他失去了这就叫“生

11、死攸关”。 b.师:谭老师为什么会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舍生取义、把生的希望让给学生,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呢?这就是作为英雄的本色。 (6)、导语:然而,英雄不是偶然诞生的,谭老师平时的言行就告诉我们:伟大源于平凡,平凡孕育伟大。平时谭老师总是在课堂上这样教育学生。 齐读“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 这就是谭老师的人生格言。谭老师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所以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他毅然选择了舍己救人。 读到这,你能将谭老师没有说完的话接着说下去吗? 出示:人生的价值是_ ,是 _ ,是_ (7)、小结:为了让谭老师的光辉形象更加完美,作者引用救援人员、获救学生

12、和一位老师的话,这也是侧面烘托。这样的烘托,让我们更深刻地了体会到谭老师的舍生取义是一种本能,这种本能源自谭老师对学生们父亲般的无私大爱,他的姿势,让我们深深地震撼。 3、精读第三处 (1)、引读十一自然段。 导入:谭老师是一位特级教师,在学生眼里生:“谭老师讲课绘声绘色,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默感。” 师:在教师眼里,谭老师是最爱孩子的,他在操场上看到一颗小石子都会捡起来,生怕学生玩耍时受伤,然而,同学们 生:“再也听不到谭老师的声音了。讲台上再也见不到那个充满活力的身影了。” 出示:师读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这是课文中第三处出现的谭老师的最后的姿势。你是怎么

13、理解这句话的? 为了大家能更好的理解这句话,老师设置了一道小练习,看谁做的又快又好。 出示练习题:“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是谭老师牺牲时的自然姿势,但正是这一姿势挽救了四个学生的生命。这是一个_的姿势,是一个_的姿势,是一个_的姿势,也是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这个姿势将是人们_的姿势。 a.学生练习 b.交流小结:课件先后出现:恪尽职守、大爱无私、舍己为人、永生难忘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总结 谭老师不是天使,但他选择做一个天使。他张开的双臂仿佛天使的翅膀,将孩子们紧紧护佑在身下。当孩子们最终被救援人员安然救出时,我们仿佛看到他在天国深情地微笑。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谭老师吧,记住

14、那天使般的双翼吧。(让我们全体起立,饱含深情地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拓展小练笔 谭老师走了,他走得那么匆忙,又是那么从容。在生死攸关的一刻,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人们,什么是师爱,师爱就是危险面前的义无反顾;什么是教师的责任,教师的责任就是灾难面前的毫不犹豫。谭千秋,一位普通的教师,用51岁的宝贵生命引读。谭老师牺牲了,但他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他的精神将永载史册。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句话。出示: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课文学到这儿,你心中是否涌起了千言万语,请你用:谭老师,我想对你说为开头写写你此刻的感受。 1.学生练写 2.交流、评价 板书设计: 6. 最后的姿势 张开双臂 护住学生 恪尽职

15、守 正面描写 舍己救人 侧面烘托 无私大爱 附最后的姿势预习单 班级:_ 姓名_ 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自我评价。完成以后,可以在相应的评价栏里打“”。 一我会识 认读生字并描红仿写,在教材上描红,然后在下面的田字格里仿写一个,看谁能做到正确、规范。 正确 规范 纠正写错的字 把不满意的字再写一个 二我会读 1. 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流利。读不好的地方可要多读几遍呦。 我读了_ 遍;我能够做到:正确 流利 2. 摘抄你认为值得积累的词语并读一读。比如: 大公无私 生死攸关 绘声绘色 妙语连珠 腾空而起 地动山摇 诠释 坍塌 废墟 震撼 眼含热泪 如果课文中有不理解的词语要联系课文或查词典

16、尝试理解;自己不能解决的还可以和同伴交流。 三我会思考 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这个故事中的谭千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想一想,和同学交流。 教后反思: 成功之处:教学这一课是在学生预习课文、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我在精读理解课文内容时,为了完成目标二,“能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抓住了三处谭老师的姿势描写,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的研读。重在深入品读地震中谭老师的动作、语言,自主圈画批注式学习,感受谭老师的精神品质。把“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作为中心问题,让学生深入阅读文本,找到感触最深的画面、情节,从而领悟人物的精神。如抓住五个“!

17、”,体会危急的气氛,通过谭老师简洁有力的语言和准确有力的动作“拉”、“撑”、“护”,感受谭老师的临危不惧和学生无私的大爱。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边读边想象画面,通过急促的语调诵读,感受谭老师的精神品质。 不足之处:作者写法的学习。本课之所以如此感动,和作者的表现手法是密不可分的。本课在环境的烘托,侧面对人物的评价上是独树一帜的。课文有四处重要的环境及场景描写,这些描写渲染了人物出场的情境,推进了情节的发展,升华了人物的精神品质。但是,由于本人的能力有限,在教学时没能引导到位。因此课堂艺术需要本人努力研究。 教学建议:教师在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形象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文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并结合本班的情况进行小练笔的拓展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