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丁醇相的分离.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602911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丁醇相的分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正丁醇相的分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正丁醇相的分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正丁醇相的分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正丁醇相的分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丁醇相的分离.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正丁醇相的分离正丁醇部位的分离一向是分离工作中的难点,但由于其出新率远高于小极性部位,所以还是值得下一番功夫的。 一般来说,正丁醇部位往往含有单糖、二糖等小分子糖,多种酚类化合物,以及苷类化合物,极性较大,在硅胶柱上吸附较多,成点性差,分离效果不好。因此,一般说来,对于正丁醇部位可采取以下方法: 1. 大孔树脂柱分段。 水溶后上样,依次用水,30%、60%、95%乙醇溶液洗脱,分别合并、收集。一般说来目标化合物多在60%段,水,30%段多为一些水溶性单糖、二糖及多酚类化合物,可以考虑弃去。而95%部分多和乙酸乙酯部位大极性段重叠,可以乙酸乙酯部位合并处理。 2. 反相硅胶分段。 如果正丁醇部位

2、量不是太大,或者课题组有大反相柱,可以考虑用反相柱砍段。唯一需要提醒注意的是,由于我们一般是用正相硅胶板检测化合物分离情况,所以反相柱 砍段后往往各组份在硅胶板上看起来比较混乱,不如硅胶柱砍段后那么直观,一定要小心对比,否则会越分越乱。 3.正相柱分配色谱层析。 如果正丁醇部位量太大,或者课题组没有大的反相柱用来分段,那么可以考虑氯仿:甲醇:水体系来砍段。我一般用8:2:1、7:3:1以及6.5:3.5:1依次洗脱,效果不会很好,但两到三次反复上柱后各部分还是可以看得到点的。这时再会反相柱细分,拿十到二十个点应该没问题的。 正丁醇在提取分离这一块是难度最大 1.正丁醇层部分极性大,容易变化,譬

3、如,皂苷类发生水解,变成次级皂苷和苷元。 2.化合物稳定性差,容易变化,往往导致重复性差,譬如,上柱子前可以看见一个很好的点,准备分离这个目标点,但是从柱子上下来以后,点比上柱子前还多。 3.薄层条件难于摸索,一般用到氯仿甲醇水系统,但是,这不是绝对的,有时候,展开系统就难于选择了,比如,极性最小三相氯仿甲醇水系统中的一般最小的是9:1:0.1,但是如果用这个比例还是展到了最上面,你肯定想把极性调小,比如,换成20:1,或者是15:1,跑出来就是一条线,想往其中加水,但是水加多少呢?加多了,三相就变成分层的了,1不算多吧,可是,还是分层,真是不好处理。 4.溶解性也不好,遇到一些东西,说什么也

4、不溶解,实在没有办法,有时候1克的东西,全部溶解都需要50-80ml的溶剂,你想想用这么多的溶液来拌样,是个什么样的工作量,推荐系统有:氯仿甲醇水系统,正丁醇醋酸水系统,乙酸乙脂甲醇水系统,分极性大的部分,不能拘泥于硅胶柱,应结合多种色谱分离手段,应多尝试用ODS柱,凝胶柱,还可以考虑制备薄层,有时此法效果极其好,有条件的可以考虑制备液相进行分离 可以先考虑用树脂,甲醇-水系统 然后再用硅胶,氯仿-甲醇-水 然后再用别的方法进一步分离 运气好的时候从甙元到糖都能得到 一篇文献的一部分 The n-BuOH-soluble fraction was separated first by colu

5、mn chromatography on a highly porous synthetic resin, Diaion HP-20 ( ) 5.0 cm, L ) 60 cm) (Mitsubushi Chemical Co., Ltd., Tokyo, Japan), with MeOH-H2O (1:4, 8 L), (2:3, 8 L), (3:2, 8L), and (4:1, 8 L); 500 mL fractions were collected. The residue(26.6 g in fractions 13-18) of the 40% MeOH eluate obt

6、ained on Diaion HP-20 column chromatography was subjected to silica gel (500 g) (70-230 mesh; Merck Co., Ltd., Darmstadt,Germany) column chromatography with CHCl3 (2 L) and CHCl3-MeOH (99:1, 3 L), (49:1, 3 L), (97:3, 3 L), (24:1, 3 L),(19:1, 3 L), (47:3, 3 L), (23:2, 3 L), (9:1, 4.5 L), (7:1, 4.5 L)

7、,(17:3, 4.5 L), (33:7, 3 L), (4:1, 3 L), (4:1, 3 L), and (7:3, 3 L),fractions of 500 mL being collected. The residue (2.26 g in fractions 35-41) of the 6% MeOH eluate was separated by reversed-phase silica gel (Cosmosil) column chromatography to give 1.14 g of a residue, which was then purified by D

8、CCC to give 563 mg of a residue in fractions 175-232 and 313 mg of 6 in fractions 233-261. The former was purified by DCCC again, followed by recrystallization from MeOH, to afford 11.0 mg of 7. 整个过程基本上就是: 树脂-硅胶-ODS-DCCC 应该是挺成熟的方法 但是具体要怎样做,还要根据自己的样品的情况以及实验室的条件决定 目前我正在做正丁醇部位的分离,好难啊现在接了许多流份,在合并一些流份之后,

9、发现有些上面漂了一层白色的物质,有点像蜡状,问了下同学说是可能是油脂类的东西,但是我觉得正丁醇部位的东西怎么会含有这类东西呢? 答:萃取不完全有可能出现少量的油脂。你提到流份,那就不是油脂,我也碰到过,应该是样品中的灰尘或硅胶的碎沫沫,不是好东西,当溶液挥干后,它就干吧在小瓶壁上,再用溶剂洗也洗不下来。 1、挥干后用不同极性的溶剂洗,最好是一种不能溶解结晶能溶解杂质的溶剂。限于各种系统跑都是一个主斑点。 2、两个点以上的样品就得再上柱子分离啦,凝胶,硅胶等等。 问:但是我的东西可以用溶剂溶解,我试过了, 由于用的是二氯甲烷/甲醇系统洗脱,这些物质溶于二氯甲烷不容于甲醇,再说我接的流份都是中间的

10、了,不会有你说得样品中的灰尘或硅胶的碎沫沫吧,希望没有!那应该是什么类的东西呢?我还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下,在我合并的其中几个流份里有白色的沉淀出现,溶剂挥干后,我把这些沉淀转移了,发现不溶于甲醇,但溶于二氯甲烷,因此我把这些沉淀用二氯甲烷溶解了,但发现溶剂挥干后,里面是一层没有形状的物质,请教一下大家,我下部该如何进行?重结晶吗? 答:第一:有liuhai99995 说的那种可能哦,样品种灰尘下来也是需要点时间的呀!另外,你可以用什么溶剂溶解了,点在板子上,不用展开,直接看荧光,然后喷通用显色剂,如果发现有荧光或有颜色变化,就说明不是灰尘喽,恭喜你,下一步,就是展开,看有几个斑点啦! 第二:那样的情况最好是沉淀析出一定量就把剩余的溶剂吸出来,转入另一个瓶子种继续析出沉淀。否则,溶剂挥干其他杂质又和沉淀混在一块啦。建议点板,看有几个点,一般一个点、两个点才能看到漂亮形状哦。 正丁醇层的成分极性比较大 不适合用硅胶来分离 反相比较适合,建议先上中低压ODS,或者开放ODS砍个断 之后制备液相进行分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