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604268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0.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 司马光 治平三年夏,苏府君终于京师,光往吊焉。治平三年的夏天,府君苏洵在京城逝世,我前往吊唁。二孤轼、辙哭且言曰:“今将奉先君之柩归葬于蜀。蜀人之祔也,同垄而异圹。日者吾母夫人之葬也,未之 日者:以占候卜筮为业的人。 往日;从前。 近日。 铭,子为我铭其圹。”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边哭边说:“我们将护送先父的灵柩回四川安葬。四川人合葬的风俗是同一座坟冢而不同的墓穴。从前,我母亲安葬时,没有为她写墓志铭,请您替我们为她写一篇墓志铭吧。”因曰:“夫人之德,非异人所能知也,愿闻其略。”二孤奉其事状拜以授光。于是我说:“夫人的贤德,不是别人所能知晓的,希望你们能告

2、诉我有关她的大概事迹。”苏轼、苏辙两兄弟便把记录母亲事迹的事实材料恭敬地拜送给我。 光拜受,退而次之曰:夫人姓程 论次:论定编次。 次:驻扎。王次于河朔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止宿 氏,眉山大理寺丞文应之女,生十八年归苏氏。程氏富而苏氏极贫。我恭敬地接受,回到家中,撰述如下:夫人姓程,是眉山大理寺丞程文应的女儿,十八岁时嫁到苏家。程家家境富裕而苏家极其贫穷。夫人入门,执妇职,孝恭勤俭。夫人嫁过来以后,秉持妇道,孝顺、恭谨、勤劳、节俭。族人环视之,无丝毫鞅鞅骄居可讥诃 yng yng因不平或不满而郁郁不乐。鞅,通“ 怏 ”。 骄居:即骄倨,居通“倨”。傲慢。 讥诃j h:亦作“讥呵”。

3、 1.讥责非难。 2.稽查盘问。明史杨嗣昌传:“造飞梁,设横枑,陈利兵而讥訶。 状,由是共贤之。同族人从各方面观察她,没发现她有丝毫不快、傲慢等可以指责的样子,因此大家都认为她很贤惠。或谓夫人曰:“父母非乏于财,以父母之爱,若求之,宜无不应者。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有人对夫人说:“你父母并不缺少钱财,凭借你父母对你的疼爱,假若你去向他们请求资助,应该没有不答应的。为什么甘心吃这样的粗食呢,难道不能够说一句话吗?”夫人曰:“然。以我求于父母,诚无不可。万一使人谓吾夫为求于人以活其妻子者,将若之何?”卒不求。夫人说:“是的。如果我向父母请求资助,父母确实没有什么不能答应的。但万一有人说

4、我的丈夫是向别人求取财物来养活妻儿的,那又将怎么办呢?”最终也没有向父母开口请求。时祖姑犹在堂,老而性严,家人过堂下,履错然有声,已畏获罪。独夫人能顺适其志,祖姑见之必悦。当时苏洵的祖母尚在世,年老而性情严厉,家人经过堂下时,都非常小心谨慎,即便这样发出脚步声,他们也害怕被责怪。唯独夫人能顺从迎合她的心意,祖母见到她就高兴。 府君年二十七犹不学,一日慨然谓夫人曰:“吾自视,今犹可学。然家待我而生,学且废生,奈何?” 待,依靠。 苏洵到二十七岁还不知道学习,有一天,感情激昂地对夫人说:“我看自己现在还是可以发愤求学的。然而全家要依赖我生活,如果我求学,将会断绝生活来源,怎么办呢?” 夫人曰:“我

5、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子苟有志,以生累我可也。” 夫人说:“我很早就想说这件事了,只是不想让你认为是因为我才学习的!你如果有志向,就让我来承受生活的劳累吧。” 即罄出服玩鬻之以治生,不数年遂为 罄:本义为器中空,引申为尽,用尽。告。其所有。竹难书。 鬻:卖。歌。画。文为生。卖儿女。 富家。府君由是得专志于学,卒为大儒。于是拿出所有服饰器玩,卖掉它们来经营家业,谋求生计,没有几年就成了富裕之家。苏洵因此能够专心致志完成学业,最终成为一位学问渊博的人。 夫人喜读书,皆识其大义。轼、辙之幼也,夫人亲教之,常戒曰:“汝读书,勿效曹耦,止欲 同“ 曹偶 ”。 侪辈;同类。 以书生自名而已。”

6、夫人喜欢读书,能理解书中的大道理。苏轼、苏辙小时候,夫人亲自教导他们,经常告诫他们说:“你们读书,不要效仿同辈人仅仅想要让人知道自己是个读书人罢了。” 每称引古人名节以厉之,曰:“汝果能死直道,吾亦无戚焉。”常常称述援引有关古人名誉节操的事例来勉励他们,她说:“你们如果能为正道而死,我也没什么忧愁悲哀的。” 已而,二子同年登进士第,又同登贤良方正科。辙所对语尤切直惊人,由夫人素勖之也。不久,二子同年考中进士,又同时考进贤良方正科。苏辙答辩语言尤其恳切率直,使人惊异,这都是夫人平时对他勉励的结果啊。 始夫人视其家财既有余,乃叹曰:“是岂所谓福哉!不已,且愚吾子孙。”先前,夫人看自家的财物已经有盈

7、余,就感叹说:“这难道就是所说的福气吗?这种情况不停止的话,将会使我的子孙被钱财蒙蔽啊。” 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 于是寻求生活困窘的族人和亲戚,都为他们嫁女娶妻,救济他们,使他们有产业。 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比其没,家无一年之储。夫人以嘉祐二年四月癸丑终于乡里,享年四十八。 有急难的同乡人,也时常周济他们。等到夫人逝世的时候,家中没有可供一年使用的财物储备。夫人于嘉祐二年四月癸丑在家中去世,享年四十八岁。 轼登朝,追封武阳县君。呜呼,妇人柔顺足以睦其族,智能足以齐其家,斯已贤矣;苏轼进入朝廷,夫人被追封为武阳县君。唉,作为女子,如果她的温柔和顺从能够使家族和睦,她聪明才智能够治理

8、家事,这就已经是贤能了;况如夫人,能开发辅导成就其夫、子,使皆以文学显重于天下,非识虑高绝,能如是乎?更何况像夫人这样,还能启发开导教育帮助成就了自己的丈夫、孩子,使他们都能凭借文学才能被天下人所知、尊重,如果不是见识思虑高超过人,能像这样吗?古之人称有国有家者,其兴衰无不本于闺门,今于夫人益见古人之可信也。古人说国君和士大夫们的兴盛衰败没有不来源于妻子的,今天从夫人来看,更可见古人的话是可信的。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退而次之曰 次:编次,撰述 B生十八年归苏氏 归:出嫁 C由夫人素勖之也 勖:勉励 D比其没,家无一年之储 没:失去 5D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程氏“

9、孝恭勤俭”的一组是 无丝毫鞅鞅骄居可讥诃状 独夫人能顺适其志 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 即罄出服玩鬻之以治生 夫人喜读书,皆识其大义 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 A B C D 6A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洵在京城去世后,苏轼和苏辙兄弟二人告诉前去吊唁的司马光,他们要将父亲的灵柩送回四川老家安葬。 B有人劝说程氏向苏家父母求得一些财物,而程氏认为虽然可以求得,但是害怕有人说自己的丈夫而没有接受这个建议。 C苏轼和苏辙兄弟小时候,都是由程氏亲自教育的。程氏常常引用古人的事例来勉励他们,后来他们同一年考中进士,又同登贤良方正科。 D司马光认为女子如果能做到使家族和睦,善于治理家事,就已经很贤惠了,而程氏在此基础上,还能做到勉夫教子,可谓见识高远。 7B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 为什么甘心吃这样的粗食呢,难道不能够说一句话吗? 汝果能死直道,吾亦无戚焉。 你们如果能为正道而死,我也没什么忧愁悲哀的。 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 于是寻求生活困窘的族人和亲戚,都为他们嫁女娶妻,救济他们,使他们有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