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诗经》中的好男人形象研究.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607108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7.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诗经》中的好男人形象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毕业论文《诗经》中的好男人形象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毕业论文《诗经》中的好男人形象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毕业论文《诗经》中的好男人形象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毕业论文《诗经》中的好男人形象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诗经》中的好男人形象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诗经》中的好男人形象研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毕业论文诗经中的好男人形象研究目 录 一、论文提纲 二、摘要 三、正文 四、参考文献 1 论文提纲 摘要 3 第一章 绪论 4 第二章诗经中好男人的分类和定义 5 2.1感情真挚、执著的有情郎和品德高尚、内外兼修的君子形象 6 2.2勤劳能干、不畏强权、奋起抗争不公的好男人形象 10 2.3爱国的好男子 11 第三章诗经好男人塑造对后世的影响 13 3.1 君子形象对后世的深刻影响 14 3.2 好男人与后世道德规范 15 3.3 激励后人爱国爱家、奋发向上16 第四章 总结 17 参考文献 18 2 诗经中的好男人形象研究 专业:汉语言文学 学 号:xxxxxxxxx 学生姓名:xxxxxx

2、 指导老师:xxxxxxx 摘 要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诗经中的作品,内容十分广泛,深刻反映了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对于人物的塑造,也是许多学者研究的重点,研究多偏重于诗经中的女性形象,对于男性则多为批判。诗经中男性形象并不缺失,尤其是好男人形象。本文从诗经文本出发,结合先秦特定的历史时期,深刻挖掘好男人形象,研究塑造好男人形象所采用的手法,并阐述这些好男人对后世男人们的道德规范和深远影响。 关键词:诗经 好男人形象 影响 3 正文 第一章 绪论 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其中,风就是音乐曲调,国风就是当时各个地区的乐调。雅是朝廷正乐,主

3、要是西周王室的乐调。颂则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而诗经的内容,可以分为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农事、燕飨、怨刺、婚姻爱情等多种类别,囊括了殷周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对于女性形象的描写尤其引人注目。有学者统计诗经中涉及女性形象的诗歌共有101首,约占诗经总篇目的1/3,据此他称这部作品为女性文学。而诗经国风的婚恋诗中,更是以女性为主角。大部分的作品,描写的是在婚姻爱情生活中,女子如何思念男子,如何大胆的追求自己喜欢的男子,或者描述她们被男子抛弃后的痛苦思绪,表现婚姻生活的悲剧。按照王安石诗经分类诠释的分类,诗经国风中的爱情诗共52首,其中有35首情诗是关于女子的,男子

4、为主角情诗的只有17首。而且,在以卫风氓、邶风谷风为代表的弃妇诗中,主要以女主人公的自述口吻,来表现家庭生活的不幸,很少涉及男子心理、心路历程的描写。所以, 长期以来,对于诗经中的男子形象研究颇为缺失,尤其是好男人形象的研究几乎无人涉及。笔者将从如何定义好男人形象和好男人的分类,以及诗经中如何表现这些好男人形象,以及他们对4 中国传统思想中好男人标准的形成有何影响出发,重点研究诗经中的好男人形象。 第二章诗经中好男人的分类 如何定义好男人,是本文研究的一个出发点。诗经中男性形象的类型也呈现多样化和多极化的特点。有追求恋人的,有征夫行役的,有小吏怀怨的,有荒淫无耻的,有苦役抗暴的,有思乡怀故的,

5、有旧臣遗老,悲缅故国的,有负心薄幸,始乱终弃的,也有描绘男性英武形象的,还有描绘民间普通夫妇生活中的男性形象的,在以往的诗经研究当中,这些男人多是被批判的。我们始终关注的是那些婚姻爱情悲剧中,受压迫和抛弃的女性形象,部分男性即使偶被提及,也未成为研究的主要对象,他们或因朝三暮四、二三其德而被谴责(见诸弃妇诗系列);或因在爱情面前畏缩退却而成为女性敢于牺牲的陪衬,如王风大车、桧风羔裘等;或因矜持作态,被动地接受女子的求爱而成为嬉笑、嘲弄的对象,如郑风子衿、郑风狡童等。在爱情面前,他们既没有召南摽有梅中女子的大胆,也没有唐风有杕之杜中女子的急切,更没有邶风旄丘中女子的泼辣。可是,虽然他们的形象没有

6、诗经中众多女性形象那么丰满厚重,但是,他们的艺术魅力是不能全盘否定的。 喜爱读诗经的人似乎有个感觉,那就是诗经的婚恋诗中,男性似乎是被淡化了的,满眼跳动的都是些鲜活生动的女性形象。但是,在这里,笔者所要论述的是:诗经时代的男子也5 一样的不容忽视,他们重情尚义,温柔缱绻,在爱的世界里同样不乏精彩的表现,完全不逊于当时的女性。倘与后世的男性相比,他们身上的人性光辉似乎更加灿烂明亮;而且,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他们能够奋起反抗不公;并且有着浓厚的爱国主义思想,这也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源头,不仅如此,他们同样对家庭和爱人百般珍惜和爱护,对父母孝敬和关怀。无论我们是从今天的观点出发,还是结合当时社会实际

7、来判断,他们都是真正的好男人,让今天的我们读来都感动不已。因此,对于这样一群可爱而可敬的好男人,把他们发掘出来,是具有非常高的价值的。 在文学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不但要研究作品本身的文字和语言,还要和结合作品创作的时代,这样才能够能深刻地把握作品的精髓。“诗经可以说是一轴巨幅画卷,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俗风习等等,在其中都有着形象的表现。” 因此,我们要研究好男人形象,要以文本为基础,并结合当时人们的价值标准和道德尺度,从当时的社会环境出发,来深刻挖掘好男人形象。 2.1感情真挚、执著的有情郎和品德高尚、内外兼修的君子形象 诗经中的大多数爱情婚姻诗,都是以女性为主角,用她们

8、对恋人的期盼,来向我们传达一个信息,殷周时期,人们对于爱情和婚姻的态度,其实是很开放、很自由的。但是,在这种开放和自由之下,负心的男子很容易成为批判的主要对象。诚然,殷周时期的男女不平等,男子在生活中占据主要地位。因此,在6 面对爱情和婚姻时,很多男人所表现出来的不珍惜、不在乎的态度,让女人们怨恨,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我们知道,诗经的大部分内容是采集于下层人民的,代表的是他们的心声。对于男子们的负心,先秦的女子们不是一味地委曲求全,而是用诗歌的方式吟唱出来,这也是诗经的主要内容之一。所以,在诗经中对男子的批判远远多于赞美。但是,在我阅读了诗经一些篇章之后,发现这种看法其实是有失公允的。因为

9、在诗经中,我们不难发现,在爱情和婚姻面前,并非所有的男人都是薄情寡义、始乱终弃的,与此相反的是,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对于感情十分珍重、甚至为爱全心付出的好男人。 诗经的开篇文章周南关睢,虽是一首热烈的恋歌,但它却极写一个男子求偶不得的失落心理。诗中的男子爱上了一位在河边采荇菜的姑娘,他情不自禁地去想她,醒也想,睡也想,“寤寐求之”“寤寐思服”。而“寤寐求之”的结果却是“求之不得”,追求她成了心里的幻影。这真叫人“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是他“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彻夜无眠,相思却不能相见的痛苦达到顶点,在无边的爱的苦海中,男子索性做起了美妙的白日梦,在想象当中,他和姑娘美满和谐地结合了,又是琴瑟友之

10、,又是钟鼓乐之,真是热闹非凡,而这虚构的空中楼阁,越是精彩纷呈,越能衬托出青年心中的怅然若失,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男子这份对于感情的珍重,对于情人的眷恋,读来令人动容,让人为之扼腕叹息。这样痴情的男子,世间少有。而在先秦的男权主义7 社会里,这样的男子更是少见,所以笔者认为这样的男子自然就是一个好男人了。 如果说恋爱中男子是热烈、多情的,那么,婚姻中的男子对爱情则表现出一种超常的执着和坚定。在诗经的家庭生活诗中,除了描写很多女子对丈夫的忠诚,她们所承担的家庭生活重担,同时也描写了一些对妻子关怀备至、温情脉脉的“贤夫”:郑风女曰鸡鸣就描写了这样的一副夫妻恩爱的图画,其中诗的最后一章,全部是丈夫

11、回答的唱词:“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翻译为白话文就是:“知你慰我对我好,送你佩玉莫嫌少。知你对我很体贴,送你佩玉请收好。知你对我恩爱深,送你佩玉以为报!”这样的丈夫,对于妻子温柔体贴,殷切备至,一腔柔情,尽化于质朴简单的话语当中,这份对婚姻中的爱情的执著让人为之感动。朱熹评价郑风女曰鸡鸣是“贤夫妇相警戒之词”。这样至情至义、为爱人付出全部身心的好男子,今天读来,相信也会让许多女子动心不已,是不能为我们所忽略的。 君子,是诗经中塑造的熠熠生辉的人物形象之一。他们一直是中国男人中的典范,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在

12、诗经中,我们同样能感受到君子的独特魅力。卫风淇奥第一次将君子的形象和竹联系在一起,该诗以竹起兴:“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匪君子,终不可8 谖兮!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瞻彼淇奥,绿竹如篑。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在诗经译注一书中,作者把这首诗理解为是古代贵族女子与丈夫分别后的思夫夸夫之歌,流露出剥削阶级庸俗的道德标准与审美观点。 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可取的。这首诗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理想化的君子形象,他不但外貌“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13、而且富有不凡的气节风度和专心敬业的品德,“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而且性格还很幽默,很开朗,“善戏谑兮”,他不但外表温润如玉、风度翩翩,而且心胸宽广、注重个人修养,还具有开朗的性格。 在另一篇曹风鸤鸠中,是这样形容君子的:“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则塑造了中华民族堪称君子者做事专一的美好形象,他是公正宽厚、法有常度的。秦风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是说君子的性格象玉一样温和。而且君子要品德高尚、品性善良,所谓“淑人君子,其德不回”;而君子风范的具体体现则是君子言行举止的温美得当,即君子之外形须仪表端正,举手投足合乎礼仪,整体来说就是文质彬彬,所谓“莫不

14、令仪”,就是对这仪表、风度的最好概括。这样的男子,可以说是后世君子典型形象的滥觞,这样的品德高尚、内外兼修的男子自然是好男人了。 2.2勤劳能干、不畏强权、奋起抗争不公的好男人形象 9 我们回到诗经的时代背景,它产生于西周初叶至春秋中叶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这时期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阶段,充满着阶级矛盾,出现了对立的社会关系,奴隶和奴隶主的对立,以及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等等。在这种社会背景之下,诗经中出现了许多描写军人、农夫等下层人民的诗歌。这些诗歌的主人公多为男性,他们不但勤劳能干,不被艰辛的生活所压垮,反而激发他们奋发向上。而且,对于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他们并没有一味地忍让

15、和妥协,而是不断进行反抗,这体现出先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这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邶风北风是这样描写一群奴隶的反抗的:“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其虚其邪?既亟只且!北风其喈 ,雨雪其霏。惠而好我,携手同归。其虚其邪?既亟只且!莫赤匪狐。莫黑匪乌。惠而好我,携手同车。其虚其邪?既亟只且!”诗歌所表现的是一群奴隶受不了重重压榨,想和共同命运而互相关怀的朋友们相率离去,另谋生路。他们把统治阶级比做狐狸、乌鸦,骂得痛快淋漓。他们的反抗精神,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无疑是积极向上的,不管他们是否是为生活所迫,还是一种绝望中的希望,这种不畏强权,敢于反抗的精神始终是值得我们欣赏的,而他

16、们在面对困难时所表现出来的团结精神,对于后世无疑是有影响的。因此,笔者把他们也归为好男人一类。 诚然,正如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对此诗的阐释:10 “七月这首诗客观反映出农夫生活和贵族生活的悬殊差别,在对当时农业生产、农夫生活的平铺直叙中抒发了哀怨和不满。千百年后的读者,不仅能了解当时的农业生产和农夫的生活状况,而且能真切感受他们的不幸和痛苦。”那么,除了痛苦之外,我们同样能感受到的,是农夫们的勤劳能干。他们一年四季,养蚕、纺织、染缯、酿酒、狩猎、早冰、祭神、祝寿等等。他们在不停的工作,虽然这也许是出于无奈,但是“从这首长诗中,可以体认到古代劳动人民伟大的创造力。”劳动人民作为中华民族辉煌文

17、化和历史的创造者,正是由于他们能在困境中,不断地奋发向上,才创造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更体现是先秦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所以这些勤劳能干、不畏困难的先秦人民,自然可以归到好男人一类。 2.3爱国的好男子形象 卫风伯兮一诗写的是思妇眼中的丈夫身材魁梧、相貌堂堂、英武勇敢,一派英武之气:“伯兮捷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这篇诗歌从他妻子的吟唱中,侧面反映了这名在外保卫国家的男子,是如何的勇敢英武,“这是一位爱国妇女所唱的思夫曲。她为金戈铁马、英勇卫国的丈夫而自豪;同时又被无尽的思念所折磨。”而且在郑风大叔于田一诗中也有所体现,同样是通过女子的视角,写“叔”“襢裼暴虎”赤手空拳擒拿老虎,“叔

18、善射忌,又良御忌”有娴熟高超的御马术,塑11 造了一位骑射精良、勇猛雄豪的猎者形象。这些勇敢英武的男子,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经中,除了通过正面描写来向我们展示的一些爱国男子,我们还可以读到一些具有爱国精神的忠言讽谏诗。这些诗歌在“大雅”和“国风”中最为常见。如在大雅中的板,描写的是周大夫讽谏同僚来讽谏当时的暴君周厉王的,厉王执政时,朝纲大坏,民不堪命。不但如此,周厉王还对讽谏者采取监视和屠杀的恶劣手段。即使这样,这名周大夫还敢讽谏如此昏庸的君王,他这样做,只是为了挽救自己的国家。这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让人敬佩,对后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这样为了国家而置生死于度外的爱国臣子,也是我们所

19、说的好男子的典型了。 同样,在诗经的战争诗中,我们还能读到许多充满着爱国主义的诗篇,例如秦风无衣,全诗始终高昂着爱国主义,本诗从开始便以“谁说没有衣裳?”的提问切入,并在每一节的开头反复出现,接着用“同袍”、“同泽”、“同裳”回答,表达了勇士们在战争中的乐观和友爱精神,并通过修“矛戈、矛戟、甲兵”的备战实景和“同仇、偕作、偕行”的慷慨赴敌的情景,洋溢着将士们的浓厚的爱国主义情绪,他们同仇敌忾、同生共死的战斗友谊,这种勇敢英武、爱国爱家的男子,笔者认为也是好男人的典型。 通过上面的分类,笔者对于诗经的好男人的定义作一个论断:他是充满了自然纯真的爱的,这种爱不但是对于家庭和爱12 人,还有爱他们的

20、父母,充满着孝心;而且,他有着一颗积极向上的心,面对困境毫不畏惧;他还是一个品德高尚、内外兼修的君子,十分注重个人的修养,从各个方面来要求自己。虽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诗经中,我们不能找到堪称完美的男子,但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诗经中的很多男子都是可以作为好男人的典型。 第三章诗经中的好男人塑造对后世的影响 通过上面的论述,对于好男人的分类已经很清楚了,那么,这些用文字塑造出来的好男人,其魅力和影响肯定不仅仅只是停留在纸上,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也是多方面的。 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毛诗序云:诗可以“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21、在诗经之后,孔孟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文化的主导,而孔孟之认为,作为一个好男人,要求就是要为国尽忠为父母尽孝、要如君子般为人行事,归纳起来就是所谓的“忠孝节义”。但是,如果要追本溯源的话,诗经中所塑造的好男人形象,才是后世好男人的滥觞,后世所推崇和喜欢的男子,在诗经我们都能找到他们的影子,这也正是诗经永恒魅力的表现。这些品行优良、德才兼备、勇敢善良、勤劳能干、奋发向上的好男子,无论是在文学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他们都在引导着后世的男子们,规范自己的行为,用道德约束自己,努力地让自己13 成为一个好男人。同时,这些好男人,为中华民族的道德伦理观提供了一系列的规范,并不断陶冶中华子孙的高尚情操。 3.

22、1 君子形象对后世的深刻影响 在诗经中,品德高尚、内外兼修的君子形象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君子也成为后世中国男人的典范。继诗经之后,出现了大量有关君子的言论,对君子进行一定的道德的规范。孔子曾言:“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在这里,孔子从各个方面对君子进行要 求,却不免多了一些说教的意味,可是要追本溯源的话,诗经中的君子才是后世男人真正的道德典范。如卫风淇奥中的男子,不但外表潇洒不凡,而且在道德上对自己严格要求,而且性格还十分开朗。周南关雎中的君子,爱上的是一位采荇菜的姑娘,他的爱是神圣的,纯洁的,是没有任何铜臭味的。 诗经中

23、的君子对后世的影响不仅仅只停留在表面,更多的是对后世的道德规范影响,而且诗经中的君子都是爱国爱家的典型模范,如曹风鸤鸠中的君子,他是公正宽厚、法有常度的。这样的形象,是积极向上的,为后世男性的道德规范提供了一个范本。 君子在后世被引发为不以不被任用为耻辱,不被荣誉所引诱,不因诽谤而怨恨,自然而率性地做自己的事,端方正直地约束自己。如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正是“宠辱不惊,14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翩翩君子风度吗?而这一切,都能从诗经中找到影子,如大雅旱麓有:“岂弟君子,千禄岂弟”;“岂弟君子,求福不回”。诗中塑造了一个平易温和的君子形象,这一形象完全符合周

24、人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审美意识。自然,这一形象也富有道德力量。由此可见,君子这一好男人的形象,无论古今,都在散发着无穷的人格魅力,也影响了无数中国男性,使君子成为一个好男人的代名词。 3.2 好男人与后世道德规范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对后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由于其大部分的篇章是代表大多数下层人民生活,并以此为材料而创作的,所以能代表广大人民的心声,因此,那些被歌颂和赞美的好男人形象,自然能在伦理道德上起到一个导向性的作用,而且能使对后世伦理道德教育,更形象更具体更直接更深刻。 诗经中的好男人,是集重情重义、爱国爱家于一体的,这种精神为后世所继承,直到今日,成为中华民族的基本

25、美德。如上文我们所列举的郑风女曰鸡鸣中体贴入微的丈夫、曹风鸤鸠中塑造的中华民族堪称君子者做事专一的美好形象,这些人物对后世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还有,诗经中素塑造的那些孝子,从他们身上所体现的孝道精神,成为儒家伦理道德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成为许多王朝治国的基础。如汉、晋等王15 朝便公开宣布以孝治天下。至于文人士子,依照诗经塑造的形象来塑造自己,通过学诗来加强道德修养,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路,成为文质彬彬的君子,这类事例更是数不胜数。这对于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规范着后世男子的行为。 3.3 激励后人爱国爱家、奋发向上 诗经对后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且多为积极方面的。诗经中所表现出来的关注现

26、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我们称之为“风雅”精神。笔者所关注的好男人,自然也是风雅中人,这就表现在他们在面对困境时的从容不迫,还有他们的反抗精神,都后世人们学习的榜样。如大雅公刘中所歌颂的周民族领袖公刘迁豳建都的英雄形象,他在有非常恶劣的环境下,不辞辛劳,带领人民来到豳地,并且开荒整地,并最终稳定下来。公刘在面对困境时,不但没有畏惧退缩,而是积极地去把事情做好,最终他取得了成功,复兴了周族。而公刘的这种在逆境中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给后人以激励,这也是诗经中好男人的魅力所在。 诗经中,塑造了很多爱国的男子形象,他们的爱国,由对家庭、故乡的热爱,发展为对宗国、民族的热爱,

27、不仅是认识上的一次质的飞跃,而且奠定了我国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基础。三千多年来,我们民族经历了无数次的内忧外患,但她仍充满了勃勃生机,巍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靠的就是这种精神力量。爱国主义,犹如巨大的磁石,使各族人民的团结坚如磐石。“诗16 经所塑人物的这种爱国忧民的道德一直传承到今日,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之一,它孕育了世世代代爱国爱民的人物,屈原之后,如岳飞、林则徐等,代有人出,时至今日,此道德仍应发扬!” 袁梅 山东:齐鲁书社 1980. 4诗经研究丛刊J第七辑)/中国诗经学会编.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7. 5. 古代汉语M第二册:校订重排本/王力主编;吉常宏等编.-3版.-北京中华书局,2004重印 6. 朱熹 诗集传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