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618016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2.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张渚职业高级中学语文教研组:陈佳 一、设计思想 本课教学设计借助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提供的教学资源优势来突破重点、难点,体现参与式合作学习,构建学生充分参与和自主学习的环境等现代教育思想,显示出多媒体网络教学、利用网络资源教学等信息化教学手段。 二、教材分析 沁园春长沙是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是现代诗歌单元,主要涉及的是青年、理想等主题,非常适合高中层次学习阶段的学生阅读。诗歌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形象是诗的本质。在分析诗词时,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底蕴,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来再现、丰富和补充作品中的形象,这是欣赏

2、诗歌的关键。沁园春长沙采用的是用古典词格写新时代内容的形式,语言是精炼的,在教学时重在体会词中借景抒情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注意力不在游戏山水,而在对历史使命的指点,在对当时革命形势的判断,对中国革命领导权的等问题的思考。诗歌的神韵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形成一种时空艺术,使学生忘却自我,融入作品的意境之中教学时要注意掌握诗词规律,提高朗读能力。 三、学情分析 作为中职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爱说,好辩论,好奇心强,接受能力强,容易接受新的知识。但普遍存在着阅读面不广、语言积累较少,感悟能力不强。对历史的了解也比较欠缺。读这首毛主席的著名诗作,会有点困难,那么在教学设计上就应该把问题设

3、置恰当,难度适中。利用各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感悟能力。 四、教学目标 结合本文特点和中职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基础,依据新大纲对本学段的要求,我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能力: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过程与方法:合作学习,把握词的内容和写作思路,揣摩词中的意象,体会词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激发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与乐观主义精神。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教学难点是:从意象的角度了解关于湘江秋景和少年同学的描写。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坚持

4、“参与式合作学习”的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促进者、引导者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并消除学生间的隔阂,使拨尖学生与学习困难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实现由精英教育向通才教学的转变。通过自学、朗诵比赛等环节让学生去自行探索、自行发现问题,合作解决问题,从而发展能力。在此过程通谈体会来加以巩固升华,从而完成对知识的“发现”和“接受”,使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 七、教学过程 为了让教法、学法得到充分运用,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课堂教学程序设计成了如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电视剧的视频励志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引出对毛泽东同志和创作本首词背景的讨论。 设计意图:现代学生因缺乏足够的磨练

5、,从而缺少必要的激情和积极的人生价值观。所以用视频呼唤学生内心的激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朗读比赛 每一小组推荐出一名优秀代表者代表该组成绩,并展开竞赛,每小组成员自行上网搜索适合自己组代表朗诵的配乐,并可以给该组的代表者提适当的意见。并讨论哪组的配乐和朗诵的结合最好,评出最优秀的配乐和朗诵者。 设计思路: 现在的中学生普遍对游戏感兴趣,因此,投其所好,设计巧妙的游戏,极大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构思图片,自行讲解 学生课前自学课文,利用自己的想象和课本描述场景想结合设计成一副图片展现在投影仪上,学生自行将自己的作品展览并用自己的话语将这些图片进行分析讲解,最后评选出最优秀的作品进行

6、表扬。 设计思路: 中职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自学能力,因此在自学的基础上引导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想象能力并结合生活经验自行构思图片,既检验了自学效果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分析词的上阕 朗读上阕,思考下列问题 1上阕开头三句交代了什么? 明确:点明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 2一个“看”字统领到哪里?描写了什么景色? 明确:“看万山红遍万类霜天竞自由”七句。描写了橘子洲头一幅绚丽的秋景。 3写景诗句中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 明确:“红”热情奔放,“碧”明净可爱,“遍、漫、透”程度的深,“争”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击”矫健有力,“翔”从容自由,“竞”勃勃的生命力。 五、对比鉴赏杜甫的登高体

7、会毛泽东给我们描绘的湘江秋景的特点。 1读杜甫的登高,试比较毛泽东笔下的秋景和杜甫笔下的秋景在景物特点和感情色彩上有什么不同? 明确:杜甫笔下的秋景是萧瑟的表达作者的孤独和凄凉,如“哀”、“落木”、“悲秋”、“艰难苦恨”、“潦倒” 2两首诗词都写到“独”,试比较着理解两个“独”。 明确:登高中的“独”表现了杜甫孤独、愁苦和凄凉,而长沙中的“独”表现了毛泽东变革社会、改造自然的雄心壮志及豪迈的气概。 3概括毛泽东笔下的秋景特点。 明确:这里描写秋景,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描写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勃勃生机的壮丽的湘江秋景。 4“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与景物特点

8、有什么联系? 明确:诗人借景抒情,喻情于景,写壮景抒豪情,表达了诗人博大的雄劲和雄心壮志。 六、分析词的下阕 朗读下阕,思考下列问题。 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这两句的正常语序是怎样的? 明确:两句词顺序应该倒过来,一个“忆”字引起读往昔生活的回忆。 2下阕中的哪个字是领字,一直统领到哪里?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恰”,“恰同学少年粪土当年万户侯。”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3“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用了什么手法?怎么理解? 明确:运用夸张手法,表现革命青年激情奔放、敢作敢为的豪迈气概。 七、上阕提出“谁主沉浮?”这一问题,下阕回答了吗?如果有,在

9、哪里得到回答?答案是什么? 参考:1,文章给出了回答。设问启下,抒情结尾,含蓄的回答了上阕的问题,既下阕最后三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意气风发、才华横溢、敢作敢为的革命青年。 2,没有给出回答。学生:1.是暗示作者自己。2.是我们青年学生。 教师总结引导:无论哪种观点,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人,你们是祖国建设的有新鲜血液,是祖国发展和繁荣的有生力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所以我们应该向革命先辈学习,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立志为祖国和民族的繁荣发愤图强。 八、课后练习,巩固升华 请学生上有关网站,如新浪、百度、google等点击有关“毛泽东”“ 沁园春长沙

10、”的内容或图片,可以同学之间讨论,也可以通过发E-mail与老师朋友等讨论。 设计思路: 为了培养学生不要仅仅满足于课本上的知识,还更要吸取别的相关知识,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课件制作 过程略解 第一页:导航页面 沁园春长沙预习检查作者背景整体感知具体分析总结归纳巩固练习页面解说:此页面为导航页面,显示该课件的主要内容,方便教学操作。 第二页:预习检查 预习检查1、在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这首词的词牌名,长沙是词题。页面解说:该页面设计主要为让检查学生课前预习,包括词的有关常识及文本中的字音。 2、注音:寥廓lio挥斥方遒qin百舸沁园春qg遏止峥嵘zhngrng第三页:作者介绍 体裁及背景

11、:写作背景“沁园春”,词牌名;“长沙”,词的题目。页面解说:此页面为写作背景介绍,其对诗歌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能更好地让学生把握主旨,及对词中意象的分析。 第四页:课文分析 上阕湘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江江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秋景天空鹰击长空图水底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页面解说:此页面和下一页为课文内容的分析页面,具体分析诗词中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从而理解诗词的思想主旨。 设问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第五页:课文分析 下阕战斗岁月携来百侣曾游抒情年龄气质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精神状态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爱国行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呼应上阕页面解说:具体分析课文内容,体会诗

12、词中体现出来的变革社会、改造自然的雄心壮志。并以此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与信念,立志成材,为祖国未来的发展和繁荣作出自己的贡献。 设问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第六页:总结课文 诗词鉴赏意象独立寒秋、霜天湘江、橘子洲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江碧透舸争流鹰击鱼翔人引发回忆万类竞自由上景下天空物水底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感慨对革命实践的象征情感感悟页面解说:此页为课文的总结页面,将课文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变化过程显示出来,便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课文。 第七页: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多种对比,形象鲜明;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语言精练,表现力强。页面解说:此页面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整首词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 第八

13、页:思考练习 巩固练习1、沁园春雪中的“风流人物”是指什么人?沁园春长沙中的“同学少年”可算是“风流人物”吗?为什么?2、以“诗人毛泽东”为题,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学了这两首词后的感想。页面解说:此练习页面主要要检测学生对诗词鉴赏领悟情况,便于发现问题,在下面的诗词教学中及时补过。 三、操作要领 1、诗词教学应突出朗读,朗读可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因没有录音带,课件中没有朗读的部分,但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加强,不可忽略。 2、分析课文时,应将问题和填表相结合,在问题中解答中完成表格的填写,否则将影响到对文章的理解。 3、应将鉴赏诗词的内容贯穿到教学过程中,不可单方面强调,那样不利于学生对诗词鉴赏的掌握。 四、预期效果 本课件注重对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阅读诗词能力的培养,用丰富的图片,视频,音频来展示课文内容,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简化了知识消化的复杂过程,能帮助扩大学生的认知空间,缩短认知过程,降低学习难度,是很好的学习辅助工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