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连片美丽乡村总体规划设计指引.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619594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连片美丽乡村总体规划设计指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河北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连片美丽乡村总体规划设计指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河北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连片美丽乡村总体规划设计指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河北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连片美丽乡村总体规划设计指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河北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连片美丽乡村总体规划设计指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连片美丽乡村总体规划设计指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连片美丽乡村总体规划设计指引.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河北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连片美丽乡村总体规划设计指引附件 河北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连片美丽 乡村总体规划设计指引 为全面提高农民生活舒适度,集中连片打造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突出地域特根据有关规定,制定本指引。 一、总体要求 色和文化特色,提高连片美丽乡村总体规划设计水平,指导片区内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连片美丽乡村总体规划设计是指导片区整治人居环境、对片区整体风貌控制、资源共享、均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各级各部门及相关规划设计单位要高度重视,依据相关规划按时保质完成此项工作。 二、编制原则 总体规划设计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协调传承历史文脉。 城乡总体规划、镇村体系

2、规划和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任务要求为依据,并与相关规划相衔接。 总体规划设计应确保质量和水平,保证有效指导片区内各项建设。承担总体规划设计的单位,应当具有乙级及以上的规划编制资质。 三、编制内容 主要包括基础调查、片区空间布局、整体风貌控制、传统文化保护、绿地系统营造、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完善、规划实施措施及对策等内容,根据当地实际编制道路交通、园林绿化、旅游发展等专项规划。 基础调查 基础调查要力求真实可靠,准确无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基础资料收集整理。包括自然条件、资源环境、村庄现状、传统文化、测绘图纸等基础资料; 2、乡村建设及土地利用情况调查。包括片区内村庄数量及规模,现状发展

3、及空间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造提升重点村的重要依据。编制好总体规划设计,发展的基本原则,合理确定片区整体风貌特色,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总体规划设计应当遵循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定,以经批准的县分布,以及农村居民点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片区内现状各类土地的规模和分布等; 3、现状分析。对调查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总结片区整体风貌及空间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提炼出具有当地特色的传统符号。 片区空间布局 依据城乡总体规划和镇村体系规划,进一步明确片区内村庄布局的基本原则,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不搞大拆大建,谨慎迁村并点。 1、划定片区管制区域。确定相关生态环境、土地和水

4、资源、能源、自然与文化遗模、划定控制边界,提出片区内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 筹规划片区产业布局,合理确定农业产区、农副产品加工区、产业园区、旅游发展区等产业集中区的选址和用地规模。 3、完善片区内重要设施体系。合理确定综合交通系统、公共服务设施、环境卫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等内容。 整体风貌控制 产等方面的保护与利用区域,科学安排片区内建设用地、村庄分布,确定村庄人口规2、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认真分析自然条件、资源基础、发展潜力和人口变化,统片区整体风貌应与当地山体、河渠、林地、田园等自然环境要素相结合,传承历史村庄布局及原有形态,延续原有道路系统、道路格局、尺度和肌理,突出本地特色。 1、根据山区

5、、丘陵、平原、沿海地区农村传统建筑特点及地域文化,提出景观风貌控庄可突出生态旅游水乡特色、历史悠久的村庄可突出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特点、京津周边可打造现代乡村等。 制性要求,明确片区内村庄的发展模式和文化特色。坝上山村可突出冰雪特色、淀湖水系村2、传承当地传统建筑风格,结合现代生活方式,创新建筑设计理念,合理确定片基座等部分加以体现,保留片区内传统民居建筑特色。 3、以“四新”突出新农村建设,使农民享受现代科技成果带来的便利。为片区民居设计提供具有特色的新样式、高效环保的新技术、取材方便的新材料、节能减排的新装备等条件的民居设计选型或导引。 传统文化保护 规划要注重保护历史文化,体现当地特色,尊

6、重人与环境、自然和谐相处的生产区内民居及公共建筑风格、形式。要对当地建筑传统元素提炼、简化,在檐口、墙体、生活方式。 1、深入挖掘片区内文化底蕴,严格保护好片区村庄传统布局、传统格局、传统街巷,延续当地村庄地域特点。 2、统筹考虑片区内古戏楼、古树、祠堂、古井、古牌坊等重要传统建筑或特定时期的建筑,恢复历史空间场景。 3、结合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原生态的生活气息、风土人情、传统习俗,活化地域历史文化元素。对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片区要制定旅游文化参观线路。 绿化景观营造 道路、铁路、村庄周边等绿地安排提出具体方案。 根据片区实际,规划整体绿化系统,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绿化景观结构,对山体、水系、

7、1、山地片区景观治理方案要合理提高绿化密度,增加山体植被覆盖,减少山体裸露,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和滑坡。有条件的山地可规划健身路径、休闲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山地公园。 2、沿海、临湖片区内水系治理方案要以生态保护、水土流失治理、绿化美化河岸为目的,体现乡土特色,一般种植耐水性较强的乔木以及水生花卉。 3、结合区域绿道绿廊建设,编制片区内铁路公路沿线两侧绿化美化方案。在高速公路、种植乡土花卉、爬藤植物、瓜果蔬菜等,形成乡土气息浓厚的路旁绿化景观。 铁路两侧建设绿化带,形成绿色生态屏障。片区内主要乡间道路绿化应接近村民生活,可以4、对村庄周边环村绿化的设置宽度、绿化树种等作出安排。充分利用村边荒

8、地、荒滩和环村路,营造用材林、防护林,建设名优果品观光采摘基地。 基础设施完善 坚持共建共享的原则,统筹安排道路交通、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电力通信等各类基础设施在片区内的空间布局、配置标准和规模。 1、片区道路应合理划分等级,并尽量延续原有路网格局。加强村庄间、村镇间的连接,便利农民出行,改善农村的生活、生产环境。 2、确定符合片区实际的污水处理模式,污水量小的可采用适宜的分散式小型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污水量较大的可集中铺设管网,集中建设污水处理设施。鼓励有条件的采取联村共享污水处理设施。 3、根据片区内村庄布局和垃圾产生数量,合理设置垃圾集中处理点。山区村庄可单村或联村进行垃圾分类,对有机

9、垃圾进行及时就地资源化处理。平原地区村庄可采用“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理模式。 公共服务设施 统筹片区内重点村的空间关系,合理确定教育、医疗、福利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配置标准和规模。 1、明确幼儿园、中小学的配置标准与建设要求,按照农村中小学及幼儿教育向乡镇和中心村集中的原则,明确中小学分布位置、规模及具体撤并方案。 中心村、基层村应设卫生所。 3、合理配置敬老院、残疾人教育、医疗、康复等福利设施,明确分布位置和占地规模。 规划实施措施及对策 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提出总体规划设计实施的措施及对策。 1、通过多种有效宣传形式,扩大总体规划设计的影响范围

10、,引导片区内村民自觉监督和参与规划实施; 2、健全规章制度,制定村民公约,建立规划实施的长效机制,严格规划执行,保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顺利开展; 对一般管护项目,可根据村庄经济状况,选择市场化运作或采取专职或兼职相结合的方式组建管护队伍。 四、成果及深度要求 总体规划设计成果应包括说明书、图纸等内容。总体规划设计作为片区整体打造和各重点村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规划设计的依据,有关规划图纸应简单明了,便于规划实施人员了解规划设计内容及规划建设要求。深度要求应以指导建设为原则,具有可操作性。 总体规划设计说明书 包括片区基本情况,村民意愿,规划设计理念、目标、空间布局、风貌控制、传统文化保护、村庄整治、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规划、实施对策建议等内容。 2、明确乡村医疗设施的配置标准与建设要求,原则上每个乡镇应有一所卫生院,3、加强设施管理和维护,对片区内污水、供水等设施,应选择专业人员进行管护;总体规划设计图纸 1、片区现状地形图; 2、片区总体规划用地布局图; 3、历史文化保护及利用相关图纸; 4、绿地系统图; 5、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的相关图纸; 6、传统建筑、文化符号提炼的相关图纸或照片; 7、民住、住宅选型设计图及效果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