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史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制史作.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法制史作法制史作业(二) 一、单项选择题。 1、律典中第一次正式规定依服制定罪是在( )。 A曹魏律 B北魏律 C晋律 D北齐律 2、“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是出自下面哪部法律文献?( ) A唐律疏议 B宋刑统 C大明律 D大清律例 3、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用少数民族文字印行的法典是( ) A元典章 B蒙古律例 C钦定西藏章程 D天盛改旧新定律令 4、关于元代的刑罚制度,论述正确的是( ) A沿用唐宋的流刑制度,分里数二千里、二千五百里、三千里三等 B笞杖刑以“七”为尾数 C实行民族平等政策,对民族间的犯罪行为同罪同罚 D实行剥夺宗教僧侣的法律特权,对其犯罪行为予以严惩 5、清代的秋审
2、是指( ) A每年秋季举行的对各省斩监候、绞监候案件的复审 B每年霜降后对京师重犯进行的复审 C由皇帝令三法司长官,会同吏、户、礼等九卿的会审 D犯人如果在行刑前提出申诉,要求案件重新审理的制度 6、甲乙同是波斯人,二人长期在唐代长安经商,因发生经济纠纷,甲遂殴伤了乙。若你是当时的司法官审理此案,将如何适用法律? A、适用波斯法律 B、适用唐朝法律 C、适用的法律由当事人自己选择 D、适用的法律由主审法官决定 7、元代统一中国后所颁布的第一部较为系统的成文法律是( ) A.至元新格 B.大元通制 C.经世大典 D.元典章 8、 “鞫谳分司”的司法审判制度始于( ) A.秦朝 B.汉朝 C.宋朝
3、 D.元朝 9、“亲亲得相首匿”的立法原则始设于(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10、清朝监察制度的重要变化是将六科给事中并入( ) A.都察院 B.御史台C.大理寺 D.刑部二、双项选择题 1、西周时期的审理方法“五听”包括耳听、目听、色听、( )。 A辞听 B气听 C听讼 D听赎 2、清朝将明朝的会审制度发展为三种,分别为:九卿会审、( )。 A三司推事 B 秋审 C 朝审 D 热审 3、中国古代司法机构中的大理寺和刑部职能有所交替,其中大理寺掌中央审判权是在( )。 A唐 B 宋 C 明 D 清 4、以下与汉代司法制度有关的是( )。 A 廷尉是当时最高的专门司法官署 B
4、允许有重大冤屈者直诉中央 C死刑案件应当向皇帝三复奏 D除特别的案件,死刑的执行一般在秋冬季 5、元代编制的法律典籍有( ) A大札撒 B大元通制 C泰始律 D大诰三、名词解释 1、亲亲得相首匿 2、法经 3、充军刑 4、翻异别勘四、简答题 1、简述中国古代婚姻法中的“七去”、“三不去”的大致内容。 2、简述刑罚世轻世重的刑罚原则。五、论述题 西汉时期封建正统法律思想是如何形成的? 一、单项选择题 1、C晋律 2、A唐律疏议 3、D天盛改旧新定律令 4、B笞杖刑以“七”为尾数 5、A 每年秋季举行的对各省斩监候、绞监候案件的复审 6、A、适用波斯法律 7、A.至元新格 8、C.宋朝 9、B.汉
5、朝 10、A.都察院 二、双项选择题 1、A辞听 B气听 2、B 秋审 C 朝审 3、A唐 B 宋 4、A 廷尉是当时最高的专门司法官署D除特别的案件,死刑的执行一般在秋冬季 5、A大札撒 B大元通制 三、名词解释 1、亲亲得相首匿 汉代刑罚适用原则之一,具体指汉代法律所规定的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和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大逆以外的罪行,有罪应相互包庇隐瞒,不得向官府告发;对于亲属之间容隐犯罪的行为,法律也不追究其刑事责任。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一项基本法律原则,在古代司法实践中曾发挥了重要的社会职能 2、法经 法经是春秋末期李悝制定的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部系统的法典。法经有六篇: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
6、法、具法。李悝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因此将盗法、贼法列于篇首。从整体上看,法经是一部“诸法合体”而以刑为主的法典。法经初步确立了封建法典的体例和基本原则,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法典,标志着中国古代的立法技术已开始走向成熟,成为后世立/法的蓝本 3、充军刑 罚犯人到边远地区从事强迫性的屯种或充实军伍,是轻于死刑、重于流刑的一种刑罚,作为死刑代用刑 “刑莫惨于此”。 4、翻异别勘 宋代重视口供,翻异别勘是宋朝的一种诉讼审判制度,指在诉讼中,犯人推翻原来的口供(翻异),事关情节重大,一般由另一法官或其他司法机关重审(别勘)的制度。别勘分为差官别推(换法官审理)和移司别勘(换司法机关审
7、理)两种。宋代,当犯人不服判决临刑称冤或家属代为申冤时,则改由另一个司法机关重审或监司另派官员复审。按照法律规定,翻异可三至五次。妄行翻异叫冤者,别推时加重处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杜绝冤假错案的发生,同时也是宋朝统治者慎刑精神的表现。 四、简答题 1、简述中国古代婚姻法中的“七去”、“三不去”的大致内容 “七出”“三不去”是西周时期确立,儒家思想中对于婚姻的解除所作的习惯性规定。正式归入律法,是从唐代开始。七出是:“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恶疾”“口舌”“窃盗”。特别要说明的是以下三点:无子,是就妻子过了五十岁以后来说;口多言,指拨弄是非、离间亲属。妒,更多是认为妻子对丈夫纳妾的忌嫉有害
8、于家族的延续;恶疾是指耳聋、眼瞎、腿残疾等严重的疾病。三不去:“有所取无所归”“与更三年丧”“前贫贱后富贵”主要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一夫一妻制和包办、买卖婚姻服务的 2、简述刑罚世轻世重的刑罚原则 吕刑规定“刑罚世轻世重,惟齐非齐,有伦有要。”其大意是说,对于刑罚的适用,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其轻重程度是各不相同的。就是讲根据不同时期犯罪的不同情况,应当依照客观形势的需要,制定出不同轻重的刑罚,使其符合于各个不同时期同犯罪作斗争的实际需要;正确执行轻重不同的刑罚,才能有区别有分析地去适当用刑,以求得安定社会秩序的一致需要。这种思想和制度,既是对刑罚适用的历史总结,又反映出适用刑罚的客观规律性。自其形成以后,即受到历代统治者和思想家的普遍重视。 五、论述题 西汉时期封建正统法律思想是如何形成的? 汉初社会政治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到汉武帝时期,汉代封建专制主义的地主阶级政权得以巩固,但汉初分封的诸侯王势力也逐渐强大,同中央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这种情况下,最高统治集团迫切要求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此时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其中的“儒术”经过他的改造,吸收了中庸的“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墨家的“君主法天”、道家的“阴阳结合”等思想,提出“刑者,德之辅;阴者,阳之助也”、“大其德而小其刑”。在立法中实行德刑结合:先用德礼进行教化,教化无效再辅以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