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西方隐私观的差异.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626389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0.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中西方隐私观的差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析中西方隐私观的差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析中西方隐私观的差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析中西方隐私观的差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析中西方隐私观的差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中西方隐私观的差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中西方隐私观的差异.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析中西方隐私观的差异浅析中西方隐私观的差异 一、中西方的隐私观 英美人特别注重维护自己的privacy,这体现了中国与英美等国家不同的文化主题,同时也反映了中国社会和英美等社会不同的特性。中西方隐私观的差异具体体现在以下内容里: (一)西方人的隐私观 从英语对privacy(freedoin from unau出ofized intmsion)的释义中我们可以看出英美人将privacy看做是一种人权,不能随意侵犯。Westin把隐私分为四类:1)隐居,即与外界隔绝;2)亲密无间,即只向亲密朋友或知己泄漏隐私;3)匿名,即不期望被他人识别;4)自我克制,即一种心理自我克制以防止不必要的骚扰。实

2、际上这四种隐私在某种程度上在任何一种文化中都有所体现,差异表现在不同文化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文化的不同会在隐私观上表现出来,西方国家一般认为隐私对于个人有如下四方面的功能;1)个人自主,个人免受他人的控制与支配。2)情感放松,个人有机会调节自我情感结构,能有选择地表达内心情感而不受外界约束。3)自我评估,个人有机会对自我行为和经验作充分评估与认识,从而对新的行为作出选择。4)有限保护交际,个人有机会在亲情团体与正式场合之间进行思维界定,从而在不同场合作不同的交际选择,维护个人与社会的协调平衡。以目前西欧、美国的社会来看,虽然文化的、意识形态的,以及生活习俗的差异随处可见,但对待个人隐私权,都有一

3、个界限不甚模糊的最小范围。这个范围若被侵犯逾越,个人便会抗争,法律也可能会进行仲裁干预。 (二)中国人的隐私观. 中国人一贯不赞成“私”,个人权利即被视为私利,中国人几乎没有私权的概念,因此在中文中原本没有一个和英文中privacy相等的词,足见中西文化在对待个人方面的不同。现在一般译作“隐私权”,其实未必确切,因为“隐私”一词原意为不可告人的秘密,而 privacy主要表示个人有不被打搅的权利,有私事不必告人的权利。原因大约是我们的价值观念、传统、社会结构不同引起的,因此也就没有一个与privacy匹配的词。社会是文化产生和生产的基础,几千年来,五分之四的中国人生活在乡村,一个家族往往几代人

4、在村庄繁衍,大家非常熟悉,互相关心,所以直到现在人们见面问候常是“Where are you going?”等,交谈起来也是有关家庭、薪水等私人问题。然而随着中国日渐融人国际社会,世界通行的价值观也逐步在国人心中扎根,银行、车站悄悄画上了”一米线”,商家不再敢随意搜人的身,在隐私保护之下的交流愿望使QQ的火暴让业内同行艳羡不已。 二、隐私与文化 隐私观差异的根源所在即中西方文化差异中价值观念的差异。隐私是西方个人主义的直接产物,而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核心。这里我们以美国为例分析: 中西文化的深刻差异之 对个人主义的理解。 (一)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 美国学者萨姆瓦认为,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价值观

5、念,包括自主动机、自主抉择、自力更生、尊重他人、个性自由、尊重隐私等层面。美国个人主义在价值观上的主要表现有个人隐私、个人自立、个人表现、个人自由等。另外,美国人对个人空间极端崇尚和高度敏感,人们对家宅、单位与其接壤的邻居间的界限的意识十分敏感,不经允许绝不进入别人的领地。在美国文化中,以空间代替围墙作为一种私人领域或隐私调节机制是十分普遍的,而且财富越大,隐私越大,空间也似乎越大,即空问与隐私成正比。个人主义对美国社会的进步作用,表现一是个人主义的“自由、平等”口号成为鼓舞人民、教育人民、动员人民的巨大精神力量;二是早期个人主义使美国人赢得了充分享受生活的“机会”,确保了国家的成功;三是个人

6、主义使人们的追求多元化。总的来说,个人主义在美国历史上起到了别无他物可替代的作用,是美国文化的价值核心。美国人信奉个人尊严、尊重个人隐私,以及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实现个人利益。这些都是个人主义的积极表现。然而,美国的极端个人主义对社会与个人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二)中国群体主义的价值观 在当今中国社会,人们对集体或群体仍有很强的归属感。在群体取向的影响下,中国人提倡凡事以家庭、社会和国家利益为重,主张个人服从集体,崇尚“大公无私”等。在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方面,人们被要求做到“克己守道”、“与集体或领导保持一致”。在个人与家庭的关系上,强调个人是为家庭而生存的,个人的生死荣辱和家庭息息相关。群体取

7、向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相互依赖、相互合作;从积极方面看,中国人谦虚、谨慎、相互合作、讲究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成功之时,把功劳归于集体、环境和他人的帮助。这种取向也使中国人性格内向、含蓄、好静、习惯于忍让。从消极方面看,群体取向使人们缺乏个人进取精神,缺乏个人竞争意识。中国社会的群体取向也决定了中国人的隐私观。 (三)中西方对个人主义的理解 中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是利己主义的同义词,是一个贬词。而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主义与利己主义不完全是画等号的。托克维尔指出,“利己主义是一种恶习”;“个人主义是民主主义的产物,并随着身份平等的扩大而发展”。可见,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独立性、创造性,强调个人自由发展,不受

8、或少受社会、政治和宗教势力的限制。个人主义对中国传统文化来说完全是陌生的。我们已经谈到,个人主义不是一个孤立的概念,它作为一种道德和政治原则,需要在一个完整的价值系统和体制机构中才能发挥作用。中国社会的三大基本结构高度中央集权的官僚机构,绝对君主制和宗法制,都是从本质上和个人主义水火不兼容的。从文化上讲,中国人不重视个人的判断,更习惯于统一的群体的思想。中国文化中也没有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的学说,没有民众参政的传统。在西方,个人的渺小是对上帝而言;在中国,个人的渺小是对整个等级制而言。中国人受到的教育和训练总是听话、服从、迎合。正是由于这种价值观和文化的差异,让中西方人对隐私有不同的理解。而这种

9、差异若不能为人们所熟知,在跨文化交际中会产生误会和很多的不便,在交际中,都有哪些问题涉及西方人的隐私呢? 三、隐私与交际 四、调节隐私的机制 中国人常把感情以及个人态度等当做隐私,而对其隐私的处理是采用自我节制的心理压缩的方式。人们常把他们认为隐私的事情埋在心里,自我消化,以适应群体取向或达到社会和谐。因为感情和态度是属于个人的东西。是一种隐私,公开化会破坏和谐,丢面子,严重了会受到社会谴责。在人存在的社会中,有社会的一面,也有个人的一面,中国文化强调它的社会一面超过个人的一个方面;而美国人强调个人方面超过社会的方面;当然这是比较而言。也就是说作为个人或私人化的程度,在群体取向的中国文化中受到

10、较严格的控制,以达到群体主义或社会和谐的发展。传统文化或社会期望要求人们克己自制,或者保持沉默,沉默是中国人调节隐私的很重要手段。美国人恰恰相反,他们在类似的情况下,会找一个地方躲起来,会跑到自己的房间,关上门来保护自己。无论办公室,家庭中的卫生问还是书房的门都用来调节隐私,一旦门被关上,就自动传递出“请勿打扰”的信息。 五、结语 隐私观体现了社会文化和语境对使用语言的制约和影响,也体现了不同民族对交际方式的要求。在当今越来越广的文化交际和交流中,我们应当加强对西方人隐私观的认识,加强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认识,从而使交际更加顺畅。目前,我国的精神文明日益发展,隐私这一观念已经逐渐为国人所接受,大家开始有意识地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及我国传统观念中的隐私,并开始无意识地接受西方隐私观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该积极吸取西方文化的精华所在,不盲目接受一切西方思想,同时,也不能盲目地批判我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要把好的东西继续发扬。所以学习研究各国文化差异和隐私观的差异,不仅是为了避免交流障碍,还要借鉴和吸取其他国家的优势为我所用。另外,各国的文化都是博大精深的,对隐私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这样才能顺应时代发展,在国际交往中处于有利地位。由此,语言与文化的研究也可以更多地应用于实践,达到研究的真正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