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安妮宝贝.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626659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6.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安妮宝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浅析安妮宝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浅析安妮宝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浅析安妮宝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浅析安妮宝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安妮宝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安妮宝贝.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析安妮宝贝以网络作家著称的安妮宝贝,在很短的时间内连续出版了两部短篇小说集告别薇安、八月未央,一部长篇小说彼岸花和一部行旅散文蔷薇岛屿,迅速走进畅销书作家的行列。作为继琼瑶、亦舒之后内地版的“言情小说家”,安妮宝贝的作品大多围绕着城市男女爱情来展开叙述,在男欢女爱的情感世界里寄托一种与小资情调相伴随的人性的虚无和绝望。 安妮宝贝的作品风格反叛而阴郁,她文字中有暴力,有离别,有伤害,有无尽的绝望与空洞,但是清澈、简洁,有直指人心的纯粹与温暖。从她的叙述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作家的反叛与阴郁很大程度上是追求女性本体欲望的表达,在艺术上,她把“本我”推向前台,注重现实的表现,并对传统的道德观和文化提出

2、质疑。她小说中的女孩们清一色的富足,只穿棉布的衬衫和裙子,旧的牛仔裤,黑色T恤,光脚穿美丽的鞋子。她们固执、低调、叛逆,像野生的植物。这很大程度上符合作者的生活方式。安妮“接受每一次充满激情的爱情,但不相信它,爱情只能带来安慰不能带来解脱。每个人都是注定孤独的。”作者的爱情观加诸在主人公身上,所以在她的小说里,我们找不到理想纯洁的爱情,她笔下的爱情都是无助而脆弱的。生活对她来说,永远都是告别与流离失所,太多的苦难让幸福总是在远方。她告诉我们,幸福是可以选择的,只是我们必须首先经历无尽曲折的道路。 1新小资情调 虽然时下流行的小资一说,既不是社会学的阶层概念,也不是完全用经济收入来量定,更多的是

3、指向一种生活的文化品位、情调和氛围。跟红色革命时代所批判的小资产阶级式的多愁善感、脉脉温情有着血缘上的亲近关系。但在新的时代语境里,也融入了商业时代大众消费的趋新时尚,成为一种标榜身份的自恋和炫耀。所谓小资的男女大都感染着现代主义的流行病。既对世界和爱情充满渴望和期待,又对世界和爱情心存怀疑和不信任。这种矛盾的心理倾向在安妮宝贝的作品中得到格外明显的表现。 安妮宝贝的作品中的物欲或者说对物质的偏执,无疑增添了其作品的时尚感。安妮宝贝笔下人物不是以面貌形象出现,而是以服饰香水品牌出现,如彼岸花中“有时候独自衣锦夜行,涂发亮的唇膏,抹了兰寇的香水,花枝招展地出去。快凌晨的时候回来。手里拿着从超市买

4、来的威士忌和大块起士。”“但是她记得他的气味。他的头发和手指的气味。他的纯棉内衣的气味。他衬衣领子上的气味。他隔了一夜之后消褪的阿码尼香水气味她不知道为什么,一个人可以这样深刻地怀念和记得另一个人的气味。”在安妮宝贝的作品中男士不是用KENZO就是阿玛尼香水,穿纯棉衬衣和G-STAR粗布裤子,女士有兰寇、CD香水,全套雅丝兰黛的化妆品、植村秀的新款眼影,GUCCI的包,PRADA鞋子和VERSACE吊带裙,他们都用IKEA家具,去哈根达斯吃冰淇淋,喝蓝山咖啡,在下坠里有这样一段话“在大街的人群和阳光里面,她感觉自己还是这样年轻。青春如花盛开。虽然能够温柔采折的人已经远走。整条大街散发着物质沸腾

5、的气息。贫穷是一种可耻。乔说过,我们应该有很多钱,安。如果没有爱,有钱就可以。”这是一种赤裸裸的表白,精神空虚无可寄托的人,依赖满足物欲而生存,面对日益强大的物欲,贫穷是可耻的。 不难理解为什么安妮宝贝的笔下充斥着奢侈品品牌,都市人的确都有恋物癖,并通过这些精美的高人一等的享受自我慰藉。安妮宝贝被指小资情调,就是由这种恋物癖而来,它有意无意地向白领女性提供了一种消费指南,或者说,它1 迎合了白领女性的消费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安妮宝贝的受众容易在她的作品里找到一部分自己,也许是CD香水也许是PRADA鞋子,这也是安妮宝贝被白领目为知己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叙事模式上看,安妮宝贝笔下的男女多是开始于

6、一场邂逅,气质上的相互吸引使他们逐步靠近,也可能会发生性关系,也可能根本没有,最后的结局总是让被搅动起来的感情不了了之。是一段“都市夜归人”的相互取悦和相互取暖,因为深知爱情的不可靠,决然的别离是不可避免的。并伴随着一种自怨自艾的喟叹和独白:“我不知道有什么人是能够深深相爱的。也许他在非常遥远的地方,用一生的时间兜了个大圈子,却依然不能与他相会”;“只是等待一次爱情,也许永远都没有人。可是,这种等待,就是爱情本身”。就这样一群看不到未来的年轻男女,只有不断地寻找,又不断地离开,构成了安妮宝贝笔下小资情调的灵魂和核心。 2语言的陌生化 安妮宝贝小说的叙事,不像传统小说中冗长的情节连接的叙事语言,

7、她尽量把这些语言压缩得极为简略、经济,加快小说叙述的节奏。而对于场景的观察,把这些构成人物行为及心理的片断,运用描绘性语言,更有助于人物心量的开掘,拉长对心理的把握历程。 这一切,安妮宝贝用独特的视角来描述了一切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让人感同身受,却又触目惊心。也许这也是她的文字得到人们喜爱的一个缘由吧。 在八月未央中有这样的句子: 朝颜说,我和她十年。 我说,我知道。 我一直在想我是否真的能够给她带来幸福。 很多事情不需要预测。预测会带来犹豫。因为心里会有恐惧。 你看起来好象从来不会有恐惧。他在昏暗的光线下看我。 那是因为我知道有些事情在劫难逃。 在劫难逃? 是。打个比方,比如你遇到乔,

8、乔遇到我,然后我又遇到你。 我笑,对他举起手中的酒杯,轻轻碰他的啤酒瓶,cheers,朝颜。 他也笑,抬起头喝酒。 在她的作品中,以这样的形式存在的文字有很多。 这样的语言,客观而又不丧失感受力。让作品中的人物通过自己的眼睛和思想活动、真切、生动地表达出人物的主面世界,让读者阅读起来,显得相当客观可靠。这种借人物之口表达的方式,让读者感受不到叙事者的存在,从而使叙事显得更为冷静。 如果说安妮宝贝的文字是毒药,让人深陷下去,那么是陌生化的表达方式在她的文字中是一粒足量的可卡因,让人上瘾并欲罢不能。在她的作品中,通过语言的陌生化,目的不为形式而形式,而是在于如何把故事编撰得曲折动人,如何写出平凡人

9、生恒常的苍凉。这就是她的独特之处。 安妮宝贝用一种极自然的陌生化语言去描写她所熟悉的一切,就是“非常的生疏又非常的新鲜”的语言。语言的陌生化也就是通过改变语言习惯和语法规则使普通语言变形、扭曲、拉长、缩短、颠倒,从而造成不同于普通语言的陌生化2 效果,增加感觉的维度和时间长度。 语言的陌生化,在安妮宝贝的作品中主要体现在人物语言的独特表达。小说中人物的语言不像常用的人物语言的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这两种形式。在她的小说中,人物语言的表达形式在人称和时态上与正规的间接引语一致,不带引导句,但语言本身被赋予了人物的心理独白。因此,人物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些表现,强化心理感受,凸现人物的意识活

10、动,使人物的心理流程被生动地传达出来。 3意象的运用 另外一方面,在安妮宝贝的作品中修辞格的使用,对意象的反复强调,使描写的对象变得奇异,因而给作品增添了诱人的魅力,拓展了读者的想象空间。 “笑容可以悲凉,黑眼睛可以幽蓝,太阳可以寒冷。” 像这些传统语法里面统统不符逻辑的句子,却被她组合出一种奇异的美丽和感觉,但这种美却极其锐利,可以划伤你的心,可却让你欲罢不能。如果你没有一颗玲珑易感的心,那么你便无法理解她文字的魅力,你可以不屑、可以不懂,却无法阻止一些相类的灵魂被她的冰冷如火所魅惑! 安妮宝贝作品中有两个常见的意象,“深海的鱼”和“寂静地腐烂”。在空城里有这样一段话:“在百盛下面的地铁站台

11、,总有行色匆匆表情冷漠的人群。他们披着一层孤独的透明外衣。象穿行在深远海面下的鱼。各行其事。脆弱无常。”深海的鱼是对都市生活的冷漠人群很贴切的比喻,他们各自穿行身体冰冷从不交流,被寂寞的海水浸泡包围,这是常态下的都市人的生活。上海冬天里说“认识他的时候,她刚刚结束在外面的流浪。在家里睡觉,上网,不想工作。就象一棵死亡的植物在寂静中腐烂着。”这是非常态的都市人的生活,不再忙碌不再做无止境的重复性工作,但是内心已经腐烂,在寂静中死去,被都市的正常节奏所抛弃。通过这些通感、反讽等修辞手法,还有白棉布裙子,黑色蕾丝内衣,香烟使之生动形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同时,让读者感受到文字后面的辛酸。这一切意象化的

12、语言,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功能,强化了作品的审美效果,从而使作品超越现实生活本来形态。 安妮宝贝对于都市人生活的普遍概括虽然不免偏激,但这种意象手法的运用某种程度上的确突出了都市对人的压迫感。这也是安妮宝贝的作品为都市白领所推崇的原因。 4保守的前卫 安妮宝贝作品与一般通俗文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恰到好处的前卫姿态。上个世纪末卫慧、棉棉等开始了身体写作,虽然畅销,但受到评论界一贯的口诛笔伐。安妮宝贝一开始的定位就是通俗文学里略加少许先锋姿态,既能一定程度上满足读者的视觉刺激,又不至被保守者所排斥。其保守的先锋姿态体现在对都市病的发现和女性意识的委婉表达上。 都市病的发现,安妮宝贝不是第一个也绝不是最后

13、一个,在她的所有作品里男女主人公都是不健康的,她们是城市的主流却又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地带,安妮宝贝放弃了虚妄的希望,她从来不在作品里提供出路,也不指点迷津,她只是指出有这样的一群人这样地活着,他们的绝望是任何人心底都有的绝望,漂浮无根是生命的常态,这在大众文学里是难能可贵的。女性意识的委婉表达在于对爱情的弃绝和同性恋,在安妮宝贝的作品里,爱情不再是女性的至高追求,男人也不3 是女人的全部,有的女性以性谋生,在酒吧唱歌跳艳舞或者被富有的中年男人包养,但她们的心是自由的,即便是绝望、腐烂,也不被金钱和英俊的年轻男人所拘束,这对于通俗文学中贯有的将完美爱情作为女性的唯一追求是一个超越,女性应该有自己的

14、价值判断和超爱情的追求,男性只是女性世界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同性恋情也不是安妮宝贝作品的专利,在女性对男性失望和叛逃之后,一方面会将目光转向自我,另一方面也将感情投注到同性身上,长篇小说二三事就是写这种同性恋情的,安妮宝贝的保守在于她绝不偏激地否认男性,绝不申明对男性世界的彻底叛逃,她笔下的女性其实是有着双性恋倾向的,而且,她对同性恋的描写并不会引起性取向正常的人的反感。 前面提到,安妮宝贝是一位网络写手,网络给了人一夜成名的机会。但同时,对于已成名的人也存在一夜速朽的可能。通俗文化的繁荣也是如此,大众文学审美疲劳时,安妮宝贝稍许叛逆前卫的作品,在千篇一律的爱情小说中脱颖而出也就不足为奇了

15、。 5心理分析的人格结构 安妮宝贝的小说具有很固执的人生模式,人物的性格与命运几乎是重叠的。她所描述的人生主要有三种,这三种人生在她的小说七月和安生里激烈的碰撞在一起。她用简洁的句子结构和叙事方式描写了两个女孩与一个男人之间漫长的友情和情欲。两个女孩在感情的付出方式和对爱情的处理上,有很多微妙的东西,而不同的追求幸福的方式带给她们截然不同的结局。七月和安生中的三种典型的人生模式,恰好符合弗洛伊德潜意识论中的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在阐述人格结构时把它分为“自我、本我、超我”三部分。安生,家明,七月这三个典型人物分别表现了这三种人格特征: 5.1“自我”家明好丈夫与好情人 “自我”是按“现实原则”

16、行事的人格类型,它是理智与谨慎的心理媒介,可以调节自身本能与外界的关系,既把自身的愿望转化为符合外界要求合理表达,也使外界能够提供合适的途径满足自身的愿望。家明的性格是“自我”人格的体现。他既爱温柔贤淑的七月,又忍不住被桀骜不驯的安生所吸引。家明苦苦挣扎于两个女人之间不能自拔。故事的结尾是家明在道德的驱使下回到七月身边,从此过上平静的日子。 可以说,“本我”把人变成魔鬼,而“超我”把人变成天使,只有“自我”可以使人既不成为魔鬼,也不成为天使,而成为现实生活中的正常人。 5.2“本我”安生远走他乡的叛逆女子 “本我”即是按照“快乐原则”行事的人格类型,它是一种遗传下来的原始本能。弗洛伊德说:“我

17、们人格中模糊不清,无法触及的部分是一个混乱的地区,一口满是沸腾激荡的大锅。”它没有组织形势,也没有统一的意志。“本我”代表未经驯服的激情,是一种极力满足本能需求的冲动。安生是一个寂寞,阴郁,倔强,桀骜不驯的女子,除了拥有公主般奢华但冰冷的房子以外,她一无所有。她的生命用家明的话来说是“像一棵散发诡异芳香的植物,会发出让人恐惧迷离的花朵。”她看似坚强实际脆弱,本身拥有的东西太贫乏,而被迫放弃的东西又太多。 本我和超我是人格中的两个极端,就像安生和七月,一个始终漂泊,一个喜欢停留,一个死亡了,一个平静的生活。 4 5.3“超我”七月一辈子过安稳生活的平顺女子 “超我”是按“道德原则”行事的人格类型

18、,它是一种理想的道德准则。弗洛伊德说:“超我代表一切道德束缚,拥有追求完美的冲动,总之,它几乎等于我们从心理学角度解读人们通常所说的人类生活中的高尚事物。”七月这个人物正符合“超我”的人格特征。 七月之所以可以很好的生存下去,正是因为她能清醒的认清事实的真相,而安生却终此一生都活在“变成七月”的梦想中。“我不明白我为什么不可以做七月,却只能做安生。七月有很多东西,但是她无法给我。安生什么也没有,始终也无法得到。”安生的悲剧就在于她的直接和极端,她不懂处世,也不会隐藏,在命运面前,她是无处可逃的。她企图抓住爱情,作为苦难的救赎,但作者看来,爱情是不能带来解脱的。纵然安生倾其所有的付出,她依然是安

19、生,不会成为七月。作者把这种生命的无助看成宿命,似乎追求“本我”的释放在现实中是不能实现的,对社会现实的失望让我们不得不忘记“本我”,规规矩矩的做人才能很安稳的生活。因此安生终究走向悲剧的尽头。 但作者没有让安生继续绝望下去,在故事的结尾,安生终于找到了幸福的小小出口孩子。而唯一的解脱,不是爱情,而是死亡。“我终于知道自己可以蜕变了,像一条蛇,可以蜕壳,新的生命出来。而旧的就可以腐烂。”孩子是她的重生,拥有鲜活洁净的灵魂与肉体,就像七月那样。作者终于安排了一场悲剧性的“涅磐”,安生难产死去,留下一名女婴,取名小安。 这就是七月和安生中的人生模式,作者用叛逆的思想与健康的笑容向我们展现了人生的多

20、种苦难和甜美。她以女性细腻而独特的视角诉说着世界的面貌和人生的莫测。安妮宝贝是个深沉的人,如果她看见田野上大片的美丽雏菊,她除了感叹世界的美妙,还会想到潮湿的泥土下面埋葬了多少昆虫的尸体。她笔下的女孩子们所经历的人生让我们知道,幸福是可以选择的,但必须要付出沉重的代价,而很多时候,幸福的样子并不如我们想的美好,我们做的选择也未必就是最好的结果。 6新时代的爱情风气 在瞬间空白这篇小说中的靳轻,作为大城市里的白领,拥有充裕的物质生活但精神无依无靠,为摆脱孤独她与并不相爱的男人同居,过着灾难般的生活。当她终于遇见一个信仰爱情的男人,她却理智的退缩了,原来爱情只是按下“清除”就可以在瞬间变为空白的一

21、场幻觉。而作为“本我”去追求爱情,把爱情当成生命中唯一的事情,永远都会失望的。 这就是新时代的爱情风气,从简单化向复杂化演变。爱情从追求赞美的对象变成逃避揭露的目标。女性在爱情面前的迷茫,凸现出女性在主体意识上的困惑,也就是对“本我”是否应该释放的困惑。而另一方面。女性意识中的“苦难体验”和“不安全感”普遍存在,这来源于女性对自身命运的困惑和对未来前程的莫测,因为“本我”的抒发受到了抑制,因此在女性的意识里容易引发宿命论。 有性别而不唯性别,注重又超越性别的写作是可能的,也是现实存在的,这就是九十年代以来复兴的女性个体言说,也可以说是个人化写作。安妮宝贝做到了这点,她真切道出女性苦难得不到拯救

22、的根源。正如一位网络红人“天仙妹妹”所说:“成为你自己比什么都要紧。” 安妮宝贝的文章缺少跌宕起伏而又显得单薄,但她的作品仍能吸引为数不少的读者,这应该归功于她善于设置一种召唤式的话语情境,从而营造出一种身份5 认同感。安妮宝贝让叙述者和读者保持一种情感投射关系,让人物的情感和价值取向呈现出相当的真诚性。更具体地说,安妮宝贝敏锐地捕捉到了都市白领的一种情绪和心态,一种飘忽的不安定感和冷漠孤独症。而这种情绪又是以散片式的叙述流和哲理式的随感录拼接而成,从整体上渲染一种灵魂的甘美与脆弱,却又有意回避了对人性的奥妙作深度的探寻,而仅仅是提供一些触摸和抚慰,让人在沉浸与共鸣的氛围中产生“于我心有戚戚焉”的感伤式回味。 安妮宝贝的成功是由读者选择的,这给当下中国作家的写作提供了新的借鉴:在文学场域发生根本性变革的市场经济社会里,作家的成功不仅仅要靠扎实的文学功底,也要考虑和揣摩读者潜存的普遍接受心理。 我们终于明白了安妮宝贝,她作品中的叛逆和主体意识,其实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个人的独立和尊重,精神的自由,个人的自救,选择与承担。而她作品中的人生模式,正是为了告诉我们,真正能带领你走出苦难的,不是爱情,不是神明,也不是任何人,唯一的救世主就是你自己。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