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资源环境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资源环境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析资源环境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资源环境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资源环境审计是指各级审计部门对*和企业事业单位环境管理系统进行监督,并评价鉴定其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开展资源环境审计,有效促进“两型社会”的建设,保证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由于各种体制的不完善,资源环境审计在实际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弊端。如何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开展区域性资源环境审计工作,既能服务于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又能为资源环境审计积累有益的经验,成为基层审计机关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面临的全新挑战。 一、资源环境审计的主要内容 1、资源利用情况和环境保护情况。第一,土地和水等重要资源的开发和治理审计,及时发现浪
2、费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作出客观评价并制定有效治理措施;第二,水和大气等资源的污染防治审计,根据各项环境监测指标,及时发现环境污染问题并全程跟踪污染防治过程;第三,生态建设工程的审计,关注工程建设中的生态破坏问题和生态工程运行效果。 2、资源环保资金的管理。资源环保资金的管理是环境审计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环保资金筹集是否合法、资金管理是否规范、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效益性审计、资源环保资金和配套资金到位和发放是否足额及时等内容。 3、资源环保政策和管理系统的落实。资源环境审计对各级*和企业资源环保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评价,保证政策的制定充分结合企业和当地的实际情况、政策制定的全面性
3、和可行性以及政策的执行力度,使环保政策更加规范科学。资源环境审计还要对各部门环保管理系统进行监控和管理,包括生态问题治理措施、管理制度的建立、管理结构的设置、监测报告和指标数据的发布等,使环保管理系统更加健全和完善。 4、资源环保责任的履行。资源环境审计应对相关单位环保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评价,主要包括是否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是否履行环保责任、环保绩效是否达标等。其审查的重点在于违规行为的处罚、环保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 二、资源环境审计工作面临的困难 1、缺乏法律法规支持,审计依据不完善。目前,现行的审计法规、审计准则和资源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仅赋予审计机关环保资金审计
4、的职责,未明确开展全面的、广1 义的资源环境审计应有的地位、权力及审计范围,使得以国家审计机关为主体开展资源环境审计的法律依据不充分,容易造成审计机关与资源、环保等部门在执法方面的职责交叉重叠、混淆不清。 2、资源环境审计评价体系不完善。缺乏操作性强的程序、办法、评价标准,审计预期效果不理想。资源环境审计由于缺乏一套层次清晰、统一完善、操作性强的程序、办法、评价标准,由于评价体系的不完善,资源环境审计开展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产生了巨大的审计风险。资源审计评价体系的不完善使审计人员对各个环节进行审计时没有依据可循,无法定量分析,最终导致评价结果没有对相关项目责任人产生直接的约束力。审计程序不规范
5、,审计质量不高,对环境效益进行评价时难度大,影响了资源环境审计预期效果的实现。 3、专业环境审计人员缺乏。资源环境审计是集环境、财务和社科等多学科为一体的专业性学科,审计人员需要具有综合知识和专业技术。目前审计人员多出身于财务和审计专业,环境和工程专业知识和技能较为缺乏,资源环境审计专业人才匮缺,严重阻碍资源环境审计的进一步发展。由于环境知识的欠缺致使资源环境审计停留在表面现象,无法发现本质问题,影响资源环境审计的质量。 三、加强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对策 综合分析环境资源审计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当前存在的问题,要做好资源环境审计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因地制宜,从简到繁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式,
6、逐步建立作业规范,开辟适合当地实际的资源环境审计工作新局面。 1、以环保资金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拓展资源环境审计的工作思路。基层审计机关在财务收支审计方面具有传统优势,应以此为基础,在围绕当地资源环保工作重点,开展环境保护专项资金财务收支审计工作时,拓展审计的工作思路,除了主要对资源环保资金预算安排的合理性以及资源环保资金征收、分配、管理方面的真实、合法、有效性进行审计外,树立对资源环境保护程序和政策措施审计的理念,更加注重经营管理和资源环境管理,增加对资源环保机构设置的健全性、职能的可靠合理性,资源环保建设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可行性,资源环保预防措施实施情况等方面的审计内容,尝试对资源环境
7、保护资金使用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进行评价,对潜在的资源环境风险进行评估,逐步从传统的账目审计中跳出来,多运用自然科学方法与手段,缩小与广义的资源环境审计的目标之间的差距。 2、以节能减排专项审计为重点,探索资源环境审计的工作方法。节能减排环境工2 作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点要求,基层审计机关在开展节能减排审计工作时,除了运用常规审计工作方法外,要大胆实践运用节能减排成本效益和费用效果分析、决策和风险分析、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恢复防护费用法、影子工程法、调查评估法、人力资本法等技术方法,重点审计企业落实国家节能减排相关政策、采取的相应措施及取得的实际效果,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环节各部门
8、履行责任情况;重点关注企业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统计上报数据真实性,节能减排目标的阶段性完成情况,以及监督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揭示因决策失误造成资金和能源浪费、偷排偷放造成环境污染等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并运用计算机审计技术对能源消费、环保统计、在线监测数据等进行分析,提出有利于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制定和执行、企业各项措施的贯彻落实、各级相关部门监督执法等方面的审计对策和建议。通过审计技术方法创新,探索以节能减排为重点资源环境审计独特的工作方法,为开展全面的、系统的资源环境审计工作做好技术准备。 3、与投资效益审计有机结合,探索建立资源环境审计评价指标体系。随着地方投资和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各地普遍重视
9、投资效益审计,积累和奠定了技术、指标设计、评价方法等一系列良好的应用基础,而资源环境保护效果是资源环境审计的最终落脚点,二者虽然任务、范围、鉴证及报告的对象有所不同,但审计的许多技术方法是相似的。基层开展资源环境审计可与投资效益审计有机结合,相互融合,既审查评判公共财政资金的管理使用效益,又分析评估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增值性,还测试估量对资源环境的影响,从中发现倾向性、典型性的问题。借鉴投资效益审计较成熟的分析评价方式、方法,通过对资源环保效果和效费比的鉴证,评价资源环境法规政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帮助法规政策制定部门制订更加科学合理的资源环境法规与制度;评价资源环境管理机构的设置和
10、工作效率,揭示其影响工作效率的消极因素,提出改进建议;评价资源环境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助于制订更加科学合理的环境规划;评价资源环境投资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提出改善资源环境投资的建设性意见,从而进一步达到探索建立资源环境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 4、加强理论研究与审计技能建设,稳步推进资源环境审计的发展。资源环境审计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审计,其最显著的标志之一是审计范围不断扩大,开展工作需要理论上的指导,基层审计机关应加强审计理论研究的力度,关注资源环境经济政策、加强对资源环境审计工作标准、内容、方法、准则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和探索实践,引导审计手段从传统的账目审计向广泛运用自然科学技术、计算机技术审计方面转换,为资源环境3 审计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确保资源环境保护审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同步快速发展。同时,针对基层资源环境审计的现实,必须加强对现有审计人员审计技能的培训力度,引进熟悉资源环保知识、技术的专门人才,充实审计队伍,为搞好资源环境审计工作打下人才基础,并及时总结资源环境审计的经验,逐步建立起资源环境审计的理论框架、作业规则与报告标准,使资源环境审计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稳步推进资源环境审计的发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