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德育工作的创新与思考.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627527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2.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中学德育工作的创新与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中学德育工作的创新与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中学德育工作的创新与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中学德育工作的创新与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中学德育工作的创新与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中学德育工作的创新与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学德育工作的创新与思考.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中学德育工作的创新与思考浅谈中学德育工作的创新与思考 杨家湾二种 杨尚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一部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德育工作开展的力度和效度如何,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的国家的进步和发展。 众所周之,在大力普及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越来越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识。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大潮中,学生的思想发生了极大变化,给学校德育工作出了一个不小的难题。面对新情况、新挑战,如何从创新的角度,审视德育,走德育改革创新之路?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每个教育者的思考。 一、切实转变观念、加强理论创新,走一条“以人为本的德育之路”。 作为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德育工作,就其根本上

2、说就是育人的工作。回眸审视传统的德育工作,我们不难发现,传统的德育工作往往与现实想脱离,只注重形式而不重视实效,只见事而不见人,没有充分重视以人为本,常常是进行呆板的说教,过于凝重,过于规范,又过于封闭,缺少应有的人文关怀、平等交流和自我教育。而德育的实质是强调人的潜能,激发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积极性,注重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教育。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开展德育工作离不开创新,我们不能因循守旧,照搬照套。中学德育创新,首先要确定“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加强人文教育,把人作为德育的主体和根本,把人的发展作为德育的根本出发点,充分认识和把握人的本性,遵循人的认知,充分引导

3、和满足人的正当欲望,善于理解和把握人心,最终赢得人心,取得人的信任和教育的主动权,真正解决人的精神激励、灵魂塑造和品格提升问题,真正实现“通其情,达其理,导其行”的目的。 二、夯实德育工作内容,把创新置于首位,源源不断的给其输入新鲜的血液。 工作必须要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因此,中学德育工作必须适应时代和发展的需要,结合学校自身实际,不断地调整充实,创造性地开展德育工作。 首先,“思想决定出路,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中学德育工作不能忽视的问题,对中学生加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深入细致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诚信、感恩和学雷锋教育,通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

4、大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和伦理道德观。 其次、加强思想教育。引导中学生了解唯物论与唯心论、无神论与有神论、与迷信、文明与愚昧的界限,增强识别和抵制唯心主义、封建迷信及各种伪科学的能力,使中学成为科学知识、宣传科学思想、传播科学、弘扬科学精神的重要场所。 再次、加强法纪教育。引导中学生积极学习我国的法规,一方面要教育他们做一个懂法、守法的好公民,同时要树立学法、用法的意识,当遇到不法侵害时,要勇敢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和他人合法权益,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4、加强道德教育。一方面努力推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践行“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着力培养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道德观念

5、;另一方面帮助中学生树立生态伦理、伦理、生命伦理、经济伦理等符合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要求的道德品质。 5、加强心理教育。通过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由于竞争机制强化,变化节奏加快,工作、学习、生活的紧张度增加带来的心理压力,增强心理承受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健康的情感,乐观的心态,坚强的意志等。 另外,随着中国加入WTO,诚信意识、效率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等也须扩充进来。同时,还要将德育与智育的各个学科进行整合,积极寻找最佳结合点,将“两张皮”合为一体,使其良性互动。 三、有机结合,机制创新。 笔者认为,要实现德育机制创新,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6、、创建高立意、近距离、低姿态的运作机制。我们必须站在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思考、设计德育工作。这就是说德育工作立意要高,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决不能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应该把高立意与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新这种理论上“登高望远”、运作上“拉近距离”的运作机制,教育者放低姿态,淡化身份、平等交流,能够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产生教育的亲和力,顺应德育改革的趋势,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经实践检验证明,这是一种效果较好的运作机制。 2、创建他律与自律相结合的教育机制。自律是行为主体的自我约束,他律是外部力量对行为主体的监督和约束。他律是被动的,不可能面面俱到,自律是主

7、动的,可以使受教育者进入较高层次。他律依赖于自律,通过自律发挥效用;自律以他律为先决条件,通过他律逐步养成。二者相辅相成,使其有机结合,德育工作就更有力量。 建立他律与自律相结合的教育机制,通过理论学习、榜样引导、文化熏陶等途径,对人施加,使人达到一定的思想境界,从而把人从个体的人转变为遵规守纪的社会人,并逐步养成行为习惯,使其遵规守纪,自我约束成为下意识的、自然的反应。经过长期的严格自律,人可以逐步达到慎独的最高境界,这一机制的实践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3、建立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激励是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现代德育就是要通过创设人所需要的条件,激发人的动机,从而产生实现目

8、标的特定行为。 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种机制已被于德育实践。善用精神激励,量力辅之以物质激励,这是巧用激励机制的要点。创新,重在精神激励机制的创新。 关于精神激励,人们一般在荣誉激励方面有所尝试,常见的是评优表模,“特发此证以资鼓励”。其实,精神激励和情感激励等,满足人参与活动、参与管理的愿望,实际上就是满足其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参与激励;设法将人安排在适当的专业,让其具有学习的兴趣,产生学习成效,快乐学习或享受学习,给人一种自我实现感,这就是学习激励;设定集体发展目标和个人发展目标,使人感到每一步努力都有一个诱人的目标在牵引,这就是目标激励;设法进行情感沟通,使人被真情打动,可以激发出极

9、大的热情,这就是情感 激励。 构建各各种激励方式有机结合的机制,必定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已被工作实践所证实。 4、建立与管理互补的制约机制。从某种意义上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育,可以看成是一项“软工程”,而依据规章制度进行的管理,则可以看成是一项“硬工程”,实现两者之间的一种动态互补,把教育的要求体现到各项管理中,无疑将大大提高教育的覆盖面和成功率,使教育在更广大的空间中显示威力,同时,也使管理工作更见成效。当我们把德育原则融于有效的管理之中,堵住了每一个可能出现的漏洞,消灭了每一个可能存在的盲区,我们所建立的制约机制也就完备了。 5、定量与定性、与实践、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10、的评价机制,德育评价不像智育那样便于量化。我们不仅需要进行道德知识的评价,还要进行道德行为的评价,而道德行为是个难以把握的变量,它具有随机性,其稳定性也因人因时因地而异。所以,关于德育评价机制的创新,非常值得。近几年来,我们建立了定量与定性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自评与他评结合的评价机制,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可以说这种机制能较好地评价一个人的德育状况。 四、拓展渠道,形式创新。 德育形式的选择必须“以人为本”,关键在于是否受学生欢迎,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可接受性。德育形成必须多样化,必须生动活泼,必须使受教育者在轻松、的状态下,愉快地接受教育,从而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理性的升华。 1、德育应从单向式向多

11、向式。传统德育实行的是单向式灌输,其特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是信息源,学生是接收器。德育必须变单向式灌输为多向式交流,如师生交流、同学间交流、各学科间交流。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在心灵和思想的撞击中,他们就能得到较好的。 2、德育应从平面式走向立体式。传统德育实行的是校园层面的德育,称为平面式封闭性德育。我们不能总把学生放在“净土”或真空中,而应该放到更广阔的空间中去磨练。因此,现代德育追求开放性,力求实施多渠道、多层面、全方位的立体式德育。 3、德育应从包办式走向自选式。德育若能唤起学生自我思考、自主选择,那才是真正成功的德育。因此,我们德育工作者应该为学生提供营养丰富的“自助餐”,让

12、学生“自己动手”选择,改变过去教师“一人掌勺”的做法。 五、德育途径和的创新。 德育途径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即大型活动、党团活动、主题班会、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咨询,实践、多种媒体的宣传等。其创新的重点在于心理咨询、社会实践和网络德育等。 1、心理咨询:即个别教育。作为一项专业事业,在帮助、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与冲突,增强对挫折的忍受力,开发与发掘学生自身潜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加速人格成熟等方面有特殊作用。因此,应成为中学德育工作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应借鉴一些国家的先进经验,在各中学设有专门的、相对独立的咨询指导机构,负责学校学生的指导工作,并在组织上、人员组成上、活动经费上、活动场地上给予妥善

13、的安排。 2、社会实践:面对日益开放的社会,中学德育必须具有整体性和开放性,构建一个多层次,着重参与及角色预演的社会实践活动体系,即必须面向世界,与家庭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首先学校应与家庭双管齐下。学校与家庭要加强联系和沟通,互相配合,提高德育的实效。其次,学校与社会要共同参与。要建立包括党团队组织、社会德育基地、企事业单位、社区组织,关心下一代协会等在内的一个德育大网络,形成德育合力,共同完成德育任务。 3、网络德育: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社会所有领域的面貌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它对德育工作形成很大冲击,这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对于网络这个重要阵地,我们要主动去占领。要办好德育网站,做到网上网下对

14、接;德育教师要学会网上聊天,做到网上网下“两栖”全能。扬长避短,使网络这一利器为我所用。利用网络信息的丰富性,弥补德育信息量的不足;利用网络信息传播的便捷性,增强德育活动的实效性;利用电脑虚拟化技术模拟生活中的德育情境,使学生在一种仿真的、独特的德育环境中,开展道德实践,感悟道德力量,既有强烈的娱乐性,又有相对的真实性。 运用这一特点,教师可针对某一德育主题,设计虚拟校园、社区、家庭,让学生进入其中活动。如“毒品的危害”“青少年能否早恋”“道德警戒线”“知法守法”“正确对待金钱”等无法在生活中尝试的,都可以通过仿真实验使学生“身临其境”,设身处地感受某些做人的道理。这样,传统的、常规的教育方法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网络中都能够得以解决。 总之,中学德育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需要我们具有全局意识和责任感,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需要不断的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