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关于期末考试作弊及诚信问题.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628114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关于期末考试作弊及诚信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关于期末考试作弊及诚信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关于期末考试作弊及诚信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关于期末考试作弊及诚信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关于期末考试作弊及诚信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关于期末考试作弊及诚信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关于期末考试作弊及诚信问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关于期末考试作弊及诚信问题浅谈期末考试作弊及诚信问题 1 引言 近年来,学生期末考试作弊的现象频繁发生,考试作弊在本文特指发生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在各类考试过程中发生的违背规则、规范的欺骗行为。有考试就必有作弊,大学生亦不例外,有学者曾这样描述道:“在大学,作弊似乎像呼吸一样自然,作弊像阅读、写作、数学技能那样,是大学生的一种重要学术技能”。从个人来说,作弊是一种不讲诚信、道德缺失的表现,我国自古就弘扬以诚信为美的道德标准,但是仍避免不了作弊现象,虽然不讲诚信的人短期可能侥幸获利,但这绝不会是长久之计,终究还是会因为真才实学不足被社会所淘汰。然而,考试作弊不仅是大学生个人的道德问题,也成为一

2、个非常重要和需要研究的社会问题。 2 大学生考试作弊呈现出的新特点 2.1 从作弊手段来看,朝着多样化和高科技化方向发展 大学生的作弊手段朝着多样化和高科技化方向发展,大学生作弊手段包括偷看、夹带、传递、刻桌印/手记、代考/替考、手机作弊、换卷等。近年来,随着新的作弊形式的出现,利用现代复印技术将答案缩小复印后折成手心大小的纸条,不易被监考老师发现;委托其他同学冒名顶替进入考场;雇用“枪手”考试,大学的校园里随处都有“枪手”的广告;大学生使用只有黄豆大小的隐形无线耳机;还有学生一起凑钱上网买答案;等,这些给教学管理秩序提出了新挑战。 2.2 从作弊规模来看,单人作弊比例高 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分

3、为单人作弊和协同作弊。单人作弊可以分为有预谋的作弊、情急之下的作弊协同作弊一般是指提供答案的一方为被动作弊者;获得答案的一方为主动作弊者。一般而言,主动作弊者是行为的直接策划、行动者。总体看,协同作弊比例要低于单人作弊,大学生的作弊行为大多为个人行为。 2.3 从作弊范围来看,大学生考试作弊已成普遍现象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大学生将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大学生的作弊现象存在于各类高校,作弊行为已不是个别现象,而成为十分普遍的现象。作弊现象渗透在大学各种类别的考试中,无论在结业考试还是各种取得资格证书的考试中都能发现作弊现象。另外,作弊主体呈现多元化,不仅成绩差的学生在考

4、试中作弊,很多成绩优秀的学生都存在作弊的行为。曾经是低年级的大学生作弊比例较大,现在高年级大学生和研究生作弊行为也有增多的势头,甚至一些教师为了个人利益和人情关系也参与作弊。 1 2.4 从作弊风气来看,大学生考试作弊潜在的“认同” 在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学生认为作弊行为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偶尔作弊未尝不可,能通过作弊取得好成绩就是“成功者”,看到别人作弊成功就感到“自己没作弊吃亏了”。更有甚者,则在公开场合议论作弊手法,津津乐道地介绍自己作弊成功的经验,视作弊为一种“技能”、一种值得炫耀的“本领”,全然不把作弊当作丢人的事。作弊纯属个人事情,并不损害社会利益以及他人利益,更谈不上违法或

5、个人道德问题,没必要小题大做,折射出作弊者心理上对作弊不应有的“认同”。 2.5 学生缺乏羞耻善恶观念造成效仿作弊 如今,作弊的学生不只是个别人,学生作弊由个别行为发展成了群体行为。这是由于学生缺乏强烈的羞耻善恶观念和强大的诚实正直道德力量造成的。当个别学生作弊时,有很多同学知道,但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对作弊的同学给予提醒、警告或揭发,使没有被老师抓到的学生心存侥幸,经常作弊,久而久之部分意志薄弱的学生对此熟视无睹,习以为常了,慢慢地由对作弊的厌恶到麻木,而别人作弊成功后获得的高分诱使他们也去效仿,进行从“小打小闹”的偷看到开始作弊。这样,被其视为小毛病的作弊行为经常性的发生,使其对作弊原有的警惕

6、性、耻辱感逐渐丧失,取而代之的是作弊成功得到高分的喜悦,最终导致竞相效仿,导致作弊漫延。 3 分析大学生作弊现象产生的原因 3.1 教育者的松懈、放任 教育者的松懈、放任是造成学生作弊泛滥主要的客观原因。人们在探究学生作弊的原因时,常常把目光投向学生自身、家庭社会、教育体制等方面,而教育者的影响却被忽略了。其实教育者对学生考试作弊缺乏深刻认识,对学生作弊放任不管甚至纵容都会导致作弊现象很大程度的扩散。 3.2 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3.2.1 没有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大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他们在思想认识上有局限性,诚信意识不强,受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丧失了判断是非的能

7、力,不能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将考试作弊作为取得好成绩的捷径,产生了投机行为,非但不以作弊为耻,甚至炫耀作弊方法的高明,以作弊成功为荣,这就助长了大学生作弊现象普遍增多的不良风气。 3.2.2 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足。很多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缺乏深入的了解,对所学课程不感兴趣,感觉自己的人生理想与所学专业有很大差距,产生了“学非所用”的思想。因为他们的学习兴趣不高,所以将主要精力转向了社会活动、谈恋爱等学习以外的事情,上课不听讲,下课不复习,考试时只能采取作弊的手段过关。 2 3.2.3对大学生学习情况考核的方法单一。标准化考试在高校中已很普遍采用,使得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

8、学习方式也单一化,以标准化答案作为衡量答题内容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造成整个教育价值观只在追求一种一元价值。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围绕着考试进行,学生逐渐形成了学习目标就是为了考试过关的思想,着重死记硬背,忽视了学习的过程。 3.3社会环境等外部原因 学校确定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不合理,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但目前学校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考试分数是评价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主要标准。 在学校对学生的激励方面,一般都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与发展党员、选拔学生干部、保研、评定奖学金和三好学生等直接挂钩,忽视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考察造成了对学生价值观的误导,导致学生为了获得这些精神和物质奖励而想方设法得到

9、高分,在各种利益的诱惑下和得与失的选择中选择作弊。 3.4 社会激烈竞争与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带来的影响 随着高校扩招后的毕业生数量大幅增加,社会竞争加剧,就业紧张,优秀毕业生倍受社会青睐。各类资格考试、等级考试将用人单位迷惑,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评价标准也首先是以学习成绩为标准,不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低,在招聘人才时只选用成绩好、证书多的学生。这种错误的价值导向造成了很多学生为了证明自己是优秀的,用作弊来提高自己的考试分数。 4 预防大学生作弊的对策 4.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校是培养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摇篮,要重视对学生的非智力性因素的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忽视

10、,平时要加强考试纪律的教育,考试前组织诚信考试动员大会,举行诚信考试签名活动。学生是作弊的主体,考试作弊与学生道德认识水平低下和集体舆论错位有关,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的教育,提高学生对作弊及其危害的认识,让他们认识到诚信是做人的原则,形成良好的品格,启发对自己的自我教育。 4.2 科学地进行考试方式和教育方式的改革 应打破原有考试方式的束缚,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将平时测验、写论文、课堂表现、口试、开闭卷结合等相结合,在试题考核内容上,应减少记忆性的题目,将重点转向考核学生的能力方面,在题型上应当尽量减少客观试题,增加主观试题的比重,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4.3 积极深

11、化素质教育,建立科学的素质评价体系 大学生们为了给自己镀金,为了考公务员或以后晋升增加砝码,努力地参加各类文凭考试,而考试又以分数的多少为合格标准。“以分数定终身”的教育评价3 体系和“唯文凭是举”的用人制度是阻碍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原因。高校应改变目前过分注重学习成绩的评价体系,评奖学金、三好生、发展学生党员工作应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标准,除学习成绩之外还要综合德、智、体、美等非智力因素,鼓励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特长。社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应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改变学习成绩好就意味着综合素质高的陈旧观念。 4.4 健全并严格执行考试制度,加强监督与管理 学校应制定并健全关于考试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考场规则,对命题、印刷、存放、组织考试、评卷、登分等各个环节周密部署,严格把关,防止试题的泄露和工作失误。应加强考试过程的监督,把重点放在防止作弊和抄袭上,比如考试前清场、排座位、宣布考场规定、提醒学生将手机关掉等措施,将作弊行为制止于萌芽状态。 商学院 区域经济学 陆媛媛 201301360011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