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对小学入学教育的几点启发.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629517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2.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对小学入学教育的几点启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对小学入学教育的几点启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对小学入学教育的几点启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对小学入学教育的几点启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对小学入学教育的几点启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对小学入学教育的几点启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对小学入学教育的几点启发.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对小学入学教育的几点启发 浅谈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对小学入学教育的几点启发 教育科学学院07级小学教育专业 陈慧梅 学号:1011407018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已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小学生正处在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黄金时期,这是人的一生中的非常关健的时期。而我们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正需要大批的在有能力的同时,心里素质也非常好的人才。要培养小学生的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学生自身都作出努力。而就我们教育工作者而言,应当在教育教学中尽一切可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他们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是自有其规律的,例

2、如小学生入学适应心理、小学生智力发展的阶段性差异规律、小学生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等等思维能力的发展,无不是依据着自身规律处于慢慢发展之中。皮亚杰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把儿童认知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这四个阶段是具有连续性的,每个阶段都应有与之适合的教育措施;这四个阶段也是有区分性的,不能超越阶段进行教育教学,要选择合适的教育教学方式。而小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阶段的基本特点是孩子们开始进行心理运算,能在头脑中依靠动作的格式对事物的关系系统进行逆反、互反、传递等可逆运算。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虽然在推理上、问题解决和逻辑方面已经超过了前运算阶段的

3、儿童,但其思维还具有局限性,抽象的语言推理还不能进行,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想培养小学生健康心理,前提就是熟知小学生各种心理发展规律,然后按着这些规律来展开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俗话说按规律办事就能事半功倍,而逆着规律去办事,费了很多心血不说,是肯定不会成功的。下面我浅谈几点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对小学入学教育的启发。 暑假一过,小朋友背上小书包走进学校,正式开始“读书郎”生活了。从天天基本玩到天天基本学,小学的生活跟幼儿园的生活可大不一样。所以孩子这时候需要心理适应,做各种各样的准备。 心理适应在心理学里通常是指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们通过自我调节系统做出能动反应,使自己的心

4、理活动和行为方式更加符合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的要求,使主体与环境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由于人们生活的环境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因此,每个人在学习和生活中都会产生不断适应新环境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说,适应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是人一生中随时都要面临的任务,也是人应当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正因为如此,小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的培养备受关注。所以我们教师在入学教育时应做好如下几点: 一、 学习态度的准备。 初入学儿童学习态度的特点是多种多样、多变易变的。小孩子之所以来上学的原因五花八门,有逃避家里惩罚的、有来继续像幼儿园一样来玩儿的等等,而且特别容易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改变学习态度。所以我们教师要做到:1、入学

5、前带领孩子们了解小学、熟悉小学。让他们在头脑里面形成一种与幼儿园不大一样的学校的氛围。2、端正孩子们的学习动机。让他们渐渐懂得上小学不是来玩儿的,而是要学习掌握各种各样的文化知识的。热爱学习,并把学习当做一种责任,这种正确的学习态度的养成是整个小学阶段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3、区别学习和游戏。让孩子们明白游戏时间可以痛痛快快地玩耍,而学习实践就要把心思收回来,认真听老师讲课。4、督促学习任务及时完成。小学一般放学较早,而家长们还没下班不方便接走孩子们,所以教师可以利用那点时间,让孩子们在学校就完成一部分甚至全部的当天布置的作业。今日事今日毕,这个思想教师也要慢慢渗透,让孩子们养成及时完成学习任

6、务的习惯。 二、 学习习惯的准备。 这个可以分以下四个大的方面来培养:1、帮儿童形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2、帮助儿童形成一定的条理性。3、培养儿童一定的纪律性。4、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具体培养上教师要做到以下四点:1、教学生如何听课。例如何时听、怎么样听、听什么、听不懂怎么办、听课时是不是都要一动也不动、用手比划可不可以。教师要告诉学生方法,让学生听到每节课的重点而不至于特别疲倦。而且上课动来动去的不一定就是坏孩子,要看是在什么情境下怎么动的,教师不能把孩子都管成一动不动的标准产品。2、介绍学校规章制度,帮助学生养成遵守学校各种规章制度的习惯。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这是要求每个孩子都必须熟

7、知而且遵守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孩子们心中牢记校规班规,准不会出什么大问题。3、督促孩子们正确坐立行走、阅读姿势的养成。小学生身体在蓬勃发育之中,所以严谨健康的各种姿势必须要贯彻给每个孩子,为孩子身体健康打下牢固基础。如孩子看书、写字时,身体要坐直,眼睛距离书本需一尺左右,笔尖与手指距离一寸,胸前距离桌子一拳。决不能躺着看书,不在光线很暗或很强的地方看书,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看书学习一段时间后,要到户外走走或望望远方,以保护视力。4、培养孩子预习、复习和阅读习惯。预习和复习毫无疑问对孩子掌握并牢记学习知识是非常重要的。终身阅读习惯的培养也可以在小学就可以慢慢渗透。总之,良好学

8、习习惯的培养是漫长重任,教师不能操之过急,要在正确观念下指导孩子慢慢养成。 三、 学习方法的准备。 这个包括以下五点:1、定好学习计划。如果没有学习计划,面对那么多门课程进程以及相对应的作业,孩子们就会手忙脚乱,杂乱无章,进而影响学习的效果。教师要使孩子们明白制定学习计划的重要性,明确学习计划的内容,掌握制定学习计划的方法。教师还要孩子们知道自己定的学习计划要具体、明确、切实可行,同时又要留有余地以保证具体实施时的灵活性。教师要让孩子们知道一旦执行执行,就要坚定不移、不畏困难。2、预习方法。预习既是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教会孩子,预习就是对第二天要讲授的内容认真阅读,仔细思

9、考,把新的知识和以往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看看哪些懂了会了,哪些不懂不会,从而明确听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克服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被动性和盲目性,提高主动性和自觉性,以利于提高学习效果。3、听课方法。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获得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途径。如果孩子不会听课,听不懂,学不会,就会增加课后复习的困难和压力,造成不良循环。同时由于长期积累,可能导致厌学心理,既不利于提高学习效果,也不利于心理健康。为此在课堂中,要让孩子注意以下几小点:认真听。要聚精会神地听讲,充分理解教师讲课的内容及其表达方式的含义,如节奏的快慢、声音的高低等。注意看。要全神贯注地注视教师板书的内容,对教师用彩色粉笔标

10、记的部分、用电化教具突出演示的部分尤其要仔细观察,认真领会和重点记忆。多动脑。要积极思考,要边听、边看、边思考,要与教师讲课的进程保持同步,举起小手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主动练。在课堂上要大胆发言,勤学多练,从而加深理解,提高听课效果。做笔记。对教师讲课中的要点、难点都要简明扼要地写在笔记上,以备课后复习。善归纳。对教师课堂讲授的内容,要抓住重点,力求当堂理解。 4、复习方法。复习是指对学过的知识重新学习的过程。复习包括课后复习和系统复习两种。课后复习的主要目的在于理解和巩固当天学到的知识。系统复习的主要目的是对周、月、学期或学年学过的知识进行全面深

11、入的复习,目的在于融会贯通,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的体系。教师要教会孩子们课后复习的方法:回顾教师课堂讲授的内容及其过程,明确哪些完全理解了,哪些没有理解,使复习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复习课本。对课本中不懂、不会的难点问题,查阅工具书或参考书,力求弄懂弄通,实在弄不明白的,问教师或与同学研究解决。整理笔记。对课堂记得不完整或不准确的地方加以补充和修正,使之更加系统、完整,便于复习。系统复习的方法也是多样的。比如循环复习法。指学过一个单元之后即及时复习,然后再学下一单元,学完第二单元之后,再把这两个单元综合起来系统复习,以此类推,循环至终。分配复习法。指学过的内容及时复习之后在时间上每隔一定时期

12、回过头来再复习,只是在时间间隔上逐渐拉长。比如上一单元讲过的内容及时复习,一周后再复习,两周后再回头简略地复习,一个月或一季度后再复习。集中复习法。指相对集中一段时间,对学习内容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重点突破,进行系统化的复习。5、写作业方法。写作业是经过独立思考,自觉、有目的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学得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的智力活动过程。通过写作业可以检查学习的结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潜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因而要让孩子们掌握写作业的正确方法。先复习后写作业,即在认真复习、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完成作业。仔细审题,即了解题意,明确习题

13、的目的要求,弄清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及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做到心中有数。认真表述,即思路清晰,表述确切,书写规范,答案准确,干净利落。细心检查,即根据习题的目的要求,逐字逐句地检查、验证,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同时,对教师的批改、批语要认真思考,从而不断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高。 四、 学习能力的准备。 学习能力是学生适应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获得学习效果的能力。它是一种综合能力,既包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技能,又包含形成自主内化知识和把知识转化为才智的能力。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教育的各个方面,贯彻于整个小学学习阶段。它主要包括组织学习活动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

14、知识的能力以及伴随学习过程而发生手观察、记忆、思维等智力技能。 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有五条原则:一是实践性原则。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在有意识的学习实践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离开实践的能力是不存在的。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多动手实践,逐步让方法自动化为习惯,让习惯上升为能力。二是主体性原则。学习能力的形成,学生本身的努力是内因,教师的指导是外因。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已有学习能力与现实学习需要的矛盾,以强化学生努力提高学习能力的内因,同时教师要向学生贯彻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这个观念,让学生主动学习。三是理论指导原则。要避免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盲目性和简单经验总结

15、的狭隘性,我们就要对学生学习能力发展进行理论指导,例如对学生进行有关学习能力知识的传授和学习能力培养方法的指导。四是层次性原则。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是一个心理发展的渐进过程,是一个由量变积累到质变飞跃的过程。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规律,既要按不同年纪提出该年龄段的共性要求,又按不同个体的个性特点进行个别指导,因此要制定分学段、分年级的学习能力培养目标体系、方法体系和考核体系,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养。五是渗透性原则。由于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掌握,离不开实践经验的丰富,所以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方法上要注意渗透性,要在各科的教学中,在班级、团队的活动中,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中,从各学科,各活动的特点和学习实际出发,进行学习能力的渗透教育,寓隐形的学习能力发展于有形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入学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无限乐趣,使孩子尽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能愉快、积极地读过小学时代。而入学教育必须要根据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来进行,这样必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