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的引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的引导.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的引导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的“引” 曲阜市王庄乡纸坊小学 李强 何玉琼 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归根到底,还是要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 教师的教怎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学?怎样才能帮助学生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怎样才能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怎样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识和社会价值?怎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最大的发展和提高? 要实现、解决这些问题,最主要的还是教师的引导。 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问题,以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习,以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完成学习任务。教师的引导
2、作用能否成功,关键在于问题的设计。良好的问题设计有三个方面的优势:一是从新的认识角度向学生提出了学习的要求,可以激发学生释疑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二是高质量的问题来源于教师对教材的内容、学生学情的正确分析,因此能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三是通过问题的组织使得知识体系内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更容易被学生所掌握和利用,实现知识的迁移效应,有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和思维方法的形成。 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
3、去辩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教师的引导活动,完全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需要。教师怎样引导,在什么时候把握导的时机,都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促进者。因而,教师不再是“警察”和“判官”,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能简单地作出“是”与“非”的判断。只能是,首先积极地“旁观”,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或经历行为与道德体验、形成经验,转化为知识和能力。 在主题背景下,教师及时把握和预测孩子的探索热点,可以在孩子探索过程中自然的导入,在孩子想要创作表达的愿望显露之初把握时机,及时进行
4、引导。比如:在“未来的车子”的小主题中,老师和孩子们收集了许多不同时期车子的图片,孩子们都觉得现在的车子越造功能越多,越来越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许多孩子都争着说:“我长大了要造可以水、陆、空三用的汽车。”这时候,老师马上可以引导说:“你们设想的汽车真好,快把你们设想画下来。”孩子们立刻投入到自己的创作愿望之中。 教师的引导不是老师让孩子们今天要画什么,而是要将孩子们表达出的绘画的愿望加以整理和引导、组织的过程。 高年级的课文篇幅长,内容深,每一段都精讲、细讲肯定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找出课文最值得讲的内容讲深讲透,以点带面,把相关的片段串联起来,在教学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
5、体。这样既能很好地突破重点,又能使课堂环节环环相扣。 我认为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不能游离于具体的语言文字之外,如果脱离了具体的字、词、句来谈感悟,那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也许有人会说,这样岂不是回到了传统语文教学误区:死抠字词句了吗?其实不然,对字词句的解读正是建立在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的基础上的。你想,中国的放块字是多么神奇啊!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就能表达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短短几句话就可含概天文地理,上下千年。如果不让我们的孩子好好咀嚼咀嚼祖国的语言,那岂不是暴殓天物吗? 虽说是六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但是,在有些关键的地方,还是需要老师的引导。老师是引导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当学生
6、在学习中遇到了靠自己的力量难以独立解决的问题,老师就应该站出来,及时地教给方法,及时地指引道路。 教师的引导,既体现在一堂课的整体设计上,也体现在一个个小环节的局部处理上。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课堂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着一堂课的流向,它也决定学生课堂上活动的深浅。所以,一个优秀的教师,必将是一个善于引导的高手,他能带领学生在“预设”的程序上自然生成;他能在“无痕的指导”中,引领学生充分地欣赏到文中的无限风光。 引导一:上课铃一响,教师便主动与学生聊天,相互沟通,在双方增进了感情后,教师随即将学生引入现实生活,问道: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听到很多的声音,带着联想,仔细听听,说说你能听到什么?问题一抛出,学生们进行了短暂的沉思后,便纷纷举起了手,抢着回答。可以说课堂气氛被调动了起来。 接着教师板书课题听潮,将学生自然地引入课文,并范读课文,让学生走进听潮的世界,问:“听读完后说说我听到了什么样的海?” 在 5 分钟的朗读后,学生们进行了 3 分钟的全班交流。很明鲜学生的热情被调动了起来,手举过不停。 可见,在课堂教学的引导上,我们一定要将眼睛盯着学生,在教学的许多细节处理上,也都要注意捕捉学生的心理,使课堂细节的推进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让课堂在学生的心理期待下自然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