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行书的创作.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630775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2.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行书的创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谈行书的创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谈行书的创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谈行书的创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谈行书的创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行书的创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行书的创作.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行书的创作浅谈行书的创作 今天我既高兴又胆怯,高兴的是:我受到老年书法艺术研究会老前辈、老先生及书友的指导、鼓励、信任。推荐我走上这艺术讲坛。心里无比高兴与自豪了,胆怯的是:鄙人才疏学浅,面对众多的老前辈、老先生及书友。确有些心惊胆寒,力不从心之感。我抑制着高兴,壮着胆子在你们面前班门弄斧了,讲话中有不妥之处,敬请多多谅解。 今天我从四个方面来讲。一、什么叫行书?行书起源朝代,行书创始人,各朝代杰出的书法家及行书代表作品名称介绍。二、行书结构类型。三、行书结体原则。四、行书章法布局。 一、什么叫行书:行书是介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它不像草书的那样难写难认,又不像楷书那样严谨端庄。特点

2、是运用了一定草法。部分地简化了楷书的笔画,改变了楷书笔形,草化了楷书的结构。总之比楷书流动、率意、潇洒,又比草书易认好写。 行书起源于后汉,创始人刘德升,可惜刘德升没有留下墨迹。当时也没有普遍应用。 行书到了晋朝王羲之的出现,王羲之的行书从刘德升、钟繇一脉传来。把行书推到了相当成熟高度。代表作有兰亭序、圣教序、姨母帖、快雪时晴帖等。其中兰亭序为王羲之行书最突出的代表作,被历史称为天下行书第一。作品中20个“之”字,7个“不”字,曾重复出现,却无雷同。古人称第 1 页 共 9 页 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神,明月入怀”,堪称绝妙的比喻。可惜这件书林瑰宝,被唐太宗作为殉葬品,埋入昭陵,从此真迹永绝于

3、世。 王羲之的七子王献之也擅长行书,其行草代表作有中秋帖、鸭头丸帖等用笔洒脱流利,随意中书写,而神韵自得。 王珣为王羲之侄儿,其行书代表作后远帖,其书法遒丽峭劲,潇洒流畅,为王氏一门书翰中弥足珍贵墨迹。 所谓“三希堂”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之首;王献之中秋帖之二、王珣后远帖之三这就是三件稀世珍宝,该帖是存世最早的行书著名墨迹真本极珍贵。 行书到了唐代、唐太宗李世民尤喜行书。他酷爱王羲之的行书。由于唐太宗的提倡,更加稳定了行书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尤其是二王体系的行书,笼罩了整个唐代。成为一代风范。他本人也是行书高手,他的代表作品温泉贴就是学习二王典范。盛唐时还有二位大书法家李北海、颜真卿,他们的代表作分

4、别是麓山寺碑、祭侄稿。 行书到了宋代,出现了新的面目,书法家往往借助书法来表现个人学识、个性和怀抱,有宋四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苏轼代表作品寒食帖等; 黄庭坚代表作品松风阁诗; 米芾代表作品蜀素帖等 蔡襄代表作品蔡襄自书帖等 第 2 页 共 9 页 行书到了元代,出现赵孟頫,代表作品有兰亭十三跋等,其特点流丽娟秀,字字可爱。 行书到了明代,有文征明、董其昌、唐伯虎等。 文征明行书代表作有满江红、赤壁赋、滕王阁序等,其行书中,侧锋运用自然得当,笔势劲健之妙。 董其昌行书代表作有书宋词册等,其行书有灵秀天然,少有雕琢,墨色清润。 唐伯虎行书作品有落花诗册、吴门避暑诗作品分行布白,恰到好处

5、,运笔不急不滞,圆润秀妍,肥瘦得宜,也是中国著名行书名帖之一。 行书到了清代,有傅山、王铎、郑板桥、何绍基,其特点是: 傅山的行书,圆转自如,天真烂漫。王铎的行书,气势连贯,节奏强烈。如郑板桥的行书,隶,楷参半,间行,间草。何绍基行书,自成一家,世有“何全之说”。 二、行书结构类型 学习行书就是要掌握汉字结构类型,汉字结构类型有独体字、合体字。 、独体字 如:“三”、“尺”呈梯形。“十”呈菱形。“上”、“木”呈三角形。 、合体字 1、左右结构的字 如:“对”、“颜”左右均衡。“较”、“酒”左低右高。“晓” 、第 3 页 共 9 页 “恨”宽窄不一。 2、左中右结构字 如:“蝴”、“街”、“瓣”

6、等各部分之间相互穿插。“蝴”字中部已被右部占据一些。这样写出的字才不呆板。蝴字示范演习。 3、上下结构字 如:“鱼”、“集”,上窄下宽。“春”、“学”,上宽下窄。 4、上中下结构字 如:“意”、“梦”、“燕”,上中下结构字亦同左中右结构一样,结体须紧、可相互穿插,避免写得过大。 5、半包围和三包围结构字 如:“遗”、“边”、“应”、“同”、“风”、“闲”结构字,写时注意均衡大方。 6、全包围结构字 如:“国”、“园”、“围”等等注意四条边笔划不能呆板。 三、行书结体原则 1、粗细穿插 在一个字里笔划有粗有细,在一幅作品里字与字之间搭配也有粗有细。 2、欹侧有致 行书不难平正,也不难险绝,最佳的

7、是平正中寓险绝,险绝中含平正。点画的一味平整,像木雕泥塑,少了文气,一味欹侧,第 4 页 共 9 页 却乏风雅而多彪悍。做到平正与险绝完美结合起来。 如:“水”、“花”等字 3、参差错落 行书最忌“上下方整、前后齐平”,因此,写行书俯仰收放,有张有弛、有开有合,必一长一短;两竖同在者,必一伸一缩,尽量避免人工斧凿之痕。 如:“春”、“带” 4、疏密有致 疏处笔画舒展,白多黑少;密处笔画紧敛,黑多白少。疏密的对比是虚实变化的重要原则之一。一个字有疏密的对比,一行字、一篇字之中,同样也有疏密的变化与对比。当然,凡事皆有度,过疏则涣散无神,过密则蜷倨无空,疏密有致才能在视觉上产生美感,从字的结构来说

8、,独体皆疏,合体字皆密。 如:“囬”、“天”、“人” “鞋”、“锦”、“塵” 5、同画异态 所谓同画异态,就是一个字中有同的笔画,但要书写出不同的形态。分为重点、重横、重竖、重撇、重捺、重折、重钩七种情况。同画异态是构成书法变化的重要形式之一,要求在处理相同的笔画时,用笔或欹或正,或曲或真,或藏或露,或方或圆,或轻或重,以达到各不相同,各有特色的艺术效果。 如:无、张、肠、惊、发、家 第 5 页 共 9 页 6、同形异化 同形是指一个字中有两相或两个以上的部位相同,包括上下同形、左右同形和多体同形等,同形的部位要做不同的变化,这就是同形异化。 如:“蛙”、“多”上下同形作不同变化 “笑”、“瓣

9、”左右同形作不同变化 7、同字异体 同字异体是行书的一大特色,也是其书风多变的重要证据,就是一个字在一幅作品里重复出现,写成多种不同的形态既是同字异体。 如:花、桃 四、行书的章法布局 章法:又称布局、分行布白 章法,是指字与字 、行与行以及整幅作品之间的组织安排方法。 在书法中用笔讲的是一笔一画的书写方法、结体讲的是一个字间架结构、章法则讲的通篇字怎样安排。 用笔、结体、章法三者相通相融的。也就是说没有好的用笔,就没有好的结体,就谈不上好的章法。 晋,王羲之题卫夫人后中说:“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经第 6 页 共 9 页 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10、” 王羲之兰亭序被历史称为天下行书第一。 颜真卿祭侄稿被历史称为天下行书第二。 苏东坡寒食帖为世人所重。 唐伯虎落花诗册是中国著名行书名帖之一。 根据以上各代行书大家的创作,行书的章法布局有五要点 、自然天成 行书是日常性,实用性很强的书体。因此,往往具有随意性的特点。从以上三大书家字帖看出书家信手挥洒、随意而成、不刻意、不雕琢、纯任自然却能得一片天机。 、首领尾应 首、尾两个问题处理的好不好,是一副行书作品成败的关键。首、就是首字领篇,所谓“万事开头难”首字在全篇当中起主要的决定作用,既“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也就是在章法上,字的轻重疏密,体势意态,墨色浓淡都与首字协调。 当然,

11、所谓“终篇之准”并非每个字都与首字一模一样,相反仍是要求保持每个字有特点,在全篇风格统一下每个字有个性。避免“虎头蛇尾”,结尾如果处理不好,也会影响全篇章法,尾字要与首字相瞻顾、相呼应。 中间行文,根据每个字在全篇中的不同位置及其与上下左右的关系来确定字的形态,或欹或正、或缩或放,虽然不是每个字都很美,但在章法上能错落有致,能透出自然的神韵。 、气势连贯 第 7 页 共 9 页 气势连贯俗称“贯气”是书法作品中全局与局部的完美统一,所谓贯气,凡作一字,上下有承接、左右有呼应、打叠一片、方为尽善尽美,由此推出数字、数行、数十行,总在精神团结,神不外散。 贯气首先形接,就是字与字之间以牵丝相连。牵

12、丝运行得好,能为作品增添流动感。运行不好使作品变得俗不可耐。 形接之外还有线贯,即每个字的中心线要与这一行的中轴线重合,这样就容易贯气,反之就不容易贯气。 、和中有违 “违”就是变化、就是差异;“和”就是和谐,就是统一。在用笔基调一致的条件下,用笔或藏或露,或顺或逆,有轻有重,有方有圆,时连时断,时中时侧极尽变化。 、虚实相生 虚实是个相对的概念,在作品中间有字处是实,行间空白就是虚,字的疏处为虚,密处就是实。虚实变化是书法艺术趣味的体现、境界的创造,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白”的创造。善于处理疏密虚实关系,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给人以极美的艺术享受。 以上章法布局中,结合自己作品解析,我在书中做了

13、尝试,如,诸葛亮家训这篇文章中共个字,我以四尺宣半开横幅写,分别个字一行,四个字一行循环纵行写19行结束。作品中字的大小搭配,疏密搭配,轻重搭配,墨色浓淡搭配,先前做了详细安排部署。打头“夫”第一笔露锋入笔回锋连下一笔横画一笔完成,末一笔捺比较放。结尾“及”字最后一笔也是捺,这是用第 8 页 共 9 页 反捺作收尾处理,呼应开头,做一放一收顾盼与呼应。作品中有四个“无”字,有四个“学”字,有六个“以”字,采用同字异体的写法,使其不雷同。形态各异,字型增添了生动活泼的意趣。“无”、“学”、“以”三个字根据诗书画印四绝大典各朝代的书法家字体临摹写出的。 形接:本作品中“之行”,“落多”两处有出现。 线贯:本作品中两个“无”字异体写法其方向相反且呼应,有欹正现象,因为字的中心线与这一行中轴线重合,说的通俗一点与农田插秧相似。 又如:苏东坡词赤壁怀古作品当中竖的笔画字有“千、郎、辟、年、巾、神、早”、八个竖,各作了八个竖的不同写法。 空白处:“千、神”两处有虚实相生关系,也叫做“飞白”处理。 总之,写行书顺势入笔、点画呼应。简括省略,收放变化,方圆兼用,重按轻提、运腕得宜。平时仔细观察、分析、体会、多临摹一定会练出一手好字。 胡招孙 二0一二年六月十五日 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