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工作的方针和原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防工作的方针和原则.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消防工作的方针和原则消防工作的方针和原则 我国消防法在总则中规定“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按照*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 。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科学准确地说明了“防”和“消”的关系,正确地反映了同火灾作斗争的基本规律。“ “预防为主”,一是要做好宣传教育,使大家重视消防工作。二是普及消防知识,提高防火和扑灭初期火灾的能力。三是确立一套科学的规章制度,保证措施落实。例如公司制定的“明火作业管理制度”、“危险品管理制度“等。 “防消结合”是指我们在做好火灾预防的同时,要做好各项灭火准备,及时扑灭发生的火灾。首先要有思想准备,发生火灾时做到
2、心中有数,科学指挥,快速扑灭。其次要有物资准备,也就是我们常见的灭火器、消防栓、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一系列的消防设施。 “*”、“部门”、“单位”、“公民”四者都是消防工作的主体,*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任何一方都非常重要,不可偏废,这是消防法确定的消防工作的原则。 燃烧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燃烧的条件 燃烧,俗称火。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发烟的现象,我们称之为燃烧。任何物质发生燃烧,都有一个由未燃烧状态转向燃烧状态的过程。那么这个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就是可燃物、氧化剂和温度。只有在上述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的条件下可燃物质才能发生燃烧,缺一不可。 1、可燃
3、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它氧化剂起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可燃物。自然界中的可燃物种类繁多,按物理状态,可分为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种。 2、氧化剂:能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即能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称为叫氧化剂,也称为助燃物。一般氧化剂主要是指空气中的氧,在空气中约占21%。可燃物跟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高,燃烧就越剧烈。 3、温度:是指供给可燃物与氧或助燃剂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引火源有很多种。明火是引火源,其中就包括我们抽烟的烟火,这就是我们公司为什么规定禁止在厂区吸烟的原因,你在厂区吸烟一旦周围可燃物、助燃条件存在就会引起火灾。 4、链式反应: 具备了燃烧的必要条件并不等于
4、燃烧的必然发生。在各必要条件的中,还有一个“量”的概念,这就是发生燃烧或持续燃烧的充分条件。一定的可燃物浓度。一定的氧气含量。一定的点火能量。不受抑制的链式反应。 第二节燃烧的类型 燃烧的类型有许多种,主要有闪燃、着火、自燃和爆炸。 1、闪燃:是一定温度下,液体表面上能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闪点在消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闪点是衡量物质火灾危险性的重要参数。液体的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 2、着火:可燃物质发生持续燃烧的现象叫着火;可燃物开始持续燃烧的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燃点,通俗来说就是引起着火的最低温度。燃点越低,越容易起火。根据
5、可燃物质的燃点高低,可以鉴别其火灾危险程度。 3、自燃:可燃物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火源的情况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燃烧称作自燃。可燃物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是该物质的自燃点。物质的自燃点越低发生火灾的危险性越大。 4、爆炸: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温度、压力分别增加或同时增加的现象,称为爆炸。爆炸时化学能或机械能转化为动能,释放出巨大能量,常见的爆炸分为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 物理爆炸:由于液体变成蒸汽或者气体迅速膨胀,压力急速增加,并大大超过容器的极限压力而发生的爆炸,如蒸汽锅炉,液化汽钢瓶等的爆炸。 化学爆炸:因物质本身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和高温而发生的爆炸。可燃气
6、体和粉尘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属于此类化学爆炸, 在消防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的可燃性气体、蒸汽、粉尘、液滴与空气或其他氧化介质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发生的爆炸,这是我们要注意的。 第三节燃烧产物的毒性 物质燃烧后产生的气体、热量、可见烟等全部物质叫做燃烧产物。 一、火场中热烟气的一般毒害作用 热烟气的一般毒害作用包括缺氧、高温气体对呼吸道的热损伤和烟尘对呼吸道的堵塞等。 1、缺氧 人无时无刻不在呼吸。正常空气中氧气占21%。在火场中,由于可燃物的燃烧使火场中氧气的含量减少,特别是在密闭的环境中,一旦着火,火场中的氧气会迅速下降,会造成人头痛、呼吸急促、判断能力迟钝、意识不清甚至死亡。 2、高温气体的热损
7、伤 火场中,由于可燃物多,火灾发展迅速,火场气体温度升高很快。根据一般室内火灾升温曲线,着火中心5分钟后即可升高到500摄氏度以上。人体皮肤对温度很敏感。一般在120度时可忍受15分钟,145度时5分钟就无法忍受,在175度时不到1分钟皮肤便会造成灼伤。人体呼吸系统的各类器官非常娇嫩,吸入高温气体会造成组织坏死甚至死亡。 3、热烟尘的毒害作用 火灾中的热烟尘由燃烧中析出的碳粒子、焦油状液滴以及房屋倒塌、天花板掉落扬起的灰尘组成。这些烟尘吸入呼吸道系统后,堵塞、刺激内黏膜,其毒害作用随烟尘的温度和直径不同而不同。 二、碳氢化合物燃烧产物的毒性 棉布、木材、纸张及其制品属一般碳氢化合物,他们完全燃
8、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汽,在缺氧条件下则产生一氧化碳。 统计资料表明,火灾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气体,火灾中死亡的人数大约80是由于吸入毒性气体而致死的。这是我们在组织人员疏散、火场逃生和扑救火灾中要千万注意的问题。 (1)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刺激的气体。不易被人察觉,是燃烧产物中最典型的毒性气体,是火灾中致死的主要燃烧产物之一。空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达到 0.5 %时人呼吸20-30分钟有致死的危险,达到百分之一时只要1-2分钟,就可窒息中毒死亡。 二氧化碳是一种溶于水、无色、略带酸味的气体。毒性较小,当其浓度为2%时,人有不适应的感觉;当浓度为5%时,人呼吸不可忍耐;浓度为7
9、%-10%时,人在数分钟内意识不清,出现紫斑并致死。 火灾与消防 第一节 火灾原因 一、生活中人的因素引起的火灾的原因 1、用火不慎;2、用电不慎;3用油不慎;4、吸烟不慎;5、玩火;6、燃放烟花爆竹 二、生产活动引起的火灾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 电焊、气焊 在各种生产活动中,使用电焊、气焊是非常普遍的,在进行电焊、气焊或切割时,常常由于产生的大量火星和熔渣引燃周围的可燃物而起火。所以我们平时在进行明火作业时,一定要将周围的可燃物清理干净,严格按照公司的明火作业管理制度进行操作。即“八不”、“四要”、“一清” 动火前“八不”: 1、防火、灭火设施不落实,不动火; 2、周围的易燃杂物未清除,不动火;
10、 3、附近难以移动的易烯液体的结构未采取安全防范措施,不动火; 4、凡盛装过油类等易燃液体的容器、管道未经洗刷干净,排出残存油质的,不动火; 5、凡盛装过气体受热膨胀有爆炸危险的容器和管道,未采取安全防范措施,不动火; 6、凡易燃易爆物品的车间、仓库和场所,未经排除易燃易爆危险的,不动火; 7、在高空进行焊接或切割作业时,下面的可燃物品未清理或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不动火; 8、未配备相应的灭火器材,不动火。 动火中前“四要” 1、动火前要制定现场安全负责人; 2、现场安全负责人和动火人员必须经常注意动火情况,发现不安全苗头时,要立 即停止动火; 3、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要及时补救; 4、动火人
11、员要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动火后“一清”:动火人员和现场工作负责人在动火后,应彻底清理现场火 种,经检查无安全隐患后,才能离开现场。 第二个原因就是 机器摩擦 机器在运行的过程中,由于没有按时加润滑油,或者没有清除附在机器上的杂质废物,机器发热后常常引起浮着物燃烧或冒出火星而引燃附着物。 第三个原因是设备不良 设备不良、陈旧老化或有损坏带“病”作业也常常出问题而引起火灾。如多年的配电线路绝缘层老化破损,两线短路时就会起火,另外,电器设备在长期使用中,导线之间,或导线与开关、保险装置、仪表及其他电力工具的衔接处连接不牢,常常导致接触电阻过大而引起火灾。 第四个原因是静电放电 在许多生产场合,因
12、摩擦、撞击产生的静电而引起的火灾事故也是屡见不鲜的。如易燃、可燃液体在塑料管中流动时,由于摩擦产生静电火花,引燃易燃和可燃液体燃烧爆炸。又如油罐装卸汽油等易燃液体,受到晃动、冲击,油面静电积聚,产生火花,引起火灾。 第五个原因违章操作 在许多的生产行业、生产区域和生产岗位,都有明确的消防安全规章制度,这是保障安全生产的关键措施。遵守规章制度,就能保证安全,违反安全规章制度就会发生危险。因此我们在日常的生产工作中一定要严格遵守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切不可麻痹大意。 上面这几项是生产活动引起火灾的几项我们需要注意的原因。 三、自然因素引起的火灾 由于某些物质的自燃或遭受雷击起火引起的火灾,因为不是认
13、为因素造成的,通常被归为自然因素引起火灾的一类。一般就是我们对能引发自燃的危险品管理不当或有避雷设施而不能起到避雷的作用。 雷击起火的形式大体有三种。一是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上起火;二是雷电的二次作用;三是雷电沿电器线路或金属管道系统进入建筑物内部的高电位起火。 第二节、防火的基本措施及灭火原理 (一) 根据燃烧的条件,一切防火措施都是为了不使燃烧形成。从而达到防火目的,在长期同火灾作斗争中,人们总结出下列几种防火措施。 防火和灭火的基本措施就是去掉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条件,使燃烧不致发生或不能持续。 1、控制可燃物。杜绝可燃物的使用或者对可燃材料限制使用,使用不可燃的材料,从而有效控制火灾的发生。
14、如工艺管线保温材料采用不可燃材料等。 2、控制氧气含量。对于某种可燃物质,当氧气浓度降到一定浓度以下,燃烧不会发生。 3、控制点火源。防止电线老化等引起的打火、电器开关打火、厂区禁止吸烟、对明火作业的监管等都是对点火源的控制。 灭火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几个方面,冷却、窒息、隔离和化学抑制。 1、冷却灭火:对于一般的可燃固体,将其冷却到其燃点以下;对于可燃液体,将其冷却到闪点以下,燃烧反应会终止。用水灭火,水能大量吸收热量,使燃烧温度降低,导致火焰熄火,也就是冷却灭火。 2、窒息灭火:各种可燃物的燃烧,都要在其最低氧浓度下进行,低于此浓度时,燃烧不能持续。用于降低氧浓度的气体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15、。 3、隔离灭火:可燃物是燃烧条件中的主要因素,如果可燃物与火源或氧隔开,那么燃烧会自动停止。 4、化学抑制灭火:就是使用灭火剂与链式反应的中间体自由基反应,从而使燃烧的链式反应中断使燃烧不能持续进行。常用的干粉灭火剂的主要灭火机理就是化学抑制作用。 第三节火灾的分类 根据国家标准火灾分类的规定,将火灾分为A、B、C、D四类: A类火灾:指含碳固体可燃物,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燃烧的火灾。 扑救A类火灾:一般可采用水冷却法,但对于忌水的物质,如布、纸等应尽量减少水渍所造成的损失。对珍贵图书、档案应使用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剂灭火。 B类火灾:指甲、乙、丙类液体,如汽油、煤油、甲醇等燃烧的火灾。
16、 扑救B类火灾:首先应切断可燃液体的来源,同时将燃烧区容器内可燃液体排至安全地区,并用水冷却燃烧区可燃液体的容器壁,减慢蒸发速度;及时使用大剂量干粉等灭火剂将液体火灾扑灭。 C类火灾:指可燃气体。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炔、氢气等燃烧的火灾。 扑救C类火灾:要防止可燃气体发生爆炸,一般选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D类火灾:指可燃金属。如钾、纳、镁、铝镁合金等燃烧的火灾 扑救D类火灾:如镁、铝燃烧时温度非常高,水及其他普通灭火剂无效。钠和钾的火灾切忌用水扑救,水与钠、钾起反应放出大量热和氢,会促进火灾猛烈发展。应用特殊的灭火剂,如干砂等。 还有一种就是带电火灾:指带电物体燃烧的火灾。 扑救带
17、电火灾: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效果好,因为这两种灭火器的灭火药剂绝缘性能好,不会发生触电伤人的事故。但最好还是要将带电物体的电源首先切断。 火灾按其损失又分为:特大火灾、重大火灾和一般火灾。具体怎么分别这里就不说了。 第四节火灾的发展阶段: 火灾有一个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这个发展过程一般要经过初起、发展、猛烈、下降、熄灭五个阶段,由于下降和熄灭阶段对灭火的指导意义不大,所以我们通常只讲前三个阶段。 1、初起阶段:它的火源面积较小,燃烧强度弱;火焰本身放出的辐射热能不多;烟和气体流动速度比较慢。火灾初起这个阶段,是扑救的最好时机,只有发现及时,用很少的人力和消防器材、工具,就能把火扑灭。我们
18、所要掌握的就是扑救初期火灾的能力。 2、发展阶段:燃烧强度增大,温度上升,热烟充满了房屋,室内可燃物质被加热;气体对流加强,燃烧速度增快;燃烧面积迅速扩大,温度可达700C以上。 3、猛烈阶段:火焰包围了整个可燃材料;燃烧面积迅速扩大到了限度,燃烧强度大,辐射热强,燃烧物质分解出大量的燃烧产物,温度和气体对流达到最大的数值;不燃材料和结构的机械强度受到破坏,可能发生变形或倒塌。 火灾的发生、发展就是一个火灾发展蔓延、能量传播的过程。热传播是影响火灾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热量传播有以下三种途径: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1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直接接触的物体,(比如我们车间里房间各种穿越隔墙或防火墙的
19、金属构件和金属管道等)从温度较高部位传递到温度较低部位的过程。影响热传导的主要因素是:温差、导热系数和导热物体的厚度和截面积。导热系数愈大、厚度愈小、传导的热量愈多。 2热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动介质,由空间的一处传播到另一处的现象。火场中通风孔洞面积愈大,热对流的速度愈快;通风孔洞所处位置愈高,热对流速度愈快。热对流是热传播的重要方式,是影响初期火灾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3热辐射是指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热量的现象。当火灾处于发展阶段时,热辐射成为热传播的主要形式。 火灾在建筑物之间和建筑物内部的主要蔓延途径有:建筑物的外窗、洞口;建筑物内的门窗洞口,各种管道沟和管道井,开口部位;未作防火分隔的大空间
20、结构,未封闭的楼梯间;各种穿越隔墙或防火墙的金属构件和金属管道;未作防火处理的通风、空调管道等。 第五节 灭火器的分类、使用方法和适应范围 灭火器是由筒体、器头、喷嘴等部件组成,能在其内部压力作用下,将所冲装的灭火剂喷出以扑救火灾的灭火器材。 灭火器的分类:在这里只介绍公司内配置的类型 按其移动方式可分为:手提式和推车式。我们公司除了锅炉房和技术二层的推车式外,其余全部都是手提式的。 按所冲装的灭火剂可分为:干粉、二氧化碳等。公司内配置也就是这两种 灭火器的标示: 国家标准规定,灭火器型号应以汉语拼音大些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标于筒体,如“MF2”,其中第一个字母M代表灭火器,第二个字母代表灭火剂类
21、型,后面的阿拉伯数字代表灭火剂的重量或溶积,一般单位为千克或升。 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 1、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原理、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 灭火原理:二氧化碳灭火剂其主要依靠窒息作用和部分冷却作用灭火。二氧化碳具有较高的密度,约为空气的1.5倍。在常压下,液态的二氧化碳会立即汽化,一般1kg的液态二氧化碳可产生约0.5立方米的气体。因而,灭火时,二氧化碳气体可以排除空气而包围在燃烧物体的表面或分布于较密闭的空间中,降低可燃物周围或防护空间内的氧浓度,产生窒息作用而灭火。另外,二氧化碳从储存容器中喷出时,会由液体迅速汽化成气体,而从周围吸引部分热量,起到冷却的作用。 适用范围:二氧化碳灭火
22、器主要用于扑救贵重设备、档案资料、仪器仪表、600伏以下电气设备及油类的初起火灾。其主要缺点是灭火时需要浓度高,容易使造成人员窒息毒害,因此我们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按照使用方法操作。 使用方法:在使用时,应首先将灭火器提到起火地点,放下灭火器,拔出保险销,一只手握住喇叭筒根部的手柄,另一只手紧握启闭阀的压把。对没有喷射软管的二氧化碳灭火器,应把喇叭筒往上扳70-90度。使用时,不能直接用手抓住喇叭筒外壁或金属连接管,防止手被冻伤。在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在室外使用的,应选择上风方向喷射;在室内窄小空间使用的,灭火后操作者应迅速离开,以防窒息。 灭火时,当可燃液体呈流淌状燃烧时,灭火剂的喷流由近
23、而远向火焰喷射。如果可燃液体在容器中燃烧时,应将喇叭口提起,从容器的一侧上部向燃烧的容器喷射。但不能将灭火器射流直接冲击可燃液面,防止可燃液体冲出容器而扩大火势,造成灭火困难。 2、干粉灭火器的灭火原理、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 灭火原理:干粉灭火器内充装的是干粉灭火剂。干粉灭火剂是用于灭火的干燥且易于流动的微细粉末,由具有灭火效能的无机盐和少量的添加剂经干燥、粉碎、混合而成微细固体粉末组成。干粉灭火剂一般分为BC干粉灭火剂和ABC干粉两大类。干粉灭火剂主要通过在加压气体作用下喷出的粉雾与火焰接触、混合时发生的物理、化学作用灭火:一是靠干粉中的无机盐的挥发性分解物,与燃烧过程中燃料所产生的自由基或活
24、性基团发生化学抑制和副催化作用,使燃烧的链反应中断而灭火;二是靠干粉的粉末落在可燃物表面外,发生化学反应,并在高温作用下形成一层玻璃状覆盖层,从而隔绝氧,进而窒息灭火。另外,还有部分稀释氧和冷却作用。 适用范围:它是一种在消防中得到广泛应用的灭火剂,适应于B、C类物质及带电设备的初期火灾。其中ABC型干粉灭火器也可以扑救A类物质的初期火灾,我们公司配置的就是这种。那扑救金属火灾使用的是专用干粉化学灭火剂。干粉灭火剂的主要缺点是对精密仪器造成污染,所以我们公司技术中心配备的主要是二氧化碳灭火器。 使用方法:灭火时,手提灭火器快速奔赴现场,在距离燃烧处5M左右,放下灭火器;如在室外,应选择在上风方
25、向喷射。使用时,先将开启把上的保险销拔下,然后握住喷射软管前端喷嘴部,另一只手将开启压把压下,打开灭火器对准火焰根部进行灭火。 干粉灭火器扑救可燃、易燃液体火灾时,应对准火焰腰部扫射,如果被扑救的液体火灾呈流淌燃烧时,应对准火焰根部由近而远,并左右扫射,直至把火焰全部扑灭。如果可燃液体在容器内燃烧,应对准火焰根部左右晃动扫射,使喷出的干粉流覆盖整个容器开口表面。 我们在用灭火器扑救初起火灾的时候要注意,一般手提式灭火器其内装药剂的喷射灭火时间在一分钟之内,实际有效灭火时间仅有20秒左右,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必须正确掌握使用方法,否则不仅灭不了火,还会贻误了灭火时机。 必须指出的是,发生火灾后,使
26、用灭火器及时地扑救初起火灾,是避免火灾蔓延、扩大和造成更大损失的有力措施。同时,一旦发现火灾,也应及时报警,万万不可指望灭火器扑灭火灾而不报警,因为灭火器的扑救面积和能力是有限的,只能适应扑救初起的火灾。火灾发生后,一般蔓延都比较快,推迟了报警时间,贻误了灭火战机,势必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第六节水灭火系统 水灭火系统包括室内外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等。我们公司只有室内外消火栓系统。 1、室内消火栓是在建筑物内部使用的一种固定灭火供水设备,它包括消火栓及消火箱。一般都设置在建筑物公共部位的墙壁上,有明显的标志,内有水带和水枪。 当发生火灾时,找到离火场距离最近的消火栓,打开
27、消火栓箱门,取出水带,将水带的一端接在消火栓出水口上,另一端接好水枪,拉到起火点附近后,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消火栓手轮后,对准火点进行喷水灭火。 2、室外消火栓与水带、水枪配合使用,水带一端连接到消火栓的接口,拉直水带,另一端按上水枪后用消火栓扳手套在消火栓启闭杆上端的轴心头,按逆时针方向转动,即可打开室外消防水,方可灭火。 利用消火栓扑救火灾时最少需要2人之间的配合使用。还要注意的是在每个消火箱内有一个手动报警器,在使用室内消火栓时首先要将报警器按下,即可报警,又可启动消防泵给室内消防栓供水系统加压,因为有的消防泵和消火栓报警器是联动的,按下即可启动。 水的灭火机理主要靠的是冷却和窒息作用进行灭火,水灭火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不能用水扑救“遇水燃烧物质”的火灾。 在一般情况下,不能用直流水扑救可燃粉尘聚集处的火灾。因为,沉积粉尘被水流冲击后,悬浮在空气中,易引起粉尘爆炸。 在没有良好接地设备或没有断电的情况下,不能用直流水扑救高压电气设备、线路的火灾,以防触电。 某些高温生产装置设备着火时,不宜用直流水扑救,防止设备可能遭到破坏。 轻于水且不溶于水的可燃液体火灾,不能用直流水扑救。 碱金属不能用水扑灭。因为水与碱金属作用后能使水分解而形成氢气和放出大量的热,容易引起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