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的治疗.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636567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8.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病的治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温病的治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温病的治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温病的治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温病的治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病的治疗.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温病的治疗温病的治疗 重点难点提示 1、 温病的治疗原则。 2、 温病的主要治法,应明确各种治法的概念、作用、主治证和应用注意。 3、 温病 后调理。 知识点精析 温病的治疗原则 1、祛邪为主 吴有性:“大凡客邪贵乎早逐”,“祛邪为第一要务”。 2、卫气营学证候和三焦证候的治疗大法 叶桂:“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人营犹可透热转气,人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 吴瑭:“治上焦为羽,治中焦如衡,治下焦如权”。 3、顾护正气 正气主要指阴津,初期顾护肺胃之津,后期顾肝肾之阴。 温病的主要治法 1、泄卫解表发 1 作用开泄腠理、疏解表邪、透疹外达。 分类应用疏风泄热法、透表清暑法、宜表化湿

2、饮疏表润燥法。 注意:-邪在卫表者,一般忌用辛温发汗法,重在疏解透表。虽为温病初起,但如无表证者,亦不可用本法。对温病表证的治疗,不可过于寒凉,以防凉遏不解。应中病即止,避免过汗伤津。 2、清解气热法 作用-清热保津、止渴除烦,使气分无形邪热或从外泄或从里解。 分类应用-轻清宜气法、辛寒清气法,清热泻火法。 注意:本法所治邪热属气分无形邪热,如邪热已有形实邪相结者不用。并邪未入气分,不宜盲目早用本法。素体阳虚者在使用本法时,切勿过剂。 3、 通下逐邪法 作用-通腑泄热、荡涤积滞,通淤破结等。 分类应用-通腑泄热法、导滞通便法,增液通下法、通淤破结法。 注意:-里热未成实结或里无郁热积滞者不用。

3、使用通下法后邪气复聚,可再度攻下,但要避免过下伤正。平素体虚或在温病过 2 程中阴液、正气耗伤较甚,虽有实邪里结,用功下法应注意攻补兼施。在温病后期由于津枯肠燥而致大便秘结者,忌用苦寒攻下。 4、和解祛邪法 作用-透解邪热、疏泄分消、宣通气机,以达到外解里和的目的。 分类应用:清泄少阳法、分消走泄法、开达膜原法。 注意-清泄少阳法只适用于邪热夹痰湿在少阳者,对里热炽盛而无痰湿者不适用。分消走泄与开达膜原二法清热之力较弱,其作用侧重与疏于湿浊,故不能用于湿已化热,热象较著及热盛津伤者。 5、祛湿解热发 作用-宣通气机、运脾和胃、通利水道以化湿泄浊。 分类应用-宣气化湿法、燥湿清热发、分利湿邪法。

4、 注意-应权衡湿与热的偏轻偏重,用祛湿、清热之品有所侧重。如湿邪已化燥,即不可再盲目使用祛湿之品。素体阴液亏虚者应慎用。温病中出现的小便不利,如属气化不利而湿邪内阻者,主以宣化气机以利湿;如属阴液消耗而小便不利者,不能滥用分利法。 6、清营凉血法 作用-清营泄热法、凉血散热法、气营两清法。 3 注意:热在气分而未如营血分者,不可早用。营血分病变兼夹有湿邪者,应慎用本法,必要时应酌情配伍祛湿之法。热如营血分,而气分邪热仍盛着,必须兼清气分之热,不可单治一边。 7、开窍醒神法 作用-清泄心包邪热、芳香透络、利窍化浊。 分类应用-清心开窍法、豁痰开窍法。 注意-未出现神智异常症状者不宜使用,神昏有因

5、邪闭心窍引起者,也有因心阳外脱而致者,后者不可投用开窍方药。开窍醒神法属应急治法,一旦神智恢复正常,即不可再用。应注意去除引起神智异常的原因。 8、息风止痉法 作用-凉泄肝经邪热、滋养肝肾阴液,以控制抽搐。 分类应用-凉肝息风法、滋阴息风法。 注意-未发生痉厥不宜使用。应分辨实风、虚风。应注意祛除引起痉厥的病邪,如由气分热盛引起者应配合清气或攻下腑实之法,营血分热盛者应配合清营或凉血之法。小儿患者病在卫、气分阶段,每可因高热而引起痉厥,此时往往只需投用清热透邪之剂,不一定要息风之法,应注意观察。 4 9、固脱救逆法 作用-益气敛阴,回阳固脱 分类应用-益气敛阴法、回阳固脱法。 注意-用药必须快

6、速及时。应根据病情轻重而适当掌握给药次数、间隔时间、用药剂量,病随时根据病情变化做相应的调整。如虚脱得到纠正,即当根据具体情况辩证施治。 10、滋阴生津法 作用-滋补阴液、润燥制火等 分类应用-滋养脾胃法、增液润肠法、填补真阴法。 注意-阴液虽伤而邪热仍亢盛者,应与祛热之法配合使用。阴伤而有湿邪未化者慎用。凡体质阴盛或脾虚便溏者慎用。 温病兼夹证的治疗 主要掌握温病兼夹痰饮、食滞、气郁、淤血等的治疗原则及相应的代表方剂。 兼痰饮-主要有化痰燥湿法、清化痰热法。 兼食滞-主要有消食和胃法、导滞化食法。 兼气郁者-有理气解郁、疏肝理脾法,代表方剂四逆散。 5 兼淤血者-针对淤血产生的原因而 采取相应的治法,同时根据淤血的原因、性质、部位采取一些相应的治法,如消散宿血法清化血室法。 温病瘥后调理 调补气血法。 益气养液法。 补益津液法。 清解余热法。 芳化醒胃法 健中化湿法。 温阳利水法。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