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1).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360703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9.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词解(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名词解(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名词解(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名词解(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名词解(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名词解(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词解(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名词解1. 潮热:指按时发热,或按时热势加重,如潮汐之有定时的症状。2. 大头瘟:是感受风热时毒所致的急性外感热病,其临床特征为初起常见憎寒壮汗,头面焮赤肿痛,本病多发于冬春两季3. 分消走泄:指湿温或温病兼挟痰湿郁于三焦之治法。即通调三焦气机,从上、中、下三部泄化湿浊之邪。 4. 伏气温病:即感邪之后,不即时发病,逾时而发,起病即见里热证,病发于里的温病。5. 伏暑:是夏季感受暑湿病邪,伏藏体内,发于秋冬季节的急性热病。 6. 寒热往来:指恶寒发热交替出现,往来起伏如虐,提示邪在半表半里。主要见于湿热类温病痰浊郁阻少阳,枢机不利;或邪留三焦,气化失司;或湿热秽浊闭郁膜原。 7. 昏聩不语:指

2、意识完全丧失,昏迷不语,属于神志异常中最严重者。多为痰热阻闭心包所致。8. 昏谵:即神昏谵语。指神志昏迷,胡言乱语,意识障碍。 9. 金囚木旺:金囚,指肺被热邪所灼;木旺,指肝风内动;今肺为热灼而不能克制肝木,则肝木反旺,反侮所不胜,即所谓金囚木旺。10. 厥脱:脱证为阴阳耗损至极行将离决的表现,长伴有神志异常和四肢厥冷11. 烂喉痧:是感受温热时毒所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起临床特征为咽喉肿痛糜烂,肌肤丹砂密布,本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易引起流行,多发于冬春两季。12. 疠气:即乖戾之气。为瘟疫的致病主因,其来势凶猛。致病急骤,传染性极 强,是一种不同于一般六淫温邪的暴疠之气。13. 两阳相劫:病

3、机名。词出温热论,风与热俱属阳邪,两阳相合,风火交炽,耗津劫液,津伤则邪火逾炽,头面清窍为之干燥。14. 膜原:见于素问疟论“邪气内膜与五脏,横连膜原”,王冰释曰:膜者,膈间之膜,原者,谓膈肓之原。有指解剖部位,胸膜与膈肌之间,也有指病机而言,即半表半里,实属半上半下。15. 逆传心包:病机名,指温邪由肺卫直接内陷心包。16.气营两燔证:温病气分与营分的同病证候。17.清窍必干:风与温邪之邪相合,耗劫津液,津液伤而无津上荣,必出现口鼻等头面清窍干燥之象。18.热结旁流:见温疫论。指热邪传入阳明,大肠中燥屎内结,以致粪水从旁而下利纯稀水之病变。19. 身热夜甚:指发热入夜尤甚,灼热无汗。为热入营

4、分,邪热炽盛,营阴受损,实中有虚。热入血分热瘀交结亦见20.身热不扬:身热稽留而自觉发热不甚,热势不显扬于外。为湿热郁蒸气分之象。21.神昏谵语:神昏是指神志昏迷,不能识人,呼之不应。谵语是指语无伦次。往往并见,古也昏谵并称。22.神志昏蒙:指神志不清,时清时昧,似清似昧,呼之不应,或时有谵语。多为湿热类病证所致。23.暑燥疫:是由暑燥淫热之疠气所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24.暑痉:疾病名。又名暑风、暑病,暑痫,暑热亢盛引动肝风而见痉厥的病证。25.暑厥:疾病名。暑热炽盛时,适逢人体正气虚弱,暑热可直中心包而猝然神 昏肢厥等。26.湿热疫:是由湿热性质疠气所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27.暑瘵:指暑热炽盛

5、犯及肺,甚至损伤肺络,而骤然咯血、衄血、咳嗽气促。28.时有汗出:指汗出随热势起伏而时有,且为局部汗出。多在热高时汗出,汗出则热减,继而复热。为感受湿热或暑湿之邪,热蒸湿动,湿遏热伏。29.透热转气:治法名,语出叶天士温热论,即在清营养阴方中佐以透热转气之品,使营分之邪透出气分而解。30.卫分证:指温邪初犯人体肌表,引起卫气功能失调而出现的证侯类型。31.温毒:是感受温毒病邪所引起的具有独特表现得一类温病,除具有一般温病的基本临床表现外,尚有局部红肿热痛及溃烂,或肌肤斑疹等特征,多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32.瘟疫:疾病名。指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的一类疾病。33.温邪:指外邪中具有,温热性质的一类病

6、邪。其包括风热、暑热、湿热、燥 热、温毒、疠气及伏寒化温的温热病邪。34.温病:是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的一类外感热病的总称。35.温病学:是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预防和诊治方法的学科。36.新感温病:即感邪即发,起病即见肺卫表证,病发于表的温病。37.阴湿:即湿未化热之意,与寒湿近似。38.阳湿:指湿已化热。39.阴湿伤表:指湿邪伤表,尚未化热。表现为恶寒无汗,身重头痛。40.阳湿伤表:指湿邪伤表,已经化热。表现为恶寒、身重、关节疼痛,不能随汗而解。41.夜热早凉:指夜间发热,天明热退身凉而无汗。提示温病后期邪热未净,留伏阴分。42.益胃法:清气生津,宣展气机

7、,并灌溉汤液,使气机宣通,热达于外,腠开汗出,病邪随之外透。43.战汗:是在温病发展过程中突见肢冷爪青,脉沉伏,全身战栗,继而大汗淋漓的表现,多为热邪留连气分日久,邪正相持,正气奋起鼓邪外出的表现。44.浊邪害清:湿热相搏,热蒸湿动,蒙蔽于上,清阳之气被阻遏,必然出现耳聋,鼻塞,头昏目胀,甚或神志昏蒙等症,即叶天士所说“浊邪害清“之候 。45.主客浑受:主指人体营血,客指病邪。指久病正虚,湿热之邪久留与人体营血相混而形成络脉凝瘀的一种病理状态。1. 潮热:指按时发热,或按时热势加重,如潮汐之有定时的症状。2. 大头瘟:是感受风热时毒所致的急性外感热病,其临床特征为初起常见憎寒壮汗,头面焮赤肿痛

8、,本病多发于冬春两季3. 分消走泄:指湿温或温病兼挟痰湿郁于三焦之治法。即通调三焦气机,从上、中、下三部泄化湿浊之邪。 4. 伏气温病:即感邪之后,不即时发病,逾时而发,起病即见里热证,病发于里的温病。5. 伏暑:是夏季感受暑湿病邪,伏藏体内,发于秋冬季节的急性热病。 6. 寒热往来:指恶寒发热交替出现,往来起伏如虐,提示邪在半表半里。主要见于湿热类温病痰浊郁阻少阳,枢机不利;或邪留三焦,气化失司;或湿热秽浊闭郁膜原。 7. 昏聩不语:指意识完全丧失,昏迷不语,属于神志异常中最严重者。多为痰热阻闭心包所致。8. 昏谵:即神昏谵语。指神志昏迷,胡言乱语,意识障碍。 9. 金囚木旺:金囚,指肺被热

9、邪所灼;木旺,指肝风内动;今肺为热灼而不能克制肝木,则肝木反旺,反侮所不胜,即所谓金囚木旺。10. 厥脱:脱证为阴阳耗损至极行将离决的表现,长伴有神志异常和四肢厥冷11. 烂喉痧:是感受温热时毒所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起临床特征为咽喉肿痛糜烂,肌肤丹砂密布,本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易引起流行,多发于冬春两季。12. 疠气:即乖戾之气。为瘟疫的致病主因,其来势凶猛。致病急骤,传染性极 强,是一种不同于一般六淫温邪的暴疠之气。13. 两阳相劫:病机名。词出温热论,风与热俱属阳邪,两阳相合,风火交炽,耗津劫液,津伤则邪火逾炽,头面清窍为之干燥。14. 膜原:见于素问疟论“邪气内膜与五脏,横连膜原”,王冰

10、释曰:膜者,膈间之膜,原者,谓膈肓之原。有指解剖部位,胸膜与膈肌之间,也有指病机而言,即半表半里,实属半上半下。15. 逆传心包:病机名,指温邪由肺卫直接内陷心包。16.气营两燔证:温病气分与营分的同病证候。17.清窍必干:风与温邪之邪相合,耗劫津液,津液伤而无津上荣,必出现口鼻等头面清窍干燥之象。18.热结旁流:见温疫论。指热邪传入阳明,大肠中燥屎内结,以致粪水从旁而下利纯稀水之病变。19. 身热夜甚:指发热入夜尤甚,灼热无汗。为热入营分,邪热炽盛,营阴受损,实中有虚。热入血分热瘀交结亦见20.身热不扬:身热稽留而自觉发热不甚,热势不显扬于外。为湿热郁蒸气分之象。21.神昏谵语:神昏是指神志

11、昏迷,不能识人,呼之不应。谵语是指语无伦次。往往并见,古也昏谵并称。22.神志昏蒙:指神志不清,时清时昧,似清似昧,呼之不应,或时有谵语。多为湿热类病证所致。23.暑燥疫:是由暑燥淫热之疠气所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24.暑痉:疾病名。又名暑风、暑病,暑痫,暑热亢盛引动肝风而见痉厥的病证。25.暑厥:疾病名。暑热炽盛时,适逢人体正气虚弱,暑热可直中心包而猝然神 昏肢厥等。26.湿热疫:是由湿热性质疠气所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27.暑瘵:指暑热炽盛犯及肺,甚至损伤肺络,而骤然咯血、衄血、咳嗽气促。28.时有汗出:指汗出随热势起伏而时有,且为局部汗出。多在热高时汗出,汗出则热减,继而复热。为感受湿热或暑湿

12、之邪,热蒸湿动,湿遏热伏。29.透热转气:治法名,语出叶天士温热论,即在清营养阴方中佐以透热转气之品,使营分之邪透出气分而解。30.卫分证:指温邪初犯人体肌表,引起卫气功能失调而出现的证侯类型。31.温毒:是感受温毒病邪所引起的具有独特表现得一类温病,除具有一般温病的基本临床表现外,尚有局部红肿热痛及溃烂,或肌肤斑疹等特征,多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32.瘟疫:疾病名。指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的一类疾病。33.温邪:指外邪中具有,温热性质的一类病邪。其包括风热、暑热、湿热、燥 热、温毒、疠气及伏寒化温的温热病邪。34.温病:是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的一类外感热病的总称。3

13、5.温病学:是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预防和诊治方法的学科。36.新感温病:即感邪即发,起病即见肺卫表证,病发于表的温病。37.阴湿:即湿未化热之意,与寒湿近似。38.阳湿:指湿已化热。39.阴湿伤表:指湿邪伤表,尚未化热。表现为恶寒无汗,身重头痛。40.阳湿伤表:指湿邪伤表,已经化热。表现为恶寒、身重、关节疼痛,不能随汗而解。41.夜热早凉:指夜间发热,天明热退身凉而无汗。提示温病后期邪热未净,留伏阴分。42.益胃法:清气生津,宣展气机,并灌溉汤液,使气机宣通,热达于外,腠开汗出,病邪随之外透。43.战汗:是在温病发展过程中突见肢冷爪青,脉沉伏,全身战栗,继而大汗淋漓的表现,多为热邪留连气分

14、日久,邪正相持,正气奋起鼓邪外出的表现。44.浊邪害清:湿热相搏,热蒸湿动,蒙蔽于上,清阳之气被阻遏,必然出现耳聋,鼻塞,头昏目胀,甚或神志昏蒙等症,即叶天士所说“浊邪害清“之候 。45.主客浑受:主指人体营血,客指病邪。指久病正虚,湿热之邪久留与人体营血相混而形成络脉凝瘀的一种病理状态。1. 潮热:指按时发热,或按时热势加重,如潮汐之有定时的症状。2. 大头瘟:是感受风热时毒所致的急性外感热病,其临床特征为初起常见憎寒壮汗,头面焮赤肿痛,本病多发于冬春两季3. 分消走泄:指湿温或温病兼挟痰湿郁于三焦之治法。即通调三焦气机,从上、中、下三部泄化湿浊之邪。 4. 伏气温病:即感邪之后,不即时发病

15、,逾时而发,起病即见里热证,病发于里的温病。5. 伏暑:是夏季感受暑湿病邪,伏藏体内,发于秋冬季节的急性热病。 6. 寒热往来:指恶寒发热交替出现,往来起伏如虐,提示邪在半表半里。主要见于湿热类温病痰浊郁阻少阳,枢机不利;或邪留三焦,气化失司;或湿热秽浊闭郁膜原。 7. 昏聩不语:指意识完全丧失,昏迷不语,属于神志异常中最严重者。多为痰热阻闭心包所致。8. 昏谵:即神昏谵语。指神志昏迷,胡言乱语,意识障碍。 9. 金囚木旺:金囚,指肺被热邪所灼;木旺,指肝风内动;今肺为热灼而不能克制肝木,则肝木反旺,反侮所不胜,即所谓金囚木旺。10. 厥脱:脱证为阴阳耗损至极行将离决的表现,长伴有神志异常和四

16、肢厥冷11. 烂喉痧:是感受温热时毒所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起临床特征为咽喉肿痛糜烂,肌肤丹砂密布,本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易引起流行,多发于冬春两季。12. 疠气:即乖戾之气。为瘟疫的致病主因,其来势凶猛。致病急骤,传染性极 强,是一种不同于一般六淫温邪的暴疠之气。13. 两阳相劫:病机名。词出温热论,风与热俱属阳邪,两阳相合,风火交炽,耗津劫液,津伤则邪火逾炽,头面清窍为之干燥。14. 膜原:见于素问疟论“邪气内膜与五脏,横连膜原”,王冰释曰:膜者,膈间之膜,原者,谓膈肓之原。有指解剖部位,胸膜与膈肌之间,也有指病机而言,即半表半里,实属半上半下。15. 逆传心包:病机名,指温邪由肺卫直接内陷

17、心包。16.气营两燔证:温病气分与营分的同病证候。17.清窍必干:风与温邪之邪相合,耗劫津液,津液伤而无津上荣,必出现口鼻等头面清窍干燥之象。18.热结旁流:见温疫论。指热邪传入阳明,大肠中燥屎内结,以致粪水从旁而下利纯稀水之病变。19. 身热夜甚:指发热入夜尤甚,灼热无汗。为热入营分,邪热炽盛,营阴受损,实中有虚。热入血分热瘀交结亦见20.身热不扬:身热稽留而自觉发热不甚,热势不显扬于外。为湿热郁蒸气分之象。21.神昏谵语:神昏是指神志昏迷,不能识人,呼之不应。谵语是指语无伦次。往往并见,古也昏谵并称。22.神志昏蒙:指神志不清,时清时昧,似清似昧,呼之不应,或时有谵语。多为湿热类病证所致。

18、23.暑燥疫:是由暑燥淫热之疠气所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24.暑痉:疾病名。又名暑风、暑病,暑痫,暑热亢盛引动肝风而见痉厥的病证。25.暑厥:疾病名。暑热炽盛时,适逢人体正气虚弱,暑热可直中心包而猝然神 昏肢厥等。26.湿热疫:是由湿热性质疠气所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27.暑瘵:指暑热炽盛犯及肺,甚至损伤肺络,而骤然咯血、衄血、咳嗽气促。28.时有汗出:指汗出随热势起伏而时有,且为局部汗出。多在热高时汗出,汗出则热减,继而复热。为感受湿热或暑湿之邪,热蒸湿动,湿遏热伏。29.透热转气:治法名,语出叶天士温热论,即在清营养阴方中佐以透热转气之品,使营分之邪透出气分而解。30.卫分证:指温邪初犯人体肌表

19、,引起卫气功能失调而出现的证侯类型。31.温毒:是感受温毒病邪所引起的具有独特表现得一类温病,除具有一般温病的基本临床表现外,尚有局部红肿热痛及溃烂,或肌肤斑疹等特征,多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32.瘟疫:疾病名。指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的一类疾病。33.温邪:指外邪中具有,温热性质的一类病邪。其包括风热、暑热、湿热、燥 热、温毒、疠气及伏寒化温的温热病邪。34.温病:是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的一类外感热病的总称。35.温病学:是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预防和诊治方法的学科。36.新感温病:即感邪即发,起病即见肺卫表证,病发于表的温病。37.阴湿:即湿未化热之意,与寒湿近

20、似。38.阳湿:指湿已化热。39.阴湿伤表:指湿邪伤表,尚未化热。表现为恶寒无汗,身重头痛。40.阳湿伤表:指湿邪伤表,已经化热。表现为恶寒、身重、关节疼痛,不能随汗而解。41.夜热早凉:指夜间发热,天明热退身凉而无汗。提示温病后期邪热未净,留伏阴分。42.益胃法:清气生津,宣展气机,并灌溉汤液,使气机宣通,热达于外,腠开汗出,病邪随之外透。43.战汗:是在温病发展过程中突见肢冷爪青,脉沉伏,全身战栗,继而大汗淋漓的表现,多为热邪留连气分日久,邪正相持,正气奋起鼓邪外出的表现。44.浊邪害清:湿热相搏,热蒸湿动,蒙蔽于上,清阳之气被阻遏,必然出现耳聋,鼻塞,头昏目胀,甚或神志昏蒙等症,即叶天士

21、所说“浊邪害清“之候 。45.主客浑受:主指人体营血,客指病邪。指久病正虚,湿热之邪久留与人体营血相混而形成络脉凝瘀的一种病理状态。1. 潮热:指按时发热,或按时热势加重,如潮汐之有定时的症状。2. 大头瘟:是感受风热时毒所致的急性外感热病,其临床特征为初起常见憎寒壮汗,头面焮赤肿痛,本病多发于冬春两季3. 分消走泄:指湿温或温病兼挟痰湿郁于三焦之治法。即通调三焦气机,从上、中、下三部泄化湿浊之邪。 4. 伏气温病:即感邪之后,不即时发病,逾时而发,起病即见里热证,病发于里的温病。5. 伏暑:是夏季感受暑湿病邪,伏藏体内,发于秋冬季节的急性热病。 6. 寒热往来:指恶寒发热交替出现,往来起伏如

22、虐,提示邪在半表半里。主要见于湿热类温病痰浊郁阻少阳,枢机不利;或邪留三焦,气化失司;或湿热秽浊闭郁膜原。 7. 昏聩不语:指意识完全丧失,昏迷不语,属于神志异常中最严重者。多为痰热阻闭心包所致。8. 昏谵:即神昏谵语。指神志昏迷,胡言乱语,意识障碍。 9. 金囚木旺:金囚,指肺被热邪所灼;木旺,指肝风内动;今肺为热灼而不能克制肝木,则肝木反旺,反侮所不胜,即所谓金囚木旺。10. 厥脱:脱证为阴阳耗损至极行将离决的表现,长伴有神志异常和四肢厥冷11. 烂喉痧:是感受温热时毒所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起临床特征为咽喉肿痛糜烂,肌肤丹砂密布,本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易引起流行,多发于冬春两季。12. 疠

23、气:即乖戾之气。为瘟疫的致病主因,其来势凶猛。致病急骤,传染性极 强,是一种不同于一般六淫温邪的暴疠之气。13. 两阳相劫:病机名。词出温热论,风与热俱属阳邪,两阳相合,风火交炽,耗津劫液,津伤则邪火逾炽,头面清窍为之干燥。14. 膜原:见于素问疟论“邪气内膜与五脏,横连膜原”,王冰释曰:膜者,膈间之膜,原者,谓膈肓之原。有指解剖部位,胸膜与膈肌之间,也有指病机而言,即半表半里,实属半上半下。15. 逆传心包:病机名,指温邪由肺卫直接内陷心包。16.气营两燔证:温病气分与营分的同病证候。17.清窍必干:风与温邪之邪相合,耗劫津液,津液伤而无津上荣,必出现口鼻等头面清窍干燥之象。18.热结旁流:

24、见温疫论。指热邪传入阳明,大肠中燥屎内结,以致粪水从旁而下利纯稀水之病变。19. 身热夜甚:指发热入夜尤甚,灼热无汗。为热入营分,邪热炽盛,营阴受损,实中有虚。热入血分热瘀交结亦见20.身热不扬:身热稽留而自觉发热不甚,热势不显扬于外。为湿热郁蒸气分之象。21.神昏谵语:神昏是指神志昏迷,不能识人,呼之不应。谵语是指语无伦次。往往并见,古也昏谵并称。22.神志昏蒙:指神志不清,时清时昧,似清似昧,呼之不应,或时有谵语。多为湿热类病证所致。23.暑燥疫:是由暑燥淫热之疠气所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24.暑痉:疾病名。又名暑风、暑病,暑痫,暑热亢盛引动肝风而见痉厥的病证。25.暑厥:疾病名。暑热炽盛时,

25、适逢人体正气虚弱,暑热可直中心包而猝然神 昏肢厥等。26.湿热疫:是由湿热性质疠气所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27.暑瘵:指暑热炽盛犯及肺,甚至损伤肺络,而骤然咯血、衄血、咳嗽气促。28.时有汗出:指汗出随热势起伏而时有,且为局部汗出。多在热高时汗出,汗出则热减,继而复热。为感受湿热或暑湿之邪,热蒸湿动,湿遏热伏。29.透热转气:治法名,语出叶天士温热论,即在清营养阴方中佐以透热转气之品,使营分之邪透出气分而解。30.卫分证:指温邪初犯人体肌表,引起卫气功能失调而出现的证侯类型。31.温毒:是感受温毒病邪所引起的具有独特表现得一类温病,除具有一般温病的基本临床表现外,尚有局部红肿热痛及溃烂,或肌肤斑

26、疹等特征,多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32.瘟疫:疾病名。指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的一类疾病。33.温邪:指外邪中具有,温热性质的一类病邪。其包括风热、暑热、湿热、燥 热、温毒、疠气及伏寒化温的温热病邪。34.温病:是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的一类外感热病的总称。35.温病学:是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预防和诊治方法的学科。36.新感温病:即感邪即发,起病即见肺卫表证,病发于表的温病。37.阴湿:即湿未化热之意,与寒湿近似。38.阳湿:指湿已化热。39.阴湿伤表:指湿邪伤表,尚未化热。表现为恶寒无汗,身重头痛。40.阳湿伤表:指湿邪伤表,已经化热。表现为恶寒、身重、关节疼痛,不能随汗而解。41.夜热早凉:指夜间发热,天明热退身凉而无汗。提示温病后期邪热未净,留伏阴分。42.益胃法:清气生津,宣展气机,并灌溉汤液,使气机宣通,热达于外,腠开汗出,病邪随之外透。43.战汗:是在温病发展过程中突见肢冷爪青,脉沉伏,全身战栗,继而大汗淋漓的表现,多为热邪留连气分日久,邪正相持,正气奋起鼓邪外出的表现。44.浊邪害清:湿热相搏,热蒸湿动,蒙蔽于上,清阳之气被阻遏,必然出现耳聋,鼻塞,头昏目胀,甚或神志昏蒙等症,即叶天士所说“浊邪害清“之候 。45.主客浑受:主指人体营血,客指病邪。指久病正虚,湿热之邪久留与人体营血相混而形成络脉凝瘀的一种病理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