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史学概论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师范大学史学概论复习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湖南师范大学史学概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 1、历史观 是人们对于人类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历史观是一种对历史总体运动的观点,其次,历史观是一种理论化的历史观点,最后,历史观是对历史运动的本质的认知。 2、历史本体论 就是关于历史现象存在的本源和性质的观点或理论,其核心就是人们通常说的社会历史观。系统化、理论化的社会历史观,构成了历史学本体论的核心内容。 3、校法四例 陈垣在前人校勘成就的基础上,结合自己长期校勘实践的经验,在所著校勘学释例中提出的“校法四则”。内容:A 对校法:校勘中最简单、最稳当的方法。即以同书的祖本与别本对读,遇有不同之处则注于其旁。此法目的在校异同,不校是非,缺点在不负责任,
2、长处在不参己见,凡校一书,必先用对校法,然后再用其他方法;B 本校法:即以本书前后互证,选摘异同处,进行比较判定,以求知其中谬误之处;C 他校法;以他书校本书;D 理校法:根据书文的体制和遣词造句的特色,对书的内容加以校勘的一种方法。 4、历史客观主义 这种认识论认为人们的历史认识仅仅来源于人们对史料或历史著述的认知。因此,检验历史认识是非真伪的标准就是核对是否同“原始的”或“第一手的”史料记载相符。客观主义的认识论实质上是一种机械唯物论的反映论。 5、心理史学方法 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说明历史人物或社会集团的行为,对各种历史现象做出心理学解释的一种新史学方法。它是以心理学中的一个
3、分支:精神分析学说应用于历史研究为开端的。是在社会发展进程和历史学家的历史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基于精神分析理论本身的一些特征,通过弗洛伊德等人在历史研究方面的初步努力而兴起的。 6、年鉴学派 二、简答题 1、史料搜集的主要途径与方法有哪些? A 充分利用各种工具书 B 分类搜集法:根据研究课题,分类搜集史料,是历史研究中常用的搜集史料的方法。也可反其道而行之,即确定研究方向以后,着手广泛搜集史料,然后将史料分类排比,形成具体课题,得出结论。 C 追踪搜寻法:指研究者为搜求某事史料而览读某书时,发现某书提到与该项史事密切相关的另一些史事,或在注引中提到了与该项史事有关的另
4、一些书名或篇名,便追踪寻读有关的史著,循此一直未见新的踪迹方休。 D 通过平时读书与阅读报刊搜集史料 E 通过调查、采访搜集口碑史料 2、史事考证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A 求源法:追寻史料来源。一般说来,同样内容的史料,就要选用时代最早的记载,相对来说,原始史料比较准确,史事比较真实,以后辗转传抄的第二、三手资料,容易出错,史事也因而模糊不清,甚至面目全非。 B 反证法:即举出有力的反证,以判断是非。 C 旁证法:即利用本书以外的资料作为依据,对某一史事加以他证或补证,达到考订史事的目的,考据中有“孤证不立”这一原则,如果一个历史论断只有一个证据支撑,而没有旁证,则该项论断不成立。 D 理证法:
5、以学理作为判定是非的标准,主要是正确运用逻辑推理,达到考证出史事真伪的目的。 3、如何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与多样性? 4、简述德国历史哲学家赫尔德历史理论的主要内容。 A 强调各民族历史的差异性。注意到了各民族历史因自然环境和历史环境而造成的差异性。 B 试图在承认差异性的前提下去探求那些差异性中包含的共性或统一性,指出“人的活动力量就是人类历史的原动力”,一个民族的“知识”和“人的活动力量”是来自于自身的实践和与其他民族的交往。 C 每个民族都依次经历着作为其童年期的“诗的时代”、作为其青壮年期的“散文时代”和作为其老熟期的“哲学时代”。实际上归纳出了一个各民族历史的“生命周期”的共同模
6、式,是后来斯宾格勒和汤因比归纳的“文明形态兴衰周期”模式的滥觞之一。 D 把人类历史发展演变的共同的终极原因和普遍规律抽象地归之于“人性”、“理性”的“自然规律”,而且最终又归因于上帝。 5、简述汤因比“文化形态论”的主要内容。 把人类历史归结为一些各不相干、自成一体的“文明”的兴亡史;认为那些文明都要经过“发生”、“成长”、“破坏”、“崩解”和“死亡”五个阶段。但如果一个文明能够面对它面临的“挑战”,及时作出明智的“应战”,就能避免灭亡。 6、简述主体化历史与客体历史的关系。 A 二者的同一性: 主体化历史是对客体历史的反映;主体化历史包含客体历史的信息 B 二者的背离性: 历史资料的局限性
7、;历史时代的局限性;政治立场的局限性;民族立场的局限性;认识能力的局限性 7、实践唯物主义历史认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认为人们自身生活实践决定人们的意识。 A 肯定过去发生过的历史事件和过程是独立于历史研究者主观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不论你是否认识它,也不论你怎样认识它,它都始终以自己本来的面目存在着。 B 它认为过去发生过的历史过程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有规律的运动过程,是人类通过自身的物质生产活动和与之相应的经济、社会、政治和精神等各个领域的实践活动,不断发展着自身的物质和精神生产的实践能力,从而推动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有规律的运动过程。 C 它认为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和人类社会从低
8、级向高级发展的客观历史过程的真相,是能够被研究者逐步认识清楚的。 8、简述孔德实证主义历史理论的主要内容。 A把实证主义作为方法运用于社会历史现象的研究,主要包括3种方法,即观察、实验和比较 B历史发展三阶段规律:第一阶段为神学阶段,人们把万物存在和变化的终极原因归结于神的意志;第二阶段为形而上学阶段,人们认定抽象的“力”是万物存在和变化的终极原因,是神学阶段的变种;第三阶段为实证阶段,人们不再探究万物存在和变化的终极原因,而致力于根据经验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相互之间的关系归纳出经验规律 C把人们历史进化的终极原因最后归结为“精神进步”或“理性”、“人性”升扬的结果 三、论述题 1、如何认识马克
9、思主义的“历史动力”论? A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动力”论,把动力分为两类:“最后动力”,即原动力;非原动力的动力,称为“直接动力”。 B 最后动力:是历史发展的终极动力,原动力。社会基本矛盾是最后动力的内涵,其中生产力是更根本的动力因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决定其他人类活动的动力因素 C 直接动力:来源于经济活动,又反作用于经济活动的政治、思想文化等动力因素。阶级斗争、暴力革命、物质利益的诉求、人的意志等因素,是直接推动历史运动的力量。最终动力是本源性的动力,多种因素的直接动力是其表现形式,最终取决于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D 合力:历史发展是由多种力量和因素推动的,每一个人、每一
10、种因素的力量都融合在“合力之中。”作用于历史运动的各种力量,其作用力的方向、力量大小、作用是不相同的。各种方向、层次的力量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融合为历史的“合力”,促进历史事变及其发展。 2、为什么说唯物史观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科学”的理论? A 从理论体系来看,它的前提和出发点是人,归宿点也是人。 B 唯物史观中“现实的人”的含义包括一下三个方面:首先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人;其次是指处在一定社会关系、阶级关系中的人;第三,是指自身实践活动推动着自身的物质和精神力量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人。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不否认 C唯物史观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人和他们的实践活动,它的归宿就是揭示现实的人和他们的实践活动怎样推动他们本身包括他们的人性和他们的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发展到“自由人的联合体”的规律。 3、试论克罗齐、贝克尔“历史相对主义”的主要观念并加以评论。 主要观念: A 历史即历史认识。历史事实是相对于人的认识而存在的,不存在独立于人的主观认识之外的客观历史 B 历史认识的主观性:一切历史都是人们对过去的主观建构,是人们对过去历史的记忆、解释、说明 C 历史学是解释学:史学就是对历史事实和史料进行解释的一门艺术。 评价: A 优点:区分了历史记载与客体历史的差异;重视历史认识中的主体性作用; B 缺点:是绝对相对论,历史认识是主观性的认识;不可知论:否定客观历史的可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