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教案[1].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638106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8.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溶解度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溶解度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溶解度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溶解度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溶解度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溶解度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溶解度教案[1].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溶解度教案1课题2 溶解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情感目标: 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和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认识事物过程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教学重点:饱和溶液的涵义及“活动与探究”。 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教学难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教学器材:烧杯、试管多个、 NaC

2、l、 KNO3、 酒精灯、 火柴、 胶头滴管、 氢氧化钙、 试管夹等。 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 建立假设 设计方案 动手实验 观察记录 分析现象 得出结论。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俗话说:“饭前喝汤,苗条漂亮;饭后喝汤,肥胖晃晃。”妈妈在家为小槐同学准备了一碗汤,小槐一尝淡了,要妈妈加 ;小槐一尝还说淡了,又要妈妈加 ;小槐一尝还是说淡了,再要妈妈加食盐是我们熟悉的物质,它是否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 学生自学合作交流: 问题探究,得出结论小组讨论,提出假设:NaCl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阅读P33,确定方案。 投影方案,交流共享。动手实验,观察记录。上台展示

3、,投影结论。 5 g NaCl能溶解在20 mL水中;10 g NaCl不能溶解在20 mL水中,杯底有少许固体NaCl。 即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 误导结论,延伸探究。 “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水中”这句话是否正确?教师有意漏读“一定量”三个字,引起学生质疑猜想。 增补方案,实验发现。 观察记录,感悟要素“一定量”。课件演示,动画要素。 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 教师点拨提高升华: 陌生物质,引发探究:KNO3为实验室里化学药品,它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如法炮制,小组探究。全班展示,投影结论。 KNO3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 话锋一转,激发探究:

4、 温度改变,杯底没溶的KNO3固体能否继续溶解? 加热搅拌,实验发现,杯底未见KNO3固体。 再设疑问,趣味探究,此温下再加5 g KNO3,能否再溶? 实验发现,过一会儿,杯底未见KNO3固体,即全溶。 回归原温,静观其变。 课件演示,动画要素。一定温度下,KNO3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阅读理解,形成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一、饱和溶液 1.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

5、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通过活动与探究可看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如何判断某一溶液是否饱和? 讨论、总结 2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在一定条件下,溶质是否继续溶解。 (投影展示) 1如何判断某一蔗糖溶液是否饱和? 2在一定温度下,向100克食盐饱和溶液中加入3克食盐,充分搅拌后,溶液的质量变为103克。此说法对否?为什么? 3“在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发现硝酸钾固体消失,则说明原氯化钠溶液不饱和。”这句话是否正确? 试分析如何将一瓶已经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 分析、讨论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调动学生的逆

6、向思维,思考:如何将接近饱和的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既一般情况下: 增加溶质或降低温度 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 蒸发溶剂,降低温度,增加溶质加溶剂,升高温度饱和溶液 以上我们讨论出的转化关系与条件是大多数物质存在的普遍规律,但不可否认特殊性的存在。例:Ca(OH)2的水溶液,降温时可由饱和转化为不饱和。因此上述转化规律只适用于大多数物质。 为了粗略地表示溶液里溶质含量的多少,人们还常常把溶液分成浓溶液和稀溶液。饱和溶液是否一定是浓溶液,而不饱和溶液是否一定是稀溶液呢? 结论: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同一种溶质的溶液,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某硝酸钾溶液在20时是饱和的,当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高到100时,该溶液也一定是饱和的。这句话是否正确? 本节课我们探究了饱和溶液的概念,理解了饱和溶液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有确定的意义,并总结出了判断饱和溶液的方法以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条件。我们还从中获取了哲理性的知识,用于指导我们的学习。 当堂练习:课后习题 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