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文献综述.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646783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3.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文献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物流文献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物流文献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物流文献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物流文献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物流文献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文献综述.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物流文献综述中国绿色物流发展阻碍与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 现代绿色物流管理从环境的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形成了一个环境共生的物流管理系统。本文叙述了中国现代物流活动的运输、保管、流通加工、包装、装卸和搬运、配送、信息处理等七大子系统进行分析,找出各自的非绿色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就*引导、企业自律、消费者需求等方面提出合理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物流管理;非绿色因素;必要性;阻碍;解决方案 一、 绿色物流的相关理论分析 、绿色物流的产生的原因 籍丹宁在我国绿色物流发展初探中提出,绿色物流的产生,主要来源于现代物流活动中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原因有一下几点: 1 . 运输工具对环境的污染:物流活动

2、的发展离不开交通工具的使用,交通网络的铺设、交通工具的大量使用虽然增加了企业的物流能力,提高了全社会的物流速度,但作为物流的基础设施,这些交通工具的频繁使用对环境产生了诸多的负面影响,包括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等。 2 . 包装对环境的污染:在物流活动中,包装对商品有着重要的作用,内包装可以美化商品,外包装可以保护商品,并且便于流通过程中的装卸和搬运。但很多市场上流行的包装材料需要耗费大量的自然资源,甚至部分包装材料不易降解,长期留在自然界中,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3 . 流通加工对环境的影响:流通加工是为完善商品的使用价值,降低物流成本,在流通领域对商品进行的简单加工。 流通加工具有较强的

3、生产性,会造成一定的物流停滞,不当的加工方式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绿色物流的内涵及其意义 刘辉在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状况及其路径初探中提出,绿色物流也称环保物流 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 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 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 随着环境资源恶化程度的加深 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威胁越大 因此人们对环境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现代物流的发展必须优先考虑环境问题 需要从环境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 即需要建立一种既维护全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改变原来的生产发展与物流( 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 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又能促进经济与消费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 即向绿色物流的

4、转变)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强调了全局和长远的利益 强调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 体现了企业绿色形象 是一种新的物流管理趋势! 在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下 建立与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绿色物流体系 提倡高效节能 绿色环保的物流活动 是十分必要而且有重大意义的! 它不仅是物流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保障同时也适应了世界社会发展的潮流 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 与传统物流方式不同的是绿色物流强调的是一种低投入大物流的方式 物流的专业化程度更高! 这种绿色物流不仅是一般物流的节约和降低成本 更重视的是绿色化和由此带来的节能高效少污染 因此说它是最大限度降低经营成本的必由之路! 二、 中国发展绿色

5、物流的必要性 郑文生在关于绿色物流管理的若干思考中提出:物流是介于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经济活动,包括运输、保管、装卸、配送、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处理等多项基本活动。马天山在现代物流基础中说过,绿色物流是指为了实现顾客满意,连接绿色供给主体和绿色需求主体,克服空间和时间阻碍的有效、快速的绿色商品和服务流动的绿色经济管理活动过程。现代绿色物流强调了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体现了企业的绿色形象,是一种全新的物流形态。 1.绿色物流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可持续发展战略指社会经济发展必须同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适应, 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样适用于物流企业,它要求企业将其经营活动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发展相联系。因此,物流

6、企业必须树立绿色观念从事绿色经营,做到物流与环境共生。绿色物流的建立,更有利于全面满足人民不断提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物流作为生产和消费的中介,是满足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基本环节。而绿色物流则是伴随着人民生活需求的进一步提高,尤其是绿色消费的提出应运而生的。 2.绿色物流有利于物流企业取得新的竞争优势。 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和日趋严格的环保法规,使企业必须积极建立完善绿色物流体系,绿色物流不仅是一般物流成本的降低,更重视的是绿色化和由此带来的节能、高效、少污染。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的深入人心,消费者越来越关注企业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感,即企业是否节约利用资源、企业是否对废旧产品的原料进行回收、

7、企业是否注重环境保护等等,这些都成为决定企业形象与声誉的重要因素,通过绿色物流来追求高于竞争对手的相对竞争优势。绿色物流是最大限度降低经营成本的必由之路。当前的物流基本上还是高投入于大物流、低投入小于物流的运行模式; 而绿色物流强调的是低投入大物流的方式。显而易见, 绿色物流不仅限于一般物流的节约和低成本,更重视的是绿色化和由此带来的节约和降低成本,更重视的是绿色化和由此带来的节能高效少污染,它对生产经营成本的节省可以说是无可估量的。 3.绿色物流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ISO14000 成为众多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ISO14000的两个基本思想就是预防污染和

8、持续改进,它要求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使其经营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最小。进入WTO后,我国物流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一席之地,发展绿色物流将是其理性选择。 三、 中国绿色物流发展面临的阻碍 现代物流活动是由运输、保管、流通加工、包装、装卸和搬运、配送、信息处理等七大子系统构成。对每一子系统分析, 找出其中阻碍绿色物流发展的非绿色阻碍, 能为现代物流管理提供切入点。 1. 运输的非绿色阻碍。运输是物流作业造成环境污染或者说非绿色的主要原因。首先, 交通输送工具的大量能耗、对大气的污染和噪音污染。其次, 大量的流通导致道路需求面积的增加, 道路修建是对生态平衡的一种破坏,

9、加剧了生态平衡。最后, 输送的商品如果包装不适当,出现损坏、泄漏或挥发等也可能对环境造成损害。 2. 保管的非绿色阻碍。保管过程中的非绿色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商品保管中必须对之进行养护,一些化学养护方法, 如喷洒杀虫剂, 对周边生态环境会造成污染; 二是一些商品, 由于储存不当引起的货品腐烂、发霉变质; 还有一些商品如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 由于保管不当, 爆炸或泄漏也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3. 包装的非绿色阻碍。包装过程中的非绿色因素主要表现在: 一方面是包装材料的环境污染。使用不易降解或不可再生资源, 如: 白色塑料污染, 这类材料在自然界中, 不易降解, 滞留时间很长。另一方

10、面, 是过度的包装、非标准化包装或重复的包装, 造成资源的浪费, 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同时也无益于生态经济效益。包装不合理导致货品( 特别是有毒有害货品) 的破损、泄漏和挥发等对环境造成污染。 4. 流通加工的非绿色阻碍。流通加工作为提高商品附加价值、促进商品差别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重要性越来越增强。流通加工中对环境也有非绿色因素影响,表现为: 加工中资源的浪费利用率低或过度消耗, 加工中可能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物; 分散加工产生的各种边角料很难统一收集, 积少积多也是浪费; 各处加工地点选址不科学使往返运输任务增大, 造成运输浪费。 5. 装卸搬运的非绿色阻碍。装卸不当, 商品体的损坏,

11、造成资源浪费和废弃, 废弃物还有可能对环境赞成污染, 如化学液体商品的破漏, 造成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 同样不经济, 也不利于环保。 6. 配送的非绿色阻碍。配送作业过程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为因车辆配置不合理、配送路径不合理而导致的能耗增加和噪音污染等。 7. 信息处理的非绿色阻碍。信息的延误导致物流过程的失败, 造成大的经济损失。信息的错误导致物品的损坏、商品霉变, 甚至造成对环境的污染。信息不通导致地方相关规定不清, 进行违禁物品贸易而引起的对资源、环境的影响等。 四、 对应问题的解决策略分析 *要发挥引领和导向作用 1.*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在宏观上对物流体制进行管理控制。 控制物流活

12、动中的污染发生源。物流活动引起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在于货车运输量的增加, *应该采取有效措施, 从源头上控制物流企业的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 限制交通量。通过*指导作用,促进企业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 发展共同配送, 统筹建立现代化的物流中心, 最终通过有限的交通量来提高物流效率。 控制交通流。通过道路与铁路的立体交叉发展、建立都市中心环状道路以及实现交通管制系统的现代化等措施, 减少交通阻塞, 提高配送效率。绿色物流的*规制包括: 环境立法。与物流活动有关的环境立法主要有固体废弃物处理法、回收再循环法、空气污染控制法和噪音控制法等四个方面的法规。 排污收费制度。对污染排放收费, 企业就产生了对污染

13、削减的经济刺激。 许可证制度。它能够比较好地实现污染控制目标的成本最低。 绿色物流标准。*通过制订最低排放标准、车辆技术标等绿色物流标准, 保证整个物流过程的资源缩减、能耗缩减和污染缩减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2.*采用的有效绿色激励政策主要有: “绿色补贴”政策。对积极采用先进环保设备、清洁能源以及积极实施资源循环利用的企业实施“绿色补贴”政策。 税收政策。针对物流系统的资源能源消耗、各种污染、交通拥挤等, 可选择的税收政策有: 对不可再生资源征收重税, 对使用原生材料征税、征收道路使用税等。 *采购。*可以使用自己的权力, 购买绿色产品和绿色服务, 从而对实行绿色行动的企业起到经济刺

14、激作用。 产业引导。对物流信息网络的建设和物流信息化研究提供经费支持, 有利于全社会的物流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企业要形成绿色物流的自律机制 物流企业经营者应审时度势, 积极应对, 缩短物流绿色操作的差距, 进行物流流程的绿色再造。它包括运输装卸方面的及时安全性、包装信息处理方面的健康环保性以及以上任何一环的无损毁。因此,企业要: (1)选择绿色运输策略, 实施联合一贯制运输。通过运输方式的转换可削减总行车量, 包括转向铁路、海上和航空运输。 (2)保管方面, 要保质保鲜, 降低货损, 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使企业库存水平大大降低,甚至实现“零”库存, 降低物流成本。 (3)要积极加强企业绿色

15、化建设,要使用绿色包装。绿色包装要醒目, 还符合4R 要求, 即少耗材(Reduction) 、可再用(Reuse) 、可回收(Reclaim)和可再循环(Recycle) 。 (4)要开展绿色流通加工, 要做到两个集中, 一是由分散加工转向专业集中加工, 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二是要集中处理流通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 减少废弃物污染; 采用无污染或低污染的原料、燃料; 要全面开展物流企业的技术创新、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 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的能耗和货损,增强环保能力, 防止二次污染。 (5)使用标准化的搬运工具、装卸工具。避免重复搬运装卸, 减少不合理装卸, 降低货损率

16、。 (6)要开展共同配送,减少污染。共同配送是以城市一定区域内的配送需求为对象, 人为地有目的、集约化地进行配送。 (7)加强绿色信息的搜集和整理。物流不仅是商品空间的转移, 也包括相关信息的搜集、整理、储存和利用。 消费者要积极倡导绿色需要、绿色消费 消费者的绿色需求是引导绿色物流发展的原动力, 正是在这种原动力的驱动下, 消费者将在绿色物流管理中担负起重要的作用。绿色物流的全面有效实施, 还有待于全民绿色消费意识的提高。在全民的参与下, 消费者通过绿色消费行为方式迫使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管理; 通过绿色消费行为强化企业自律绿色物流管理; 通过绿色消费舆论要求*规制绿色物流管理。 五、 总结 在

17、我国,虽然绿色物流逐渐引起了业界的注意,并被认为是我国未来物流业发展的趋势之一,但从前文看来,我认为我国的绿色物流至今还停留在观念的水平上,离具体的实施还有相当长远的距离,而和国外的情况相比,更是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我认为我国的物流业,对于绿色物流目前还处在摸索之中,大部分物流企业规模小而且分散,专业化水平较低,常规物流发展还很不健全,这使得大部分物流企业对绿色物流兴趣大、实施难。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觉得若能正确地引导一批物流企业在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伊始阶段就能够高起点、大手笔地实施绿色物流,同时找到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物流之路是十分必要的。绿色物流建立在维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改变了

18、一般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直线型的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采取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态度和全新理念去设计和建立一个循环型的物流系统。它作为一种新的物流模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人类生存发展的利益,代表了未来物流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正如前文所述,我国的绿色物流发展前景巨大,但同时,也面临着艰巨的问题,我认为只有从*、企业、消费群体,三方面同时着手,共同为绿色物流事业的发展去努力,我国的绿色物流才能如人们所希冀的那样,为我国的物流业,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巨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陈柳钦有关绿色物流的理论探讨科技导报,2003:47,64 2 陈达.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及其策略研究.中国人资

19、源与环境,2001:112 3 郑文生.关于绿色物流管理的若干思考.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3,(9):28 4 罗锾.建立和发展我国的绿色物流.物流技术,2002:41 5 牛东晓.推行绿色物流的必要性及其发展策略.中国流通经济,2005:34,35 6王长琼.绿色物流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9 7马天山.现代物流基础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1 8纪国涛.论21 世纪的物流发展趋势.物流技术.2001.06 9张沈青.我国绿色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 .当代经济研究.XX年10期 10王长琼.基于供应链的绿色物流系统研究(英文)A .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terial Handling & Logistics SystemsC .XX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