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学 全名词解释.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650432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1.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卫生学 全名词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环境卫生学 全名词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环境卫生学 全名词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环境卫生学 全名词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环境卫生学 全名词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环境卫生学 全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卫生学 全名词解释.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环境卫生学 全名词解释环境卫生学名词解释 环境卫生学名词解释 1.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2.环境介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条件,通常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物质形态而存在,能够容纳和运载各种环境因素。具体来说,环境介质是指大气、水、土壤以及包括人体在内的所有生物体。 14.生态系统服务:自然系统的生境、物种、生物学状态和生态过程所生产的物质及其所维持的良好生活环境对人类的服务性能称为生态系统服务。 15.环境与

2、人体的生态平衡:环境和人体之间进行的物质与能量的交换以及环境中各种因素(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因素)对人体的作用,保持着相对的稳定即环境与人体的生态平衡。 16.生物放大作用:在食物链中, 3.环境因素:通过环境介质的载体作用,或参与环境介质的组成而直接或间接对人体起作用,是被介质容纳和转运的成分或介质中各种无机和有机的组成成分。 4.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 是指具有类似激素作用,干扰内分泌功能,从而对机体或后代引起有害的健康效应的一类外源性物质。 5.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能在环境中长期残留持久存在、在生物体内持续性蓄积的化合物被称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6.二次污染物:指某些一次

3、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下,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与初始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 7.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由于地壳表面化学元素分布的不均匀性,使某些地区的水和/或土壤中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当地居民通过饮水、食物等途径摄入这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某些特异性疾病。 8.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如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及其存在的生态综合体。它由生物的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部分组成。 9. 可持续发展:是指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不仅应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且不应损害子孙后代的发展需要,使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持续发展,达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4、10. 清洁生产:指能够节约能源、减少资源消耗,有效预防和控制污染物和其他废物生成的工艺技术过程,包括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清洁的产品。 11.环境污染:污染物进入环境,如果其数量、浓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以致环境质量恶化,影响人体健康。 12.生态系统: 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借助于各种功能流(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信息流)所联结的稳态系统。 13.生态系统健康:是指具有活力和自调节能力、结构稳定的生态系统,是生态系统的综合特性。 污染物从低端生物体向高端生物体迁移过程中,出现高端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以几何级数的倍数高于低端生物体的现象。 17.剂量-反应关系:

5、随着暴露剂量的改变,产生某种反应的数量而随之改变的相关关系称为剂量-反应关系。 18.剂量效应关系:是指随着环境有害因素剂量的增加,机体内所产生的有害生物学效应而随之增强的相关关系。 19.增强作用:某一化学物本身对机体(某器官或系统)并无毒性,另一化学物对机体有一定毒性,但当二者同时进入机体时,则可使后者的毒性大为增强,此种作用称为增强作用。 20.易感人群:把对环境有害因素反应更为敏感和强烈的人群称为易感人群。 21.高危人群:高危人群即出现某一效应的风险较大的人群,多为高暴露人群和易感的人群。 22. 健康效应谱:指人群暴露于环境污染物时产生的不良反应在性质、程度和范围上所表现出的征象。

6、 23. 健康危险度评价:健康危险度评价是按一定的准则,对有害环境因素作用于特定人群的有害健康效应进行综合定性、定量评价的过程。 24.空气离子化:空气中气体分子形成带电荷的阴阳离子的过程。 25.烟波着陆点:有组织排放时,烟气自烟囱排出后,向下风侧逐渐扩散稀释,然后接触地面,接触地面的点被称为“烟波着陆点”。一般认为有害气体的烟波着陆点是烟囱有效排出高度10-20倍,颗粒物的着陆点更接近烟囱。 26.有效排出高度:指烟囱本身的高度和烟气抬升高度之和,可以用烟波中心轴到地面的距离表示。 27.气温垂直递减率r:正常情况下,高度每上升100m , 气温下降0.65。 1 环境卫生学名词解释 28

7、.逆温:大气温度随着距地面高度的增加而增加的现象。r0。 29.干绝热垂直递减率rd:大气中作垂直运动的空气团,由于外界压力的影响,发生自身温度的绝热变化,干空气团每上升100m , 气团内温度下降0.986。 30.光化学烟雾:是由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在日光紫外线的照射下,经过一系列的光化学反应生成的刺激性很强的浅蓝色烟雾所致大气污染事件。 31.大气的自净:指大气中的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作用下,逐渐减少到无害程度或消失的过程,主要有3种方式:扩散和沉降、发生氧化综合反应、被植物吸附和吸收。 32.大气质量标准:为了保护人群健康和生态环境,对大气中有害物质以法律形式作出的

8、限制规定以及实现这些限值所作的有关技术行为规范的规定。 33.基准:基准是通过科学研究得出的对人群不产生有害或不良影响的最大浓度,是根据剂量反应关系和一定的安全系数确定的。 34. 1小时平均浓度限值:任何1h内平均浓度的最高容许值。 37.TSP:总悬浮颗粒,指粒径 100 m 的颗粒物,包括液体、固体或液体与固体结合存在的,并悬浮在空气介质中的颗粒 35.可吸入颗粒PM10:指空气动力学直径l0m 的颗粒物,因其能进人人体呼吸道而命名之,又因其能够长期漂浮在空气中,也称为飘尘(suspended dusts)。 36.细颗粒物PM2.5: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2.5m的细颗粒。它在空气中悬浮的

9、时间更长,易于滞留在终末细支气管和肺泡中,其中某些较细的组分还可穿透肺泡进入血液。 37.热岛(heat island)现象:人口密集的城市热量散发远远大于郊区,结果造成城区气温较高,往郊外方向气温逐渐降低。如果在地图上绘制等温图,城区的高温部就像浮在海面上的岛屿。 38.浑浊度。评价水体有机需氧量污染程度的综合性指标之一,但不能说明有机污染的性质。 45.总有机需氧量TOD:1升水中可氧化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氧化所消耗氧的毫升数。 46.水体自净中毒的浓度。 48.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是指在符合住宅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突出健康要素,以人类居住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满足居住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多层次的

10、需求,为居住者创造一个健康、安全、舒适和环保的高品质住宅和社区。 66.居室进深:居室进深指开设窗户的外墙内表面至对面墙壁内表面的距离。 67.采光系数:是指室内工作水平面上散射光的照度与室外相同时间的空旷无遮光物地方接受整个天空散射光的水平面上照度的百分比。 68.室深系数:居室进深与地板至窗上缘高度之比称室深系数。 69.居室卫生规模:是指根据卫生要求提出的居室面积、容积、净高、和进深等应有的规模。 70.绿色生态住宅:绿色生态住宅是指消耗最少的资源和能源,产生最少废弃物的住宅和居住小区 。 71.建筑物相关疾病:建筑物相关疾病是由于人体暴露于建筑物内的有害因素引起的疾病。这类疾病包括呼病

11、态建筑物综合征,SBS:现代住宅中多种环境因素综合地对健康的影响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 72.室内小气候:主要是由气温、气湿、气流和热辐射这四个气象因素组成。 73.公共场所:是根据公众生活活动和社会活动的需要,人工建成的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封闭式和开放式的公共建筑设施,供公众进行学习、工作、娱乐、交流等活动之用。 74.建筑容积率:指建筑物地面以上各层建筑面积的总和与建筑基地面积的比值。 75.城乡规划:包括城市规划和村镇规划,使城市或村镇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计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或村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或村镇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土地,协调城市或村镇空间布局和各项建

12、设而制定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76.健康城市:是指不断创造和改善自然和社会的环境,并且扩大社区的资源,使人们在实施生活功能和发挥他们最大潜力中互相支持,让健康的人生活在健康的世界。 77.卫生防护距离:是产生有害因素的部门(车间或工段)的边界至居住区边界的最小距离,其作用是为企业无组织排放的气载污染物提供一段稀释距离,使污染气体到达居民区的浓度符合国家标准。 78.环境质量评价:是从环境卫生学角度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客观的定性和定量调查分析、描述、评价和预测。 79.API:空气污染指数,是按照PSI原理建立的每天向社会上报告的空气质量指数。 80.环境质量

13、指数EQI:将监测数据经统计后求得其代表值,以环境卫生或环境质量标准作为评价标准,代入专门设计的计算式,换算成无量纲的数值,用来定量和客观地评价环境质量。 81.环境质量:是以人为中心的各种环境要素客观存在的一种本质属性,是以健康为准绳的环境各要素的优劣程度。环境质量是存在于大气、水、土壤等环境介质中的感官性状、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的质量。 82.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质量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并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83.环境健康影响评价:是预测、分析和评估由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

14、成的环境质量变化而带来的人群健康的影响及安全性。 3 环境卫生学名词解释 84.化妆品,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产品。 85.化妆品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 induced by cosmetics):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是人体接触化妆品后所引起的皮肤炎性损害,是化妆品皮肤病中最常见的。 86.光变应性接触性皮炎(photo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光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指使用含有光变应原物质的化妆品后,在接触日光的部位出现皮肤炎症反应,而在不接触光的皮肤则不出现此种反应。 87.刺激性接触性皮炎(irritants contact dermatitis):刺激性接触性皮炎是化妆品引起皮肤损伤中最常见的病变。皮损限于接触部位,边界清楚。皮炎呈急性或亚急性,以红斑、丘疹、水肿、水泡为主,水泡溃破后可有糜烂、渗液、结痂,自觉病变部位有搔痒、灼热或疼痛感。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