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负荷-PPT模板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656562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3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作负荷-PPT模板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工作负荷-PPT模板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工作负荷-PPT模板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工作负荷-PPT模板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工作负荷-PPT模板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作负荷-PPT模板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作负荷-PPT模板课件.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工作负荷,内容提要,工作负荷,1,2,3,4,工作负荷的概述,体力工作负荷,心理工作负荷,劳动疲劳,工作负荷的概念工作负荷的分类工作负荷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第一节 工作负荷概述,工作负荷的概念,工作负荷用来反映人在工作中承受压力的大小,是指单位时间内人所承受的工作量。,工作负荷的分类,按照负荷承受时间的长短瞬时工作负荷:人体短时间内承受的工作负荷持续工作负荷:人体在长时间内承受的工作负荷按照负荷的性质体力工作负荷人体在单位时间内承受的体力工作量,主要表现为动态或静态的肌肉活动的负荷心理工作负荷单位时间内承受的心理工作量,表现在认知、判断或情绪等,主要出现在追踪、监控和决策等不需要明显体力的场合。

2、,工作负荷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工作负荷与工作绩效的关系超负荷:工作负荷超过人体工作能力低负荷:工作负荷远低于人体的工作能力,工作负荷,工作绩效,体力劳动时的能量消耗作业时的耗氧动态体力工作负荷的测定劳动强度的分级,第二节 体力工作负荷,体力劳动时的能量消耗,能量代谢体内能量的产生、转移和消耗叫做能量代谢。能量代谢按机体所处状态,可以分为三种:基础代谢量安静代谢量能量代谢量,基础代谢量,基础代谢量:人在绝对安静下维持生命所必须消耗的能量。基础条件:清醒而安静(卧床)空腹(食后10小时以上)室温20左右代谢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耗能单位:kJ/(m2h)正常人的基础代谢率比较稳定,一般不超过正常平均

3、值的15%。,基础代谢量,基础代谢量的计算基础代谢量=基础代谢率平均值(B)人体表面积(S)持续时间(t)=BSt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cm)+0.0128体重(kg)-0.1529,安静代谢量,安静代谢量:机体为了保持各部位的平衡及某种姿势所消耗的能量。包括基础代谢量和为维持体位平衡及某种姿势所增加的代谢量两部分。通常以基础代谢量的20作为维持体位平衡及某种姿势所增加的代谢量,因此,安静代谢量应为基础代谢量的120。安静代谢率:记为R,R1.2B。计算:安静代谢量=RSt1.2BSt,能量代谢量,能量代谢量:人体进行作业或运动时所消耗的总能量。能量代谢量包括基础代谢量,维持体位

4、增加的代谢量和作业时增加的代谢量三部分。也可以表示为安静代谢量与作业时增加的代谢量之和。能量代谢率记为M计算:能量代谢量=MSt,相对代谢率,由于个人的差异,同样的劳动强度能量代谢不同。为了消除作业者之间的差异因素,常用相对代谢率来衡量劳动强度,记为RMR。,能量代谢量=RMR基础代谢量+1.2基础代谢量=(RMR+1.2)基础代谢量,相对代谢率,计算能量代谢量时,首先必须准备必要的相对代谢率资料,专家们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系统的相对代谢率数据。见表9.2,表9.3.(教材153154页)例题:某女工身高1.6M,体重45kg,基础代谢率平均值为132.8kj/(m2h),连续作业3个小时,那么她

5、的基础代谢量是多少?若RMR3,则作业时能量的消耗量是多少?,相对代谢率,例题:某女工身高1.6M,体重45kg,基础代谢率平均值为132.8kj/(m2h),连续作业3个小时,那么她的基础代谢量是多少?若RMR3,则作业时能量的消耗量是多少?解:人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cm)0.0128体重(kg)0.1529=0.00611600.0128450.1529=(m2)基础代谢量基础代谢率St=132.81.39913557.40144能量消耗量(RMR1.2)基础代谢量(31.2)557.401442341.086,作业时的耗氧动态,能量产生和消耗可以从人体消耗的氧量上反应出来。

6、作业时人体所需的氧量取决于劳动强度大小,劳动强度越大,需要氧量也越多。因此,以体力为主的作业,可以利用人在作业中的耗氧量计算作业时耗能量。氧债及其补偿静态作业能耗氧耗量的测定与计算,氧债及其补偿,氧需:单位时间内所需的氧量;氧债:在作业刚刚开始的23分钟内,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不能满足氧需,肌肉是在缺氧的状态下活动的,这种氧需和供氧量之差叫氧债。,静态作业能耗,肌张力:体力劳动时,由于肌肉收缩而作用于物体的力负荷:物体的重量加于肌肉的力;等长收缩:静态作业时,人体维持不动,运用肌张力将负荷支持在某一固定位置,此时肌肉的长度不变,这种肌肉收缩称为等长收缩。,静态作业能耗,静态作业时候能量消耗水平不

7、高,但容易疲劳。即使劳动强度很大,氧需也达不到氧上限,通常每分钟不超过1L。但在作业停止后数分钟内,氧耗不像动态作业那样迅速降低,而是先升高,然后再逐渐降低到安静水平。,静态作业的氧消耗动态,氧耗量的测定与计算,作业中人的能耗与氧需量有直接关系,因此相对代谢率(RMR)指标通过作业中氧耗量来计算。,作业时的氧耗量直接作业过程中测得基础代谢氧的消耗量可以通过由体重、身高计算的体表面积值查表求出安静时氧的消耗量,一般以基础代谢氧消耗量的1.2倍来计算,体力劳动强度分级,劳动强度是指作业者在生产过程中体力消耗及紧张程度。劳动强度不同,单位时间人体所消耗的能量也不同。P159。对劳动强度分级的能量消耗

8、指标主要有两种:相对指标:即相对代谢率RMR;绝对指标,如8h的能量消耗量,劳动强度指数等。,自学内容,体力工作负荷的测定,生理效应测评生化效应测评主观体验测评作业测定,生理效应测评,耗氧量、肺通气量和心率测评恢复心率:作业停止后恢复期内特定时刻的心率值肌电图,生化效应测评,能源物质代谢量的变化尿蛋白含量的变化内分泌的变化,主观体验评定,根据被试主观的描述来评估体力负荷状况的一种技术。,非常重,非常轻,作业测定,作业分析作业绩效测定事故调查分析,心理工作负荷的概念心理工作负荷研究的重要性心理工作负荷测评,第三节 心理工作负荷,心理工作负荷的概念,心理工作负荷也叫脑力工作负荷,是一个多维概念:是

9、人在工作时的信息处理速度,即决策速度和决策的困难程度。是人在工作时所占用的脑力资源的程度,即脑力负荷与人在工作时所剩余的能力是负相关的。是人在工作中感受到的工作压力的大小,即脑力负荷与工作时感到的压力是相关的。是人在工作中的繁忙程度,即操作人员在执行脑力工作时实际有多忙。我们将心理工作负荷负荷定义为反映工作时人的信息处理系统被使用程度的指标。,心理工作负荷研究的重要性,现代化进程导致心理负荷问题日益突出在现代人机系统中,人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明显变化:所需接收和处理的信息量增加;人机系统日益复杂化,使操作者对机器的“失控感”增加,心理压力加大。心理工作负荷对工作绩效有显著影响心理工作负荷影响作业

10、者的健康状态心理工作负荷可以作为人机系统工效设计与管理的基础。,心理工作负荷的测评,主任务测定次任务测定主观评定生理评定,主任务评定,理论依据:通道容量有限理论人的工作能力和心理资源是有限的,实际任务越接近这一极限,则工作负荷越高,同时作业绩效越低。方式主任务分析:对作业成分的的类型、数量、复杂性以及时间压力进行分析和测定。动作成分越多,构成越复杂,操作难度越大,工作负荷就越高。主任务绩效测定:通过测定主任务中的反应时、准确性、漏失率和错误率等指标来衡量心理负荷的大小。缺陷理论假设也许不存在对低的工作负荷不敏感,次任务测定,基本思想主任务进行的同时,加入一个或者多个额外的作业,使作业者的剩余资

11、源被占用,主任务绩效也会受到影响,也就是通过次任务来“吸收”剩余资源的方法来提高主任务作业绩效随工作负荷变化的敏感性。形式优先保证主任务,即使主任务绩效达到单任务作业时的水平,通过次任务绩效的变化来反映心理负荷的状况;优先保证次任务,主观评定,主观评价法是最流行也是最简单的脑力负荷评价方法。该方法要求系统操作者陈述特定操作过程中的脑力负荷体验,或根据脑力负荷体验对操作活动进行难度顺序的排列。特点:直接评价;一般在事后进行,不会对主操作产生干扰;一般使用统一的评定维度,不同情境的负荷评价结 果可相互比较;使用简单、省时。,生理测评,心率变异正常情况下,人的心率是不规则的;当人承受脑力负荷时(采用

12、每分钟40个信号和70个信号两种情况),心率变异明显下降,而且随着负荷强度(所处理的信号数)增加,心率变异越来越小,曲线趋于平直。大脑诱发电位大脑诱发电位的变化对脑力活动的某些成分(知觉/认知负荷)较为敏感。眼动测量,瞳孔大小,生理测评,局限:该法假定脑力负荷变化会引起某些生理指标的变化,但许多与脑力负荷无关的因素也可能引起这些变化;不同的工作占用不同的脑力资源,因而会产不同的生理反应。一项生理指标对某一类工作适用,对另一类工作则不适用。,工作疲劳的概念与分类工作疲劳的特点工作疲劳产生的机理工作疲劳的测量降低疲劳的途径,第四节 工作疲劳,工作疲劳的概念与分类,疲劳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由于生理和

13、心理的变化会产生某一个或者某些器官乃至整个机体力量自然衰竭状态。分类体力疲劳和精神疲劳局部疲劳与全身性疲劳,工作疲劳的特点,疲劳可以通过休息恢复;疲劳有累积效应;疲劳程度与生理周期有关;人对疲劳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工作疲劳产生的机理,疲劳物质累积理论力源消耗理论中枢系统变化理论生化变化理论局部血流阻断理论,工作疲劳的测量方法,生化法,生理心理测试法,自陈法,生化法,通过检查作业者的血、尿、汗及唾液等液体中乳酸、蛋白质、血糖等成分含量的变化来判断疲劳。,生理心理测试法,(1)膝腱反射机能测定法(2)触二点辨别阈值测定法(3)皮肤划痕消退时间测定法(4)皮肤电流反应测定法(5)心率值测定法(6)色

14、名呼叫时间测定法(7)勾消符号数目测定法(8)反应时间测定法(9)闪光融合值测定法,自陈法,自陈法也称疲劳症状调查表法,该法通过对作业者本人的主观感受即自觉症状的调查统计,来判断作业疲劳程度。优点简易、省时,不仅切实可行,且具有较高的精确性。注意调查的症状应真实,有代表性,尽可能调查全作业组人员;选择量表时应注意量表的信度和效度。,降低疲劳的途径,合理设计作业的用力方法,合理安排作业休息制度,改善工作内容克服单调感,D,改善生产组织和劳动制度,合理设计作业的用力方法,合理用力的一般原则随意性原则和平衡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动作对称,节奏约束,动作自然降低动作等级原则正确的作业姿势和体位搬起重物时,

15、不弯腰比弯腰少耗能提重物时,手心向肩可以获最大力量搬运重物时,肩挑是最佳方式向下用力的作业,立位优于坐位推运重物时,两腿夹角大于90度最为省力作业空间设计要考虑作业者身躯的大小用眼观察时,平视比仰视和俯视效果好根据作业特点选择坐位和立位,合理安排作业休息制度,休息时间按照作业能力的动态变化适时安排休息时间应该“超前”休息;上班后1.5-2小时后休息最好重体力劳动20-30分钟休息一次休息方式积极休息交替休息适合于脑力劳动消极休息安静休息适合于体力劳动,改善工作内容,克服单调感,单调作业:内容单一、节奏较快、高度重复的作业单调作业种类:流水线上的作业、使用机器和工具进行简单、重复操作的作业自动化控制室里面的检查监视和控制作业单调作业特点作业简单、变化少、刺激少,引不起兴趣;受制约多,缺乏自主性,容易丧失工作热情;对技能、学识等要求不高,易造成作业者消极情绪;分工过细,对整个工作的目的、意义体验不到;能量消耗不多,却容易引起疲劳。,改善工作内容,克服单调感,避免单调的措施:操作再设计操作变换突出工作的目的性动态报告作业完成情况 推行弹性工作法利用音乐消除单调感觉,改善生产组织和劳动制度,经济作业速度休息日制度轮班制,Thank You!,本章内容到此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