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简答题.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657955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8.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简答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简答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简答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简答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简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简答题.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简答题1 如何从制剂因素来提高药物的口服吸收? A增加药物溶出速度 a制成盐类 b制成无定型药物 c加入表面活性剂 d用亲水性包含材料制成包含物 B增加药物的表面积 C加入口服吸收促进剂 2 从pH分配理论的观点,简述药物的理化性质对药物跨膜转运的影响,以及我们如何利用这个规律去提高药物的胃肠道吸收。 对弱酸或弱碱性药物而言,由于受到为肠道内pH值的影响,药物以分子型和接力型两种形式存在。构成消化道上皮细胞膜内类脂膜,它是药物吸收的屏障,通常脂溶性较大未解离型分子易通过,解离后离子型不易通过。为肠道内已溶解药物的吸收会受到未解离型药物的比例和未解离药物脂溶性大小的影响。通

2、常弱酸性药物在胃液中几乎完全不解离,程度高,吸收差。他们的吸收只能通过提高胃液pH值来实现。正常小肠的pH值接近中性,通常pKa3.0的酸以及pKa7.8的碱很容易吸收。 3 鼻粘膜给药的途径 A鼻粘膜内血管丰富,鼻黏膜渗透性高,有利于全身吸收 B可避开肝首过效应,消化道内代谢和药物在肠胃液中的降解。 C吸收程度和速度有时可与静脉注射相当 D鼻腔内给药方便易行 4 影响软膏中药物透皮吸收的因素 生理因素、剂型因素、透皮吸收促进剂、离子导入技术的应用 5 影响要鼻腔吸收的药物理化性质与生理因素有那些? 生理因素:A鼻黏膜极薄,黏膜内毛细血管丰富,药物洗手后直接进入体循环可避免肝脏的首过作用及药物

3、在肠胃道的溶解。 B成人鼻腔内分必物的正常pH为5.56.5 C鼻黏膜纤毛的同步运动与清除外来异物的功能 理化性质:A药物的脂溶性和解离度 B药物的相对分子量和粒子大小 C吸收促进剂于多肽蛋白类药物的吸收 6 如何通过制剂学方法来增加药物的淋巴转运? 可以通过改造药物的大小 A将药物修饰成仍具有原来生物活性的高分子化合物 B利用现代制剂技术,制备脂质体、微孔微粒、纳米粒、复合乳剂等各种载药系统。 7 简述影响药物代谢的生理因素 年龄,性别,种族、个体差异,饮食 8 如何利用药物代谢的规律来知道药物及其制剂设计? A前体药物类制剂的设计:如左旋多巴在体内经酶解脱羧后再生为多巴胺,而发挥治疗作用

4、B药物代谢的饱和现象和制剂的设计 C药酶抑制与制剂设计 D药物代谢和剂型改革 9 简述药物从肾脏排泄的机理,若病人苯巴比妥过量中毒,从肾脏排泄机理角度如何指导医师进行解救? A机理:肾小球滤过,肾小管主动分泌,肾小管重吸收 B苯巴比妥中毒,从肾脏排泄机理角度可给予碳酸氢钠,或乳酸钠碱化尿液,减少肾小管中的重吸收,加速药物排泄,可用甘露醇等利尿剂增加尿量,促进药物排除等。 10提高脑内分布的方法 对药物结构进行改造 药物直接给药 暂时破坏血脑屏障 利用血脑屏障跨细胞途径 通过鼻腔途径给药 11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影响 血浆中药物蛋白结合的程度会影响药物的V。结合型的药物不宜向细胞内扩散,药物分

5、布主要取决于血液中游离型药物的浓度。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血药浓度高,进入组织能力低。 12首过效应与肝提取率 通常,对于肝提取率高的药物,肝血流量是主要影响因素,首过效应显著;肝提取率低的药物,肝血流量影响不大,而受血浆蛋白结合的影响较大,首过效应不明显;对于肝提取率中等的药物,肝血流量和血浆蛋白结合率对其均有影响 13影响药物重吸收的因素 A药物脂溶性大,利于重吸收,大多药物代谢后水溶性大,利于清除。 B尿液pH:酸化尿液利于弱酸性药物的吸收而不利于弱碱性药物;碱化尿液不利弱酸。 C尿量:尿量增加,药物浓度下降,减少重吸收;尿量减少则反之。 14肾小管主动分泌 A近曲小管能主动分泌有机酸和碱,通过两种不同的机制进行分泌,属于同一分泌机制的物之间存在竞争性抑制。 a阴离子分泌机制:为许多有机弱酸所共同的肾分泌排泄机制 b阳离子分泌机制:为许多有机胺类化合物所拥有的肾分泌排泄机制。 B分泌过程为主动转运,逆梯度,需载体能量,有饱和与竞争抑制现象。 15什么时候用尿药浓度法,什么时候用血药浓度法 A在多数情况下,尿药浓度高于血药浓度,定量分析精密度好,测定方法较易建立,且取样方便,可免除受试者多次抽血的痛苦。在体内药物大部分以原形从尿中排出的条件下,可用尿药法。 B血药浓度法较直观、准确,是药物动力学研究,计算药动学的主要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