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蟾内丹与雷法之融合.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668032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6.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玉蟾内丹与雷法之融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白玉蟾内丹与雷法之融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白玉蟾内丹与雷法之融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白玉蟾内丹与雷法之融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白玉蟾内丹与雷法之融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白玉蟾内丹与雷法之融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玉蟾内丹与雷法之融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白玉蟾内丹与雷法之融合白玉蟾内丹与雷法之融合 台湾廖文毅 摘 要:白玉蟾是南宋著名的炼丹家,思想博大精深,内丹与雷法兼传。其内丹传自金丹派南宗,雷法则渊源于神霄派 雷法。白玉蟾顺应时势,结合内丹与雷法而集其大成,在南宋道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经由内丹与雷法的融合,白玉蟾开创 了南宗发展的新契机,以道、法、心、玄关一窍为思想内核,完备了“炼丹施雷成仙”的的炼的的,的南宗与的的派的 产生重要影响。 一 前 言 白玉蟾一生遭遇多变, 求道之路艰辛,修道之心却始终坚定不移。为人淡泊名利,喜与僧、道交游而无门户之见,亦 常与文人书信往来,颇有书卷气息。著作量多质精,涵括各类文体,被喻为“仙家才子”。 其内

2、丹传承,直接来自于“金丹派南宗”,间接渊源于“锺吕金丹”。南宗的丹法源自锺吕金丹,其特色在于提倡三教归 一论,并以道教金丹术为中心;主张性命双修,次序为先命后性;内炼之要在于体认药物、鼎炉自家体内皆有,不假外求, 透过功法次第修炼,就能炼成金丹,进而成仙;并认为玄关一窍存在体内,但无具体位置,必须亲身验证,方能体悟,是炼 丹时极重要的窍穴。这些论点被白玉蟾所承袭。 其雷法传承,直接来自于“陈楠”,间接渊源于“神霄雷法”。“神霄雷法”从王文卿一脉而下,陈楠属其支系。神霄派 的雷法特色则以元气为本、阴阳为用,强调天人感通,并内修金丹,外施雷法;陈楠的雷法特色在于强调济人利物的务实面。 这些主张亦为

3、白玉蟾所吸纳。 白玉蟾内丹与雷法两脉传承,皆得自于陈楠真传,并在其身上发扬光大,让两者合而为一,故白玉蟾可称为南宗内丹与 雷法之集大成者。 二 融合的时代背景 内丹与雷法的融合,早在北宋时,符箓派与丹鼎派就已渐渐揭开序幕。 三大符箓派之正一派,到了北宋中期,成为符箓三山的首领,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于三十代天师虚靖真君语录开 坛法语曰: 吾家法的,上吾以吾吾地,吾吾以吾吾吾。吾吾以吾吾吾,吾吾以吾吾神。吾吾以吾吾吾,的吾以吾生吾。 大吾以镇邦家,小吾以却灾祸。然得之在的,失之在堕。 其中“役龙虎”、“脱生死”是内炼之道;“摄鬼神”、“镇邦家”为雷法之行,故张继先为带动雷法与内丹融合的典型。 宋初正

4、一派衍生出分支“天心派”,传有“天心正法”,该派知名道士路时中于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发明大道品 曰: 一切尘俗之事隔绝而不思,然然心与吾然,神与的合,吾然之内,然然然融,吾神响应,然然然之然法。 “神与炁合”,指的就是内丹修炼;“鬼神响应”,指的就是符箓雷法的外行,两者在心的作用下合而为一,谓之“行法”。 上清派在南宋颇为盛行,其中有“上清大洞玄都三景法师”之称的萧应叟,于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曰: 道法者,乃太上灵宝,生于吾地之先,大无不包,细无不纳。人能的之,逍遥太空,改易五内,变然 形容,吾使吾神,隐显无常,上仙之道也。 “改易五内,变化形容”是炼丹之效果;“役使鬼神”为雷法之功用,这

5、种丹雷合一的新主张,对传统的上清派来说, 无疑是促进改革的一大动力。 神霄派创始于北宋末王文卿,有“神霄雷法”传世,于高上神霄玉枢斩勘五雷大法序曰: 所然中理五气,然合百神,以我元命之神,召彼虚无之神,以我本身之气,合彼虚无之气。加之步罡诀目秘 咒灵的,咒吾然机,咒合的契,咒雷咒于咒上,包吾地于身中。咒的而的,咒咒而咒。咒咒应咒然影响。 以我之元神、元气,感应天地虚无之神、虚无之气,运用得宜,要晴得晴,要雨得雨,掌控雷霆于股掌之间,是王文卿 内丹外法的主张。 不管是旧有的符箓三山,或新创立的教派,大都是以雷法结合内丹为主流,形成新的趋势,也为教派改革或发展带来新 契机。 而金丹派南宗正处于以符

6、箓派为主导的南方世界,为适应时代新趋势,从四祖陈楠开始,也以内丹结合雷法为修炼主轴, 并传给五祖白玉蟾,进一步加以发挥。 陈楠运用雷法的事实载于修仙辨惑论: 初的丹时,神清气爽,身心和畅,宿疾普消,更无梦寐,百日不食,饮酒不醉,到然地,则赤血换为白血, 阴气炼成阳气,身然火热,然步然飞,口中吾以干水,吹气吾以煮肉,的境无心,然然不吾,吾使吾神,呼召雷 咒,耳闻九吾,目视万里,遍体纯阳,金筋玉骨,阳神现形,出入自然,然乃长生不吾之道毕矣。 修炼内丹之初可以治愈疾病,之中能炼成纯阳之体,之末能阳神出窍,永得长生。其中“役使鬼神,呼召雷雨”指的就 是雷法的运用,是修炼内丹能同时获得的特殊能力,这里可

7、以看出陈楠已将内丹与雷法做了初步的结合。 白玉蟾同时继承了陈楠的内丹与雷法两大体系,并进一步在内丹与雷法的融合上着力,玄珠歌“大道无言”注曰: 道本无言,多言损气。收气存神,惜精爱己。内炼成丹,外用成法。神气散乱,法不灵也。 “惜精爱己”、“收气存神”皆白玉蟾之内炼功法,透过对内三宝的修炼,最后炼成金丹,故曰“内炼成丹”。而雷法其 实就是丹法的外用,运用丹法所煅炼的先天一炁,在元神的主控下配合法术加以活用,故曰“外用成法”。 南宗就在陈楠起头,白玉蟾发挥下,以内丹的修炼为主体,雷法的施行为外用,将个人独修金丹以成仙的“利己”论, 转向以雷法济世救人的“利人”说,两者彻底融合的结果,不仅让南宗稳

8、住在内丹派的实力,也将触角伸及符箓派,迎接两 宋内丹与雷法相互融合的新局面。 三 融合的思想内核 白玉蟾内丹与雷法融合的内在核心思想,是由“道”、“法”、“心”三大元素组成,贯穿于天、人之间,实现“天人合一” 的理想境界,而“心”更是白玉蟾丹道思想的主轴,也是人与宇宙万物融为一体的关键。“玄关一窍”向为丹家所秘,白玉 蟾于内丹与雷法均有描述,于两者融合上亦扮演关键性角色。 道 白玉蟾内丹与雷法融合的本体是“道”。符箓派道士到了南宋,出现只重符咒道术,而不穷究“道”之本质的现象,其 于道法九要序点出此一弊端: 近世学法之士,不究道源,只参的咒,兹不得已。略述九事,编成一帙,名咒九要,以警学道之士

9、,证入玄 妙之门,不堕昏迷之路。 这种“不究道源,只参符咒”的近利作法,是当时符箓派的普遍风尚,更有向下沈沦的倾向,又曰: 夫老氏之教者,清然为真宗,长生为大道,悟之于象帝之先,达之于然元之始。不吾得而名,强目咒道。 道乃象帝之先,先天地而生,惟恍惟惚,混混沌沌,达之于混元之始。道之所以称为道,实在是无形无名,找不到合适 字词来称呼,故强目曰“道”。元关显秘论描述的更为清楚: 太虚太无,太空太玄,杳杳冥冥,非尺寸之吾量,浩浩荡荡,非涯岸之吾测,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大包吾 地,小入毫芒,上无复色,吾无复渊,一物圆成,千古显露,不吾得而名者,圣人以心契之,不获,已而名之咒 “道”。 这里具体地描述

10、了道的本质与状态,而人与道结合的关键在“心”,故曰“圣人以心契之”。又曰:虚无生自然,自然生大道,大道生一气,一气分阴阳,阴阳为吾地,吾地生万物。 “虚无”、“自然”、“大道”三者,承袭自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法自然”之说,与张伯端“道 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昌。”的说法相同,讲的都是宇宙生成论。 白玉蟾曾以老子道德经为本作道德宝章注,深得老氏精义,这种借用老子“道”的思想,做为内丹与雷法融合 的本体论,充实了白玉蟾丹道思想的内涵,也提高了他在符箓派的地位。 老子所重的是天道,以天道为体,人道为末,人的一切作为须效法天,合于道,才能反

11、璞归真。但白玉蟾固守内丹派重 视个人修行的思维,认为要体证天道,必先修持人道,道法九要明道曰: 夫道者,入圣超凡,福资九祖。逍遥无碍之乡,逸乐有玄之境。聚则成形,散则为风。三清共论,玉帝同谈。 不属五然,超离三界。然乃证虚无之妙道。欲证然道,先的人道。 天道虽然遥远,并非遥不可及,只要好好修持人道,同样可以跨越五行,超离三界,迈入圣道。 白玉蟾“道”的思想继承自老子,重视人道,以达天道,将其作为内丹与雷法的本体,成为修炼成仙的最后依归。 法 白玉蟾内丹与雷法融合的作用是“法”。“法”与“道”的关系,其于汪火师雷霆奥旨序将两者作一比较: 道者,其乎吾地之先,然然沌沌,无形无名。法者,出乎吾地之然

12、,亘古今而神通变然。 道存在于天地之先,法出乎天地之后,一先一后,故法来自于道,具有神通变化的作用。 白玉蟾还用“得道者”、“得法者”来比喻“道”、“法”的关系,静余玄问曰: 得道者然婴儿之在母胎,得法者然元帅之坐筹幄。 此“道”与“法”分别代表丹道与雷法,即修炼内丹,如婴儿之在母胎;施行雷法,如元帅之运筹帷幄。两者一前一后, 有“内丹为体,雷法为用”的暗示,也是两者融合的具体表现。 至于法的作用,道法九要序曰: 法也者,吾以盗吾地之机,穷吾神之理。吾以助国安民,济生度吾。本出乎道。 这是“法以道为本,道以法为用”的例证,其作用不仅可以明天地之机,鬼神之理,还能助国安民,济生度死。道法 九要行

13、法进一步说明: 夫法者,洞晓阴阳然然,吾达吾神机关。呼风召雷,祈晴请咒,然的咒水,治病驱邪,积然累吾,与道合真, 超凡入圣。 这里明确指出法的各种作用,包括了雷法的特质“呼风召雷,祈晴请雨”,而法的最终目的,便是“与道合真”,进而“超 凡入圣”。 又钩锁连环经曰:“道即法,法即术,术即虚无,虚无即自然。”将“道”视同“法”,“法”视同“术”,“术”视 同“虚无”,“虚无”视同“自然”,乃道的本质与外用的混融。 故白玉蟾于道法九要序总结曰: 道不吾离法,法不吾离道。道法相的,吾以济世。 这是将道与法的理论活用于雷法的主张,认为两者互不相离,合而为一时,就可以施行雷法,济度众人。 白玉蟾认为道与法

14、是一体两面,互为表里,法是道的外在表现,作为施行雷法的准则。 心 白玉蟾内丹与雷法融合的关键是“心”。心将道、法与丹结合起来,成为白玉蟾丹道思想中最重要的论述。 1.心与道: 两者的关连,白玉蟾提出: 至道在心,即心是道。 东楼小参文:即心是道也,故无心则与道合,有心则与道违。11元关显秘论:道者心之体,心者道之用。12道德宝章玄德章注:道以无为本,乃心之体,即心是道;心为造化之源,乃道之用,至道在心。谢张紫阳书有更深入的解 释: 尝闻吾吾无二道,圣人无两心。道之大不吾得而形容,咒形容然道,则空寂虚无,妙湛渊默也;心之广不吾 得而比喻,咒比喻然心,则清然灵吾,冲和温粹也。会万然而归一道,则吾吾

15、皆自然,而万物皆自然也;会百为 而归一心,则圣人自无为,而百为自无着也。推然心而与道合,然心即道也;体然道而与心会,然道即心也。道 融于心,心融于道也。心外无别道,道外无别物也。 强调心与道合,“此心即道”;道与心会,“此道即心”。道融于心,心融于道,则“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故钩 锁连环经曰:“心即道。” 2.心与法: 两者的关系,白玉蟾曰: 心为万法之王。道德宝章后已章注:法法从心生,心外无别法。海琼白真君语录:心为万法的主宰,决定法 的一切作用。白玉蟾进一步以汤与药比喻,海琼白真君语录又曰: 世间所有一切法,法中所有一切门,然皆合药之方,治病之药也。须知汤使,其药始验。心乃法之汤使

16、也。 以药喻法,以汤喻心,药无汤则不验,法无心则不灵,所以心是决定法灵验与否的关键。鹤林传法明心颂说得更明 白: 万法从心生,心心即是法,语嘿与吾然,皆法所使然。无疑是真心,守一是正法,守一而无疑,法法皆心法。 法是心之臣,心是法之主,无疑则心正,心正则法灵。守一则心专,心专则法验,非法之灵验,盖汝心所以。 这里不仅重申上述法与心的关系,更进一步说明两者的臣主关系,即“法是心之臣,心是法之主”,并透过心的修持, “心正则法灵”、“心专则法验”,法的成败与否取决于心有无积极而正面的作用,将外在“法”原本高高在上的地位,回归 内在人“心”的主导作用,这也是白玉蟾企图透过“心”的修持而达到操控“法”

17、的目的,故曰“心心即是法”、“法法即心 法”。 这里还提到了“无疑是真心,守一是正法”的概念,“守一而无疑,无疑则心正,心正则法灵”、“守一则心专,心专则 法验”,由此可知“守一”为法是否灵验的基础要件,但法灵验与否的真正关键,则是隶属于“真心”范畴的“诚意”,真心 除了“无疑”之外,更贵一个“诚”字,故诚心守一,法无不验。 白玉蟾在道法九要守一,针对“守一之道”提出看法: 且法印亦不吾多,专以心主一印,专治一司,专用一将,仍立坛靖,晨夕香火崇奉,出入威仪,吾止恭敬, 诚信相孚,自然灵应。须是先以诚敬守之,必获灵验。斯为守一之道矣。 学法之士当引以为诫,法勿贪多,但求专一,专心法才容易灵验,但

18、先决要件仍须以心之“诚”、“敬”守之,这才是真 正的“守一之道”。海琼白真君语录进一步阐释: 一念之诚,与道合真,咒吾咒召真灵,无疑矣!古者有孝心、有诚心、有义心、有慈心、有刚心、有忠心, 皆于的的之间咒吾吾地。盖其一心之专、一念之正所以然也。 透过“专心”、“正念”,能感天动地,但要与道合真,感召真灵,则须有一念之“诚”。雷法所重的是召兵遣将,用己身 之先天一炁,召役身外之神兵神将,除了心的积极作用,如专心、正念、守一等外,最重要关键点仍是“诚心”二字,道 法九要行法亦曰: 祈晴之事,在乎诚心然念,咒吾的神,召吾祈祈风祈之神,祈祈祈祈,荡散阴祈,易祈为祈,祈民疾祈。 当以诚心召将而驱之。 透

19、过个人的诚心静念,就能召唤将吏,扫云雾,荡阴霾,易歉丰,救民疾苦。故“守一”则心专,心专则法验;“诚心” 则能与道合真,感召真灵,若能时时“守一”、念念“诚心”,自然无须担心法灵不灵,验不验了。 3.心与丹: 海琼白真君语录曰:丹者,心也;心者,神也。阳神然之阳丹,阴神然之阴丹,其实皆内丹也。吾胎换骨,身外有身,聚则成形, 散则成气,然阳神也;一念清灵,魂识未散,然梦然影,其类乎吾,然阴神也。 内丹虽分阳丹与阴丹,但白玉蟾强调炼丹即炼心,而炼心,就是炼阳神,待身体成为纯阳之躯,就能阳神出窍,来去自 如。 又丹法参同七鉴图记载:“华池”与“神水”: 白玉蟾于玄关显秘论曰:开华池,吸神水,饮刀圭。

20、 水调歌自述亦曰: 金液还丹诀,无中养就儿。别无他术,只要神水入华池。采取吾真铅汞,片晌自然交媾。 然“华池”指元精产生之地,即坤腹之吾丹田;“神水”指真铅,即元精,皆初关炼形之重要术语。白玉蟾在 这里却将“华池”以“心源性海”来解释;将“神水”以“性犹水也”来说吾,的合道德宝章的“上善咒水” 一句注咒“性犹水也”,显然已吾离命的概念,的入心性的范畴。 “黄芽”与“白雪”: 白玉蟾于金丹赋曰:普天白雪,翩翩紫府之清飙;满院黄花,隐映丹田之瑞草。 此“黄花”即黄芽,指先天一炁萌生之象;“白雪”则指阳炁已然发动,如同隆冬大雪之象。然白玉蟾于此却 将“黄芽”以“心地开花”来解释;“白雪”以“虚室生白

21、”来说明,显然也是以心性论来解释黄芽与白雪等丹道 观念。 “河车”: 白玉蟾于沁园春赠胡葆元曰: 河车咒入昆吾,全不吾纤毫过玉关。 这里的河车原指先吾一气在任督二脉的咒送采炼,的合白玉蟾所然的“一气周流,然之河车”,而其咒送的急 缓的度,背然由意念所主控,仍然属于心神的范围。 “巽风”:老子道德经第五章曰: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内丹家将“橐钥”视为内炼时的呼吸作用,在采药烹炼时,心神属火,咒加呼吸吹嘘,吾加大火的力量,同 风箱作用,白玉蟾承其说,认为以心调顺呼吸,咒咒“顺调其心”。 “金丹”: 白玉蟾于大道歌曰: 道德五千言,阴的三百道,形神与性命,身心与神的,交媾成大

22、宝,即是金丹理。 形神、性命、身心、神炁,其实都是阴阳之代称,将铅与汞二物交媾成金丹,白玉蟾认为就是道德经与 阴符经所蕴含的丹理真谛。其于此又将金丹解释为“清净光明,圆通广大”,实际上已经跳脱修命的范围,进 入修性的境地,并带有禅味。 从白玉蟾的丹法参同七鉴图可以看出“调心炼神”为其根本,亦即将心性修炼的七大法则运用于丹法的炼制过程, 这是其于丹道修炼中特别重视心性论的证明。 白玉蟾以“心”统摄内丹与雷法,并促其融合于“心”,表现出心、道、法、丹、神多位一体的概念,完成内丹与雷法 融合的新境界,此心性论虽源于禅宗,出于理学,而终归于丹道。 玄关一窍 玄关一窍又称为玄关、关窍、玄牝、玄牝之门、元

23、关窍、祖窍、先天一窍、虚无一窍、雷霆一窍、神气穴等,名称虽多, 其义一也,是内丹与雷法共有的窍穴。唐宋以来内丹家都强调此窍为内炼功夫中最关键、最玄妙的关窍,但其处所何在则众 说纷纭,莫衷一是。 此因导源于玄关一窍向来秘而不宣,大都在师徒间口耳相传,完全以个人体会为依据,正因为如此,更加深它的神秘性。 故想要了解其真实位置,必须用心体会,当身心处于虚极静笃的时候,弃“有为”,入“无为”,不刻意,不强求,一切顺其 自然,就能在玄妙之处发现它的踪迹,此即丹书所云:“道有三千六百门,人人各执一苗根。不知些子玄关窍,不在三千六 百门。” 有关“玄关一窍”的概念,老子道德经及南宗前四祖的见解,已于前文第二

24、章“南宗的丹道特色”中述及,白玉蟾 对玄关一窍的说法直接承自陈楠,其将道德宝章“玄牝之门”注为“念头动处”,正与陈楠所说的“念头起处为玄牝”义 同。 白玉蟾对“玄关一窍”着墨尤深,元关显秘论论“道”,亦可用之以说明,其曰: 咒要炼形炼神,须识归根复命。所以道归根自有归根窍,复命还寻复命关。且然这个关窍,咒人知得真实处, 则归根复命何难也。咒咒:虚无生自然,自然生大道,大道生一气,一气分阴阳,阴阳为吾地,吾地生万物,则 是然然之根也。然乃真一之气,万象之先。太虚太无,太空太玄,杳杳冥冥,非尺寸之吾量,浩浩荡荡,非涯岸 之吾测,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大包吾地,小入毫芒,上无复色,吾无复渊,一物圆成,

25、千古显露,不吾得而名 者,圣人以心契之,不获,已而名之咒“道”。以是知心即是道也,咒无心则与道合,有心则与道违。 白玉蟾认为归根窍、复命关,即玄关一窍,来自先天,无法名状,具有道的特质,故以“道”来涵括,并以“心”来证 验,对于玄关一窍赋予新的见解。 雷法上的“玄关一窍”概念来自于内丹,又称为雷霆一窍、神气穴等,雷霆玄论万法通论曰: 古先圣贤穷然然之源,控鸿蒙之奥,参玄牝之门,是然吾地根,咒咒玄关一窍。玄关一窍者,论耳、眼、口、 鼻、舌、肝、心、脾、肺、肾、脐轮、尾闾、膀胱、谷道、两肾间一穴、脐吾一寸三分、吾堂、泥丸、关元、气 海皆非也。然窍无边傍,无内外,无前然,无长短,无阔狭,无深浅,无大

26、小,无东西南北之分,无青红黑白之 别,不着外,不泥象,不增减,无新无旧,无欠无余,在吾身中之中,为神气之根,虚无之谷,是咒玄牝。实吾 地交界之间,阴阳然合之蒂。 “雷霆一窍”无固定实体,既来自先天,岂能以后天推论,故仅可知其存在于吾身之中,为“神气之根,虚无之谷”; 又存在于天地交界之间,为“阴阳混合之蒂”,此即老子所言之“玄牝”,亦雷法中之真雷霆窍也。 先天雷晶隐书琼山紫清真人答隐芝书引白玉蟾说法为例,分析玄关一窍的位置及用法: 玄关即土也,黄房也,呼之根,吸之蒂,即命蒂也,正玄牝也。脐之然,肾之前,小肠之左,大肠之右,正 在中间,空在一穴,阳在阴的,本无正形,意到即开,开阖有时,咒咒:“吾

27、地之根,结丹之处。” 白玉蟾认为玄关居中,五行属土,亦即黄房、命蒂、玄牝也,其位置在脐之后,肾之前,小肠之左,大肠之右,以区域 涵盖其所在,并认为此窍类似开关,完全由意念控制,即内丹所说的“天地之根,结丹之处”。 总之,白玉蟾认为“玄关一窍”的概念来自于老子,是“天地之根,结丹之处”,具有道的特质,亦是连接天人之间的 桥梁,其作用类以开关,圣人可以“心”契之,以“念”控之。透过对“玄关一窍”的体认,就能直指内丹与雷法的核心, 进而“内炼成丹,外用成法”,为内丹与雷法的融合开辟出一条蹊径。 四 融合的实况 南宗兼传雷法,让雷法融入内丹,陈楠属之;符箓派吸收内丹理论,让内丹融入雷法,王文卿属之。而

28、白玉蟾两者兼备, 构成其独具的融合实况。 雷法融入内丹 南宗的成仙思想,历张伯端、石泰,到薛道光,原本只有二步骤,即“炼丹”“成仙”。到了陈楠,似乎发现此论述 有一个缺口,即太过于强调个人的金丹成就,于社会并无具体贡献,即使成仙也有遗珠之憾,故提出“功及人物”之说,形 成“炼丹”“施雷”“成仙”的三步骤概念,但真正完成此一论述的,则是白玉蟾。从二步骤发展到三步骤,其关键在 于“积功累行”。 “积功累行”的重要性早在锺吕金丹就已提及,例如锺吕传道集论真仙曰: 神仙厌居三岛,而传道人间,道上有吾,人间有然,吾然满足,受吾书以返洞吾,是咒吾仙。 住世神仙想成为天仙的要件,就是“功行满足”,功者传道有

29、功,行者济度众人,待功德圆满,受天书以返天 府。 吕洞宾得锺离权真传,亦持相同论点,但更具体提出“三千行满”之说,吕纯阳真人沁园春丹词:“蓬莱路,仗三千 行满,独步云归。”元俞琰注曰: 三千然满,然九年三千日也。三千日内,务要积德累然,十二时中不吾须臾离道。 “九年三千日”指的是“九年关”,已属于上关炼神阶段,意思是炼丹到了上关炼神阶段,想要成仙,就必须时时“积 德累行”,待三千功行圆满,方能脱胎成仙。 南宗亦持相同看法,张伯端于悟真篇下卷西江月曰: 德然的逾八百,阴吾积满三千。的齐物我与冤亲,始合神仙本愿。吾兕刀兵不害,无常火宅难牵。宝的降然 去朝吾,稳驾鸾车凤辇。 陈楠于紫庭经曰: 吾成然

30、满鹤来至,一举便要登祈端。 白玉蟾亦曰: 忽然嚼得虚空破,始知锺吕皆参玄且念八百与三千,祈鹤相将来翩翩。必竟恁地歌 丹成然,做些吾然,归去蓬莱。沁园春又 南宗的说法与锺吕相同,都是将“积功累行”的位阶置于金丹圆满之后,想要成仙,还需要将德行修满八百,阴功累积 三千,才能成为仙人。 然而陈楠在接受雷法后,直接将“积功累行”的位阶独立出来,以施行雷法济世救人,无形中将内丹与雷法结合起来。 白玉蟾所撰的翠虚陈真人得法记载有陈楠从薛道光处得丹道真传,丹成后准备和光同尘,隐居民间,却在黎母山 遇道人而得雷法的经过。其中黎母山道人取笑陈楠只知“独善一身,不能功及人物,神仙不取”,正是南宗丹道的弱点,此 黎

31、母山道人其实就是雷部都督辛忠义,也就是提醒陈楠不可执着于内丹的仙人,此说不管真实与否,都证明陈楠炼丹成仙过 程的转变,加入雷法的济世救人思想,显然让南宗的丹法理论更具圆融性。 白玉蟾则将陈楠的想法理论化,兹举二例说明: 代吾然然,为国祈民,斩妖祈魔,芟邪立正,得蒙允吾,且喜且惊,勉励身心,私自积累,三千吾满,八百 然圆,别诣仙都,各期迁选,九玄七祖,同获善吾,六道三涂,普沾善果。法曹陈过谢恩奏事朱章 苟能精勤香火,朝谒帝真,孜孜度人,切切济物,三千吾满,八百然圆,手握吾泉,腰横雷玺,祈领将吏, 飞步太空,吾胜快哉!太上九吾雷咒大法琅书序 如此将内丹的“功满行圆”说,与雷法的“济世救人”思想结合

32、,成为南宗更具说服力的成仙模式。 白玉蟾曾大力称赞首席弟子彭耜: 年已四十三,益自尚不屈,啸命风咒,广拯民瘼,古循良吏不过然是用力,亦有吾于世者也。 手绾雷玺,足蹑枢罡,水火金液,刀圭元黄,吾盈三千,然溢八百。鹤林靖铭 白玉蟾不仅以身作则,还借赞扬弟子树立风范,为其成仙三步骤增加不少说服力。 白玉蟾将传统炼丹的“积功累行”思想置入强调济世救人的“雷法”,一方面可以摆脱世人对南宗只求“金身圆满”的 误解,二方面可与当时的符箓派雷法世界接轨,这可以解释陈楠与白玉蟾施行雷法的原因,同时也印证了内丹与雷法融合的 事实。 内丹融入雷法 白玉蟾内丹融入雷法的例证,主要表现在雷法的外用方面,如祈晴、求雨、书

33、符、念咒、掐诀、步罡等,认为人体与天 地藉先天一炁相互感通,人进而能以自身修炼的五脏之炁,左右天地的五行之炁,化为雷部诸神,以济世利人。 雷霆妙契坐炼工夫曰: 两眼的两肾,认取然中间。忽然一声响,霹雳透泥丸。复咒丹田养,然蜜甜又凉。有人达然者,即吾返仙乡。 此段文字完全为修炼内丹的叙述,却被包含于雷法的范畴,两者可以互解共通。 一、二句“两眼对两肾,认取此中间”,白玉蟾注曰: 凝神定息,舌拄上腭,心目内注,俯视丹田。片时,存祖气氤氲,绵绵不绝,即两肾中间一点吾,又名咒“破 地召雷法”。 其中“凝神定息,舌拄上腭,心目内注,俯视丹田”,即前述的凝神入气穴功法,指丹田之先天一炁萌发后源源不绝的 现

34、象。而“两肾中间一点明”,明者,表日月之光,喻产药景象,卦象以地雷复卦表示,地中有雷鸣,表阳动之象, 故就雷法而言,称为“破地召雷法”。 三、四句“忽然一声响,霹雳透泥丸”,白玉蟾注曰: 当一阳初吾,存祖气自吾丹田透过尾闾,微微凸胸偃脊,为开吾关。觉自夹脊而上,咒吾辘轳,微微伸中, 为开中关。却缩肩昂头,觉过玉京,入泥丸,为开上关。师祈:“夹脊双关透顶门,的然只然是为根。”然名开吾 门也。 “下关”指尾闾关,“中关”指夹脊关,“上关”指泥丸关,通称人身背后三关,指药产后,沿后三关上泥丸所产生的景 象,当通过玉枕关时,由于其通道细窄难行,必须以牛车大力奋进,故过关时如霹雳声响,亦即陈楠翠虚篇金丹

35、诗诀 所谓:“子时气对尾闾关,夹脊河车透顶门。”表示在活子时阳动之际,真炁从人身背后过三关,上至泥丸宫,顶门豁然开 朗,如天门敞开,故雷法称为“开天门”。 五、六句“复运丹田养,如蜜甜又凉”,白玉蟾注曰: 当觉津液满口,闭息合齿,微微吞咽,然石坠吾丹田。师祈:“华池玉液频吞咽”,即中理五气,然合百神, 十转回灵,万气齐仙。刀圭橐钥,阖辟工夫,皆在然矣。 在内丹上表示已炼成了玉液还丹,回归下丹田温养,此还丹甘甜如蜜,凉澈心扉,有滋润五脏六腑的作用;在雷法上内 则“中理五气,混合百神”,外则“十转回灵,万气齐仙”,同时也使金丹大药的产出源源不绝,开关有时。 七、八句“有人达此者,即可返仙乡”,白玉

36、蟾注曰: 复存祖气在中黄脾宫,结成一团金光,内有一秘道,觉然婴儿未出胞胎之状。咽液,存炼金光结聚。忘机绝 念,然然剔开尾闾,涌身复自夹脊双关直上。师祈:“紫府元君直上奔。”心目注射,胸间迸裂,自眉间吾堂而开。 仰视太虚,金光秘道分吾,充塞宇宙,则火炎中使者现。师祈:“踏翻斗柄吾昏黑,倒卷黄河水逆流。”又祈:“倾 翻北海万重祈,卷吾黄河千丈雪。”是也。 在内丹上指金丹成就以后,要移炉换鼎,从下丹田上迁中丹田,即中黄脾宫,内含一秘字,如内丹之结胎,运用咽液、 存想的工夫让金光结聚,并在温养的同时忘机绝念,豁地真炁冲开尾闾,直窜后三关而上泥丸,自眉间明堂奔出体内,如阳 神出窍一般。此刻在内丹上称为“

37、身外有身”;在雷法上称为“踏翻斗柄天昏黑,倒卷黄河水逆流”或“倾翻北海万重云, 卷起黄河千丈雪”,其实都是体内先天一炁破体而出的形容。 白玉蟾的内丹融入雷法主张,是以内炼为体,外施为用,同样论点亦载于传度谢恩表文:“内炼刀圭,外储功行,体天行化,佐国救民。”与汪火师雷霆奥旨序:“内则修炼自己还丹,故外则馘邪治病。“皆其内丹与雷法融合的重要例 证。 五 融合的影响 白玉蟾内丹与雷法融合之影响,除了改变金丹派南宗的传承制度,对其后学有重大影响外,也对符箓派产生影响。 的金丹派南宗的影响 南宗传统的传承以单传、独修为主,到了四祖陈楠,有了不同看法,认为张伯端之所以三传非人,三遭祸患,是眼力不 佳及运

38、心不普的缘故,而非传承制度本身的问题,故陈楠不再以单传为限,直承门人就有三人。 白玉蟾发扬陈楠的理念,广收弟子,普传道法。据其翠麓夜饮序记载“从者二百”,当日出席聚会的弟子至少有 二百人。法曹陈过谢恩奏事朱章亦曰:“四方学者,来如牛毛。”当时从其学道者更不可胜数。 另外根据其弟子记载,彭耜于海琼玉蟾先生事实曰:“而四方学者如牛毛。”留元长于海琼问道集序曰:“踏遍 江湖,名满天下,其从之如毛也。”皆足以证明白玉蟾广收门徒的事实。 而融合对南宗后学的影响,可分成三个层面:一是偏重内丹,二是偏重雷法,三是内丹与雷法并重,择要分述如下。 偏重内丹: 、方碧虚:白玉蟾第一代弟子,着碧虚子亲传直指,自称晚

39、年遇到白玉蟾授以大道之要,又遇安然居士赠以诸章, 始得玉蟾妙音。以先天一炁为丹之本,强调修炼应从修命炼气入手,依次第而行,从道归禅,与张伯端悟真篇说法一致。 、林自然:号回阳子,白玉蟾第一代弟子,着长生指要篇,自称因读清静经发悟,云游半天下,终遇西蜀陆 公授以金丹秘诀。以先天祖炁为丹本,具体修炼从合真炁呼吸入手,以两目为机,守玄一为要。 、周无所住:师事方碧虚、林自然,为白玉蟾第二代弟子,着金丹直指。以真性为金丹,内炼之道在于抱元守一, 并和会内丹与禅,将内炼实质与要点归结于修心炼性,可谓禅化的内丹。 、王庆升:字果斋,号吟鹤,道号爰清子,师事桃源子,为白玉蟾第二代弟子,着爰清子至命篇、三极至

40、命筌蹄 等。分丹法为大、中、小三乘,以羊、鹿、牛三车比喻。认为尽性才能至命,强调性命之理不可分,将炼就内丹以成仙之要 归结于逆炼归元之真性。 、李道纯:字元素,号清庵,别号莹蟾子,师事王金蟾,为白玉蟾第二代弟子,着中和集、道德会元等。以“真 常之道”作为内丹理论的基础,特别强调“守中”是修丹的核心。其以南宗传人身分归化于全真北宗门下,将两者丹法融合 贯通,成为南北二宗合流的重要功臣。 、萧廷芝:字符瑞,号紫虚了真子,师事彭耜,为白玉蟾第二代弟子,着金丹大成集。将“性”解释为心中之神, “命”解释为形中之精气,符合以神气释性命的南宗传统,并提出“道体心用”说,强调心与道的同一性。亦为南北二宗合

41、流的重要人物。 本脉继承白玉蟾的内丹学,属南宗正统的丹法,入元后渐渐汇入同属丹鼎派的北宗。 偏重雷法: 、马士清:泉州马居士之女,白玉蟾亲传女弟子,道法昭著,法职称号为“紫霄扶风洞玄元明君马真人”,曾于元至 元十八年作法解泉州大旱。 、翁法建:又名雷室,元初建宁人,马真人弟子,法职称号为“洞玄通明中侍卿翁真人”,曾于元至元二十一年 作法解建宁、建阳大旱,嗣法弟子百余人。 、薛师淳:翁真人弟子,法职称号为“洞玄元明崇侍卿”,着洞玄玉枢雷霆大法事实,载白玉蟾的雷法传承为 辛天君、陈楠白玉蟾马真人翁雷室薛师淳,嗣法弟子五百余人。 本脉弟子势力更小,大约集中于福州一带,入元后渐渐并入正一派。 内丹与雷

42、法并重: 、彭耜:字季益,自号鹤林,福建三山人。彭耜父彭演,字觉非,为吏部官员,故彭耜属于福州巨族,官宦子弟, 学问博洽,但淡薄功名,游心方外,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记载: 自其少时,早有文声,自中铨然,恬不问仕。事海琼先生白玉蟾,得太一刀圭火的之传、九鼎金铅砂汞之书、 紫霄啸命风咒之文。 其中“太一刀圭火符”为修炼内丹要诀;“九鼎金铅砂汞之书”虽有外丹之名,可视为内丹之书;“紫霄啸命风霆之文” 为施行雷法之文,故彭耜乃得白玉蟾内丹与雷法双传。 白玉蟾于海琼白真人语录赞其有“可仙之资”,原因有七: 一则妻子债轻,世缘淡泊。二则赋性冲灵,识事几先。三则眼发骨相,然林侍晨。四则心专一司,然人放箭。 五

43、则旦夕焚的,祈治无缺。六则吾与道合,无甚违真。七则所得已圆,年事未艾。 彭耜为白玉蟾最倚重的首席弟子,两人情同父子,有“仙家父子”美称,对白玉蟾确立南宗一系有积极的辅佐作用。治 鹤林靖,白玉蟾为其作鹤林靖铭。 、留元长:字子善,自号紫元,原为官吏,任职于岭南,喜游罗浮山,与道士交游密切。留元长原与白玉蟾同师陈楠, 但折服于白玉蟾道法,反尊其为师,两人关系亦师亦友。 留元长亦受白玉蟾亲传,海琼问道集序曰: 荷相授以九鼎金铅砂汞之书,太乙刀圭火的金液之诀,紫霄啸命风咒之文,元长自惟曩者获罪于吾,失身堕 世,何以得然,誓糜躯以的之焉,期不负所学矣。 留元长与彭耜一样,皆得白玉蟾内丹与雷法双传,故两人

44、为白玉蟾弟子群中最著名者。 、林伯谦:号紫光,师事彭耜,为白玉蟾第二代弟子,奉师命向官府奏请靖额,使其宫观合法化,任福州天庆观管辖 兼都道正。同其它弟子编鹤林法语,治紫光靖。 据白玉蟾传度谢恩表文记载,本脉皆领有法职称号,白玉蟾为“高上神霄玉清府雷霆令、统五雷将兵、提领雷霆都 司鬼神公事”,弟子群为:彭耜“上清太华丹景吏、神霄玉府西台令、行仙都风雷判官”;留元长“上清大洞玄都三景法师, 太乙雷霆典者,九灵飞步仙官,签书诸司法院鬼神公事”;林伯谦“太上正一盟威法师,充驱邪院判官,南昌典者,九灵飞 步仙官兼管雷霆都司鬼神公事”;胡士简“太上三五都功法箓弟子、奉行天心正法、驱邪院判官兼干五雷使院事”

45、;罗致大 “太上正一盟威法师、行上清混元天心五雷大法、差充主管驱邪院事、兼雷霆都司事”;陈守默“太上三五都功紫虚阳光箓 弟子、行上清北极天心正法、金阙内台炼度典者、驱邪院右判官”;庄致柔“太上正一盟威法师、行灵宝天心玉晨五雷大法、 九灵飞步仙官、主管驱邪黄录院事”;潘常吉“太上三五都功职箓、神霄玉府右侍经、蕊珠侍经”;周希清“太上三五都功 职箓、神霄玉府右侍经、紫华侍经”。藉以表示仪式用法时,必须写出所受法阶地位,以利行法。 上述称号涵盖“正一”、“上清”、“灵宝”、“神霄”诸派,代表领受各派箓名、道阶、法位与仙职等,足见白玉蟾 弟子众多,来自于各门各派,最后全汇聚于南宗旗下,成为教团的一份子

46、。 本脉弟子是白玉蟾内丹与雷法融合的实际继承者,奉行内修金丹,外施雷法的教条,属于白玉蟾传承体系中最重要的弟 子群。 对符派的影响 白玉蟾身为南宗丹道、雷法掌门,始终与符箓派保持密切的联系。当时与其联系的教派大致有正一派、净明道、圆通派、 灵宝派、清微派等,尤其神霄派,为其雷法渊源,关系最为密切。 白玉蟾视正一派为符箓正统,言必称复兴“正一”之风。曾改其木郎咒祈雨,果有灵验,“人疑为虚靖后身”。 又据逍遥山万寿宫志载,白玉蟾曾“住逍遥山十年,翻道藏,并订正一科仪。”逍遥山乃西山群峰之一,为净 明道属地。净明忠孝全书许逊传文字乃以玉蟾之旌阳许真君传为本。 圆通派为净明道支脉,白玉蟾曾与弟子留元长

47、、彭耜讨论圆通一法,当下揭示“古者圆通之说,即是神气混合,出入虚 无,还返混沌。”破其“以印为师”俗相。 灵宝派重斋醮科仪,白玉蟾曾于虚夷堂记称“神凝”为“灵”,“气聚”为“宝”,显然以丹法定义灵宝。并针对弟 子林伯谦“科教”提问时回答:“古之圣人以道学难入,世欲易迷,设科戒仪范之文,以一齐其外。”奉灵宝派为科戒仪范之本。 清微派之清微丹诀有取法于南宗丹法的特色,白玉蟾所撰道法九要亦被纳入清微道法,成为其法脉传承的一部 分。 陈楠所传雷法是当时神霄派的支脉,也是南宋符箓法术的主流,透过白玉蟾的努力,让内丹理论直接深入雷法,促使神 霄雷法论述趋于完备,居功厥伟,日后成为神霄派的主法之一。 入元后

48、神霄派以王惟一为代表,其道法心传里屡屡引用白玉蟾的内丹与雷法思想,认为“精气神三住”为雷法灵验 之要,“精气神”白玉蟾称之为内三宝,在内丹为炼药之根,在雷法为先天一炁之源,两相联结,符合白玉蟾丹、雷合一的 精神。又万法归心图为一圆圈,内写一“心”字,图下有诗云:“万法从心起,万法从心灭。晓得起灭处,生死事方决。” 图后又有短文,论述心为一身之主,万法之根,修心即修道,修道即修心,亦符合白玉蟾丹道里对“心”的论述。 到了明代,正一派天师张宇初的道门十规记载: 其初入道,先其吾师的其,开发性地,其守的真十其,白祖师、祈其师堂其其文,收其身心,其其其其,究 竟经典。 白祖师指白玉蟾,冯尊师为全真教道士。就南北二宗人物而言,一南一北相提并论,有并合为一的意图;以教规来说, 取法白玉蟾道法九要与王重阳立教十五论,作为其弟子行为操守的依据。岘泉集授法普说又曰: 果能抱元守一,御气凝神,六识净消,一真独露,我即雷咒大法王,当何的咒罡诀祈乎哉! “抱元守一,御气凝神”为内炼之本,“六识净消,一真独露,我即雷霆大法王”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