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核心素养与教学途径的实现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676214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2.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核心素养与教学途径的实现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核心素养与教学途径的实现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核心素养与教学途径的实现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核心素养与教学途径的实现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核心素养与教学途径的实现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核心素养与教学途径的实现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核心素养与教学途径的实现课件.ppt(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核心素养与教学途径的实现,关于素养、地理素养、地理核心素养,1.素养: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素养”是指一个人平时的修养,而“修养”是指人的综合素质,包含四种基本含义:培养高尚的品质和正确的待人处世的态度,求取学识品德之充实完美;科学文化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所达到的一定水平;逐渐养成的待人处事的正确态度;智力,性格。综合上述含义,“素养”可以定义为个人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是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包含了个体平时修习而成的知识、能力、品德、观念、方法等。根据其属性不同,可以将素养分门别类。例如,根据应用领域不同,可以将素养学科化,如语文素养、数学素养、地

2、理素养、艺术素养等;根据素养对个体发展的必需程度和功效不同,可以将素养分为一般素养和核心素养。,2.地理素养,“地理素养是指学习者经过地理学习后所养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格,包括地理知识、地理观点、地理方法、地理能力、地理态度、地理情感等构成要素,可以分为地理科学素养、地理人文素养和地理技术素养等三个部分。地理素养具备综合性、空间性、动态性、终身性、现实性和实践性等基本特点”摘自王向东、袁孝亭在地理素养的核心构成和主要特点,3.地理核心素养,地理核心素养应是地理学中最具学科本质的东西,不应该随着时代和国界的不同而不同;地理核心素养应是最能体现地理学科价值的关键素养,是学科固有的,不应该是通过其他

3、学科的学习能够替代的;地理核心素养应是学生借助地理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的最有用的地理知识、最关键的地理能力、最需要满足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地理思维。也就是说,地理核心素养应具备关键性、稳定性、独特性、生长性、实践性的特点。因此,从地理学科教育的价值取向看,地理核心素养应包含地图技能、空间视角、综合思维和人地观念四大方面。,4.核心素养,李家清在核心素养:深化地理课程改革的新指向-文中指出:“地理核心素养应是在地理素养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关键素养,其在本质上应是一般地理素养的精髓和灵魂,在数量上是少而精、在功能上是最重要和最必要的地理素养。”

4、“地理核心素养体系包括基于地理空间视角下的地图技能、地理信息技术能力、国际理解、全球意识、人地观念、可持续发展观这六大方面。”钟启泉在核心素养的核心在哪里:三大领域的研究成果有助于加深认识-文中指出:“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借助学校教育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素养与能力。核心素养是作为客体侧面的教育内容与作为主体侧面的学习者关键能力的统一体而表现出来的。,地理核心素养的构成,摘自绍兴教科育地理特级教师汤国荣的观点:(一)地图技能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明确指出:“利用以文字、数据和符号等形式表达的资料,如课文、图片、图表、表格、图解和地图等;利用信息传播、思考、实践和社交等技能去探究从本地到世界各地不同规模的

5、地理课题。从而,地理教育在读写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计算能力和图解能力等方面做出了贡献。它也对个人素质和社交能力的发展,特别在日常生活的空间度量上和在国际了解上有所帮助。”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地图技能的培育也有明确的规定:“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在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对地图技能的要求更进一步,例如,“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图、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用电子地图查询交通、旅游等信息;学会浏览网络GIS地图,查询有关信息;

6、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等。,(二)空间视角,空间视角是在观察确定地球表层各种事物空间位置关系、空间展开范围和空间排列状态等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学科能力品质,是认识空间位置、空间分布格局所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地理是关于人类生存空间的一门学问,注重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注重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指出:“地理教育必须有助于发展学生解决当前和未来空间组织问题的地理技能。”美国国家地理标准将“空间观点”作为地理教育应培育的核心

7、观点之一。地球表面上的一切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地理效应、地理过程,统统发生在地理空间之中,空间视角就是对这些地理现象的分布格局和空间关系进行正确透视,涉及“它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它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它为什么在那里”等问题。地理对这些问题的揭示,有助于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人类与地理环境发展中的空间关系,如空间位置、空间形态、空间组成、空间层次、空间排列、空间格局、空间联系、空间的制约关系等,而上述认识将进一步引导人们深入思考人类如何生活在地球上。因此,培育学生的空间视角应是基础地理教育的又一价值追求。,(三)综合思维,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既包括自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综合要素及其

8、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也包括地貌、水文、气候、植被、土壤、人口、聚落、工业、交通等诸要素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而存在,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同时,自然环境特征影响并制约着人类活动,因地制宜开展合适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人类唯一的选择。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对地理问题的分析和对人类活动决策的评判必须借助综合思维。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指出:“在教导学生时,应以原理来说明现实,并鼓励学生采用质疑或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用原理来说明现实”需要运用综合分析、比较分

9、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多种思维活动,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调用合适的地理原理去阐释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地图技能的形成需要借助观察、记忆、想象等多项思维活动;空间视角的培育需要空间概念的理解、空间分布的记忆、空间结构的分析、空间联系的想象等多种思维的交叉。,(四)人地观念,地理科学以研究人地关系为主线、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为主旨。通过地理学习,除了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方法外,更重要的是形成对人的生命发展质量及终身发展所需的地理意识和地理观念。在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对地理意识和地理观念有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与行为及正确

10、的环境观和人地协调观。”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中,由于未能坚持正确的“人地观念”或对“人地观念”在认识上存在偏差,人地关系恶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如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人口膨胀、粮食危机等问题日益突出,已广泛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产与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成为人类的必然选择。可见,地理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形成“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人地协调观念、环境伦理观、科学的人口观和资源观。运用正确的“人地观念”审视人类自身的各项活动,关注人类的命运和人类的终极价值,使学生成为对环境对未来有强烈责任感的现代公民。,地理教学的空间感知能力,地图的空间感知能力及其特

11、点“指个体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籍此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借助空间智力概念,结合地图读图目的,剔除自我的思想和感情表达的主观需求,我们可以简单做出空间感知能力的描述:它指个体感受、辨别、记忆物体空间关系的能力。这里的空间关系包含形态、位置、范围等因素,我们平时常说的方位感、距离感、空间形态感、空间位置感等空间知觉就是空间感知能力的内容。如果我们把空间感知能力应用到地图阅读分析上,根据地图特点结合空间感知能力概念,可以作如下定义:地图空间感知能力指在理解平面地图的符号系统和数学

12、法则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形成与地图对应的地理事物的形状、结构、空间关系的感受、辨识、记忆能力。初中地理课程中有许多章节都或多或少涉及对空间的感知。如学习地球自转与公转,就要求我们学生对日地系的空间关系进行感知,这样才能准确认识地球运行规律,深刻理解黑夜白昼更替、产生四季变化等现象成因。地图作为地理学科重要的学习工具,在地理课程中得到大量使用,从概念看,地图是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按一定的数学法则,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可见,地图不像图画直接描绘山川河流的,它用符号方式来描述地理事物,要准确理解地图所记录的地理空间,需要同学们具备良好的空间感知能力。,提高学生地图的空间感知力有效

13、途径,(一)了解地图形成过程,认识空间实体与地图的对应关系,提高空间感知能力(二)掌握地图要素进行空间想象,提高空间感知能力(三)通过填图、绘图训练,提高提高空间感知能力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提到的地理学的几个核心问题:对应给出具有地理学科特色的相应能力:(1)空间定位能力;(2)区域差异的比较与概括能力;(3)空间相互作用的分析概括能力;(4)空间分布格局的觉察能力;(5)地理过程的简单预测与合理想象能力。,地理人文素养,地理人文素养主要包括人文地理知识和地理学科中的人文精神两个部分。人文地理知识主要包括人口、聚落、文化、宗教、经济、旅游、人地关系等相关内容。地理学科中的人文精神是指有关“人对自然

14、的基本态度”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全球意识、“尊重自然、人要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人口道德”意识、“资源道德”意识、“环境道德”意识、国家意识、地理美等内容。,“空间感知”的素养目标,如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中的:1-1-1、1-2-4、1-2-7归类至“生存空间”,1-1-2、1-1-3、1-2-5归类至“自然和人文要素特征”,1-2-8、1-2-6、3-3-5归类至“不同区域特色”,1-2-2、1-2-3归类至“区域认知”,2-4-2、3-3-2、3-3-3、3-3-4、3-3-6归类至“人地观”,明确学生应通过运用地图等工具学会描述区域特征,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解决区域存在问题,形成空

15、间视角,增进地理环境理解力,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成为对环境有强烈责任感的现代公民。“空间感知”不局限于区域认知,而应上升到和谐人地观的高度。,历史与社会的核心素养与教学价值,教学的价值,亦可理解为教学的意义或教学的作用。我们的教学到底是为了什么,要取得什么样的功效,这其实就涉及对教学价值的思考。,教学价值是 对教学活动的上位思考,传授知识 思想教育 培养人格,以后忘了怎么办?思想不会转变吗?不学就没有人格?,历史教学的价值何在?,历史教学的价值,不应是只从 成人的角度上来考虑,而应是 从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角度考虑。历史与社会学习对于学生来说 学与不学有什么差别?学好了有什么用处?学完了能留下什么

16、?,从这样的角度上来说,教学的价值应定为在:对学生的学习具有促动意义 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实际意义 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长远意义,历史教学的价值在于 打开学生的历史视野 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一、打开历史视野(后面材料来源:首师大叶小兵教授),初中的历史教学是给学生打开观察和了解历史的视窗,使学生知晓并掌握历史的基础知识,具备历史学科的常识,并初步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高中历史教学应使学生在掌握历史基 本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透过历史的 视窗,以历史的视角和眼界对人类历 史进行考察,进一步拓开历史的视野,提升对历史认识的广度、高度和深度。,打开历史的视野,即引导学

17、生将教科书中涉及的史事置于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加以考察,而不是仅局限于对教科书课文叙述的记忆。,历史视野的广度,例: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是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演进到工业文明的转折点,是工业化的开端,不仅使生产力有了极大的发展,也使工业成为社会经济的先导。工业革命使建立在机器大工业基础上的近代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并将此前处于世界市场之外的国家和民族统统卷入世界贸易的旋窝。在人类历史发展上,19世纪历史的三大潮流,即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运动的发展、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都是受到工业革命的直接影响。,历史视野的高度,例:万隆会议 教师主要介绍了周恩来总理的外交风采,出示了多幅周总理的照片,播放了周总 理在会

18、议上演讲的影视资料。然后,让 学生讨论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上起的作用。教师的教学视角是使学生认识 到周总理在会议中发挥的作用。,有关万隆会议,是否还有其他的视角?视角二:将其置于新中国外交发展的进程中。这是新中国第一次在重大国际会议上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这次会议,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升。中国提出的求同存异的精神,对处理国际事务具有深远的影响。中国外交的广度大为拓展,会议后的十年中,中国与34个亚非拉国家建交。,视角三:将其置于二战后新独立的民族国家 为捍卫自身的利益而斗争的进程中。这次会议极大地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的斗争。标志着新兴国家开始以独立姿态登上国际政治舞台,世界事务完全由西

19、方列强主宰与支配时代的终结,由此改变了世界政治面貌和国际关系的格局。揭开了世界不结盟运动的序幕,为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奠定了基础。是第三世界国家作为独立于东西方两大阵营的政治力量崛起的肇始,开启了世界多极化进程的前奏。,以上所示的三个视角,决定了教师对 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材料的选取以 及教学重点的确立。但由于角度不同,给学生的历史视野和认识也就有差别。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探讨万隆会议的教 学立意问题。如将这三个视角加以综 合,将视角三的视角作为背景,将视 角一的内容作为过程的重点,将视角 二和三的内容作为会议的意义及影响。,历史视野的深度,例: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影响不仅沉重打击了当时的清朝统治,而且

20、对清朝的政治结构和中外关系的发展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1.汉人督抚掌权,中央权力下移;原先国家常备军是八旗兵和绿营兵,从此消沉,而湘淮军兴起。2.清廷认识到外国侵略是“肢体之患”,而农民造反才是“心腹之患”;列强则由此调整了对华政策,明确了支持清朝政府的政策方向。,二、发展历史思维,初中的历史教学主要是使学生知晓并掌握历史的基础知识,初步进行对历史的思考;在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更侧重形象思维的发展。高中历史教学应使学生在初中的基础 上进一步发展历史思维能力,尤其是 历史的逻辑思维能力,掌握并运用正 确的思维方法,如分析与综合、抽象 与概括、归纳与演绎、比较与分类等。,分析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

21、褒封神农之 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 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 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 鲜于管,弟叔度于蔡。史记 周本纪 设问:被封侯的可分为几类人?他们的封国在什么地方?周王分封的目的是什么?,归纳 西周分封制的特点是什么?血缘关系 宗族统治 等级秩序 神权维系“家国同构”,实现奴隶主贵族统治 政治权力分散在各级奴隶主贵族手中,再如: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采取小农户个体经营的方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己基本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

22、业为辅。采用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在土地上投入较多劳力。以一家一户为经营单位,实行男耕女织,从事生产全过程。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地主经济,地主把土地租给农民,收取实物地租。小农经济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比较 为什么说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如开埠通商: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开了5个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了11个 中日甲午战争后只开了4个 其危害在哪里?,历史思维是全面、客观、辩证、发展地对人类的历史与社会进行思考。因此,高中历史教学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通过情景设计、材料研习、问题引领、拓展阅读、讨论探究等教学方式,促动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思考,并学会建构自己对历史的认识。,思维

23、的发展在于学会学习 学会辨析有关历史的材料 学会概括所学的历史事实 学会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 学会辨明各种历史的解释 学会形成自己的历史认识 学会与他人进行交流合作,三、形成历史意识,历史意识涉及到历史的观念、历史地看问题的思维习惯与方法等,亦包括从历史的角度而形成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国际意识、社会意识和公民意识等。初中的历史教学,要使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对历史和社会的理性思考。,历史意识中还包括求真求实的意识、证据意识、问题意识、质疑精神与评判意识等。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养 成历史意识,对他们今后的人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如证据意识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 当斩。藉弟令毋

24、斩,而戍死者固 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 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 陈涉世家 这段文字说的是什么意思?从材料中能否找出起义的原因?,如问题意识:“卢沟桥事变”的发生“九一八事变”的发生 问题的牵引及问题的解决,可以拓展 学生的知识面,从联系的角度探寻历 史的事物,而不是孤立、单一地对待 所学的知识,这就是历史意识的发展。,四、提高历史素养,当前,教育部在编制初高中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时,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视之为初高中课程教材改革的重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的基本特征核心素养是最关

25、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核心素养可以通过教育形成并获得发展核心素养具有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核心素养兼具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核心素养的作用发挥具有整合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身心健康,学生核心素养的总框架,学会学习,实践创新,公民道德,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9大素养和23个基本要点,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的具体化带有鲜明的学科特色,依托于具体学科的知识体系是学生学习该学科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 关键成就,历史素养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学生在接受历史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26、基本知识、关键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的综合表现,是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能够体现出的带有历史学科特性的品质。,历史学的本质,是对历史的认识,即在一定的历史观的指导下对人类历史的阐释。,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重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对历史进行认识,促进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使学生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历史的正确认识。,确定历史核心素养的依据,对历史进行认识,要将所认识的史事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对史事的推理和论证必须依据可靠的史料作为证据,要从历史实际的角度客观地看待和理解过去的事情,所有的历史叙述在本质上是一种对过去事情的解释,任何历史阐释都蕴含着一定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

27、,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建构正确的历史认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史料 实证,时空 观念,历史 理解,历史 解释,历史价值观,历史核心素养内涵释义,历史学科学业质量标准 1.标准暂定为四级,水平1为 最低等级,水平4为最高等级。2.水平2以上的等级,每高一 级水平的表现涵盖前一级表现。3.暂时以3级水平为合格水平。,历史的时序观念,知道历史的时间划分,以及时间的顺序性和持续性,运用时间术语并将史事置于特定的时间下进行认识,区分时代的特征,能辨识各种时间概念和分期方式,运用历史时间术语和分期方式进行自己的历史论述,历史材料的运用,知道史料的类型,并能读懂所提供的文献史料

28、,了解史料的性质及价值,并掌握获取史料的方法,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能够判断史料的价值,在自己的历史论述中能正确运用史料进行论证,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为重心,改变以往对历史知识记忆和复述的教学方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突显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与国外的历史课标相比,一是更全面和具体地体现出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及表现;二是突显了中国特色的历史教育的本质和功能,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历史意识。,总之,历史教学的改革体现在:由对知识的知晓转化为对知识的理解 由对史事的记忆转化为对历史的思考 由对知识的接受转化为对历史的探究 由对教材的复述转化为对历史的建构 由对升学的追求转化为对素养的培养 这就是历史教学的价值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