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信息惠民国家示范.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682093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 页数:65 大小: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绵阳市信息惠民国家示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四川省绵阳市信息惠民国家示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四川省绵阳市信息惠民国家示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四川省绵阳市信息惠民国家示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四川省绵阳市信息惠民国家示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绵阳市信息惠民国家示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绵阳市信息惠民国家示范.doc(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四川省绵阳市信息惠民国家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方案四川省绵阳市人民政府二0一四年四月目 录前言4一、绵阳市民生领域信息化发展现状及战略定位6(一)绵阳市民生领域信息化发展总体情况6(二)绵阳市民生领域信息化发展战略定位7二、绵阳市推进信息惠民工作的基础、特点优势及存在问题9(一)基础情况91、组织统筹、制度环境建设92、科技资源、信息产业基础93、信息化基础设施104、政务共享基础115、民生领域信息化水平116、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15(二)拟推进信息惠民工作的主要特点161、统筹协调,建立跨部门推进机制162、共建共享,实行集约化建设模式163、创新社会管理,实现一体化服务174、促进信息消费,带

2、动产业转型升级17(三)拟推进信息惠民工作中需要重点解决的社会问题17(四)主要困难和解决思路18三、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20(一)总体思路20(二)总体目标21四、创建工作示范领域和主要内容24(一)统筹建设服务平台,推进信息资源共享241、建设政府公共服务信息平台242、建设社会综合基础数据库25(二)增强民生领域服务能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271、社会保险和就业服务信息惠民工程272、建设社区综合服务系统293、健康医疗信息惠民工程304、优质教育信息惠民工程325、智能交通信息惠民工程34(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升政府管理效能361、食品药品安全信息惠民工程362、公共安全视频整合信息

3、惠民工程373、加强环境监测信息惠民工程38(四)引导促进信息消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391、“宽带绵阳”信息惠民工程392、市民“一卡通”信息惠民工程413、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信息惠民工程424、北斗导航应用信息惠民工程43(五)创新社会服务机制,完善、建设信息惠民基础设施451、创新管理和运作模式45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453、统筹统建公共性信息基础设施46五、推进计划和预期成效49(一)推进计划491、实施步骤492、投资估算503、推进计划51(二)预期成效51六、创建工作保障措施52(一)强化工作领导52(二)健全制度管理54(三)保障资金投入55(四)加强政策扶持56(五)注重人才培

4、养56(六)信息安全保障57(七)强化绩效评估57(八)加大宣传力度58附件附件1: 绵阳市信息惠民重点工程汇总表附件2 :绵阳市信息惠民创建工作基础条件附件2-1 :国务院关于建设绵阳科技城有关问题的批复(国函200176号)附件2-2: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同意创建四川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的复函(工信厅电子函2013489号)附件2-3: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确定第二批居民健康卡建设试点地区的通知(卫办综函2012480号)附件2-4:民政部关于设立绵阳科技城民政工作改革创新综合观察点的批复(民函2013221号)附件2-5: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 首批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市(县

5、、 区)名单(公告201367号)附件2-6:食品药品公众查询系统专利证书附件2-7: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公布四川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名单的通知(川教函2013399号)附件3:绵阳市信息惠民工作出台相关政策、措施、规划附件3-1: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绵阳市信息惠民国家示范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绵府办函201446号)附件3-2:绵阳市信息惠民国家示范城市创建经费投入保障机制附件3-3:绵阳市信息惠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附件3-4 :绵阳市信息惠民国家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监督检查和评估办法附件3-5:中共绵阳市委办公室 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全市电子政务建设的实施意见(绵委办发2008

6、23号)附件3-6: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绵阳市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修订)的通知(绵府办发200941号)附件3-7 :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绵阳市公共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绵府办发200936号)附件3-8 :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的意见(绵府发200915号)附件3-9: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支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绵府办发201381号)附件3-10: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绵阳市“一卡通”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绵府办发201357号)附件3-11:绵阳教体局 发改委 财政局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通知(绵教体发2013

7、11号)附件3-12: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绵阳市“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20102015年)的通知(绵府办发20127号)附件3-13 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政府网站建设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的实施意见(绵府办发201189号)附件3-14:中共绵阳市委 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决定(绵委发20137号)附件3-15:中共绵阳市委办公室 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绵阳科技城“千英百团”聚才计划高层次人才引起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绵委办发201317号)前言绵阳,素有“智慧之城、西部硅谷”的美誉,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幅员面积2.0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45.4万

8、,城市建成区面积103 平方公里,城区总人口109万。绵阳人居环境优美,历史底蕴深厚,科技气息浓郁,是中国重要的国防科研和电子工业生产基地,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中国唯一科技城。党中央和国务院深切关心和大力支持科技城建设发展,国务院先后批复绵阳科技城发展纲要、绵阳科技城“十一五”、“十二五”发展规划,由科技部、发改委等18个国家部委组成了绵阳科技城部际协调小组,建立了部省市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就科技城发展多次做出重要指示,要求绵阳要深挖国防科研院所潜力,发挥国防科技的溢出效应,深入做好军民融合发展文章,推进绵阳科技城建设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突破,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

9、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近年来,绵阳市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有关科技城建设的指示和要求,在四川省委、省政府在的正确领导下,抓紧落实绵阳科技城发展规划(2011-2015年),抓实科技成果转化、加快释放科技潜力,大力开展协同创新、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军地合力推进国防军工项目建设、提升科技城原始创新能力,推进企业产业园区“三倍增”跨越、提升产业发展实力,强化创新要素保障、充分激发创造活力,科技城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实效进一步增强。201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455.12亿元,总量居全省第2位;财政收入254.16亿元;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83.13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

10、入925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00元。今天的绵阳,依托科技城建设发展契机,凭借丰富的科技人文资源、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坚实的产业发展基础经成为了西部创业建业的乐土。绵阳科技资源富集,这里聚集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等18家国防科研院所以及西南科技大学等10所大专院校,博士后流动工作站5个、国家技术中心4个,荟萃了包括26名两院院士在内的17万余名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800多名。绵阳产业发展基础坚实,培育一批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特大型企业,长虹、攀长钢、九洲、新华、巴蜀电力公司等骨干企业在绵加快发展,着力构建电子

11、信息产业、冶金产业、建材产业、汽车零部件及特种汽车制造产业、生物医药及食品产业、纺织产业等六大产业集群,不断夯实绵阳的产业基础。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是以信息化带动和促进民生领域跨越发展的战略举措,是提供广覆盖、多层次、差异化、高品质公共服务的有效途径,有助于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提升均等化普惠化水平,也将有助于培育新型业态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前,绵阳正处在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借助深入实施惠民工程契机,计划在重大民生问题和民生需求上实现突破,加快破解民生领域公共服务资源短缺失衡、区域城乡差距扩大、均等化普惠化水平不高等老问题。作为国家首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国家首批“信息消

12、费”试点城市、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绵阳有基础、有能力、有信心将信息惠民工程落到实处,让老百姓得到实惠,让工程取得实效。一、绵阳市民生领域信息化发展现状及战略定位(一)绵阳市民生领域信息化发展总体情况绵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目前我市信息化推进工作机制逐步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电子政务应用逐渐深化,城市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企业信息化工作深入开展,农村信息服务有效推进,部门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日益健全。我市在推进民生领域信息化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城市网络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加快宽带城市和无线城市建设;二是电子政务应用不断深化,全市党政机关统一的云办公平

13、台投入使用,涵盖各部门的网上政务大厅开通,便民服务进一步普及;三是强化社会治安防范工作,建设了公安、交警、城管联合共享的城区视频监控系统;四是积极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建设了优质教育资源库及共享服务平台;五是大力推进市民卡建设,实现了医疗就诊、乘车、公用事业缴费、小额消费等基本功能;六是启动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建设、居民健康卡发放工作;七是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走在了全省系统前列,建立了食品药品公众查询系统,开展了食品药品的溯源试点;八是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落户绵阳,通过部、省、市、企共建,在社会、家庭、技术、产品四个关键维度上取得重大突破。(二)绵阳市民生领域信息化发展战略

14、定位绵阳市开展信息惠民工作的战略定位是:以人为核心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提升民众生产生活质量,促进公平普惠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以资源整合为根本,深化信息共建共享,促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市场化运作为途径,大幅提升全社会信息化水平,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互动发展,加快绵阳科技城建设,支撑绵阳发展走在西部开发开放前列。作为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唯一国家科技城,实施“两化”互动和城乡统筹、创新驱动、开放合作、文化引领、民生优先、绿色低碳是绵阳的“六大发展战略”。市委、市政府将信息化建设作为科技城建设的重要内容,高度重视信息化推进工作和民生工程,财政资金优先用到“三农”、教育、社保、医

15、疗、就业等群众高度关注的民生领域。发挥信息化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支撑性和带动性作用,加快绵阳的创新发展,到2017年,绵阳基本建成西部领先、国内一流的信息惠民先进城市和信息化强市。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提升我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绵阳。着力解决好社保、医疗、教育、养老、就业、公共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社区服务、家庭服务等领域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群众提供广覆盖、多层次、差异化、高品质公共服务。以信息化促进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缩小城乡差异,带动和促进民生领域跨越发展。实施信息惠民工程,促进信息消费,培育我市新型业态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绵阳经济“升级版”的“新

16、引擎”。电子信息是绵阳第一大支柱产业,近几年是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市大力发展信息化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引进海尔(绵阳)虚实网服务园、联想科技园、大数据分析竞争力中心、永年3D打印等一批高端项目,北斗卫星导航、通用航空、新一代显示技术、3D打印、大数据和新一代互联网、新能源汽车、环保等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布点占位。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抓住信息惠民带来的市场机遇,实现信息化与民生领域应用的深度融合,是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城的需要,将有助于绵阳实现弯道超车。二、绵阳市推进信息惠民工作的基础、特点优势及存在问题(一)基础情况1、组织统筹、制度环境建设绵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推进工作,从体制保

17、障、组织保障、经费保障、运行机制等各方面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市信息化领导小组,组建了全国独特的市、县两级独立的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建立了权责明确、运转高效的信息化组织管理体制。为推进我市信息化建设,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市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全市电子政务建设的实施意见、绵阳市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修订)、绵阳市电子政务绩效考核办法(试行)、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2、科技资源、信息产业基础绵阳拥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国家级科研院所18家,西南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14所,两院院士25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

18、1.7万。2013年来绵创业人员9190人,认证和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872户,小微企业突破3万户。专利申请4992件、增长38.6%,授权2846件、增长66.2%,两项指标均实现两年翻番。2013年,科技城RD占GDP比重达到6.2%、居全国前列,科技进步综合水平指数64.9%,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080亿元,增长18.3%,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4%。电子信息是绵阳第一大支柱产业,拥有长虹、九洲等大型骨干企业50余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20家。2013年,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增加值207亿元,增长21.4%;实

19、现销售收入761亿元,增长12%;利润总额15.8亿元,增长4.5%,位居全省第二位。2013年10月成功举办了以“创新驱动高新技术军民融合”为主题的中国科技城科技博览会,搭建了科技创新与军民融合展示和交易平台。3、信息化基础设施我市落实“宽带中国”战略,以提速度、广普及、惠民生、降价格为目标,通过推进光网改造和“三网融合”,大力实施宽带上网提速工程、行政村通宽带工程,积极推进TD-LTE网络发展,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西部同类城市中位居前列。全市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120G,3G 网络信号覆盖100%以上乡镇,城区光缆通达率达到100%,行政村光缆通达率超过90%。城区光纤到户覆盖率达88%,互联

20、网用户总数超过100万户,有线广播电视90余万户,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超过95。电子政务网络覆盖市县乡(镇)三级党政机关。移动用户476万户,固定用户67万户,宽带用户58万户。是全省首个开通4G业务地级市。4、政务共享基础绵阳市是电子政务试点城市,以统筹统建、资源共享的方式推进信息化建设。已经建成全市集中共享的政务云计算中心,全市各部门及县(市、区)统一的云办公平台投入使用。工商、国税、地税、质监四部门共享共建法人基础数据库。公安、交警、城管等部门共享建设城区视频监控系统。“数字绵阳”地理空间框架平台建设顺利推进,规划、国土、公安、城管等多部门共享城市地理框架平台。12319城建服务热线,

21、推动了水务、房地、交通、市政、绿化等业务的协同联动。城市管理网格化试点取得成效,初步形成网格化的城市管理新模式。5、民生领域信息化水平社区信息化建设。我市共有城市社区566个,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平均面积达到300平方米以上,农村社区1172个,开展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基础条件良好。我市在推进完善社区服务设施网络的过程中,在涪城区朝阳街道社区开展了2年的“社区综合事务服务系统”试点工作,该系统将辖区内的人员信息、房屋信息、公共资源信息等十几类、上百项信息纳入其中,大到辖区内的社区分布、公共设施,小到某套房子的面积、土地性质、水电气配套情况、产权人的基本情况等等,都能查得一清二楚。该系统同时

22、具备综合查询、分类查询、分类统计等多项功能,能迅速分类查阅社区分布、公共设施、社区低保、社区老龄人口、社区居民基本情况、社区志愿活动开展等情况。依托“社区综合事务服务系统”,通过“网格化+数字化”管理模式,摸清了社区服务对象的“家底”,实现了“对象清,情况明”,无论是流动人口还是常住人员,哪一家有残疾人、病人、失业人员、“空巢老人”,哪一家有育龄妇女等等情况,都能“一网打尽”,社区服务也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形成了“网中有格、按格定岗、人在格中、事在网中”的社区公共服务管理新格局。我市盐亭县投资600万元打造“数字民政”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涵盖了包括社区居民信息在内的所有民政服务对象信息。201

23、3年为深入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省财政为我市涪城区匹配了80万元经费,市财政匹配了40万元专项经费,涪城区财政匹配了20万元专项经费。整合公共资源方面。城市“一卡通”工程完成了第一阶段建设。整合了居民健康、公交出行、共用事业缴费、小额支付和社会管理服务等功能,逐渐在全市范围实现“一卡多用,一卡通用”目标。民政信息化方面。市县两级初步实现了办公和业务的信息化管理,低保管理、优抚信息管理、婚姻登记等业务工作实现数据网络直报。我市被民政部列为民政工作改革创新综合观察点,涵盖了防灾减灾、社会救助、养老服务、社区建设在内的民政业务信息化范畴。目前,依托我市北斗卫星导航产业联盟开发的“北斗新时空”工程,

24、根据绵阳实际开辟老年服务智能定位系统,准确掌握留守空巢老人动态,并根据需求在第一时间提供各项服务。2013年7月,民政部下发关于设立绵阳科技城民政工作改革创新综合观察点的批复,同意设立“绵阳科技城民政工作改革创新综合观察点”,批准通过的观察点建设方案。绵阳科技城民政工作改革创新综合观察点搭建了民政部支持科技城建设新的合作平台,绵阳也成为继汕头、温州之后,民政部在全国地级城市中设立的第三个观察点,同时也是西部地区唯一观察点。方案将“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制机制,推进以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为枢纽的社区信息化建设,提高社区管理服务效能。”纳入了观察点的重要内容。教育信息化方面。投资1500多万元

25、建成了绵阳教育城域网,全市所有乡镇及以上学校全部以不低于10M光纤接入,全市73%的学校建了校园网。我市现在装备计算机约5万台,多媒体教室(班班通)5200间,计算机生机比达12:1。教育信息化设施设备投入达到3.5亿元。已经建成数字化资源总约6T,包括学科配套数字化资源、数字化图书馆、电子期刊、学术视频、高中选修课网络课程。投资300多万元建有数字公共服务类平台和教育管理平台。师生信息化素养大幅提高,全市所有学校,开齐开足信息技术课程,全市4万余名教师完成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除本地培训外,部分学校区域还承担一些国际培训项目,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灾区教师”专项培训项目、Intel未来教育

26、学科教师培训项目Intel“i世界”项目、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项目等。社会保障信息化方面。建设完成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数据中心,建成了全市统一的社会保险及公共就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社会保险、就业服务两大核心业务已经全面实现信息化,并已经将部分业务延伸到银行网点、基层平台,实现了就近办理。卫生信息化方面。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决策、基层医疗机构信息管理、母子保健一卡通等信息系统。广泛开展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工作,规范化电子建档441.11万份,规范化电子建档率95.06%。数字化医院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医院信息平台、医学影像、检验、医生护士工作站、远程会诊、电子病历等信息系统不

27、断建立完善。全市有15家二级以上医院接受了省级数字化医院评审,并获得评审组一致肯定。其中江油市第二人民医院被授予四川省二级()数字化医院,市中心医院、市中医医院和九三医院为一级()数字化医院。人口计生信息化方面。建设完成全员人口统筹管理信息系统,构建了较完备的人口计生数据基础资源。食品药品信息化安全监管方面。在全国首创建立食品药品公众查询管理系统,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2013年纳入全市民生工程目标任务,现已在企业部署94台公众查询终端,最先将药品电子追溯技术应用于民生领域。陆续建成了食品药品监管综合业务系统、电子监管平台、远程审批系统、食品药品公众查询管理系统,食药监信息化建设工作走在

28、了全省前列,受到了国家、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数字家庭应用方面。绵阳是四个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之一。目前,长虹、九洲、灵通、兴事发等共同建设了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体验屋一、二期;建设示范小区四个,包括“长虹国际城”数字家庭智能小区示范工程、“半山蓝湾”智能社区示范应用工程、新北川尔玛小区光纤到户电力智能小区示范工程、绵阳移动江油龙溪谷“一卡通”智能小区示范工程。6、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我市设立财政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并逐年增加资金额度,信息化支出占政府预算支出比例2012年达到1.5%,2013年达到1.8%。财政资金优先用于民生工程,2013年“十项民生工程”财政投入100.4亿元。同时,

29、我市坚持政府投入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积极鼓励引导企业参与社会信息化建设,推进投资多元化。(二)拟推进信息惠民工作的主要特点1、统筹协调,建立跨部门推进机制为保障信息惠民工作有效开展,我市在工作机制上进行了创新,把全市信息化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信息消费试点、信息惠民等多项工作统筹起来,实现一体化建设。调整成立全市信息化领导小组,以市长为组长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强化“一把手”领导和组织协调作用。打破部门壁垒与条块分割,整合服务和数据资源,把信息惠民工程作为一项整体工作,制定统一的实施方案统筹推进。拟定由负责全市信息化推进和电子政务建设工作的市信息办作为总牵头部门来统筹协调,具体推进。2、共建

30、共享,实行集约化建设模式通过服务外包方式建设统一的政务云计算中心,有效解决政务系统重复建设、信息分散等问题,做到建设集约化、服务标准化、信息共享化、效益最大化。为全市电子政务应用提供统一的硬件设施、基础数据库、应用支撑平台和通用应用软件共享服务。各部门信息系统(非涉密)逐渐纳入政务云中心,不再自行投资建设除业务应用软件外的基础软硬件和机房等设施。3、创新社会管理,实现一体化服务梳理整合诸多部门的民生服务事项,规范业务流程,打破部门利益割据和信息孤岛现象,统筹各类服务资源,构建涵盖社会管理、社会服务、政府决策于一体的社会管理与服务平台,形成跨部门协同便民的服务体系。实现惠民服务业务的统一受理、统

31、一代办、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实现基础数据集中采集,推进公共信息资源有效和安全共享。4、促进信息消费,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引导企业、社会力量参与信息惠民工程,培育和促进新兴信息服务产业发展,探索信息惠民可持续发展模式,推进我市北斗卫星导航、新一代显示技术、大数据和新一代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发展,引导促进信息消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利用我市“宽带绵阳”建设、数字家庭示范基地建设、“一卡通”工程实施等优势条件,大力引进民间资本投入信息消费产业,积极参与信息化社区建设和服务,解决建设投入巨大、资金短缺问题。(三)拟推进信息惠民工作中需要重点解决的社会问题1、争取成为异地医保即时结算试点城市

32、,解决社保医保异地转移、领取和结算等实际问题。2、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实现健康信息、就诊信息共享和一卡通用,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3、实施优质教育信息惠民行动,深化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提高教育质量,解决我市教育资源分布不均问题。4、通过统一的社会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统筹政府服务资源,解决社区信息多头采集,多套系统分割,对群众服务不到位的问题。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解决群众急需的信息查询、家政服务、居家养老等实际困难。解决社区管理服务不到位问题。5、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药品电子追溯系统,建立完善药品、医疗器

33、械、食品、化妆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引导社会公众参与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逐步解决食品药品安全问题。6、整合管理各类重要视频图像资源,既提高安全综合防控,又为市民提供交通出行、行车、停车引导等智能交通服务,改善城市拥堵、行车、出行难的问题。(四)主要困难和解决思路部门协调问题。我市多数部门都以自己的业务应用为核心进行了信息化建设,面向公众服务的重大应用和创新城市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需要进行跨部门业务协调的问题越来越多,需要解决的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系统整合等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而现行重大应用推进的领导体制是通常由政府某位领导牵头,相关部门领导组成的临时性专项领导小组负责相关事宜,很难站在整体和长

34、远角度解决问题,这要求政府在信息化建设体制方面进行相应的变革和创新。解决思路:我市在工作机制上进行了创新,把全市信息化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信息消费试点、信息惠民等多项工作统筹起来,实现一体化建设。信息惠民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的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协同建设,通过组建健全、完善的领导组织和技术支撑结构,建立统一、高效、畅通的协调推进机制来推进信息惠民的建设。统筹制定总体实施方案,寻求各部门利益的结合点,使系统建设既打破行业壁垒,又有利于部门业务开展,取得相关单位对项目建设的大力支持。资源整合难题。以部门信息化建设为中心的传统工作模式,不可避免地造成政府各部门站在部门自身的角度规划和组织信息化建设,

35、造成应用系统重复建设、业务协同困难、信息无法共享等一系列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问题,有可能阻碍信息惠民的成效。解决思路:利用云计算技术,通过政府租用服务的方式建设统一的政务云计算中心,统筹建设共享基础数据库、综合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集约化、标准化、共享化,通过制定基础资源数据标准规范,建立完善一系列制度措施进行资源整合。系统设计问题。信息惠民工程业务应用范围广,涉及部门多,需要和众多业务系统实现数据交互,难度较大。解决思路:在系统设计策略和系统架构设计中要采用系统间松耦合的设计原则,利用数据驱动、业务驱动用等多种方式实现各系统的连接,把系统的可扩展性放在重要地位,对未来应用需求的变更做充分

36、的考虑。安全风险问题。系统需要和部门业务系统对接,又要服务于大众,不能再封闭系统中运行,存在安全风险。解决思路:实施信息惠民工程要做到资源安全、业务安全。在信息惠民工程的建设、运营中,要建立全面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应用系统运行维护过程中,建立自上而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特别是要制定、实施基础信息资源的安全使用制度,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应用的访问权限、控制机制。资金筹措问题。信息惠民工程建设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需要长期进行。解决思路:采用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建设资金的及时足额到位。建立财政预算投入机制,加强本市相关专项资金向信息惠民建设项目相对聚集,落实重点项目建设和运维资金保障。遵循

37、“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基础性、公益性平台设施类项目保证政府财政预算投入;积极引进各种社会资源的投入,吸引、集聚企业参与信息惠民工程建设。三、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一)总体思路以民生改善为核心,以资源整合为基础,以市场化运作为手段,有效整合孤立、分散的公共服务资源,强化多部门联合监管和协同服务,鼓励市场参与,拓宽服务渠道,构建方便快捷、公平普惠、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信息体系,全面提升各级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管理能力。围绕民生,力求实效。围绕当前群众广泛关注和亟待解决的医疗、教育、社保、就业、养老服务等民生问题,选择基础好、条件成熟的工作领域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切实保障信息惠民工程取得实效。

38、统筹共建,协作共享。政府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强化多部门联合、制度对接,以推动跨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为抓手,打破部门利益割据和信息孤岛现象,创新服务模式,拓宽服务渠道。有效利用我市已建设的云计算中心、城市框架地理信息平台、“一卡通”服务系统,推进网络与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实现基础信息集中采集,多方共同开发利用,形成全面的综合性信息资源数据库,公用企事业单位、公共服务等单位实现网络与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政府主导,合力推动。坚持政府引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强化政府规划引领、统筹协调、优化环境、应用示范等方面的推动作用,政府部门着重提供基础性、公益性的服务内容。利用我市信息产业发达,信息服务

39、创新和产品制造能力强的优势,引导社会力量开展专业化、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通过信息鼓励和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共同培育信息惠民可持续发展模式。(二)总体目标全面推进民生领域信息化深度应用,加快建设方便快捷、公平普惠、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信息体系,全面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增强民众安全感和幸福感。抓住信息惠民工程的机遇,推动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信息消费。探索具有科技城特色的信息惠民路径,使绵阳信息惠民综合水平达到西部领先、国内一流。以“宽网络、搭平台,统资源、促共享,强应用、惠民生”为主线,形成市级统筹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县(乡、街道)、社区统一应用的模式。“宽网络”:实施 “宽带中国”战略,

40、到2016年光纤到户覆盖家庭130万个,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60%,3G/LTE用户普及率达到65%,城市和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达到20M和8M。重点公共场所实现WIFI全覆盖。“搭平台”:建设绵阳政务云中心。建设绵阳政务云中心。依托浪潮集团绵阳云计算中心,采用政府租用服务方式,为各职能部门统一提供硬件设施、基础数据库、应用支撑平台和通用应用软件共享服务;建立统一的身份认证、访问授权、信息安全审计等安全保护措施;统一提供灾备服务。已建信息系统迁移到政务云平台,原则上不再新建机房、硬件等设施,实现信息基础资源集约化建设,非涉密电子政务系统集中建设率达90%以上,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和年度运行成本降

41、低1/3以上,政务信息共享取得突破,市级部门主要业务信息共享率达到85%以上。“统资源、促共享”:整合公安、人社、民政、财政、房管、计生、卫生、教育等部门信息资源,建立健全宏观经济数、人口、法人、地理空间等公共基础数据库及相关专业数据库。建立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形成公共基础数据中心。完善城市服务门户系统,提供多渠道、多形式的信息服务,逐步实现社会信息和公共服务全覆盖、全天候受理和“一站式”办理。“强应用、惠民生”,在重点民生领域实现:政务服务效率大幅提升。政府行政权力事项100%纳入电子监察范围,网上申请、网上查询和在线处理实现率超过95。完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完善社会保障、就业服务、医

42、疗保险监管、社会保险基金运行预警等信息系统。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到320万,社会保险基本实现100%全覆盖。实现社区“一体化”服务。居家养老服务覆盖率、养老服务设施社区覆盖率达到90%以上。推广10000户智能养老紧急呼叫服务。城市一卡通全面普及。发放“绵州通”卡500万张,达到一人一卡。居民健康卡发放率和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率达100%。基本实现卫生服务信息化。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率达100%,实现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医疗数据跨区域、跨机构交换和共享,实现500万户籍居民健康信息加载发放。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全面推动教育“三通”工程,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市90%的学校按

43、国家标准和教学需要装备计算机,生机比达到8:1,师机比达到3:1。提高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效能。在全市50000余家一定规模的食、药品生产、经营企业部署食药综合监管系统,实现监管溯源和信用管理,显著提升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保障水平。提升公共安全防范和处置能力。建设一张覆盖全市的公共视频监控专网,搭建一个全市的图像综合应用管理平台,建成一个市级视频图像信息资源库,实现视频图像信息的深度应用。促进信息消费。发挥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绵阳)基地建设优势,完成信息社会资源聚集、数字家庭业务呈现、关键共性技术突破、产品服务模式创新。建设“百店千家”体系,形成数字家庭产品和业务的体验式连锁营销平台,实现信

44、息产业优化升级,实现电子信息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培育2-3户年经营收入超过10亿元以上的大型信息服务企业集团。四、创建工作示范领域和主要内容(一)统筹建设服务平台,推进信息资源共享1、建设政府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统筹建立政府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立城市服务门户系统,包括“政府服务”、“生活服务”、“城市声音”、“应用中心”等功能,逐步实现公共服务事项和社会信息服务的全人群覆盖、全天候受理和“一站式”办理。政务服务。依托于我市正在实施的“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平台”进行功能扩充,建成全市各部门(包括县、市、区)统一的行政职权目录、电子政务大厅、行政权力运行基础平台和行政权力运行监察平台(即“一目录、

45、一厅、二平台”)。完成对全市各部门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确认等8大类行政权力清理,除涉及国家安全、保密规定以外,凡是没有经过审核确认、没有在网上公开运行的行政权力一律不得行使。按照方便群众办事、接受群众监督、公开透明的要求建立电子政务大厅,群众可以清晰的看到事项办理的运行进展,逐步提高网上预审的事项数量。建立行政权力运行电子监察系统,实现对权力运行重点环节的廉政风险防控,确保权力依法、便民、高效运行。2014年完成各单位包括县市区行政权力的清理、入库,网上公开行政权力运行图,试点行政权力网上运行。2015-2016年,实现除涉及国家安全、保密规定以外,所有行政权力全部在网上办件、公开运行并接

46、受监督。便民服务。围绕市民需求,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服务资源,以健康保健、家庭养老、家居服务、幼儿教育、家庭娱乐为重点切入,搭建便民应用平台。利用在社区、小区安置的“便民一点通”智能终端,数字家庭应用示范工程推广的智能电视、数字机顶盒等智能家电及信息平台,推出多种新兴、融合、增值应用。2、建设社会综合基础数据库建立信息资源规范体系和共建、共享的管理机制,建立数据交换平台、挖掘分析系统,整合离散于各部门的信息资源,建设和完善宏观经济、人口信息、法人单位综合信息库及管理系统。在为国土资源、房产建筑物、地下管网、排水排污、城管部件和其他基于GIS应用的系统提供统一的地理信息基础应用支撑平台的基

47、础上,整合资源,形成城市公共地理信息资源库。实现全员人口统筹管理、企业信用信息整合、宏观经济分析管理、地理信息资源的共享,为全市各部门行政审批、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提供跨部门公共数据支撑,为宏观决策提供有力支持,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和公共服务均衡覆盖,为公民提供个性化服务。市级部门主要业务信息共享率达到85%以上。绵阳市市民基础信息库指标标准表业务分类指标项目人员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出生日期、民族、手机、固定电话、户籍地址、常驻地点.社保相关信息参加险种情况、参保单位、参保时间、缴费月数.就业相关信息就失业情况、是否办理就失业登记证、是否就业困难人员、是否4050人员、经济归属、从事行业、是否连续失业一年以上人员、是否低收入家庭、职业工种、创业行业、创业地点、经验情况、带动就业人员、失业原因、失业时间社区相关信息所在街道、所在社区、是否居民小组长、文艺特长公安相关信息与户主关系、犯罪记录、社区矫正情况卫计相关信息居民健康档案、生育信息、慢性病信息、节育措施、怀孕时间、预产时间、子女数社会关系信息父母信息、子女信息、直系亲属信息教育相关信息就读学校、文化程度、艺术特长、体育特长、级、届民政相关信息低保救助状况、婚姻情况、是否优抚对象、退役军人退役转业、是否空巢老人、是否留守儿童、是否军属、是否残疾人、残疾等级、残疾人类型政治相关信息是否区及区以上人大代表、是否区及区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