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坝县厅城遗址公园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685981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3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留坝县厅城遗址公园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留坝县厅城遗址公园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留坝县厅城遗址公园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留坝县厅城遗址公园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留坝县厅城遗址公园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留坝县厅城遗址公园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留坝县厅城遗址公园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doc(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留坝县厅城遗址公园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长安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二零一二年五月西安第1章建设背景71.1.区域背景71.1.1.地理位置:71.1.2.自然条件:71.1.3.人口概况:71.1.4.土地利用及公共服务设施现状:71.1.5.经济与产业概况71.1.6.道路交通及基础设施概况71.1.7.历史文脉71.1.8.环境资源7第2章现状分析82.1.基地现状综合分析82.1.1.自然条件分析82.1.2.建设现状分析82.1.3.景观资源分析82.2.外围环境分析82.2.1.留坝县国民经济概况82.2.2.留坝县旅游发展策划82.2.3.留坝县城市总体规划92.3.旅游市场分析92

2、.3.1.留坝县旅游消费市场综合分析92.3.2.厅城遗址公园客源市场定位92.4.SWOT分析102.5.旅游市场最新发展趋势102.5.1.从传统的观光游览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102.5.2.散客自驾车旅游时代到来102.6.太平山片区开发项目策划与分析102.6.1.市场导向理念102.6.2.城墙遗址公园的研究102.7.规划依据112.8.游人容量计算112.8.1.容量计算标准112.8.2.游人容量估算112.9.规划目标、指导思想与原则112.9.1.规划目标112.9.2.规划指导思想112.9.3.规划原则11第3章规划构思123.1.规划思路123.1.1.文化旅游发展思路

3、123.1.2.休闲旅游发展思路123.2.规划定位123.2.1.总体定位123.2.2.形象定位123.2.3.功能定位123.2.4.市场定位123.3.设计策略133.3.1.挖掘地方文化,传承场地文脉创造活的“文化绿色有机体”133.3.2.游玩、艺术、自然的融合创造活的“艺术绿色有机体”133.3.3.通过双功能的规划,实现生态效益最大化133.3.4.村落风貌再塑133.4.规划布局133.4.1.功能分区133.4.2.规划结构143.5.道路交通规划153.5.1.线路规划的基本要求153.5.2.路网结构153.5.3.道路等级153.5.4.停车场规划153.6.视线关系

4、分析153.7.游憩活动项目布置分析163.8.旅游线路组织规划163.8.1.指导思想163.8.2.规划原则163.9.竖向规划163.10.绿地系统规划163.10.1.种植规划原则163.10.2.重点区域的植物配置173.11.风貌规划173.11.1.总体风貌控制导引173.11.2.建筑风貌导引173.11.3.项目规划实施建议18第4章给排水工程规划194.1.给水工程规划194.1.1.规划依据194.1.2.规划原则194.1.3.用水量估算194.2.排水工程规划204.2.1.规划依据204.2.2.规划原则204.2.3.排污量预测204.2.4.排水体制204.2.

5、5.排水管网布置204.2.6.污水处理214.2.7.雨水量预测214.2.8.雨水管网布置214.3.电力工程规划214.3.1.电力现状214.3.2.规划依据214.3.3.规划目标214.3.4.规划原则214.3.5.用电量及负荷预测214.3.6.电源规划224.3.7.配电线路224.3.8.室外照明系统规划224.4.电信工程规划224.4.1.现状概况224.4.2.规划原则224.4.3.电信规划224.4.4.电信管线规划224.4.5.广播有线电视规划224.5.管线综合规划224.5.1.地下敷设一般规定224.5.2.直埋敷设准则234.5.3.架空敷设23第5章

6、环境保护规划235.1.现状环境质量235.2.环境质量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235.3.规划执行标准235.4.水源地保护规划235.5.环境保护总目标24第6章节能规划246.1.现状246.2.规划24第7章防灾系统规划247.1.防灾现状247.1.1.防灾规划24第8章环境卫生规划258.1.水源地保护规划258.2.环卫设施定额指标与规划258.2.1.环卫设施指标与规划26第9章人工湿地生物净化技术26第10章分期建设规划2710.1.一期建设项目2710.2.二期建设项目27第11章建设投资估算2711.1.工程建设成本2711.1.1.投资估算依据2711.1.2.工程建设内容2

7、7第1章 建设背景1.1. 区域背景1.1.1. 地理位置: 留坝县地处陕西省西南部,位于汉中市以北、秦岭南坡紫柏山麓。地理坐标东经1063810718,北纬38173353,东西长46.4公里,南北宽67.2公里。留坝东邻汉中市城固县、洋县,西接汉中市勉县,北靠宝鸡市凤县、太白县,南与汉中市汉台区相连。316国道(川陕公路)和210省道从境内穿过,县城距汉中市85公里,距西安市367公里。1.1.2. 自然条件: 留坝地处秦岭南麓腹地,境内群峰环绕,沟壑纵横。由于秦岭山地抬升的主轴偏北分布,故整个地势北高南低。最高海拔2610.2米(紫柏山主峰),最低海拔585米(青桥驿蔡家坡谷底)。南部山

8、陵陡峭、河谷深切,多为“V”形谷,沟地狭窄;北部褒河支流沿线,河谷切割较浅,山势开阔,多为“”形谷,沟地较宽,形成串珠状的坝。县境地貌总体上东、西、北三面山岭环抱,中部、南南地势较低,形如簸箕。可按地貌特点分为:西北部高山区、中部中山区、南部中低山区。山区多为山垭、沟谷、山洞。1.1.3. 行政区划: 留坝县域总面积1970平方公里,总人口44571人。全县辖5镇4乡、97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340个村民小组。留坝县人民政府驻地在城关镇。1.1.4.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2009年留坝县内生产总值为4.52亿元,比上年增长12 %。其中,一产增加值15232万元,同比增长8.1%;二产增加值98

9、44万元;同比增长11.5%;三产增加值20238万元,同比增长14.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0286元,比上年增长24.0%。1980年以后,留坝县实行改革,以市场经济为主,计划经济为辅,指定性计划项目减少,多为指导性计划。虽然财政收入方面留坝的财政收入增加很快,但由于近几年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财政支出大幅增加,收不抵支的状况一直在延续,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2009年留坝县完成财政总收入1489万元,增长27.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38万元,增长56.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0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28元,净增560元,增长22%。 1.1.5. 基础设施建设一、道路交通

10、留坝县位于秦岭南麓腹地,是大西南通往大西北的交通要地,也是汉中的北大门;316国道、210省道横贯其中,在沟通川、陕、甘等地交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09年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884.65公里,已通公路61个村,不通公路37个村,硬化道路31个村。形成了以留侯、武关驿、江口、马道等为主的“Y”字型公路主骨架,以乡村公路为脉络的农村公路运输网络。城区现有汽车站一个,即汉运司留坝车站,全年累计完成客运量66.8万人次。二、市政基础设施1、电力设施现状留坝县境内有汉中供电局的330kv马汉线通过,县城有汉中供电局所属110kv留坝变电站一座,双电源供电,坐落在城关镇淘沙坝村,占地4.2亩。主变容

11、量为2MvA2台,自汉中引入的110KV留汉线全长61.08km,由宝鸡市凤县三叉引入的110KV留三线全长89.00km,线径为120mm2。该变电站35KV出线有太白部队备用专线留林线和留坝县电力局所属的留江线、留马线,另有为我县供电的10KV间隔4个,分别对留坝电力局所属的城关线、城西线、农庙线、农南线供电。城关线全长6.60km,城西线全长5.28km,线径为95mm2,农庙线全长65.53km,农南线全长75.94km,线径为35mm2。2、电信设施现状留坝县邮政业务主要包括函件、包件、汇兑、特快专递、报刊发行、集邮、邮政储蓄、速递、物流、代理及中间业务等。从总业务量来看,其发展是呈

12、上升趋势。2009年邮政业务总收入223.6万元,单程邮路总长度314公里,邮政局所6处,从业人数35人。截止2009年12月底,累计完成邮政业务175万元,邮政储蓄余额达到7138万元,累计净增1000万元。留坝县邮政网是由邮政局和邮政所二级体系构成的农村网络。邮政局是具有营业全功能和投递功能的综合局,属邮政企业自办性质;邮政所以营业功能为主,只办理部分邮政业务。有1个县级局、5个邮政所。邮运系统和投递系统基本为“运投合一”,各邮政网点间以公路衔接。3、燃气设施现状留坝县至今为此还未通天然气,现在正在施工建设的天然气管线从汉中市引入留坝县,预计天然气城区气化工程至2015年供应居民约1.2万

13、人和相应的公建商业、工业用户,总用气量约186.04万Nm3/年,其中居民用户85.35万Nm3/年,商业68.34万Nm3/年,工业23.05万Nm3/年,不可预见的9.30万Nm3/年。1.1.6. 历史文脉留坝县历史悠久,先民在此生息迄今已有6000余年。夏时,本境域为雍、梁二州交界处。西周时并梁入雍,境域属秦地雍州。春秋时期,境内由羌人所居。秦统一后,境属秦汉中郡,因地势险要,后划归陇西郡,统称“故道汉地”。汉代为汉中郡褒中县地,因境内有“汉张留侯祠”,遂有“留坝”之称。三国时期,本境成为魏蜀争夺要地。汉至元代,行政归属多变,尤其在南北朝、五代、宋金时期,本境为南北政权分界处,以今县城

14、南武休关为界,南为汉中郡褒中县地,北为凤洲梁泉县地。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设留坝巡检司,属凤翔府凤州。清代初,本境沿用明代建置。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汉中府水利通判迁驻留坝,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5)十二月,设置留坝厅。中华民国2年(公元1913年),改留坝厅为留坝县,隶属陕西省。民国3年(公元1914年)1月,废汉中府,设汉中道,留坝县属之。民国17年(公元1928年)撤汉中道,直属陕西省。民国24年(公元1935年),汉中设为陕西省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留坝县属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同年12月2日留坝县成立人民政府,隶属陕南行政公署。1950年

15、1月,将褒城县的铁佛殿镇划归留坝县。1951年,设南郑专区,留坝县属之。1954年,南郑专区改称汉中专区,留坝县属之。1958年12月29日,撤销留坝县治,划归凤县管辖,隶属宝鸡专区。1961年1月15日,将留坝县辖区划归汉中市管辖。1961年9月2日,恢复留坝县治,隶属汉中专区。1968年,改汉中专区为汉中地区,留坝县属之。1996年6月,改汉中地区为汉中市,留坝县属之。1.1.7. 环境资源留坝县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境内生态环境优越,自然风光宜人,两汉三国文化积淀深厚,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独具魅力。位于县城西北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张良庙,始建于东汉末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集

16、南方园林之秀丽与北方殿堂之宏伟于一体,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祭祀张良的古建筑群;省级风景名胜区紫柏山为陕西三大名山之一,其独特的天坑地质奇观,世所罕见,构成了中国最大的天坦群落,目前全县正在全力创建张良庙紫柏山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境内栈道遗迹星罗棋布,褒斜栈道、连云栈道、陈仓古道穿境而过,历史典故众多,文化源远流长,故有“栈道博物馆”之称,依托古栈道遗址打造的漂流项目中国栈道第一漂,目前已初具规模,成为蜀道文化之旅的重要节点。此外,正在积极建设中的县城商务休商中心和风云寺、寒溪夜涨、狮子沟国际狩猎场、农业观光园等重要节点,也将成为旅游观光和休闲度假的好去处。留坝县政府驻地城关镇,镇区为连云栈道必

17、经之地,曾设安山驿。汉王城遗址座落在紫柏河西南岸。清代修筑留坝厅城,城墙石板围筑,城按三层,飞檐翘角,气势雄伟。镇东郊老鸦山下,有新石器时期村落遗址瓦窑沟遗址。享有盛名的“留坝八景”中的“鸦山雪雨”、“石洞观鱼”、“西寺闻钟”就位于城关镇。第2章 现状分析2.1. 基地现状综合分析2.1.1. 自然条件分析 规划片区由太平山、石峡子沟、瓦窑沟组成。太平山整体体现为北高南低,山上植被良好,山体东西两坡为苹果园,南坡为成型杂木林及油松林。西北区为石峡子沟,主要为苹果园及耕地。东边瓦窑沟部分主要为瓦窑沟村。2.1.2. 建设现状分析 主要建设为太平山厅城遗址旁,现修有登山步道,及六角亭及山腰的绿化公

18、园,仅修有一条通往山腰气象站的车行路。2.1.3. 景观资源分析(1)经果林资源分析 规划区现有属于石峡子沟村的经果林1800多亩,属于瓦窑沟村,以苹果树为主,依山势逐步上升,成片成区,逢夏秋之际漫山金红之色,水果娇艳欲滴,一片果实的海洋。(2)农家乐资源分析 石峡子沟现有一个农家乐,内有人工水池一个供游客垂钓之用。推出的菜品均为当地特色,适合各类人群在此地休闲度假。在享受过美味的食物之后,可以做一做有氧运动,在山里漫步,静静地享受大自然带来的清新。亦或泡一杯香茗,养养神,下下棋,修身养性。2.2. 外围环境分析2.2.1. 留坝县国民经济概况 留坝县通过实施“开放兴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的

19、三大战略,在“十五”期间取得了显著的建设成就,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提前一年实现“十五”计划的主要目标,工业、农业得到稳步而强有力的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05年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49亿元。“十五”期间所创造的基础条件,借助西汉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十天高速的建成,必将进一步推动留坝县经济的大发展,预计“十一五”期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1.3亿元,社会消费品总额达到10.5亿元。同时确定了把旅游资源作为开放开发的重点,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突出三国文化和自然山水景观两大特点;积极促进消费,发挥消费对经济的增长拉动作用,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的第三产

20、业发展战略。2.2.2. 留坝县旅游发展策划 贯穿东西的汉江;南北逐步抬起的山麓;古建筑、古战场、古墓祠等赋予留坝县独有而又丰富的人文、自然旅游资源,两者交相辉映,共同打造着留坝县的旅游品牌,其中史实鲜明的三国文化、传奇色彩的武侯文化犹为突出,武侯墓、武侯祠、定军山即使对不了解留坝县的人而言,都是耳熟能详的重要景点。再加上云雾山、黑龙潭、连城山等重要的旅游资源,必将塑造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 2003年,汉中市进行了旅游发展规划的修编,将留坝县定位为三个旅游组织服务次中心之一,主要特色为三国文化二日游:汉中武侯祠武侯墓定军山三国历史文化公园。2006年,留坝县进行了旅游发展策划的设计工作,根据留

21、坝县的旅游资源特点,将形成以定军山、武侯墓祠和温泉景区为核心、汉江为主轴的旅游发展重心;108国道为旅游轴线;云雾山、盘龙洞、连城山古迹、红岩沟为主的四大旅游片区的“一、一、四”空间格局。2.2.3. 留坝县城市总体规划 留坝县于2008年编制了县城城市总体规划,并确定2010年城市居住人口达到15万人,2020年城市人口达到20万人发展规模,规划用地分别为14.78平方公里和19.76平方公里,其中近期主要以建设东部用地为主。为了进一把留坝县建设为陕西省历史文化名城,汉中西部中心城市,以冶金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协调发展、生态环境良好的旅游城市,县城将按照“五轴双绿五组团,一江两岸绿色廊”的布局

22、形态发展,并逐渐形成了三园两区的工业布局。 太平山南靠留坝县委县政府驻地,位于留坝县县城城市规划用地范围内,其发展将受到县城影响,目前虽然城区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但随着城市建设的进一步加强,将会有大量的商业金融用地。所以太平山目前可以发展相对高档旅游服务设施,但是为了保持日后的竞争力,必须强调特色,必须强调与城区的差异化,另外要特别注意太平山景区是留坝县县城双绿氛围的重要构成,必须尊重其经济林木、生态绿化的基本属性。2.3. 旅游市场分析2.3.1. 留坝县旅游消费市场综合分析 留坝县县城作为留坝县旅游的龙头,主要以三国文化产业游为主,其周边的定军山、武侯墓祠等资源也足以支撑这一主要旅游目标,

23、然而根据留坝县旅游市场调查的资料表明,尚存在以下的不足: (1)、59.2%的旅游者认为景点活动单一。42。9%旅游者认为景点分散; (2)、旅游产品线不够宽,其配套的相关娱乐和购物活动,较为缺乏;以上主要原因导致了大量游客(51.8%)仅逗留一天,相对丰富的旅游资源而言,游憩时间偏短,进一步导致旅游消费较低(51-100元的消费者仅占33.3%);根据调查 53.7%游客希望在三国旅游项目的开发基础上增加民俗活动表演;35.2%游客希望拓展特色客栈,茶楼。这说明留坝县城区作为留坝县的旅游服务基地,相对较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建设亟待解决。城市化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是不可缺少的,但特色的

24、补充性的休闲服务设施更是不可或缺。而最近的自然休闲资源中黑龙潭位于城南30公里,红岩沟位于城西30公里,盘龙洞33公里,陕南第一汤也位于城市东南25公里。特色休闲始终处于外围区域。太平山在留坝县旅游资源体系中排序13,并不具有绝对优势,但是其位于县城中心区边缘,从而导致这种近在咫尺的特色休闲资源必将城为城市休闲服务设施中的一个重要补充,这也就注定由于其消费行为、消费方式的不同,存在着无限的潜在商机,坐拥城市繁华。独享山林清闲的定位将进一步完善留坝县的旅游服务体系。2.3.2. 厅城遗址公园客源市场定位 本次规划将未来客源市场定位为:目标市场一:固定人群 当前的游客主要以城市居民为主,由于资源、

25、距离等关系,是市民重要的游憩去处,但是游憩活动过于简单,随着景区资源的全面整合,品位的提升,厅城遗址公园景区的立项,其必将进入发展快速期。一级市场:城区居民;二级市场:周边城市人群(2小时车程以内)目标市场二:机会人群 作为留坝县旅游服务体系的一员,随着开发规模,开发档次的提升,借助距离优势,资源优势,将成为外来旅游者中途休息方式的一个补充,起到完善城市旅游服务的功能,故留坝县外来游客都具有成目标人群的可能。 另外随着留坝县旅游业发展的加速,旅游内容的增加,太平山也将成为留坝县旅游市场的一个构成,成为旅游者的一个目的地。一级市场:以西安市为主的陕北、四川重庆为主的西南、汉水沿岸及湖北省。二级市

26、场:国内较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地区及其他机会市场。2.4. SWOT分析 留坝县快速发展的国民经济使得城市整体居民生活条件得到日益改善,随着消费能力的逐步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生活品质与社会需求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自然游、体验游已悄然替代了初级的观光游,放松心情,回归自然,忘却城市的浮躁已成为旅游者、游憩者的首选。而处在这一宏观背景下的太平山借助业已形成的经果林资源、太平山资源、资源必将在留坝县旅游休闲产业中展现出美好的发展前景。内部因素分析(IFAS)优势(S)劣势(W)外部条件分析(EFAS)1、背景优势2、地理区位3、资源优势1、基础设施薄弱2、地形较为复杂3、资源开

27、发度较低机遇(O)1、留坝县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2、留坝县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加强3、自然游、体验游游憩模式的转变SO战略1、发挥优势2、利用机会WO战略1、利用机遇2、克服弱势挑战(T)1、充分挖掘、整合现有零散资源2、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矛盾ST战略1、建立平衡关系2、突出特与优势WT战略1、改变不足2、深层挖掘2.5. 旅游市场最新发展趋势2.5.1. 从传统的观光游览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 国内旅游市场近年来休闲度假的游客逐年增多,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节假日时间的增长,已经走出以参观性、热点旅游景区和团队旅游为主的观光型旅游阶段,而向更高层次的休闲度假方向发展。2.5.2. 散客自驾车旅游时代

28、到来 当汽车进入普通家庭后,人们的旅游方式已经发生很大的改变,自驾车游增加了人们出游的频度和灵活性,市民的出游方式更自由化,以小团队的自助游为多数。随着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和度假意识的增强,以家庭和朋友为伴的自助游客将占据节假日旅游市场的主体地位。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4年我国轿车累计销量232.65万辆,同比增长了15.17%。去年京沪穗深等地已达到1车/10人的汽车拥有率。据推测,北京市民私人小汽车拥有率将由2003年的0.22辆户增加到2010年的0.53辆户,也就是说,届时每两户家庭就会拥有一辆汽车。年收入8万人民币以上并有私家车的白领阶层数量已相当庞大(估计已超过3000万人)

29、并且持续增长。太平山作为留坝县1小时交通圈内的旅游目的地,非常适宜发展留坝县和汉中四川等多地居民的周末度假市场。2.6. 太平山片区开发项目策划与分析2.6.1. 市场导向理念 旅游区的开发,不能仅从本身的资源角度出发,要高度重视旅游市场的需求,以当前和未来的旅游市场需求和旅游发展趋势来决策旅游产品的开发。未来旅游市场的需求趋势表现为:崇尚自然生态、返朴归真,追求个性化、知识性、参与性、体验性,体现多元化、层次化。因此我们将太平山片区定位为多元化旅游产品的综合体系,发展观光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休闲娱乐旅游等多种旅游项目。2.6.2. 城墙遗址公园的研究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位于北京市中心区域

30、,东起东便门角楼,西至崇文门,现存城墙全长约1.5公里,是原北京内城城垣的组成部分。北京明城墙始建于明永乐17年(公元1419年),全长约40公里,墙高约11米,顶宽约15米,墙基宽约18米。20世纪50至60年代,城墙大部分被拆除,现仅存两处城墙遗址。 位于公园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城东南角楼是明、清时北京内城东南转角处的箭楼,是全国仅存的规模最大的城垣角楼建筑,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该方案注意挖掘历史沉积、突出了城墙作为文物建筑的历史内涵,同时达到了通过规划设计创造性地从交通、环境及经济等多方面解决具体问题的目标,从而较好的发挥了文物建筑在现代城市中的作用。2.7. 规划依据1、中

31、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3、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4、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5、陕西省留坝县旅游发展总体策划6、留坝县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7、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8、国家、陕西及汉中市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2.8. 游人容量计算 为对风景区各项设施的规模、数量、用地面积提供设计依据,特在规划前期对公园内的游人容量进行计算2.8.1. 容量计算标准参照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太平山因其地理位置、规模及地形、自然植被状况,可将其视为风景名胜公园(或称郊野公园)进行公园总体游人容量的计算。具

32、体如下:公园总体游人容量计算标准:120/人2.8.2. 游人容量估算风景区游人容量=公园用地总面积/公园人均占有面积=160万/120/人=1.33万人根据上述计算,则太平山风景区的规划应满足1.33万游人的需要。2.9. 规划目标、指导思想与原则2.9.1. 规划目标 将厅城遗址公园定性为留坝县县城的形象示范窗口,与老街共同打造成为历史文化丰富生动、设施配套完备、环境整洁优美、体现地方文化特色的新型风景区。经过规划和环境整治达到:展示自然与人文遗产并提供多种旅游游憩活动,度假休闲游玩赏、参与性活动丰富建设用地布局合理、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到位。2.9.2. 规划指导思想 从整体上把握发展目标及

33、远景;充分挖掘地域文化特征,并将之与形体空间规划有机结合;加强生态化建设,建构山水人文格局。2.9.3. 规划原则(1) 开发与保护相结合 保护生态,协调发展,强调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有机结合:高品质的生态环境是发展的必要基础,将生态保护与开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协调一致。现有生态人文格局是风景区的自然文化基调,规划中更应重点考虑如何保护自然地形、河流、大片的农田、园地,保持生态环境,建立绿化廊道,保持村落的自然界面,形成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空间格局(2)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3) 土地合理利用(4) 塑造旅游精品,打造留坝县旅游名片 厅城有其独有的历史文脉,是其区别于其他风

34、景区的本质所在,规划将着重从文化方面挖掘景区文化精髓,延展文化脉络,塑造具有特异性、延展性的太平山风景区。把太平山景区放在留坝县旅游产品空间构架和周边旅游发展进程中来统筹考虑,对太平山的旅游开发进行前瞻性策划,突出太平山风景区在留坝县旅游产品体系中的作用,联合周边旅游景点打造文化休闲旅游胜地。(5) 留坝县城的区域联动 留坝县城的旅游发展需从区域角度出发,站在汉中市旅游、留坝县旅游发展的高度上,以大旅游、大市场的思路,从区域旅游、整体市场的角度统筹考虑太平山旅游发展的主导思路,合理规划旅游产品体系。(6) 高标准规划设计 作为现代化的旅游区,旅游发展从一开始就要适应国际化、现代化的需求,坚持高

35、起点、高标准,在项目设计中,景区建设、经营、管理上体现现代化旅游产品的价值标准,真正建立厅城遗址公园的品牌吸引力。(7)整体规划、分期分区滚动开发 采取整体规划、分区分期滚动开发的方式,以解决开发建设过程中的融资问题。为整个景区的开发启动及进入良心循环作好充分准备,充分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8)妥善安置 规划设计充分考虑拆迁户的回建和补偿问题,做到妥善安置。第3章 规划构思3.1. 规划思路3.1.1. 文化旅游发展思路 厅城遗址公园文化旅游的开发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保护和挖掘现有的城墙遗址,另一方面进行其文化的展示和更新,实现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的同步开展。由动态与静态两种途径,让游客通

36、过各种活动或吸引物来感受或体验其中多姿彩的文化内涵,从而形成良好口碑效应,使景区的文化旅游得以强化。3.1.2. 休闲旅游发展思路 厅城遗址公园休闲旅游开发应该注意在丰富旅游者体验基础上尊重其个体发展和进步,体现社会交往与互动。从休闲产品上看,旅游者参与休闲活动表现为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活动强度上也有明显差别,在消费层次上也有所不同。根据旅游者在休闲活动中个体体验与消费层次的差异,可设计不同的休闲旅游产品以满足不同的游客需求。3.2. 规划定位3.2.1. 总体定位以自然山林为基础,厅城城墙遗址为特色,综合历史遗迹展示、休闲游憩为主要活动内容,合理进行林相改造,巧妙构筑景观点,布置文化、休闲

37、、体育等服务设施。建成一个集生态、历史、休闲、旅游为一体,兼有城市公园功能的遗址公园。3.2.2. 形象定位 根据太平山旅游综合发展的要求,“文化”、“休闲”两方面内容缺一不可,然而也必须树立各自特色,注重空间落实,分清轻重缓急。3.2.3. 功能定位 厅城是留坝县历史上重要的军事基地,是陕南旅游发展的生态节点。随着陕南旅游业的开发建设,厅城旅游景区将作为陕南的一个重要的休闲文化旅游区,为陕南及周边城市的居民提供一个休闲场所,为其旅游业奠定人气。3.2.4. 市场定位 一个旅游景区的客源市场指向与其资源价值、项目内容、地理区位等因素密切相连,也与所在地区的旅游发展整体水平有关。留坝历史悠久,文

38、化深远,旅游发展前景非常可观,因此从县城范围内的景点景区市场影响范围可以明确厅城遗址公园未来的市场定位。将厅城遗址公园未来的市场发展定位为三级市场体系一级市场:周边23小时车程的本地游客,主要以汉中地区居民为主;二级市场:外围更大范围内的游客,主要以陕南居民为主;三级市场:西北地区的游客;主要以陕西、四川、重庆居民为主。3.3. 设计策略3.3.1. 挖掘地方文化,传承场地文脉创造活的“文化绿色有机体”依托厅城遗址规划一系列文化活动场所,策划反映留坝历史及当地习俗方面的文化活动,增添旅游亮点和旅游吸引力。3.3.2. 游玩、艺术、自然的融合创造活的“艺术绿色有机体”利用景区山体骨架为背景,策划

39、一系列农事体验活动,让市民走进田野,走近百姓, 提高旅游知名度和旅游品位。3.3.3. 通过双功能的规划,实现生态效益最大化综合考虑厅城遗址公园作为生态度假基地和留坝县城市绿肺的双重功能,打造留坝县生态度假乐园和市民的生态家园。3.3.4. 村落风貌再塑瓦窑沟村位于厅城城墙脚下,建筑风格混乱,规划将其改造为景区配套服务性农家乐形式,使村落建筑风貌与厅城遗址相协调,为景区独立经营的农家乐村。规划中同时需要考虑具体功能、景观的需要,创造公共交往空间,并对之进行合理定位、布局与设计,从点点滴滴提高村落的特色,增加相应的市政服务设施。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 3.4. 规划布局 3.4.1. 功能分区规划

40、用地高差变化复杂,因而沿着主要道路结合地形采用“片区式”布局,将用地沿山、沿河(沟)谷展开,相互间留出生态廊道,各组团相对独立,但也保持功能上、视觉景观上的延续。本次规划根据现状用地条件和功能需要,将公园设计为两大主要功能区即:北部石峡子沟休闲观光体验区,南部太平山城墙遗址保护区。太平山城墙遗址保护区01、规划构思太平山城墙遗址保护区围绕太平山山林为基础,厅城城墙遗址为文化主线,打造以遗址展示、具有历史人文特性的城市山体公园。02、规划布局本规划围绕“传承文脉、体验文化”的主题思想将各个主要景点分散布置在此片区,形成“两主三副”的规划结构,该区规划主要景点有:东门遗址广场,西门遗址广场、厅城历

41、史浮雕墙,樱花山道,台地园、烽火台等主要景点。03、主要景点设计东门(阳德门)广场东门广场西接县委大门,东与老街连接,也是厅城遗址公园的形象入口,因此位置十分重要,要兼顾县委门前的庄严、肃穆的氛围,又要与城墙及东门遗址的文化内涵一致,在建筑形式,材质色彩等方面都要做到协调。综合分析后,将广场定性为带有历史人文特性,兼顾遗址展示和对外形象展示窗口的市政公共广场。 广场采用对称布局,以厅城东门遗迹展示作为广场切入点,中轴通过展示性地浮雕将广场氛围推进,中央以一组历史雕塑作为广场高潮。城墙头通过矮墙围合,墙基以老城墙砖外包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城墙基础受到雨水冲刷,同时起到美观作用,墙身则保持现状,作为

42、历史遗迹展示。山体与广场相接部分通过设计一组大型历史浮雕墙对山体护坡进行美化,这也是对城墙历史的辅助说明。浮雕墙下跳动的涌泉,仿佛在诉说厅城的过去与现在,给沉重的历史沧桑感带来一丝活力与灵气。 西门(寿安门)广场 西门广场位于西段城墙遗址东侧,结合城墙走势,设计弧形文化广场,这里也是厅城西门位置,于城墙一头设计厅城大事记事碑,作为西门广场的主题,对城墙采取隔离栏的对其进行隔离保护的方法。广场设置树荫坐凳、弧形景区等,以休闲、文娱活动为主,与东门广场遥相呼应,通过点的设置,将厅城的历史串联起来,给人们呈现一个相对完整的厅城。樱花山道位于太平山登山道与厅城城墙之间山谷,通过曲线形的山石磴道设计,使

43、山道坡度减缓,也可降低雨水冲刷强度。登山道周围坡地散置山石,于磴道两侧坡地种植成片樱花林,樱花盛放的季节,一片樱红点缀着城墙,漫步在登山道,别有一番滋味。台地花园将坡度较缓的山顶区。利用高差设计为空间丰富的台地园,通过对场地的分割,利用挡墙和台阶将这块小游园做成竖向空间丰富,趣味和人文并重的游憩园,台地间设计花坛及花池,种植牡丹、芍药、月季等观花植物,也是人们赏花的好去处。健身广场该广场紧挨台地花园和城墙端头,将此处辟为小型广场,供人们健身之用,广场中央设置假山跌水,北侧设置廊架工人们休息。烽火观景城墙北端为烽火台遗址,设计将后来建设的水泥垛墙及水泥地面拆除,以老城墙砖重新砌筑,尽量做到修旧如

44、旧。登上烽火台,可一览山谷美景,是登高观景的绝佳地点。翠峰楼于园区最高峰设计重檐四角楼一座,作为全园的制高点,登楼可瞰南北园区全貌,还能鸟瞰留坝县城风光。农家乐 位于厅城山东侧山脚,将居民房改造为休闲农家乐,建筑风格与老街风格相一致,打造古香古色的农家氛围。农家背靠厅城,院前有小溪缓缓淌过,地理位置优越,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同时设置相应的配套设施,如公厕等,解决公园的配套需要。休闲观光体验区01、规划构思位于公园北部山沟,此处风光秀美,有天然小溪及上游水源保护地,地形坡度较缓。规划充分利用石峡子沟现有资源及地形,以休闲观光体验为主题,将规划区分为不同的休闲主题,并通过游线将其合理组织起来。

45、本区规划旨在打造县城周边具有乡土气息的休闲度假新区。02、规划布局本规划区以休闲农家乐、垂钓烧烤、采摘为主要游憩活动,强调游客参与性,以体验为主,观赏游憩并重,沿主线分别布置游客服务中心、垂钓园、烧烤园、采摘园等,形成连续有序的景点,使景区景点完善,功能齐全。本区规划主要景点有:入口牌坊、油菜花田、茶艺苑、垂钓烧烤园、滨水风情区、水源保护区、采摘园区等。入口区入口设在园区西部,与 国道相接,交通便利,方便游客出入,设计入口广场和入口牌坊,形成醒目,大气的园区主入口。油菜花田入口右侧利用现状梯田,种植油菜花,形成花田景观,为园区入口烘托热烈气氛。茶艺苑位于入口左侧塬上,通过蹬道与山谷连通。山顶设

46、计茶园及茶艺室,茶馆,为人们提供一个体验茶园生活,品茶之处。与好友静坐茶室,品着香茗,窗外还能看见园区秀美风光,令人心旷神怡,悠然自得。垂钓烧烤园设计鱼塘、垂钓平台、乡村酒店、乡村客栈、烧烤园等一些列配套设施,给人们提供垂钓之旅提供完美的场所,通过垂钓,提高人们入园的热情,提高园区的游客数量。滨水风情区 沿溪行,一路设计各种亲水平台,跨河栈桥等,让人们一路领略溪谷的美景,忘路之远近,尽兴而归。水源保护区 通过种植景观林和水生植物对水源区进行生物净化和保护,同时也能形成漂亮的纯林景观区。采摘园区 园区北部有成片现状苹果园,适当种植其他果树,如:橘、樱桃、杏、桃等,形成品种丰富的采摘园。3.4.2. 规划结构本次规划依据上述规划理念及设计策略,结合具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