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调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调研报告.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无为县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调研报告无为县教师进修学校 蒋尚华 摘要 本文通过对我县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基本情况的调研,从师训机构的角度,分析校本培训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校本培训的认识不准确,校本培训活动开展不正常,课堂教学以教为中心的痕迹明显。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有教师自身认知的因素、也有教育环境的制约因素,有培训自身内容、方式等内在问题,也有组织、管理、指导等外在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教育主管部门进一步细化各级学校的培训职责,建立在师训机构指导下,各级学校有效参与的工作格局,不断创新培训方式,畅通培训渠道,真正将校本培训打造成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 校本培
2、训 调研一、调研目的深入到农村中小学,了解、分析我县基层学校校本培训的现状、教师对培训的现实需求和建议,了解教师课堂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现状,多角度分析现状的成因,为改进校本培训工作提供背景支撑和舆情参照。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我们根据实际,在我县乡镇选择了五种不同类型的学校,分别是一所完中,一所初中,一所乡镇中心小学,一所农村完小,两所规模较小的村小(平日只能以连片的方式开展教研活动)。主要采用的方法有:1听课 随堂听一节课,课前与授课教师交流:本节课的目标有哪些?设计目标的根据是什么?为实现目标设计了哪些学习活动?您准备怎么反馈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课后组织研讨;2座谈 所到学校各年龄段、各学科
3、教师代表和教学、师训管理人员参加,其中两所村小还邀请了周边的几所小学教师代表和管理人员参加。座谈提纲:(1)学校教师、管理人员对校本培训的认识;(2)学校是如何开展校本培训的;(3)对校本培训的改进意见。3问卷 调研前研制了校本培训问卷调查表,调研时发放78份,回收76份。三、结果分析1对校本培训的认识参加调研座谈的教师普遍认为,校本培训的主战场在学校,主体是教师,最经常的活动是学校组织的教学教研活动,比如业务学习、听课评课、教学比赛等。从调研问卷数据统计分析,认为所在学校校本培训最有效的形式是“听示范课”的占62%,是“教研组专题活动”占28%,是“教学比赛”的占10%;认为校本培训应“独立
4、开展”的占42%,应“与远程、集中培训交融”的占39%,就是“校本教研”的占19%。不难看出,基层学校从领导和个人对校本培训的认识与理解存在着不少误区。校本培训是在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训机构的规划指导下,基于学校、面向教师开展的培训,它不仅是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发展极其重要的动力来源。校本培训不同于校本教研,前者重在“训”,承载着上级教育部门对教师发展的规划和预期,带有强制性和序列性,后者重在“研”,是学校自主开展的教学研究活动,带有自发性和不确定性。不能将校本培训简单地看作就是听课评课或教学比赛,它有相应的主题,明确的内容,要求以学科组为单位,以“探究式”为主,进行培训教材
5、研读、远程培训线下研讨、岗位实践提升等研修活动。我县当前全员培训采用的模式是远程+集中+校本混合式培训,这三种形式的培训互相交融促进,远程、集中培训主要着眼于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感悟,而校本培训则主要着眼于将理论运用于实践,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研修活动,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和自主实践中,将理论知识内化为教师个人的教学技能,使线上的知识能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可见,远程、集中培训的最后落脚点在校本培训,在具体活动开展上,“训”应以“研”为载体,“研”应以“训”为导向,训研结合,研训一体,这样通过理论来理解实践,通过实践体验来理解理论,真正实现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双向互动、对流滋养。当下,
6、我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庞大,学校众多,师训机构不可能逐校逐人具体进行校本培训的指导监管,因而试行以赛代训。这种教学比赛,只是培训结果的展示,是推进培训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有些学校只把眼光放在比赛上,只追求比赛结果,忽视了开展比赛的过程,忽视了全员参与,比赛在某种意义上蜕变成少数教学骨干的表演秀,从而失去了使广大教师参与比赛、享受比赛的机会,也失去了以赛促训、推动优秀的教育理论“下沉”的效用。这种现状从另一方面说明,师训机构对校本培训的宣传不够、措施不力、指导不深,与基层学校面对面的交流不多,互动不够,本位存在缺失,必须研究相应的对策。2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学习的现状从课堂教学的情况来看,教师
7、确定的教学目标依据的是教学参考用书,四平八稳,对目标的分析概念化、平面化,缺少因学习资源多寡而作相应的变化,缺少因学生现有学力而作适当的调整。教学设计以教师为中心的痕迹明显,主要表现为“三多三少”:着眼教师“教”的成分多,着眼学生“学”的成分少;问题设计多,具体的学生学习活动设计少;教学预设多,教学生成少。这说明教师依然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尚不能实现由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亟需通过培训,转变教师的观念,学习相关的学习理论和学习心理,学习相应的学习指导方法和策略。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研修,引导广大教师在学中思,学后做,在做中学,学后思,让每一位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能站在学生的角度
8、思考,重视学习活动的设计,使每一位教师明确课堂上学生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如何以教促学?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使教和学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愉悦而又难忘的生命经历。3校本培训的开展从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认为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有计划有措施”的占68%,“有计划无措施”的占9%,“无计划有措施”的占23%;认为开展校本培训时间“过长”的占31%,“过短”的占8%;认为校本培训有主题的占53%,随机确定主题的占33%,无主题的占14%;在培训中愿意担任“主讲人”的只有7%,担任“接受者”的占29%;觉得校本培训对个人教育教学能力“有很大提高“的占33%,“有些方面有提高”的占49%,“提高不大”的占11
9、%,“没什么提高”的占7%。.这说明,校本培训的开展在大多数学校是有序的,对大多数教师的专业成长都或多或少产生了助推作用,但存在的问题同样巨大,有近三分之一的学校比较随便,主题不明,内容不定,措施不力;教师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也不高,收效不显著。这与教育行政部门的投入不甚匹配,与师训机构的期待尚有较大的落差,需要下大力气研究解决。通过座谈,我们发现,校本培训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状,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有教师自身的因素,也有学校和师训机构的因素。首先,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活动开展受制于时间、经费等客观因素。近年来,我县对教育投入逐渐加大,招聘的教师逐年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基础教育教师数量不足的
10、矛盾。但在基层中小学,尤其是数量众多的村小,由于学生数少,编制数相应地也少,分布又不均衡,因而农村教师普遍周课时多,一般都在20节课以上,少数教师甚至要包班,他们在校时间主要是上课和管理学生,基本抽不出时间参与校本研修。这些学校只能利用课余时间或双休日集中到某一所学校开展研修活动,这样一来,老师们来回的交通费和工作餐费就需要解决,而在当前严格的教育经费管理制度面前,校长们难以处理这部分经费。因而,虽然有些校长想在校本研修上有些作为,但面对如此困境,也只能望而却步,息事宁人。其次,校本培训受制于教师主观意愿。通过教师对培训的态度和动机分析,我们认为:有一部分教师参加培训并非出于自愿,而是迫于行政
11、压力和职业要求,不培训,学时得不到认定,职称评定不过关,还有就是即将试行的教师资格五年一认证制度;有一部分教师因培训本身的内容和形式问题导致效果不佳,缺乏对培训的认同感,对培训兴趣不大,应付了事;还有一部分教师习惯于固有的知识结构、满足于既有的经验认知,只愿做事务性的教师而不愿做事业性的教师,对需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才能提升个人专业化水平的培训,能躲则躲,能胡则胡;而一些年龄大的教师,长年教育工作累积形成了职业倦怠,更是视培训如赘疣。再次,校本培训还受制于学校管理者的教育理念和眼光。我们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话用在培训上,也恰如其分。如果校长有强烈的事业心,有较深厚的学术修养,能站在
12、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站在学校的长远发展的高度,他就会把校本培训当作一个重要的抓手,校本培训就会扎扎实实地开展,否则,校本培训在校长的眼里就成了“软”任务,甚至成了包袱、累赘,而缺少了校长的重视和支持,校本培训基本上也就处在自生自灭的状态,不可能有什么作为。4对校本培训的建议和希望座谈中,一线教师普遍感到在当前教育改革形势下,尤其是新课程的实施,给他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自身的专业技能亟待培训和提高,对改进当前的校本培训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对师训机构表达了殷殷希望。梳理、归纳起来,主要有几下几点:(1)加强对培训的组织、管理和指导。大多数一线教师对培训充满期待,希望学校的校本培训能蓬蓬勃
13、勃地开展起来,但一个学校校本培训能否落实,往往与校长的教育理念、办学指导思想和对校本培训的认识密切相关;开展得如何,往往与师训管理者的组织引领和师训机构的指导监管相关。一些学校校本培训之所以流于形式,根子出在校长和师训管理者身上。因此,师训机构一方面要对基层学校的管理人员加强专题业务培训,引导校长认识到校本培训是教师个体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力量之基、智慧之源,提高培训的行政推动力;引导师训管理者明确培训的目标、内容,知晓培训的组织、操作流程,掌握培训的方式、策略,提高培训的执行力。另一方面,要对校本培训加强业务指导和监管,组织成立业务指导团队,深入到基层学校,深入到培训现场,深入到一线课堂,心贴心
14、地服务,面对面地指导,提高培训的教育领航力、学术牵引力,从而增强培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促使校本培训良性发展。(2)关注教师需求,实在地设置培训内容。一线教师是朴素的,也是现实的,校本培训关注了他们的需求,满足了他们的愿望,他们就会大力支持、积极参与,否则,他们就会反感、消极、抵触、拒绝。师训机构要研究、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设置培训内容要实在,不能一味追求理论深度,要聚焦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着眼问题解决,要提供实打实的教学技能培训,面对面的学科专题研修。要想一线教师之所想,急一线教师之所急,多开展一些实在的“磨课”“议课”,少一些高高在上的说教,多一些具体的操作指导,少一些空洞的理论灌输。校本培训
15、接“地气”,才能焕发“生气”。(3)创新培训方式,增强校本培训活力。校本培训要立足于本校,但不能局限于本校。一个学校,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学校,就那么几个人,就那么几个固定的场所,如果研修活动局限在本校,变来变去,换来换去,还就是那么几个人、几个场所,容易让教师感到单调、乏味。要尝试“请进来”,即邀请县域内的知名教师或骨干教师来校讲演或作课,提供教学范例,引导个体实践,给校本培训注入鲜活的血液;也要尝试“走出去”,即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和取经,学人之优,取人之长;探索选派骨干教师到城区学校乃至外地名校进行短期兼职实践,通过这种“进入式培训”开阔教学视野,提升自身综合素养。(4)整合培训资源,实行研训一
16、体。当前,我县广大农村地区学校硬件教育资源正不断得到改善,但软件教育资源尤其是优秀教师比较稀缺,校本培训的生成空间也受到一定限制。需要教育行政部门(中心校)整合优质教育资源,集众校之力,既发挥学区内优秀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也适时引入县域内外的学科教学名师,发挥其引领号召之力,增强校本培训发展性和可持续性。要将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有机结合,训中有研,研中含训,研训一体,而不能研训两张皮,消耗有限的时间和资源。四、结论从以上情况综合分析来看,近年来,随着全员培训管理的规范化进程,我县各级学校的校本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有相当一部分学校,从管理人员到教师个体对校本培训的内涵
17、认识不清、功能定位不准;有不少学校校本培训活动开展不正常、不规范,效果不明显;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主的痕迹依然明显,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设计的架构知之甚少等。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有教师自身认知的因素,也有教育环境的制约因素,有培训自身内在的问题,如内容、方式,也有外在的问题,如组织、管理、引领、指导等。需要教育主管部门进一步细化各级学校的培训职责,整合各类优质培训资源,凝心聚力,建立在师训机构的谋划和指导下,各级学校有效参与的工作格局,围绕校本培训主题,立足本校实际,有序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研修活动,不断创新培训方式,畅通培训渠道,充分发挥学科指导团队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努力让每一位教师都参与进来,真正将校本培训打造成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