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气防培训教材.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691063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防气防培训教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消防气防培训教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消防气防培训教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消防气防培训教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消防气防培训教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防气防培训教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防气防培训教材.doc(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消防知识第一节 绪论一、消防工作的意义火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会造福人类,用不好就会危害人类。因此做好消防工作,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消防工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消防工作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安全保障,企业安全生产及效益的重要保障,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预防火灾和维护消防安全的义务。消防工作的任务就是“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保护公民人身、公共财产及公民财产的安全,维护公共安全,保障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二、消防工作方针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群众积极参与

2、”的原则,实行“谁主管、谁负责”消防安全责任制。三、消防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年月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年月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修订)自年月日起施行。2、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已于2001年11月14日由公安部令第61号发布,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3、河南省消防条例(2010年修正本)(2010年11月4日河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8号公布 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二节 燃烧常识一、燃烧的基本条件着火即是燃烧,燃烧是一种放热发光的化学反映。凡发生燃烧就必须同时具备燃烧的必要条件

3、和充分条件。 1、燃烧的必要条件有三个: 即可燃物、助氧物和点火源1)可燃物 :凡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它氧化剂起剧烈反映的物质,都可称为可燃物。可燃物的种类繁多,按其物理状态,分为气体可燃物、液体可燃物和固体可燃物三种类别。如木材、纸张、汽油、乙炔、金属钠、钾等。2)氧化剂(助氧剂):凡能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即能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称为助燃物。如空气、氧、氯、溴氯酸钾、高锰酸钾、过氧化钠等等。3)点火源(温度): 点火源是指供给可燃物与氧或助燃剂发生反应的能量来源。最常见的有明火焰、赤热体、火星和电火花等。二、燃烧的类型 燃烧的类型有许多种,主要有闪燃、着火、自燃和爆炸。1、闪燃 一定温

4、度下,液体能蒸发成蒸汽或少量固体如樟脑、萘、木材、塑料(聚乙烯、聚苯乙烯等表面上能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源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现象。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液体的闪点越低,火险性越大。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依据。2、着火 可燃物质发生持续燃烧的现象叫着火;如油类、酮类。可燃物开始持续燃烧的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燃点(又称为着火点),燃点越低,越容易起火。3、自燃 可燃物在空气中没有外来火源,靠自热和外热而发生的燃烧现象称为自燃。根据热的来源不同,可分为本身自燃和受热自燃 。使可燃物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叫自燃点。物质的自燃点越低发生火灾的危险性越大。自燃有固体自燃、气体自燃及液体自燃。4、

5、爆炸 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温度、压力分别增加或同时增加的现象,称为爆炸。爆炸时化学能或机械能转化为动能,释放出巨大能量,或是气体、蒸汽在瞬间发生剧烈膨胀等现象。三、热传播的三种途径火灾在发生这个过程伴随着热传播过程,热传播有三种途径,既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1、热传导: 热量通过直接接触的物质从温度高的传给温度低的物质叫热传导。影响热传导的主要因素有温度差,导热系数和导热物体的厚度和截面面积。固体物质是强的导热体、液体次之、气体较差。2、热对流: 热通过流动的介质将热量由空间的一处到另一处的现象叫热对流。热对流的方向是热流体向上,冷流体的向下流动。因而火焰总是向上扩散燃烧。影响热

6、对流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差,通风孔洞面积、高度和通风洞所处的位置的高度。热对流是热传播的主要方式。3、热辐射: 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热量的现象叫热辐射。热辐射的主要特点是,任何物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把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出去,也能吸收别的物质辐射出来的热量。同时热辐射不需要任何介质,通过真空也能辐射。四、火灾的分类根据国家的标准火灾分类的规定火灾分为A、B、C、D、E、F六类。1、A类火灾 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质性质,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类型火灾。2、B 类火灾 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灭火。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醚、醛、酮等水溶性液

7、体及可熔化的沥青、石蜡、天然石油等火灾3、C 类火灾 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及液化石油气等火灾。4、D类火灾 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锂,锆,铝镁合金等火灾。5、E类火灾 指带电物体燃烧的火灾。6、F类火灾 指烹饪类火灾。五、火灾危险性分类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应根据生产中使用或产生的物质性质及其数量等因素,分为甲、乙、丙、丁、戊类。1、甲类生产中使用或产生下列物质:1)、闪点28的易燃液体。2)、爆炸下限10%的可燃气体。3)、常温上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即能导致自燃或爆炸的物质。4)、常温下受到或空气中水蒸汽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5)、

8、遇酸、受热、撞击、磨擦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有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6)、受撞击、磨擦或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7)、在压力容器内物质本身温度超过自燃点的生产。2、乙类1)、闪点28至60的易燃、可燃液体。2)、爆炸下限10%的可燃气体。3)、助燃气体和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4)、不属甲类的化学易燃危险固体。5)、排出浮游状态的可燃纤维或粉尘,并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3、丙类1)、闪点60的易燃液体。2)、可燃固体4、丁类1)、对非燃烧物质进行加工,并在高温或熔化状态下经常产生辐射热、火花或火焰的生产。2)、利用气体、液体、固体作为燃料或将气体液体进行燃烧

9、作其它用的各种生产。3)、常温下使用或加工难燃烧物质的生产。5、戌类:常温下使用或加工非燃烧物质的生产。六、火灾事故等级划分标准1、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493号,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规定的生产安全事故等级标准,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火灾的等级标准分别为:1)、特别重大火灾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2)、重大火灾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3)、较大火灾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

10、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4)、一般火灾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2、火灾损失分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1)、火灾直接经济损失是指被烧毁、烧损、烟熏和灭火中破拆、水渍以及因火灾引起的污染所造成的损失。2)、 火灾间接经济损失是指因火灾而停工、停产、停业所造成的损失,以及现场施救、善后处理费用(包括清理火场、人员伤亡后所支付的医疗、丧葬、抚恤补助救济、工资等费用)。第三节 灭火基本方法和防火防爆基本措施一、防火的基本措施根据燃烧的基本条件,一切防火措施都为了防止燃烧的三个条件同时结合在一起,所以防火措施也就从这几个方面

11、考虑。1、控制可燃物 用难燃或不燃的材料代替易燃、可燃材料;用水泥或混凝土结构代替木结构;用防火涂料代替可燃材料,提高耐火极限;对散发可燃气体或蒸汽的场所加强通风换气,防止积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对装有易燃气体或可燃气体的容器关闭角阀,防止泄漏。2、隔绝助燃物 对使用生产易爆化学物品的生产设备实行密闭操作,防止与空气接触形成可燃混合物。 3、消除着火源 火源是火灾的苗头,我们就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仓库、油库、加油站严禁任何火源,在爆炸危险的场所安装整体防爆电气设备等。4、阻止火势蔓延 为防止火势蔓延,在建筑分区之间要设防火通道、防火墙、防火安全门或留防“火”间距;在面积较大的场所划分防火分区,用

12、卷帘门隔开,在可燃气体管道上安装阻火器;塑料管道易燃,一旦着火下层火舌会顺着管道蔓延到上层,所以在楼板下管道上设阻火圈。二、灭火的基本原理灭火的基本原理可分为四个方面,冷却,窒息,隔离和化学抑制。前三种灭火作用属于物理过程;化学抑制是一个化学过程。1、冷却灭火 着火点是可燃物持续燃烧的条件,所以对于一般可燃固体,将其冷却到燃点以下;对于可燃液体,将其冷却到闪点以下燃烧反映就会终止。2、窒息灭火 火灾燃烧是依靠氧,只要周围空气中氧的浓度15%就可能燃烧,所以降低氧的浓度,就可以灭火。3、隔离灭火 把可燃物与火焰以及氧隔离开来,燃烧反应会自动终止;如转移可燃物,关闭有关阀门,切断可燃气体与可燃液体

13、的通道。4、抑制灭火 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抑制燃烧的物质,可燃物质的燃烧都是游离基的链锁反应,碳氢化合物在燃烧过程中其分之被活化,发生游离基H、OH、和O的链锁反应。三、厂房防爆:厂房的防爆措施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防爆泄压,二是合理考虑建筑布局及建筑本身的平面布置,三是防爆电气设备的选用。1、厂房防爆泄压的措施a.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宜采用敞开或半敞开式的厂房。且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柱,钢柱承重的框架或排架结构,钢柱宜作防火保护层。b.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应设置必要的泄压设施。泄压设施应采用轻质屋盖,易于泄压的门窗或轻质墙体作为泄压面积.c.泄压面积与厂房体积的比值宜采用0.05-0

14、.22.d.散发较空气轻的可燃气体,可燃蒸汽的甲类厂房,宜采用全部或局部轻质屋盖作为泄压设施。e.散发较空气重的可燃气体,可燃蒸汽的甲类厂房以及有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的乙类厂房应采用不发生火花的地面。如采用绝缘材料作整体面层时,应采取防静电措施。地面下不宜设地沟,如必须设置时,其盖板应严密,并应采用非燃烧材料紧密填实,于相邻厂房连通处,应采用非燃烧材料密封。f.散发可燃粉尘,纤维的厂房内表面平整,光滑,并易于清扫。2.有爆炸危险的厂房的总体布局和平面布置a.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宜独立设置b.泄压面积的设置应避开人员集中的场所和主要交通道路,并宜靠近容易发生爆炸的部位。c.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生产

15、部位,宜设在单层厂房靠外墙或多层厂房的最上一层外墙处,有爆炸危险的设备应尽量避开厂房的梁,柱等承重构件布置。d.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内不应设置办公室,休息室。e.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总控制室应独立设置。3.爆炸危险环境电气设备选用的一般要求a.在设计时,应尽量地把电气设备,特别是正常运行时发生火花的设备,布置在危险性较小或非爆炸环境中。b.在满足工艺生产及安全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防爆电气设备使用量。c.防爆电气设备应有防爆合格证。d.少用携带式电气设备。第四节 如何报火警及常用消防器材使用一、如何报火警 报警时要讲清着火单位名称、详细地址、着火部位、着火物质、是否有人被困、火情大小、报警人

16、姓名、报警电话,并派人到十字路口接应消防车。二、常用消防器材使用1、干粉灭火器我厂使用的干粉灭火器为磷酸铵盐(A、B、C)干粉灭火器,灭火器气瓶内由氮气作为驱动力。可扑灭固体易燃物(A类)、易燃液体及可融化固体(B类)、易燃气体(C类)、和带电器具(E类)的初起火灾。(1)、手提式使用方法:a、拔掉铅封,拉出环状保险销。b、一手紧握喷管,一手按下压把,将喷口对准火焰根部,左右扫射。(2)、推车式使用方法:灭火时由二个操作,先将灭火器推或拉到火场,在距燃烧处10米左右停下,一人快速放开喷射软管,紧握喷枪,对准燃烧处;另一个则快速打开灭火器阀门。(3)、维护保养:a、灭火器要放在醒目易取的地方,以

17、免发生火险时,手忙脚乱,延误扑救时机。b、使用时喷嘴与火的距离要近些,否则,药粉不能完全发挥作用。c、要避免潮湿、雨淋、暴晒、烘烤或者腐蚀性的环境。d、要经常检查压力表显示的压力是否正常,有问题要及时处理。e、灭火器一经喷射使用后,必须重新充装药剂,方能再次有备无患。(4)、注意事项:在室外使用时,应选择在上风方向喷射。2、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灭火时只要将灭火器提到或扛到火场,在距燃烧物5米左右,放下灭火器拔出保险销,一手握住喇叭筒根部的手柄,另一只手紧握启闭阀的压把。把喇叭筒往上板70-90度。使用时,不能直接用手抓住喇叭筒外壁或金属连线管,防止手被冻伤。灭火时,当可燃液体呈流淌状燃烧时

18、,使用者将二氧化碳灭火剂的喷流由近而远向火焰喷射。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在室外使用的,应选择在上风方向喷射。在室外内窄小空间使用的,灭火后操作者应迅速离开,以防窒息。3、强化水灭火器我厂配备的强化水灭火器对人体无毒害,使用后极易清理 。适合于扑灭可燃固体、可燃液体、可燃气体及36000伏以下带电设备的初起火灾。它具有冷却和化学抑制双重灭火功能,在火灾现场应急时,可以把灭火剂喷洒在人身体的各个部位和衣服上,起到逃生自救的作用,免遭烧伤的痛苦。4、室内消防栓的使用(1)构造:消火栓设备通常装置在具有玻璃门的专用箱内,由水枪、水带和消火栓三部分组成。(2)使用方法:消火栓使用时需二人以上进行操作,一

19、人将水带铺开(采用滚动),接好水枪头,另一人将水带与消火栓水阀进行连接,并开启水阀。 (3)使用注意事项:a当开启水阀时,水带将产生较大的力,应防止水带滑落伤人;b当水带注满水后,应防止重物压水带防止水带瀑裂;c在铺开水带时,应防止水带打结;d使用后的水带应及时晒干及卷好放入消火栓箱内。三、初期火灾扑救初起火灾的扑救,通常指的是发生火灾以后,专职消防队未到达火场以前对刚发生的火灾事故所采取的处理措施。无论是义务消防队人员,还是专职消防人员,或是一般居民群众,扑救初起火灾的基本对策与原则是一致的。在扑救初起火灾时,必须遵循:先控制后消灭,救人第一,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第五节 电气防火和建筑防火一

20、、电气防火1、定义:由于电气方面原因产生的火源而引起的火灾称为电气火灾。2、电气火灾原因: (1)、电气设备短路:凡电流未经一定的用电负载,阻抗或未按规定路径而就近自成通路的状态,称为短路。(2)、电火花与电弧:电火花是电极间放电的结果,大量密集的电火花构成了电弧。(3)、电气设备过负荷(过载):电气设备或电线的功率或电流超过其额定值称作过负荷(4)、电气连接点接触电阻过大,会形成局部过热,也会出现电弧、电火花、造成潜在点火源。(5)、用电器设备烘烤、摩擦在一定的条件下也都会引起火灾。(6)、雷电(7)、静电3、电气防火防爆排除可燃易爆物质:a为有效地排除现场可燃易爆的气体,蒸汽,粉尘和纤维,

21、或把它们的浓度降低到不致引起火灾和爆炸的限度之内,必须保持良好通风和加速空气流通与交换。b加强密封减少可燃易爆物质的来源。可燃易爆物质的生产设备,储存容器,管道接头和阀门等均应严密封闭并经常巡视监测,以防止可燃易爆物质发生跑,冒,滴漏等现象。排除各种电气火源a对正常运行时会产生火花,电弧和危险高温的电气装置,不应设置在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的场所。b爆炸和危险场所内的电气设备,应根据危险场所等级合理选用防爆电气设备的类型。c电力设备和线路在布置上应使其免受机械损伤,并应有防尘,防腐,防潮和防日晒雨雷的措施。d在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内,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应有可靠接地或接零,以便碰壳接地短路时能迅速切断

22、电源,防止短路电流产生高温高热引发爆炸与火灾。(3) 保证电器设备的防火间距及通风a、保持防火间距:为防止电火花或危险温度引起火灾,各种电器用具或设备的设置都应避开易燃易爆物品。b、对设备实施密封:在有爆炸危险场所装设电气设备时,应采取密封措施,将产生电弧,电火花的电气设备与易燃易爆物质隔离开来而达到防爆目的。c、保持通风良好(4)正确选用和安装电气设备a、火灾危险场所电气设备的选型:正常运行时有火花的和外壳表面温度较高的电气设备,应尽量远离可燃物质,选用电气设备时,应根据场所等级、电气设备的种类和使用条件进行选择。b、爆炸危险场所电气设备的选型:选用时应根据爆炸危险场所的类别、等级和电火花形

23、成的条件,并结合爆炸性混合物的危险性进行选择。c、危险场所线路导线的选择:对用于火灾爆炸危险场所的线路导线除应满足一般安全要求外,还应符合防火防爆要求,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绝缘导线都要穿钢管敷设、耐热等。d、安装施工中不能损伤导体的绝缘。e、危险场所不准装设插座或敷设临时线路,同时严禁使用电热器具。、露天安装时应有防雨、防雪措施;在高温场所应采用瓷管、石棉、耐热绝缘的耐热线;在有腐蚀介质的场所,应采用铅皮线或耐腐的穿管线。f、有爆炸危险的场所,应将所有设备的金属部分,金属管道以及建筑物的金属结构全部接地(或接零)。g、有爆炸或火灾危险的场所,安装人员不应穿戴晴纶、尼龙及涤纶织物的服装和袜子、手

24、套、围巾。同时所使用的工具也尽量不采用塑料或尼龙制品。(5) 防止设备故障及过负荷(6)防止电气设备绝缘老化(7)防止接触电阻过大4、防雷:完整的一套防雷装置都是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部分组成的。(1)、接闪器:避雷针,避雷线,架空避雷网和避 雷带实际上都是接闪器。其中避雷针主要用来保护露天发电,变配电装置和建筑物。避雷线对电力线路等较长的保护物最为适用。避雷网和避雷带主要用于保护建筑物。2、引下线:引下线为避雷装置的中段部分,上接接闪器,下接接地装置。引下线一般采用圆钢或扁钢。3、接地装置:接地装置包括接地地线和接地体。5、防静电(1)、固体静电:固体材料的起电通常包括:接触、分离起电

25、、物理效应起电,感应起电等起电类型。在生产工艺中,某些物质在挤出、过滤、粉碎、研磨过程中均可能有静电产生。(2)、粉体静电:粉体是指由固体物质分散而成的细小颗粒,在生产过程中,例如在研磨、搅拌、筛选、过滤和料管中气力输送等工序中经常有静电产生。(3)、液体静电:液体在流动、搅拌、沿降、过滤、摇晃、喷射、飞溅、冲刷、灌注等过程中都可能产生静电。这种静电常常能引起易燃液体的火灾和爆炸。(4)、气体静电:气体在管道内加压流动时,接触,分离的机会大大增加,同时气体加压后流动速度非常快,这样就会带有很高的静电;加之在内部存在大量的灰尘、金属粉末、液滴、水锈等微小颗粒,就更增大带电的可能性。(5)、防止静

26、电危害的方法措施a防止或减少静电的产生A.正确地选择材料B.工艺的改进C.降低摩擦速度和流速D.减少特殊爆炸中的静电b设法减少静电积累,防止有足够能量的静电放电A.静电接地B.增加空气的相对湿度C.采用抗静电添加剂D.采用静电消除器防止带电c防止危险性混合物的形成A.用非可燃物取代易燃介质B.降低爆炸混合物在空气的浓度C.减少氧含量或采取强制通风措施二、建筑防火1、建筑防火的任务:建筑防火的任务是从本质安全化着手,在假想失火的条件下,尽量抑制火情的发展,控制火势的传播和蔓延,在建筑设计时,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尽量选用非燃、难燃性建筑材料,减小火灾负荷载、即可燃物数量。(2)、在布置建筑

27、物总平面时,保证必要的防火间距,减小水源对周围建筑的威胁。切断火灾蔓延途径。(3)、在建筑物内的平面和竖向方向合理划分防火分区。各分区用防火墙,防火卷帘门,防火门进行分隔。一旦某一分区失火,可将火势控制在防火分区内 ,不致蔓延到其它分区,以减小损失并便于扑救。(4)、合理设计疏散通道,确保火灾时受灾区域人员安全逃生。(5)、合理设计承重构件及结构,保证建筑构件有足够的耐火极限,使其在火灾中不致倒塌失效,确保人员疏散及扑救安全,防止重大恶性倒塌事故的发生。(6)、在布置建筑物总平面时,还应保留足够的消防通道,便于消防车辆靠近着火建筑物展开扑救。2、建筑耐火等级的划分(1)、建筑耐火等级的划分依据

28、建筑耐火等级的划分是建筑防火技术措施中最基本的措施之一,我国的建筑设计规范把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一、二、三、四级,一级最高,耐火能力最强;四级最低,耐火能力最弱。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取决于组成该建筑物的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所谓建筑构件是指建筑物的墙体、基础、梁、柱、楼板、楼梯、吊顶等一系列基本组成构件。a)、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是指由建筑构件的材料遇火反应,分为不燃烧体、难燃烧体和燃烧体三类,对建筑构件而言不燃烧体如墙柱、基础等;难燃烧体如吊架、吊顶及内部管道;燃烧体如门窗、吊顶、装饰材料等。b)、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将任一建筑构件按时间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

29、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火作用时为止的这段时间称为耐火极限,以小时“h”表示。c)、失去隔火作用:主要指起分隔作用的构件失去隔热过量热传导的性能。3、因我厂多属工业建筑,对于工业建筑,耐火等级的选定主要根据火灾的危险性类别确定,一般情况下,甲、乙类生产厂房应采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包括锅炉房在内(若每小时燃煤锅炉的总发热量小于4t时,采用三级);丙类生产厂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建筑。4、建筑防火间距建筑物不但要考虑本身的耐火强度,还要考虑周边建筑的防火要求,所以通过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可以有效防止火灾蔓延扩大。(1)、定义:为阻止建筑物之间的火势蔓延,建筑物之间留出的安全距离称为防

30、火间距。(2)、影响因素:影响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的因素很多,如热辐射,热对流,方向,风速,燃烧性能以及其开口面积大小,相邻建筑物高度,消防车到达时间及扑救情况等均影响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5、建筑防火分区(1)、 防火分区的定义:所谓防火分区是指采用具有一定耐火能力的分隔设施(如楼梯、墙体等)在一定时间内将火灾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单元空间。当建筑某空间发生火灾时,火焰及热气流会从门窗洞口或从楼板墙体的烧损处以及楼梯间等沿井向其它空间蔓延扩大,最终将整幢建筑卷入火海。因此建筑设计中要合理地进行防火分区,不仅能有效地控制火灾发生的范围,同时便于人员疏散。(2)、 分类:防火分区按功能分为: 水平防

31、火分区:用防火墙、防火门、防火卷帘将楼层水平分成几个防火分区,防止火灾向水平方向蔓延。竖向防火分区:用一定耐火极限的楼板和窗间墙将上下层隔开防止多层或高层建筑物层与层之间竖向扩散蔓延。(3)、规划防火分区的原则防火分区的划分,从消防角度越小越好,但从使用功能,则越大越好,应遵循以下原则:a、火灾危险性大的部分应与火灾危险性小、可燃物少的部分隔开。b、同一建筑的使用功能不同的部分,不同用户应进行防火分隔处理,如楼梯间、前厅、走廊等。c、高层建筑的各种竖井,如管道井、电缆井、垃圾井、其本身是独立的防火单元应保证井道外部火灾不得侵入,内部火灾不得外传。d、特殊用房,如医院重点护理病房。贵重设备的贮存

32、间,应设置更小的防火单元。e、使用不同灭火剂的房间应加以分隔。(4)、防火分隔物的分类:共分为两类:固定:内外墙体、楼梯、防火墙等。活动式:防火门、窗、卷帘、防火水幕等。6、建筑安全疏散建筑发生火灾时,产生大量的烟气及高温有毒气体,并迅速弥漫火场,给人员疏散和物资抢救带来严重的威胁。火灾被确认后,即应当将发生火灾的消息迅速通知危险地区的人群。因此,火灾现场人员的疏散特别需要清晰、明确的引导,这些任务都可由火灾事故广播与疏散指示系统完成。 (1)、安全疏散设施a、楼梯间:楼梯间是建筑物中致关重要的疏散出口,疏散楼梯应具有足够的防烟防火能力。根据防火要求楼梯间可以分为:敞开式楼梯间、封闭口楼梯间、

33、防烟楼梯间、室外楼梯间。公共场所最少有两个楼梯。b、疏散走道的要求:疏散走道是疏散时人员从房间内至房间门,或从房间门至疏线楼梯或外部出口等安全出口的室内走道。其路线的选择与疏散走道的净宽应满足规范的有关要求。从房间至疏散楼梯或外部出口(安全出口)的室内走道尽量直,尽量避免死角和和门槛或台阶,走道两侧不应有突出物,疏散走道的地面粗糙度也应适中。 c、安全出口:建筑物内除了应设置足够宽度的疏散走道、疏散楼梯和疏散门等安全出口外,还应设置足够数量的安全出口,用于保安人员和物资疏散。建筑物内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一般应设置二个或二个以上。(2)、 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标志疏散通道中,疏散指示标志(包括灯

34、光式)宜设在通道两侧及拐弯处的墙面上。标志牌的上边缘距地面应不大于1 m或直接设在地面上,疏散标志牌应用不燃烧材料制作,否则上面加盖牢固的不燃烧透明保护板,标志的间距不应大于20m,袋形走道的尽头离标志的距离应不大于10 m。疏散通道出口处的疏散指示标志应设在门框边缘或门的上部。标志牌的上边缘距天花板不应小于O.5m;位于门边时,其下边缘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2m。悬挂在室内大厅或走道处的疏散指示标志的下边缘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2m。 疏散用应急照明,其最低照度不应低于0.51x。应急照明和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可用蓄电池作备用电源,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30min。发生火灾时,正常照明电源切断的情祝

35、下,应在5s内自动切换成应急电源。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防烟排烟机房、配电室、自备发电机房及发生火灾时仍需坚持工作的其它场所的应急照明,仍应保持与该部位平时工作面上的正常工作照明的照度要求。7、建筑安全装修(1)、安全装修的分类:建筑装修按使用部位和功能分为顶棚装修材料、墙面装修材料、地面装修材料、隔墙装修材料、固定家具、装饰织品及其它。(2)、装饰分级:建筑装修按燃烧性能分为不燃烧(A级)、燃烧(B1级)、可燃(B2级)、易燃(B3级) 四级。第二章 气防知识第一节 气防常识一、意义有毒气体的防护(简称气体防护)是煤气化生产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防止中毒,保障职工安全健康的重要手段

36、。二、毒物1、定义:毒物通常是指较小剂量的化学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作用于机体与细胞成分,产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变化,扰乱或破坏机体的正常功能,引起功能性和器质性变化,导致暂时性或永久性病理损伤,甚至危及生命者。2、分类:1)、金属和重金属2)、刺激性气体3)、窒息性气体4)、农药5)、有机化合物6)、高分子化合物3、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4、中毒: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浓度表示1、最高允许浓度(MAC):工人工作地点空气中有害物质不应超过的数值,在该浓度下进行常年生产劳动时不会引起急性或慢性职业危害。2、毒性分级:共分为剧毒、高毒、中毒、低毒、微毒五级,其大小由致死

37、剂量LD来表示,由致死浓度LC来衡量。3、重量浓度与体积浓度:重量浓度用毫克每立方米(mg/m3)表示,体积浓度用体积百万分数(ppm)来表示。第二节 气体防护的基本原则和措施一、化学事故救援基本原则1、化学事故救援的原则是:在“预防为主”的前提下,贯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区域为主、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2、化学事故救援的任务是:及时控制危害,抢救受害人员,指导群众防护和组织撤离,消除危害后果。3、三级预防:一级为阻断与化学危险品接触,控制危害源;二级为事故区、化学污染区监测和受影响人群检测;三级为抢救伤员。二、气体防护工作方针以防为主,抢救为辅三、基本措施1、工业场所化学品危害的控

38、制方法1)、取代2)、隔离3)、通风4)、个体防护5)、行政控制和作业人员的个体卫生2、一般防护措施1)、工程控制:设排风设备与自动报警器等;2)、呼吸系统防护:佩戴防毒面具;3)、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4)、全身防护:防化服、隔热服、防静电服;5)、手、脚肢体防护:劳保手套、胶鞋、防静电鞋等;6)、制度防护:如工作现场禁止饮食等。四、化学事故预防的主要内容1、认真贯彻国家关于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法规;2、作业环境的防护;3、个体防护与应急冲洗设施;4、工艺与设备的安全评价;5、制定化救方案,建立组织机构和专业队伍,普及化救知识,进行化救演练。第四节 气防工作内容一、气防站工作内容1、

39、负责对全厂职工进行有害气体的安全知识教育和急救技术训练,指导车间义务气防员的工作;2、经常检查各车间有毒物质、粉尘溢出情况,协助和监督车间制定防护措施;3、编制有害气体安全技术规则并监督执行;4、定期对车间的防毒面具进行检查和修理,使之处于良好状态;5、随时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发生中毒事故时,对中毒者进行抢救;6、监护或参加带有易燃易爆有毒环境内设备的修理和检查工作;7、按计划定期检查站内所属的各类防护器材,并加强经常性的维护和管理。二、气防员的职责1、认真学习各项安全生产方针及管理制度,熟练掌握本岗位业务知识,遵守厂内、队内各项规章规定。2、按时进入现场进行检查、巡查,维护和管理好各项防护器

40、材和工具,使之处于良好备用状态,并做好记录。3、对各单位人员进行气防知识培训及评估、考核。4、自觉加强身体锻炼,适应本岗位工作要求,在班长带领下,完成所分配的其他任务。三、气防监护1、监护场合:1)、凡进入各种密闭的塔、罐、槽及地沟、污水井等危险性工作场所;2)、为切断物料来源需抽加盲板时;3)、对发生泄漏设备进行巡回检查或操作时;4)、监护员应有本单位根据需要指派,重大危险性项目需由气防员配合时,由车间向安环部提出申请。2、监护内容:1)、审查票证办理情况,符合要求;2)、检查现场有毒气体的隔绝情况、置换分析情况、温度压力情况、消气防器材准备情况、安全绳、工具及应急照明情况;3)、提醒工作人

41、员,进行安全措施的询问交底;4)、选择适当监护地点;5)、与工作人员随时保持联系,做好应急准备。3、监护人职责:1)、在监护工作中,监护人不得脱离岗位,并时刻注视着被监护人的动态变化;2)、一名监护人在正常情况下,不能担任多人工作的监护任务,如三人以上工作的监护,需增加监护人;3)、被监护人如违章不听指挥,监护人有权停止其工作,并向车间有关领导报告;4)、监护人应熟知现场防护器材及应急器材的使用方法,并监督现场人员正确使用。第五节 我厂气防器材使用与保养我厂气体防护器材主要包括过滤式呼吸器(微型逃生器、过滤式防毒面具)和隔离式呼吸器(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长管式呼吸器)。1、过滤式防毒面具过

42、滤式防毒面具是用来保护劳动者的呼吸器官,眼睛及面部皮肤免受有毒气体、蒸气、气溶胶等的直接伤害,将有毒气体过滤、净化供人呼吸的自吸过滤式个体防护用品。我厂配置型号为化学过滤式防毒面具。1)、原理:利用滤毒罐内药剂的理化特性,经吸附、过滤,使空气中的有毒气体、蒸汽、气溶胶等有害物质加以清除、净化、供人正常呼吸。它是由四部分组成的:即面罩、导气管、滤毒罐和面具袋。我厂适用1.3.4.5.7五种滤毒罐 1#草绿色,防除一氧化碳之外的各种有毒气体和蒸汽, 3#褐色,防各种有机气体和蒸汽,4#灰色,防氨和硫化氢 5#白色,防一氧化碳,7#黄色,防各种酸性气体。2)、使用范围:在空气中氧气体积浓度不低于18

43、%,毒气体积浓度不高于2%的环境中使用。使用寿命估算:使用时间(T)(分钟)呼吸速率(L/min)环境中毒物浓度(mg/m3)=G106克操作使用前,应先打开滤毒罐底的橡胶塞和上部的盖儿,将导气管的一端与面罩连接好,另一端与滤毒罐连接,调整后旋紧,以防漏气。3)、气密性检查:部件连接以后,用手掌堵住罐体进气口,同时用力吸气,若感觉闭塞说明气密性良好。4)、选用滤毒罐:应根据毒物的种类、浓度等对号选用。 5)、保养:应储存于干燥、通风的场所,面罩使用后用肥皂或0.5%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滤毒罐使用后应将上盖儿盖紧、底孔塞紧,防止药剂受潮失效。6)、现场故障急救:在现场作业时,如呼吸阀损坏或通话薄

44、膜破裂时,应立即用手堵住出气孔,呼气时松手,吸气时堵住,迅速撤离毒区更换。7)、如何判别防毒面具的过滤罐使用寿命已到?1) 当发现过滤罐颜色发生变化或有异味2)佩戴后仍有外界有毒有害气体的气味或有刺激性3)进入面罩的气流量下降或停止4)感觉呼吸困难或呼吸阻力明显增加均不能继续使用。8)、过滤式防毒面具的使用方法?1、首先打开滤毒罐底的橡胶塞和上部的盖将导气管的一端于面罩连接好,另一端与滤毒罐连接,调整后旋紧,以防漏气;部件连接以后,用手掌堵住罐体进气口,同时用力吸气,若感觉闭塞说明气密性良好;选用滤毒罐应根据毒物的种类、浓度等对号选用2、长管式呼吸器长管式呼吸器分为自吸式和送风式两种,它是通过

45、人体的肺力和机械动力从清洁环境中引入新鲜空气,供人正常呼吸。我们部分车间配发的长管式呼吸器都是自吸式长管呼吸器。1)、组成:自吸式长管呼吸器主要是由面罩、导气管(10-15米)和腰带等组成。2)、使用条件:长管式呼吸器的使用条件比较局限,它不受毒气种类、浓度和氧含量的影响和限制。但仅适于定点作业,例如进入密闭的容器、设备、贮罐、阴井、地沟等内部进行检修、作业等情况。3)、使用方法:首先戴好面罩,拉紧面罩上的橡皮带;然后系好腰带,固定好导气管;呼吸正常,最后进入毒区。4)、注意事项:a、使用前对导气管进行查漏,气密性合格。b、导气管的进气端必须放置于远离有毒场所的上风侧。c、使用时,一定要系好腰

46、带,移动导管时不能猛拉、猛拖或扭曲;d、现场应设专人监护,加强联系和做好防范工作,同进监护人员须备有氧气呼吸器、防护绳等器具,做好紧急情况下的预防工作。5)、维护保养:长管式呼吸器每月应进行一次气密性检查,每次使用后除进行外观检查外,并应根据情况进行清洗,使之保持清洁、干澡,随时处于备用状态。3、氧气呼吸器1)、作用:氧气呼吸器气体泄漏事故时,可以保障我们的呼吸系统正常工作,在任何有毒环境中均可使用,不受毒物种类、浓度及氧含量的影响。2)、结构:它有面罩、两根导管、金属外壳部分和背带、腰带,氧气瓶、减压器,压力表、气囊、清净罐组成 3)、工作原理:我们佩戴后,从我们肺部呼出的气体,经面罩、呼气

47、阀而进入清净罐,清净罐内装的氢氧化钙颗粒吸收了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其它气体进入气囊。另外,从氧气瓶中贮存的氧气经高压管、减压器到气囊中与清净罐内出来的气体相混合,组成含氧空气,当工作人员吸气时,适当量的含氧空气由气囊经吸气阀、吸气软管、面罩而被吸入人的肺部,完成了整个呼吸循环。4)、佩戴:首先应观看其外表,检查各部件是否有松动现象,面罩、导气管是否有破损。然后逆时针转动氧气瓶阀,观看压力表是否工作压力范围1020MPa之间,按手动补给器,排除气囊废气。将头及左臂穿过悬挂背带,落在右肩上,呼吸器金属外壳部分靠在左侧腰际,扣好腰带,拔掉面罩内的橡胶塞,正确戴上面罩,背带上哨子,在毒区内作业时可以联络。5)、注意事项:a、对于高血压、心脏病、肺病、高度近视等禁忌症的人则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