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大学生礼仪素养提升工程.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701884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大学生礼仪素养提升工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大学生礼仪素养提升工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大学生礼仪素养提升工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大学生礼仪素养提升工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大学生礼仪素养提升工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大学生礼仪素养提升工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大学生礼仪素养提升工程.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德礼相济 博雅修身”大学生礼仪素养提升工程 一、项目背景与目的(一)礼仪素养提升是建设社会主义文明的必然要求(二)礼仪素养提升是大学生实现自我发展的迫切需求(三)礼仪素养提升相关课程开设不足,且缺乏实践指导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德礼教育,加强大学生礼仪素养的培养,不仅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更已成为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在此背景下,浙江大学正式启动了“德礼相济、博雅修身”大学生礼仪素养提升工程。项目坚持“德礼相济,博雅修身”的主题与理念,旨在通过大学生自我形象的塑造和基本社交礼仪与人际沟通技能的培养,切实提高大学生礼仪素养,推动大学生内外兼修、全面发展,培养文质彬彬

2、、气质优雅的“美丽学子”,营造和谐共进的“美丽校园”。二、项目实施方法与过程本项目的师资团队主要由浙江大学辅导员组成,至今累计开设培训讲座20讲,开展专题训练15场,组织实战训练5项,参训学员来自全校30多个院系,累计参训超过1000人次。项目连续两年获得浙江大学985三期“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推进工程”资助,并在年度评选中被评为优秀项目。(一)项目内容“四”模块根据项目主题和宗旨,针对大学生实际需求,本项目以训练营的形式推出了四个培训模块,包括“礼仪素养培训”、“社交技能培训”、“形象设计管理”、“人际沟通技巧”四大模块。1. 礼仪素养培训包括品德修养、礼仪原则在内的礼仪素养内容。2. 社交技能

3、培训包括日常行为礼仪、国际交往礼仪、交谊舞培训、会议接待服务指导、聚餐安排等礼仪技巧内容。3. 形象设计管理包括形体与仪态训练、色彩与服饰搭配、化妆与装饰技巧、场合着装指导等形象设计管理内容。4. 人际沟通技巧包括自我觉察训练与团辅,沟通技巧、交往观念等人际沟通技巧内容。(二)项目实施“六”环节1立体式学员选拔:项目采用了“核心学员+固定学员+参与学员”立体式培养模式。学员的选拔通过笔试和面试完成,笔试和面试均以社交礼仪相关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这不仅可以让项目组掌握学生社交礼仪知识储备状况,还可以激发同学们参与本项目的兴趣。2“博雅”系列讲座:根据项目模块设计安排了“博雅”系列讲座。主讲人主要

4、由取得礼仪培训师资格和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的辅导员担任。讲座主题围绕项目的四大模块内容,具体如“形体礼仪”、“交往礼仪”、“聚会礼仪”、“求职礼仪”、“餐饮礼仪”、“沟通技巧”等,通过系列讲座让学员对项目培训内容有了初步认识。3专题团辅训练:专题团辅训练以工作坊形式进行,训练内容围绕当天讲座主题,对讲座内容进行强化训练,并请礼仪培训师进行点评,以此提高学员实践能力,使学员能从容应对各种社交场合,进而培养学员社交自信,塑造其“博雅”之形象。4礼仪知识竞赛:社交礼仪知识竞赛答题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现场高潮迭起,不仅巩固了学员对前期社交礼仪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掌握,也让现场观众体会到社交礼仪的魅力,提高项

5、目影响力。5社交实战训练:主要包括高端自助酒会、舞会、校友接待等内容,该环节不仅是对项目前期培训效果的检验,也是学员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实战训练使学员对人际交往的各种情景有了亲身体验,加深了学员对社交理念的理解,强化学员的学习效果。6成长经验交流:项目通过交流会的形式,帮助学生在总结和分享自我成长经验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其对“德礼相济,博雅修身,笃行友贤”理念的认同和思考,并自觉在生活工作中践行社交礼仪,将人际交往技巧内化为个人行为习惯,塑造个人形象,进而改变大学生整体形象。三、项目主要成效与特色(一)项目“四”成效项目目标宗旨明确,过程执行有力,实施效果明显,受到了广大师生的肯定,也在

6、校园里掀起了一股形象管理和人际交往训练的热潮,概括起来主要成效有四点:1. 探索思政工作“新载体”本项目以学生礼仪素养提升为载体,以学生需求为立足点,以学生德育为目标,始终坚持“德礼相济”的理念,将大学生品德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将学生“真善美”的美德教育润物无声地融入学生培养过程中,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创新的一次探索。2. 推进辅导员“专业化”项目实施促使参与的辅导员不断加强自身专业技能的培训,部分辅导员先后通过色彩形象顾问、高级礼仪培训师、国家心理咨询师、大学生生涯教练、全球职业规划师等技术资格认证,并在校园内掀起了一股礼仪培训师考证的热潮,大力推动了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3.提升

7、大学生“礼仪素养 ”项目四大模块内容,六大环节的培训,始终以大学生礼仪素养提升为核心,通过站姿、坐姿、名片递接、介绍礼仪、着装礼仪、餐桌礼仪、面试礼仪、交谊舞等内容的教学,学员的礼仪素养得到显著提升,少了参训前的那一份拘谨和羞涩,多了一份自信和大方,走姿变得优雅了,站姿变得挺拔了。4.开启大学生“美丽人生”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德礼相济”的理念,在大学生礼仪素养培训中注重品德教育。通过项目的实施,使学员在对礼仪外在形式的习练过程中,真正感悟礼仪的内在本质,在举手投足间传递着出对生命的感恩和对他人的尊重,开启了大学生内外兼修的“美丽人生”。(二)项目“五”特色项目从设计到实施,广泛征求意

8、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最终项目能得到学员的一致好评和广大师生的欢迎,主要经验有以下五点:1.立意高远:品德教育与技能培养相结合本项目始终坚持学生品德教育与社交礼仪技能培养相结合,以规范有序的组织引导学生、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吸引学生、以生动形象的事例感染学生,使同学们在接受社交礼仪技能培养的同时,自觉践行项目理念,在对学生礼仪培养过程中实现品德教育的目的。2.精心设计:分层引导与模块培训相结合项目组在为学员们设计“礼仪素养培训”、“社交技能培训”、“形象设计管理”、“人际沟通技巧”四大模块的同时,将分层引导与模块培训相结合,根据对社交技能掌握程度将学员分为初级与中级两个班,并对培训内容和难度做了相

9、应调整,以提高培训效率。3.寓教于乐:理论学习与实战训练相结合本项目通过知识竞赛、实战演练、团体辅导等形式的设计,提升培训的趣味性和吸引力。通过自助酒会和舞会以及校友联络与接待、晚宴筹备与出席等实战环节的设计与实施,为学员提供了丰富的实战机会,最终这些喜闻乐见、寓教于乐形式得到了学员们的欢迎和肯定,提升了学员参与项目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项目的实施效果。4.形式新颖:传统教学与团体辅导相结合项目组将传统的讲座教学与团队辅导式的专题训练相结合,通过工作坊、团辅等新的培训手段,始终围绕着学员自身的问题开展,给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进一步激发了学员参与活动的热情,有效强化了培训效果。5.全面关注:专家点

10、评与循环反馈相结合项目组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始终将关注点放在学员身上,并采用摄影摄像、撰写学习体会等形式对活动过程进行了全程记录,通过学员回看视频记录以及现场专家点评,给予每一个学员个性化的指导,通过这种循环反馈的形式保证了指导的持续性。四、下一步加强和改进的计划项目经过两年的实施效果明显,受到在校师生的广泛好评,项目组计划在下一步工作中主要通过以下三方面对项目进行完善:1.组建礼仪素养培训中心,加强辅导员师资队伍建设 以现有辅导员师资为核心组建浙江大学大学生社交礼仪素养培训中心,进一步促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通过不断推广项目,在大学校园内,让更多的大学生感受到社交礼仪的魅力,引导更多大学生成为内外兼修的“美丽学子”,更好地营造“美丽校园”。2.深化项目课程内容开发,更加关注品位品质提升围绕“德礼相济 博雅修身”的项目主题,积极尝试拓展培训内容,优化课程设置,尝试引入更多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品位、品质的课程,更全面的提升大学生礼仪素养。3.落实因材施教培训理念,提升项目模块组合灵活性 根据不同学生的基础和特点,通过提升项目模块组合的灵活性,提高培训课程的针对性。坚持在培训中分层引导,因材施教,满足大学生多元化的需求,进一步提高项目培训实效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