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大学生礼仪素质现状调查.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703600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独立学院大学生礼仪素质现状调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独立学院大学生礼仪素质现状调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独立学院大学生礼仪素质现状调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独立学院大学生礼仪素质现状调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独立学院大学生礼仪素质现状调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独立学院大学生礼仪素质现状调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独立学院大学生礼仪素质现状调查.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独立学院大学生礼仪素质现状调查 “不学礼,无以立也。”礼仪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石,也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栋梁,对他们来说,是否知礼、尊礼、守礼,既是个人成才的关键,也是建设文明、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特别是对于教育改革产物的独立学院大学生来说,他们综合素质的高低,还直接影响独立学院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而礼仪修养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关注大学生礼仪现状,提高大学生礼仪修养,是当前独立学院教育和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有效了解独立学院大学生礼仪现状,笔者对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曲阜师范大学杏坛学院、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四所独立学院在校大学生进

2、行了随机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53份,回收率为95.3%。 礼仪素质现状 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 调查数据显示,在问及“您认为礼仪修养对大学生是否有作用时”,有880名学生回答有很大作用,占总人数的92.4%;回答一般的有60名,认为没有作用的只有13名。由此得知大多数大学生在思想上已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而且在认为有很大作用的大学生中,大一、大四学生占的比例要远远高于大二、大三的学生,这是由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决定的。绝大多数大一新生第一次离开家庭,开始在学校过集体生活,在此过程中,逐渐认识到礼仪在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因此他们对礼仪的作用评价较高。大四学生面临着求职就业

3、,而面视中的礼仪是关系求职成败的关键,所以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是肯定的。 知行不统一 虽然调查人数中92.4%的同学认为礼仪很重要,但在问及“在教室、图书馆、和餐厅是否有占座行为”时,有78%的同学回答是经常,只有8%的同学回答是从不。问及“在公共汽车上是否主动给老人让座”时,只有31%的人回答是经常。问及“您认为我校大学生礼仪修养程度如何”时,认为很高的只有20人,较高的有29人,一般的有539人,问题很大的有365人。以上数据说明大学生虽然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却没有贯彻到自己的实践中,存在知行不统一现象。 缺乏规范性 调查结果显示:在问及“您对礼仪知识的认知和掌握程度”时,39%的人认为

4、熟练掌握,45%的人认为自己了解,16%的人认为自己略知一点。这些数据表明84%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对礼仪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在涉及礼仪的具体细节性的问题时,答案的准确率非常低。例如,在问及“西装着装规则中,西装的袖口应长于还是短于衬衫的袖口”时,只有20%的同学选择了短于这个正确答案。问及“您对礼仪知识的需求程度如何”时,有77%的同学认为需要。以上结果显示,独立学院大学生虽然对礼仪知识有不同程度的了解,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一些细节性的礼仪规则不知如何正确地去操作,缺乏规范性。 具有功利性 在回答“您认为礼仪修养对大学生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这个多选题时,有743人的答案是就业应聘,854人

5、认为是提升个人形象,385人回答是吸引异性。这些数据表明,大部分独立学院大学生在对礼仪作用的认识方面具有很强的功利性,把礼仪当做一种有用的工具。特别是部分大四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面试分数,临阵磨枪,去参加专门的面试礼仪培训,而不是发自内心的需要,不是为了提升自我修养,不是为了建立良好的个人品德。 存在的问题 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庭是孩子接受礼仪教育最早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国父母自古就注重家庭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出现了“岳母刺字”“孟母三迁”这些著名的教子故事,但是也有些父母没有以身作则,没有给孩子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例如,一方面教育孩

6、子遵守交通规则,另一方面又带孩子去闯红灯;一方面教育孩子尊老爱幼,另一方面又不养亲、不孝亲。这些都给孩子带来困惑,为以后礼仪践行中的知行不统一埋下了隐患。另外,随着社会的变迁和计划生育的实行,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四二一”家庭不断增多。所谓“四二一”家庭,“四”是孩子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二”是孩子的父母,“一”是孩子,也就是说,在这种家庭中孩子是重心,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这样很容易溺爱孩子。传统的“尊老爱幼”演变成了“尊幼爱幼”。这导致家长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的一些偏颇,在教育方式上缺乏理性和正确的导向,对孩子言听计从、百般呵护,从而使孩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意识,而这种自私自利的思想

7、同礼仪的核心尊重、关爱他人与严于律己是相违背的。同时,家长在教育内容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与片面性, 急功近利。家长们主要把精力倾注在孩子的各种特长的发展和学习成绩上,忽视了对孩子发展至关重要的礼仪养成教育。 学校教育的偏颇 虽然我国从2001年开始实施素质教育,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惯性思维导致了从小学到高中阶段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仍旧是以学习成绩好坏为主。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是教育学生做人,但在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学生个体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学习几乎占据了学生所有的时间。学校缺乏基本的礼仪教育课程,而学生也没有时间进行人际和社会交往,缺乏礼仪实践。教师的基本职责“为人师表”,在礼仪方面应成为学生的典范

8、,但中小学教师在当前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课堂教学仍以知识传授为主,忽视礼仪知识的渗透,在自己言行方面也不注重礼仪的示范作用。上述原因导致本应在中小学阶段完成学生的基本礼仪素养教育没有得到贯彻实施,这就直接导致了独立学院大学生礼仪修养程度普遍较低的现状。 社会的不良影响 由于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一些传统的思想观念受到挑战,在伦理、道德领域出现了某些失范现象。社会上存在“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性解放”“社会冷漠”等的各种不道德、不文明、有失礼仪的现象无不对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的大学生带来消极影响。 应对策略 设置礼仪课 高校在德育实施过程中,往往重知轻行,大学生知道基本的文明礼

9、仪规范,却不知怎样正确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通过礼仪课的教学,使同学们了解礼仪规范的正确运用,从而提高德育的实践性。通过礼仪课的设置,也可以弥补在中小学阶段和家庭教育环节中礼仪教育的缺失,使大学生对礼仪有一个系统性、规范性的认知,提高自己的礼仪修养。礼仪课在内容选择上要兼顾普遍性和特殊性。面对所有大学生,在授课内容上要侧重基本礼仪知识的传授,可选择大学生礼仪修养这类教材,其主要内容有个人礼仪修养、社会交往礼仪、场景礼仪和涉外礼仪等。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同学们能熟练掌握和运用生活中的基本礼仪规范。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系部,针对其专业特点,再增设相关的教学内容。例如:针对国际贸易专业,增设与其专

10、业密切相关的商务礼仪;教育系针对学生未来职业主要为教师的特点,可增设教师礼仪。 此外,礼仪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这就要求礼仪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做到“教、学、做”一体,通过场景模拟、礼仪大赛等方式,创造学生进行礼仪实践的机会,把学习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做到“知行”统一。 建立完备的监督、奖惩机制 在我国,是否遵循礼仪规范,还没有完备的社会监督机制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也是在整个社会范围内礼仪失范现象屡屡出现的原因之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礼仪规范的实施虽然具有很强的自觉性,但在独立学院大学生整体礼仪素养程度较低的情况下,健全大学生礼仪践行情况的学校监督和奖惩机制是十分必要的。这有助于大学生把礼仪

11、行为的实施由他律变为自律,进而形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建设良好的礼仪环境 据一项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主要受到的影响的调查显示:家庭占40.11%,学校占19.16%,社会风气占32.93,其他因素只占7.78,所以良好礼仪环境的建设要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入手。 家庭是个人接受礼仪教育最早也是时间最长的地方,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因此在家庭中发扬中华民族特有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妻柔”“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等传统礼仪规范,不但有助于形成和谐的家庭氛围,树立良好的家风,而且对大学生礼仪素养的提高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校是进行礼仪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师是教育的核

12、心人物。教师的基本职责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师的礼仪素养直接地影响学生。“教育者首先受教育”,这是学校德育的一个基本前提,这就要求教师在礼仪方面要成为学生的表率。另外,学校要加大礼仪宣传力度,形成学礼仪、讲礼仪、用礼仪的良好校风。 社会是进行公民礼仪教育的大课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单单在儿童上学和回家的路途上,他们受的思想教育,就比在学校里待几个小时所受的教育要强烈、鲜明得多。”由此可见,要提升大学生礼仪修养,必须要重视良好的社会礼仪环境的建设。要建设良好的社会礼仪环境,第一是加大国家对礼仪的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第二是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和文学艺术作品的正面作用,从而建立公正健康的社会舆论氛围。良好礼仪环境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相互配合,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