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理念问题分析与改进策略.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713589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教育理念问题分析与改进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我的教育理念问题分析与改进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我的教育理念问题分析与改进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我的教育理念问题分析与改进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我的教育理念问题分析与改进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的教育理念问题分析与改进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教育理念问题分析与改进策略.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的教育理念问题分析与改进策略【摘要】:由学生被动学习转为师生互动,转为学生生动活泼的主动学习。音乐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在教师启发和指导下学生参与体验音乐的过程,没有学生主体的参与,就难有真正的音乐教学。只有当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与音乐融为一体,自己主动地去探寻、领悟、体验时,对音乐知识技能的真正理解和掌握,特别是对音乐的欣赏与创造,才会成为可能。为贯彻参与原则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尽量地把音乐教学过程设计成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活动,包括音乐鉴赏活动、音乐表现活动、音乐创作活动等。【关键词】师生互动 积极主动 学习兴趣 音乐教学长期以来音乐教学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使学

2、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受到抑制。一味模仿、循规蹈矩、被动地接受音乐知识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受到遏制,于是便出现了学生喜欢音乐、但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现象。我是一名来自中学的音乐教师,从教10年来,一直努力坚持在自己的一线工作状态中!在专业素养上,力求提高、不断找机会给自己充电,完善自己的教学知识体!为的是能有更多的知识来教育我的学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教授给学生更多更全的音乐理论与实践知识!在他们紧张地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拓宽思路,开阔视野,使学生们全面发展!音乐对于我们的教育体革讲,它是比较特殊的科目!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尤其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

3、教育转轨的背景下,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 当前艺术教育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教学是艺术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大面积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这对每一位音乐教师难得机遇下的挑战。我的教育理念问题是:“由学生被动学习转为师生互动,转为学生生动活泼的主动学习。”这种师生互动、共同学习的教学方法,较之“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方法,能够在音乐课堂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的改进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转变“教”与“授”的观念,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主动学习、共同研讨的学风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大半个世纪以来几乎就是“唱歌课”。教学模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

4、传统的民间艺人“梨园式”的教唱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唱会即为完成教学任务。另一种是受专业音 乐教学的影响,其模式为:基本训练(发声训练、视唱练耳)歌唱(范唱、识谱、教唱、歌唱处理)。但从现代教育论上分析,一个时期内课堂音乐教学的主要模式仍属于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其教育理 论基本是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论。在一部分音乐教师观念中,专业音乐教学的倾向还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教 学中往往对学生进行繁琐的乐理知识教学,枯燥的发声训练、视唱练耳,学生随着年级的递增逆反情绪增加 ;对作品(绝大部分是歌曲)的理解,完全是教师说了算;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所以中小学音乐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曾出

5、现“中学不如小学”,“小学高年级不如中、低年级”,“学了九年音乐课,有些学生仍然是一片空白”的不正常现象。所以我发现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勉强学习,也会流于形式,“听而不闻”,“学而不思”,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应把课堂交还给学习的主体学生,使他们由被动接受者的角色转换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1)自选歌曲学习现在各种媒体所传播的不同风格的音乐给学生的音乐生活带来很大的选择空间。流行通俗歌曲中也不乏很多精品,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选择,把它纳入自己整体教学计划中 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选择一些他们所喜爱的内容健康的歌曲向音乐老师及班上同学推荐,老师只要对他们自选的歌

6、曲进行思想上和题材上的适当的把关就行了。如同一首歌爱我中华大中国祝你平安好大一棵树等,此类歌曲在音乐课堂上演唱,不仅情趣高雅,格调高昂,而且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2)自行收集资料在欣赏名曲教学中,课前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和信息来感知、欣赏,使学生首先获得“感性认识”,课堂中再让学生交流信息,说说自己对音乐作品欣赏的感受,最后老师也可再对作品各音乐要素、主题、艺术风格提出欣赏的参考意见,这样就会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同时,学生从不同渠道收集的大量资料不仅会丰富课堂内容,还会开阔老师的视野,以便挖掘出一些更新、更广的内容。(3)以音乐骨干为中心的小组音乐活动独木难支,林多叶茂。把一个班分成

7、若干音乐小组进行各种情境教学活动则非常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学生中总有一些音乐素质较强者,以他们为中心,组织一些竞赛小组开展情境类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可消除学生怯场的紧张气氛、互助互励;另一方面也给了学生一个主动学习音乐的空间和展开自我的场所,使音乐素质较强的学生或小组的学习兴趣和组织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提高全体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二、构建师生互动、共同学习的平台实现师生互动、共同学习的关键,是要探索师生之间的结合点,采用适当的结合方式。在“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难以及时了解听课的效果,学生也难以提出讲课的问题,长期以来,教师始终把自己看作一个“教者”的形象,认为自己的

8、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就是教知识。“教书”、“教师”、“授课”这些词语一方面已成为长久以来的课堂状态,一方面则又使这种思想得以根深蒂固地延续。其实,这种做法就是把学生当作了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前人知识和经验的存储器。在这种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教师便始终不自觉地成了课堂的主体,学生便自然形成了“从教师那学音乐”的思想意识。实际上,这种课堂教学没有充分尊重学习主体、忽略学习者的音乐潜质和成长的能力、甚至可以说是扼杀他们创造力的课堂。九十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建构主义理论和本世纪初制定的新课程标准则给音乐课堂带来了新的活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要求

9、学生由被灌输的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的角色则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这个观念的转变实际上是给现有的音乐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音乐教师将面临着不洗脑、不转变教学思想和手段将被淘汰的结局。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教学中的策略音乐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在教师启发和指导下学生参与体验音乐的过程,没有学生主体的参与,就难有真正的音乐教学。由此看来,音乐教学要着眼于使学生产生审美感知和审美发现。当教育者创设良好的音乐艺术与教育氛围,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时,学生才有可能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因此

10、,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参与性原则便成为每一位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所以,作为“导”者和“助”者的教师,他的一个重要的教学任务就是怎样创设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学习环境。1、教学的网络环境近年来迅猛发展的互联网技术给音乐教学带来一个崭新的天地,学生在课堂上面对的不再是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架钢琴、一台录音机,而是一个信息资源极为丰富、视野极为宽广、古今中外包罗万象、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这种利用网络进行音乐教学的方式是一种自主式的、无边界式的教学模式,它不仅能极大地拓展音乐学习的视野,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了研究性学习、资料搜集的手段,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辩证的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2、

11、音乐学习的多媒体环境网络教学的功能非常强大,但有硬件方面的限制,有些地区可能尚在建设之中。同样,多媒体技术也能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提供视听的多感官刺激的环境。目前,各地音乐课堂都普遍采用了这一技术,且较娴熟。不过,利用这一技术的关键是不能把它做死,甚至当成幻灯片的翻版,这样则又把教学引入到“行为主义”的死胡同里。实际上,多媒体技术的功用应该是作为一把开启智慧的“金钥匙”,而不是教师的“代言者”。教师要做的就是利用多媒体技术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和资料,至于结论性的东西,则必须由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来得出。3、音乐教学的多学科环境国家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计划中提出应将基础教育阶段中的音乐、美术等课程

12、统称为“艺术课”。实际操作中,就应该把音乐、美术、文学、戏剧、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相关知识、创作技能、文化背景、风格流派融于一堂,形成一个“大艺术”的概念,然后触类旁通,以提高学生的整体艺术素质。(1)结合语文教材进行音乐教学,开拓学生思维中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文学精品被谱写成音乐作品,如木兰词(琵琶曲)、满江红(排箫)、春江花月夜(民乐合奏)、送元二使安西(古琴曲阳关三叠)、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歌曲)、虞美人(歌曲)、垓下歌(琵琶曲十面埋伏)等,这些诗词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作品。对这类音乐作品的教学,可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从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迁移到音乐学习中来,相辅相成,开拓学

13、生思维。(2)自编自导音乐剧,创设音乐情境诗词、歌会、舞蹈、美术、戏剧、小品等形式合为一体,创设“音乐剧”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全方位感受、整合艺术,让学生做导演、做演员、做舞美、配乐曲等。(3)为作品命名,想象、创造教学中,老师把不冠以曲名的音乐作品提供给学生欣赏,然后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为乐曲命名,每个学生感受不同,所想象的意境也会不同,“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对哈姆雷特的想象”,学生在命题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作品的理解过程,最后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4)创作教学,增强实践能力具体创作实践活动可包括两种:一、指导性命题创作,如为诗歌谱曲,为舞蹈配乐,为课文编剧等。二、为设定的某种场合选择背景音乐,如餐厅、商场、广告或某种仪式的音乐等等。总之,音乐艺术在很大程度上说就是那种“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仅凭教师口头传授,而没有学生的亲身参与和体验,哪怕是音乐知识、音乐技能技巧,学生也是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的,更不用说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与再创作了。所以,音乐教师应及时转变观念,冲破原有的旧的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努力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音乐学习的主人。参考文献:艺术课程标准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学音乐教师手册音乐周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