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旅游产业发展战略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滁州市旅游产业发展战略规划.doc(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前 言滁州地处皖东丘陵岗原区域,历史文化悠久,自然生态良好,交通区位优越,素有“江淮保障”、“金陵锁钥”之美誉。作为“安徽粮仓”,滁州不仅是大明文化的摇篮,还是新中国农村改革的起点,更是江淮区域的旅游资源大市。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滁州的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尽快把滁州建成旅游整体形象鲜明、产业结构合理、服务设施齐全、综合效益较高的旅游产业强市,这就迫切需要制定一个适合长期发展的、切实可行的、具有前瞻性的旅游规划来指导滁州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为此,滁州市旅游局委托南京必得旅游策划设计有限公司编制滁州市旅游产业发展战略规划。课题组于2009年3月始开展工作,整个过程历时一
2、年多时间,经多次的现场考察、广泛的资料收集、深入的市场调查、大量的室内分析和反复的专家论证并多次征求滁州市相关部门的意见,于2009年7月完成了规划初稿的编制工作,通过多轮的汇报修订后,于2010年7月完成最终评审稿。本次规划的编制工作着重强调了以下事项:对滁州旅游产业发展条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的分析;制定旅游产业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确定旅游产业空间布局,策划重点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线路;提炼滁州的旅游形象,拟定市场营销战略、措施及具体方案;合理地规划旅游产业要素和实施保障体系;制定旅游产业发展的近期行动计划。本次规划成果由规划说明、规划文本、规划图件、专题策划四部分组成。规划文本是
3、对本规划的概要说明,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着重分析了滁州市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旅游资源、市场基础条件,并对滁州旅游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第二部分就滁州市的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区域旅游空间布局、旅游产品与重点旅游项目开发、旅游城镇与市域旅游定位、旅游形象与旅游市场营销、旅游产业要素和旅游实施保障体系进行系统的规划;第三部分就规划的实施制定分阶段建设时序、近期重点行动计划,并提出了规划实施建议与措施。专题策划是课题组对滁州旅游产业发展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策划和研究的成果汇编,是规划成果的补充和延伸,可为滁州旅游产业的发展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主要包括以下两项策划专题:滁州市旅游
4、产业发展振兴战略策划与提升计划与滁州市旅游形象规划与VI视觉识别系统设计整个规划是在滁州市旅游局的关心和指导下进行的。规划编制过程中得到了滁州市相关职能部门及滁州所属县(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各景区景点领导与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目 录第一章 规划总则3第二章 旅游发展条件5第三章 旅游发展目标及战略思想6第四章 旅游空间布局规划12第五章 旅游产品与重点旅游项目开发规划16第六章 旅游形象设计与市场营销24第七章 旅游产业要素规划31第八章 旅游支持保障系统规划35第九章 近期旅游行动计划39第十章 规划实施45第十一章 规划附则46第一章 规划总则第1条 规划目的提出新形势下
5、滁州旅游的发展目标,进一步提升滁州旅游的产业地位,并结合现有的市场需求,打造具有高度市场吸引力和感召力的旅游新产品,构筑旅游发展的新格局,为促进滁州旅游业在“十二五”期间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同时也为申报国家、地区、省市级相关旅游品牌和重点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奠定基础。第2条 规划范围本次战略规划范围为滁州市行政区划所辖范围,含琅琊、南谯两区,来安、全椒、定远、凤阳四县,及明光、天长两市,总面积1.33万平方公里。第3条 规划期限本次战略规划的规划期为2010-2020年,共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近 期:2010-2012年,建设实施阶段中 期:2013-2015年,提升完善阶段远 期:
6、2016-2020年,持续发展阶段第4条 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 198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 1989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 198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 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 199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 1984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 国家旅游局 1999旅游规划通则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2003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0 安徽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002 安徽省“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
7、 2006滁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2006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2008滁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998其它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规划成果第5条 规划方法与原则通过对滁州的旅游资源、旅游市场和社会经济状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在对旅游资源进行详细调查、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的分级分类与评估,找准特色、优势和潜力资源,制定合理的开发规划方案;采用系统控制论的思想方法建立系统模型,进行因子关联分析,研究发展趋势,形成战略思想目标系统任务系统方案系统比较和优选方案政策和策略系统以及通过管理系统进行实施监测信息反馈规划调整的系统路线,指导并贯穿于
8、规划研究。本规划的编制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多种效益并重原则(2)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龙头,以创新为动力的原则(3)旅游发展与城乡规划相结合的原则(4)整合资源,创造名牌原则(5)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相结合的原则(6)近期要求与长期规划相结合的原则第二章 旅游发展条件第6条 滁州市旅游资源评价滁州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把握资源、市场的基础上,获取相关配套产业的支持,并且把握好政府政策和外部机会,从而塑造滁州旅游的核心竞争力。1.资源丰富,组合良好滁州旅游资源类型广,组合良好;城际轻轨及高速铁路的建设,使滁州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休闲度假旅游资源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生态旅游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有
9、很大的提升空间,与城市旅游资源及经济活动紧密联系的商务会展(会议)旅游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2.市场广阔,潜力巨大滁州市现有的本地客源市场和苏皖临近各市依然是今后的主要客源市场,随着旅游开发的深入和市场促销力度的加大,将会有一些新兴的客源目的地。国内旅游者除了原先的优势市场以外,客源由长三角、东部沿海地区向华北、东北乃至全国延伸,将来环渤海地区和珠三角地区会成为重要的增长极。滁州海外客源中以港澳台、韩国和日本人数最多,属于客源市场中的第一集团;美国、德国、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加拿大等人数次之,属于第二集团;印尼、越南、俄罗斯、新西兰等国家人数较少,属于第三集团。3.区域联动,合作共赢滁州的主要
10、竞争与合作者包括三个层次,其中第一圈层暨最重要的竞合对象为南京市与合肥市,以接受产业渗透,分流市场为主要战略;第二圈层竞合对象为周边邻近城市包括淮安、扬州、蚌埠、淮南、巢湖,以旅游产品互补,共享市场为主要战略;第三圈层竞合对象包括安庆、六安、镇江、宿迁、马鞍山、芜湖,以旅游项目竞争,争夺市场为主要战略。4.政策优化,机遇良好国家整体发展战略、扩大内需及中部崛起带来发展机遇;长三角一体化、泛巢湖国家旅游区、南京都市圈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京沪高铁等重大交通项目的建设使滁州旅游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大滁城的建设可以带动旅游的发展;2014年南京青奥会带来会展经济影响;以及今后“文化旅游”产品系列良好的开
11、发契机。第7条 深层问题剖析1. 滁州旅游正步入关键转型期滁州旅游正步入以量的扩张为主的阶段,同时还存在以质的提升为特征的关键转型。2. 旅游景区景点之间行政破壁旅游景区景点之间行政壁垒的存在,使得相互之间存在着同质化开发与恶性竞争,缺少相互之间的合作联系。3. 现代旅游营销理念有待加强旅游业整体营销理念陈旧,营销手段落后,营销措施不到位,制约了滁州旅游业的快速发展。4. 齐全旅游服务体系有待建立旅游服务体系尚没有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发展经营中各环节的配套、协调工作不够,没有达到协助、互补的效果。5. 旅游的个性与特色有待加强旅游的个性与特色有待加强,高标准景点管理、良好的规划设计、有效资金投入
12、、高素质管理人才是当前滁州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内容。第三章 旅游发展目标及战略思想第8条 旅游发展目标定位1.总体目标根据滁州市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特点,并结合长三角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和滁州市旅游产业自身的发展态势,滁州市旅游发展定位为:中国江淮休闲旅游的经典城市泛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琅琊会都” 南京都市圈休闲度假基地滁州市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和未来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2.阶段目标近期目标(2010-2012年)总体目标:江淮旅游经典区,南京旅游后花园具体目标:强化量的扩张,逐步向质的提升转型。全力打造旅游业在全市服务业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初步建设成为安徽旅游大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塑造鲜明旅游形象
13、,打造滁州旅游品牌;重点围绕“依托南京,双心驱动,三大组团,四轴牵引”布局,引导传统观光旅游向以观光、休闲为核心的产品体系转变,力推自驾车为主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利用“山水资源”,开发文化生态型旅游产品。继续推进南京都市圈旅游市场的稳定增长,以长三角地区为近期核心市场,并进一步扩展目标客源的城市地域范围。优化旅游管理体制,健全旅游法制;对接南京“青奥会”的举办提升建设皖东旅游集散中心;加强区域合作,以“立足皖东、融入苏南、联动苏中、辐射江淮”为总体思路,初步树立长三角休闲度假中心的地位。中期目标(20132015年)总体目标:皖东旅游核心区,长三角花园旅游城具体目标:保持旅游经济稳步发展的同时,
14、着重进行质的提升。保持第三产业支柱产业的稳定地位。利用南京“青奥会”使得滁州旅游品牌形象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旅游产品结构明显优化,构建以观光、会展、休闲、度假为主体的多元化产品体系;产品、营销与服务达到国内一流水准,提供结构合理、配套齐全、功能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旅游管理体系得到优化,旅游法制化基本健全;国际国内市场消费初步实现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游客平均停留时间继续增加;初步建成为长三角地区极具竞争力的旅游目的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江淮休闲旅游名城、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使旅游产业成为“大滁城”建设重要支撑。远景目标(20162020年)总体目标:琅琊会都,休闲名城具体目标:实现旅
15、游业质的飞跃,全面完成旅游业的整体转型。旅游业成为滁州市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进一步巩固城市品牌在国际国内市场的影响力;以观光、休闲度假和会展为主导、其他产品为支撑的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更加完善,基本消除旅游产品的结构性矛盾;在旅游管理、营销、服务等方面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与游客人均消费继续增加,旅游业完全实现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旅游法制化体系更加完善,管理体系更加优化。最终将滁州建设成为在国内外有较强影响力、安徽省旅游强市和全省构建“旅游休闲天堂”的重要板块,华东重要的山水文化、生态休闲旅游城市。3.经济目标表 31 2010-2020年滁州市旅游业发展主要指标预测表单位201
16、0年2012年2015年2017年2020年接待入境旅游者(外国人和港澳台)万人次3.57121520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万美元9002000350050007000旅游商品出口创汇万美元12001500200025003000接待国内旅游人数万人次500800120015002000国内旅游收入亿元30486080100旅游业总收入亿元10.914.114.9522.8528.8旅游业总收入占全市GDP份额6%7%8%9%11%预测值依据: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滁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4.社会目标改善滁州的城市形象,扩大对外交流,提高滁州的知名度,增强滁州人民的凝聚力和荣
17、誉感,提高居民的素质,创造就业机会。到2013年滁州旅游业提供直接就业岗位3.6-4.5万人,2016年为5.2-6万人,2020年为7-8.4万人。5.品牌目标旅游景区与旅游线路发展目标:重点筛选810个规模大、吸引力强、特色突出、有轰动效应和带动作用的大项目,重点建设1个在长三角有较大影响力的省级旅游度假区,重点申报1-2个国家AAAAA级旅游区,4-6家AAAA级旅游区和一批AAA级旅游区,3-5个旅游经济开发区;积极争取一批国字号旅游品牌落户滁州。有效整合旅游资源,推出25条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的、能适应不同消费层次需求的旅游线路产品。旅游企业发展目标:着力支持一批旅行社、旅游交通、宾馆
18、酒店、旅游商品企业,或政府牵头协调,以资产重组、企业联合等形式组建旅游企业集团,最终形成23家富有竞争力的旅游企业集团,使旅游企业组织结构得以完善,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符合国际规范的旅游企业运作机制。6.文化目标 保护滁州的历史文化遗产,积极“创造未来世界文化遗产”,进一步挖掘滁州的文化旅游资源,形成和强化滁州的特色文化,树立“大明摇篮 中国醉乡”的品牌形象,开发富有滁州特色和国际吸引力的文化旅游产品,成为全国文化旅游名城。7.环境目标通过点线面的环境营造,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风景区面积不断增加,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主要景区白天噪声平均值控制在50分贝以下,晚上在30
19、分贝以下,固体废弃物处理和综合利用率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第9条 旅游发展战略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皖东最具活力的经济带和城市群为蓝图,立足实现滁州旅游的总体目标,着眼大旅游,营造大环境,开发大产品,实施大营销,发展大产业,有效整合人文、自然旅游资源,深度挖掘滁州文化内涵,努力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积极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和发展环境,以项目工程构建产业平台,不断调整和完善旅游产品结构,带动第三产业全面升级,塑造“大明摇篮,中国醉乡”的旅游品牌形象,不断扩大滁州的城市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实施旅游集约化、跨越式发展战略,加快滁州旅游国际化、优质化步伐,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和竞争
20、力,在规划中远期将滁州建成现代化旅游强市,旅游业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和重要动力产业。1. 国际化品牌战略产品国际化:旅游产品转型再升级战略营销国际化:以城市品牌战略提升滁州旅游的国际知名度服务国际化:“软旅游”战略提升滁州旅游服务品质和国际竞争软实力2.区域旅游联动战略立足皖东:加强区域合作,重点加强与南京都市圈和省内合肥、巢湖、蚌埠等城市的合作,大力开拓国际国内旅游市场;重点打造皖东旅游集散中心,形成东倚南京、北联蚌埠、西接合肥、南引巢湖的区域合作格局。融入苏南:加强与以南京为首的苏南城市旅游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将是未来实现旅游强市目标的重要条件。通过交通、产品、管理、人员等方面的合
21、作交流,如建设“滁宁休闲新干线”,“休闲直通车”, “滁州休闲营销中心”等措施,合力打造“滁宁旅游同城化”。联动沿海:贯彻落实省、市提出的“东向发展战略”, 加强与沿海地区旅游业的合资合作,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加快推进旅游业与长三角经济区的一体化进程,逐步实现旅游体制接轨、旅游市场融合、旅游产业东向带动。辐射江淮:发挥安徽省东向桥头堡的作用,一方面对外辐射南京浦口、六合等临近地区,扩大旅游影响力争取客源;另一方面,将2-3日游的旅游流有效分流至巢湖、淮南、蚌埠等地,形成对省内临近地区的辐射带动,积极融入区域旅游经济圈。3.产业互动战略加强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和互动发展,将特色农
22、业、食品加工、物流贸易等产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延展一、二产业,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与第三产业之间的联动发展,同时也还要做到旅游产业与体育产业、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的结合。树立大旅游发展观 营造大旅游环境开发大旅游产品 实施大旅游营销 发展大旅游产业 第10条 旅游战略措施1.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实施“一号工程”,强化组织领导2.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旅游投入力度3.切实抓好“五大旅游工程”,实现旅游产业“五个提升”4.强化城乡旅游功能,实施旅游开发与城乡建设一体化5.加强区域协作,实施区域旅游的一体化发展第11条 旅游发展模式滁州市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为:以全面落实科学发
23、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安徽省建设“旅游休闲天堂”和滁州市建设“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的皖东中心城市、长三角区域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生态旅游城市”的总体目标,依托“大滁城”建设总体部署,联动南京都市圈及长三角旅游开发,抢抓国家扩大内需、发达地区产业加速转移的战略机遇,提升“861”行动计划,以五城联创与“创优”为先导,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按照“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形成大产业”的要求,以精品景区为支撑,以强企兴旅为中心,以市场开拓和产品开发为两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环境打造为基础,制订指引旅游业规模化、集约化、精品化的旅游产业发展总体战略,努力增强滁州旅游的综合竞争实力,从
24、而实现滁州市旅游产业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在规划期内,构建以旅游产业为核心的“一地四区”滁州旅游发展模式。城乡旅游互动核心形象驱动产业联动渗透休闲旅游贯穿滁州旅游协会旅游产品开发相关产业发展旅游市场推广政策机制创新皖苏旅游一体化滁宁旅游同城化旅游龙头带动精品工程打造项目稳步推进政策产品产业市场滁州市旅游业发展模式 国际化复合型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皖江城市带休闲旅游产业先行区安徽省文化旅游改革发展实验区南京都市圈现代型服务业创新区长三角低碳型旅游经济生态示范区图3-1 滁州旅游发展模式结构图第四章 旅游空间布局规划第12条 旅游空间布局根据滁州市旅游资源的特点与分布、旅游发展条件并考虑行政区域
25、的完整性、经济文化的统一性、旅游合作的紧密型以及线路安排的需要,将滁州市旅游布局确定为“依托南京双心驱动,两带延伸三大组团”的总体空间发展格局。1.依托南京南京是江苏省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是兼具南北文化特色的中心旅游城市和长江中下游集散地。滁州与南京仅有四十分钟左右车程,滁州也是南京都市圈的中心城市之一。目前,南京市城市发展的“一小时”战略和滁州城市发展确立的“东向战略”的空间战略,使滁州市日益融入大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圈层。滁州市的旅游业发展要充分接受南京市在区域旅游业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寻求与南京的一体化发展。2. 双心驱动重点打造主、次接待中心滁州市域范围内的旅游中心地包括滁州市区和凤阳
26、县城。滁州市区是滁州市旅游吸引物丰富、接待设施最为集中、交通最为便利的地方所在,是滁州旅游发展的主接待中心。凤阳县城依托明皇陵、明中都古城、龙兴寺、凤阳花鼓等众多优秀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可成为滁州旅游发展的次接待中心。3. 两带延伸文化旅游产业带(皖东文化遗产廊道,含单轴):依托宁洛高速、104国道、京沪高铁,连接凤阳、明光至南京的纵向牵引轴,带动周边景区共同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带(江淮生态景观廊道,含双轴):依托合宁高速、206省道、312省道,连接天长至合肥,途径来安、滁州市区、全椒的横向牵引轴,带动周边景区共同发展。4. 三大组团长江、淮河、淮扬地方文化组团以滁州地域的江淮分水
27、岭为界限,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形成长江文化组团、淮河文化组团与淮扬文化组团。(1)“滁、来、全” 长江文化组团规划范围:滁州(含琅琊、南谯两区)、来安、全椒。发展方向:在“大滁城”总体规划的部署下,紧紧依托大琅琊山的资源条件和市场影响力,开发一批新产品,以文化、生态、休闲、度假、会务为核心打造在长三角极具影响力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使之成为滁州市的王牌旅游产品,安徽省的重点旅游产品。(2)“定、凤、明” 淮河文化组团规划范围:定远、凤阳、明光。发展方向:该组团以明文化为主线,山水观光为辅助内容。凤阳境内以明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景点知名度高,旅游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而明光和定远的旅游景点知名度低,旅游
28、业处于起步状态。结合西部旅游线路的组织,明光与定远可借助凤阳初具规模的旅游业,吸引游客集中。(3)天长淮扬文化组团规划范围:天长。发展方向:该组团区域内地形多样,水网众多,植被丰富。结合境内旅游资源状况和滁州其他地区的旅游资源特色,该地区旅游开发应以“山水游”、“生态游”、“红色游”为主要方向,使之成为本地及周边大城市生态旅游、休闲观光的主要去处。 表4-1 滁州旅游产业空间结构与重点规划项目表名称所属县市区规划背景重点规划项目三大组团与双心驱动“滁、来、全” 长江文化组团琅琊区、南谯区、来安县、全椒县滁州城市总体规划、全椒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以旅游产业发展为纽带,实现“滁、来、全”一体化进程
29、1 大琅琊国际休闲旅游综合体 2 滁城商贸休闲旅游综合体(大滁城旅游接待主中心)3 来安康体休闲旅游综合体4全椒名人休闲旅游综合体5 碧水神山休闲度假区 “凤、定、明” 淮河文化组团 凤阳县、定远县、明光市定远县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明光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凤阳县城发展概念规划、新城区分区规划、核心区城市设计和控规,以旅游产业发展为纽带,打造特色县域经济,推进“蚌-凤”一体化进程6 凤阳明文化休闲旅游综合体(凤阳旅游接待副中心)7 小岗村三农文化产业园8 凤阳山休闲旅游度假区9 淮河民俗湿地旅游区10 梅市温泉休闲旅游度假区11 华东汽车旅游大本营12 皖东红色文化产业园13 定远城镇休闲核1
30、4 华东死海休闲度假区 15 明光城镇休闲核16 女山湖休闲度假区17 嘉山生态运动度假区天长淮扬文化组团天长市滁州旅游的飞地,主动接受淮安、扬州及南京地区的产业辐射。18 天长城镇休闲核19 珠湖状元文化旅游区20谕兴龙通生态旅游度假区21釜山“龙王井”旅游经济开发区表4-2 滁州旅游重点规划项目分期建设时序表所属县市区重点规划项目建设时序近期中期远期琅琊区、南谯区、来安县、全椒县1 大琅琊国际休闲旅游综合体2 滁城商贸休闲旅游综合体(大滁城旅游接待主中心)3 来安康体休闲旅游综合体4全椒名人休闲旅游综合体5 碧水神山休闲度假区 凤阳县、定远县、明光市6 凤阳明文化休闲旅游综合体(凤阳旅游接
31、待副中心)7 小岗村三农文化产业园8 凤阳山休闲旅游度假区(世界地质公园)9 淮河民俗湿地旅游区10 梅市温泉休闲旅游度假区11 华东汽车旅游大本营12 皖东红色文化产业园13 定远城镇休闲核14 华东死海休闲度假区 15 明光城镇休闲核16 女山湖休闲度假区(世界地质公园)17 嘉山生态运动度假区天长市18 天长城镇休闲核19 珠湖状元文化旅游区20谕兴龙通生态旅游度假区21釜山“龙王井”旅游经济开发区规划期内滁州旅游项目开发总投资1876000万元,近期投资136000万元(上述费用估算不含土地拆迁成本、水电基础设施费和管理费用)。第13条 城镇旅游规划根据滁州旅游区域空间布局,以经济发展
32、和城市发展的总体格局为依托,在充分发挥自然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形成以“中心旅游城市、重点旅游乡镇、特色旅游乡镇”相互联结、沟通的三级网络体系,作为各级旅游接待服务中心。根据滁州旅游资源特点、旅游活动组织和交通便利情况,参考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如下旅游城镇体系结构:中心旅游城市(2):滁州市区、凤阳县城。重点旅游乡镇(6):沙河镇(南谯区)、石沛镇(全椒县)、女山湖镇(明光市)、桑涧镇(定远县)、铜城镇(天长市)、小溪河镇(凤阳县)。特色旅游乡镇(12):大柳镇(南谯区)、章广镇(南谯区)、施集镇(南谯区)、十字镇(全椒县)、半塔镇(来安县)、舜山镇(来安县)、汊河镇(来安县)、藕塘
33、镇(定远县)、二龙乡(定远县)、殷涧镇(凤阳县)、金集镇(天长市)、二郎口镇(全椒县)。第五章 旅游产品与重点旅游项目开发规划第14条 旅游产品开发思路(1)从“休闲观光”向“休闲度假”转变 由目前的较单一型产品向多元化产品提升。未来滁州旅游应致力于营造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商务(会议)旅游和专项旅游四位一体的多元化产品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尽管如此,观光旅游仍不可替代。观光产品是滁州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主体,山水生态要素与人文史迹要素的和谐结合是滁州观光旅游产品的典型特点,同时也为滁州发展休闲型观光旅游产品奠定了良好环境基础。(2)从“景点旅游”向“城乡旅游”转变 未来滁州旅游产品的发展不应再局限
34、于某些景区、景点的孤立开发,而是要致力于将整个滁州城乡建设成为具有良好美誉度、提供高质服务、保持温馨好客度的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旅游目的地的建设不仅是旅游行业本身的获利问题,而且对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扩大、整体发展环境的塑造、提升都有战略性的意义。(3)从“单独发展”向“区域联合”转变 从构建大旅游产品的角度,全面整合旅游资源,跳出旅游开发旅游,跳出滁州发展滁州,积极推进社会资源的旅游化,实施旅游、城市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体化,通过行业联动、产业联动和区域联动,共同开发滁州的旅游产品。尤其是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应与全市生态建设、生态型产业全方位互动与联动。通过产品创新体系,调整滁州市的旅
35、游产品结构,实施旅游精品工程,促进滁州市旅游产品的结构转型与升级,提高滁州市旅游产品的综合竞争力。第15条 旅游文化开发规划1.加强旅游文化资源的保护2.突出文化主题,强化文化特色3.重视旅游文化资源向文化旅游产品转化4.重点开发九大文化旅游产品名山古亭游(琅琊文化游) 文物古迹游 民俗文化游 红色文化游 宗教文化游 城乡文化游 名人文化游 饮食文化游节庆文化游 5.推进旅游文化的产业化第16条 旅游产品谱系参照旅游产品分类原则,将支撑滁州旅游发展空间布局的旅游区及支撑项目库按照休闲度假、观光旅游、商务会展旅游、专题旅游四大类产品标准进行系统归纳。如下图所示:滁州旅游产品谱系休闲度假类生态休闲
36、度假山水休闲度假城乡人文度假观光旅游类生态观光旅游文化观光旅游城乡风情观光商务会务类商务旅游会议旅游会展旅游商贸旅游文化旅游类专项旅游类乡村旅游明文化旅游科教旅游儒林文化旅游节庆旅游琅琊文化旅游自驾车旅游红色文化旅游图5-1 滁州旅游产品谱系图1.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是滁州市具有很大发展潜力和需要重点开发的旅游产品。要在自身资源和客源条件的基础上合理地开发和建设,以延长游客的逗留时间为目标,针对细分市场,提供高质量的休闲度假产品。规划重点建设的旅游度假区,要突出度假主题,营造旅游特色,大力提高其品位,以国际化水准开发旅游度假产品与设施,在建设综合性度假酒店的同时,加强主题度假和
37、分时度假,配套多样化、特色化的休闲娱乐设施和娱乐项目,实现高档度假设施及项目与面向大众需求的休闲娱乐设施及项目并存,满足旅游者不同层次的休闲度假需求。度假旅游产品还可以与生态旅游、体育旅游、会议旅游、旅游节事活动等进行组合开发,以丰富度假产品的内容,增强旅游产品的吸引力。2.观光型旅游产品观光旅游产品是目前滁州地区的主要旅游产品之一,是滁州市旅游发展的基础。要在现有观光旅游产品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开发,增加产品附加值,将具有代表性的资源(如吴敬梓故居、明皇陵、琅琊山、皇甫山、小岗村等)进行优化提升,形成滁州旅游精品。要重视观光旅游产品的创新和组合开发,在主题特色、展览形式、讲解方式和游客参与
38、程度上形成各自的个性。要在重点开发文化观光的同时,重视对琅琊山、皇甫山、韭山洞、卧牛湖、女山湖和九天峰风景区的开发,形成具有强吸引功能的山水观光旅游产品。美化城市旅游环境,建设好大滁城及凤阳县,形成城市休闲、购物中心,开发城市观光旅游产品。加强乡村旅游开发,特别是利用小岗村改革经典旅游村,加强培育农业旅游示范点,积极发展观光农业产品。要不断提高观光旅游产品与其它旅游产品的亲和力,丰富旅游活动方式。3.文化型旅游产品文化型旅游产品是滁州旅游的核心产品。要树立文化资源是滁州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的观念,大力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将旅游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成文化旅游产品优势。要合理定位,强化主题,深入挖
39、掘文化,合理表现文化,巧妙延伸文化,并要科学地组合产品,不断增加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和旅游吸引力。规划以凤阳明皇陵为龙头,整合明文化资源,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明文化旅游品牌。同时要加强对明中都皇故城、明中都鼓楼和龙兴寺的旅游开发。大力开发皖东红色旅游资源,构建红色旅游精品景区。重点提升以吴敬梓故居及襄河景观带为代表的全椒儒林文化、以欧阳修、醉翁亭为代表的醉翁文化以及中国改革第一村小岗村文化等,增加文化多样性,丰富滁州旅游内涵。提升现有节事活动的同时,开展一批新的节事文化活动。新建或拟建的旅游项目,在景点命名和活动创意上突出滁州历史文化特色;此外还要重视开发文化休闲旅游产品,提升产品的综合效益。4
40、.商务旅游产品商务(包括会议会展)旅游也是滁州目前需要大力培育的旅游产品,应该作为滁州城市旅游产品的主要产品形式,同时与购物、城市观光、休闲一起构成滁州城市旅游的主体。注重滁州开放形象的营造,创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借助毗邻南京、合肥的地缘优势,依托城市的现代化接待服务设施,主动对接南京、合肥的会议会展与节事活动,发挥“分工协作”、作用,争取一些专业性、区域性的会议会展来滁州举办或开辟分会场。积极建设展览中心、会议中心和旅游商务服务中心,完善和提高商务服务接待设施,培养专业的翻译导游人员。组合商务旅游产品,将会议旅游产品与多种旅游产品等进行组合,比如与观光度假旅游产品、文化旅游产品等进行组合,提
41、供满足商务客人和会议客人需求的服务和娱乐项目。开展大型旅游节事活动和商贸洽谈会,加强市场促销力度,突出滁州“大明摇篮、中国醉乡”的旅游城市形象。对滁州城及凤阳县进行旅游功能改造,将其开发成滁州市的游憩商务区,成为集观光、购物、娱乐、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旅游中心。5.专项旅游产品自驾车旅游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生活品位和质量的提高,家庭消费观念的转变,私家车会越来越普及,朋友自驾车旅游将成为流行趋势,其中蕴涵着巨大的旅游商机。要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信息服务、汽车租赁、汽车保险、救援安全等支撑保障系统,可成立自驾车旅游俱乐部,结合定远汽车试验场建自驾车旅游大本营,引导和促进自驾车旅游的发展。乡
42、村旅游乡村旅游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产品,而且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资源,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现有的安徽省农家乐旅游示范点为龙头,重点建设一批旅游乡镇、旅游名村,结合周边优质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依托优美的乡村自然环境,挖掘浓郁的地方特色,展现真实的乡村生活,提供多元组合的旅游产品。生态旅游滁州地区的自然资源丰富,各自然要素在每个景区组合良好,开发生态旅游具有较好的资源基础。目前比较适宜的地方在皇甫山、碧云湖、韭山洞、狼巷谜谷、女山湖、白鹭岛生态旅游区等地区。应以保护为主,开发为辅,创造返朴归真的旅游氛围,并可开展一些生态型的
43、参与性旅游活动(如登山、野营、垂钓等),以丰富生态旅游产品的内容。红色旅游滁州红色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皖东,包括:半塔保卫战旧址、抗大八分校纪念馆、藕塘烈士陵园、皖东烈士陵园、新四军二师烈士纪念林等,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在突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同时,把革命历史传统文化特征的资源产品化,构建红色旅游产品,努力创建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示范点。科普修学旅游修学旅游有着较好的市场基础和较大的发展潜力。结合合肥、南京地区的大、中、小学以及中专技校和艺术学校,选择相关的文化型、科普型、爱国教育基地的景点(如明皇陵、醉翁亭、小岗村、藕塘烈士陵园、女山湖地质公园等),围绕学习、科技、环保、爱国主义等为主题,突出
44、科技、文化含量和科技知识性、趣味性和参与性。体育健身旅游与观光度假型旅游产品组合,开展滑水、登山、自行车、蹦极等定向越野旅游活动,可以与有关体育组织联系,成为该项目的活动基地;与琅琊山森林氧吧、白鹭岛生态度假区养生文化相结合,开展运动养生游;与中医疗养相结合,推出针灸、推拿、按摩等旅游产品。节事旅游在做好“中国农歌会”、“中国滁州醉翁亭文化旅游节”、“凤阳花鼓文化旅游节”、“白鹭岛生态文化旅游节”的基础上,继续开展滁州其他旅游文化节事活动,如“全椒采桃节”、“醉翁文化节”、“儒林文化节”、“大明文化论坛”等,扩大影响,提升形象,吸引游客,提高效益。在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单个旅游产品的开发,更要重视产品的组合开发,只有有效地组合旅游产品,才能具有更大的市场适应性,才能更好地满足客源市场的需求。第1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