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市场营销论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715008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5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力市场营销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电力市场营销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电力市场营销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电力市场营销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电力市场营销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力市场营销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市场营销论文.doc(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本科生(业余)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 电力市场营销 办学学院 电气信息学院 校外学习中心 专 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年 级 09春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学 号 2011年3月 1日摘要市场营销不仅是要更好地满足需要而是要创造需要。本设计将从此角度出发,展开对电力市场营销的研究,首先分析了从电力市场的产生与中国电力系统的组织架构,主要讨论了电力工业体制改革的两个基本方面与四种基本模式、电力市场发展现状、我国电力市场发展的思考,世界各国电力市场改革对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启示,电力体制改革对电力公司价值评估的影响,农村电网用电量和电力市场结构,如何加快新型农村电网建设。然后根据

2、电力市场营销的供需趋势及市场潜力和电力市场开发及营销策略,对各个细分市场的客户特性进行了研究。关键词:电力市场营销,电力市场结构,营销策略。引言我国正逐步在发电环节引入竞争机制,在部分地区实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在电力体制改革的大前提下,转换经营思想、研究和开拓市场是广大电力 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供电企业的工作重点逐渐由生产向服务转变,服务业务流程将围绕客户需求进行重组,企业经营理念也开始 变以产品为中心为以客户为中心。因此,面对日益深入的电力市场化改革,开展电力市场营销及营销中的客户关系管理就成为电力企业的必然选择。总体设计思路电力工业是保证国民经济实现可持续增

3、长的重要基础产业,由于电力产品的产销瞬时与不可存储的特点,以及其网络供给与资本密集的要求,自电力工业诞生以来,各国均按照规模经济的理论采取发电、输电与配售电垂直一体化的垄断体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也无论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电力工业的垄断体制都受到了越来越大的挑战。这种挑战一方面来自于电力用户对降低电价和提高服务质量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来自于政府和所有者提高效率的要求。因此,传统的垄断体制被逐步列入改革议程,电力体制改革就象其他传统的行业如银行,保险,民航,电信,铁路,石化一样,面临的改革之路是:从自然垄断到有序竞争,通过行业重组与分拆,引入公平竞争的机制和规范的监

4、管制度来达到提高效率,降低价格,改善服务的目的。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经营模式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电力市场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计划用电转为市场开发,当前又实施了电厂电网分开经营的新模式。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给电力部门在今后的发展;带来新课题。因此,如何开拓潜在电力市场、提高电力市场终端能源占有率、提高电网供电量和电量的销售等关系到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就是我们电力企业需要花大力气调研和决策的问题。电力市场的产生 电力市场是应用计算机、现代化的测量和通信等设备,以电价作为控制电力交易的杠杆,进行负荷管理、电力系统运行,在电力生产者、电力消费者和输供电网络管理者之间实行平等、公正

5、的等价交换的系统的总称。 电力市场最早出现于美国,最早的电力市场是美国佛罗里达电力联合集团(FGG),它是电力市场的自然发展产物,从4050年代出现紧急功率交换到1978年建立电力经纪人制度形成电力市场。英国电力市场的建立是自主改革的过程。其实是撒切尔政府迫于当时政治和经济形势,实行包括对电力、铁路工业在内的国有工业私有化的政策,其间经历了19871998年10年时间。 发达国家电力市场法律立法走在电力改革之前,这与我国的情况显然不同。尤其需指出的是美国1998年在加州提出的独立系统管理员(ISO)电力市场模式是最新和较成熟的电力市场方案。它把辅助服务设计为电力辅助服务费用,如蓄能电厂并不创造

6、电能,但其作为发电厂要收取利润。这样一个市场模式在投入试运行后,取得非凡的经济效益:电费下降210(其中商业7,普通2),生产效率提高5070,服务质量显著提高(年平均停电由22h下降到8h)。 他们的成功经验表明:实行电力市场可促使电力企业从市场竞争中寻找契机、吸引投资、改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弱化政府行为,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可促使电力企业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能耗,减少成本,节约资源,可促使电力企业深化改革,为广大用户提供低价、优质、高效的用电服务,同时,还能有效地挖掘设备潜力,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在电力行业引入竞争机制后。人、财、物将形成优化结构,转变工作人员工作作风,同时能广泛吸纳

7、国内外资金,为电力工业的大发展和国民经济的腾飞创造条件。 因此,电力市场的出现是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数字方法学迅猛发展的结果,它的出现,必将给电力工业带来蓬勃的生机和活力,推动电力工业的商业化和智能化运营。 中国电力系统的组织架构 国家电网:分为华东、华北、华中、西南、东北、南方六个电网公司。各个电网公司又专设超高压运输公司(主要负责大的电网建设中输电线路的铺设)、各电力设计院、高压研究所(西安高压研究所、武汉高压研究所)、各省市电力公司等。比较重要的技术单位有上海电缆研究所。 省电力公司:主要接触的部门有生产计划处和电力物资公司。生产计划处简称生计处,主要职能是对电网建

8、设、改造和维护进行计划制订和出具技术方案,并对所属的各地市电力公司申报的计划方案和技术方案进行审核。这其中也包括了对电力物资供应商资格的审查和对产品质量和技术的鉴定。电力物资公司的主要职能是电力物资的采购。如办理入网选型、举办招标活动、制订招标书、制订采购计划等。 各地市电力公司:一般设主管局长,分管局长(人事组织、农电、生产计划),总工(分管技术)。下设生计科、物资科、设计院、供电分局、变电分局、农电分局和财务结算中心等。 生计科:和省局生产计划处的基本职能是一样的,生计科的直接领导一般都是总工。每个地区的具体情况不一样,有的地方甚至出现生计科和物资科争夺采购实权的情况。 物资科:和省局电力

9、物资公司的基本职能是一样的。一般合同的签订、回款 的初始程序都是在物资科,物资科也是销售人员最直接的客户对象。 设计院:负责电网建设改造中的出具设计方案和设计图纸的工作,对于产品的需求信息,可以在这里最早得知。 供电分局:负责整个城市的电网建设改造和维护工作。也是产品的直接用户之一。 变电分局:也叫输变电分局,负责整个地区的输电线路和变电站的建设维护工作。也是产品的直接用户之一。 农电分局:负责整个农村电网的建设改造和维护工作。也是产品的直接用户之一,但中高压的产品用量较少,架空线和低压产品的用量较大。 财务结算中心:回款是办理转帐手续的部门。电力工业体制改革的两个基本方面与四种基本模式 在全

10、球范围内,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政府和决策者对电力行业的改革采取了许多不同的方法和形式,但总结起来主要还是两个方面的改革:一方面是行业组织结构的改革,即行业内部的分工和结构分拆;另一方面是所有制方面的改革,即由国有制向股份制的逐步过渡。根据改革的进程和市场竞争的开放程度,电力工业体制改革的基本模式可以用一个坐标系来表示。在这样一个坐标系中,任何国家都能找到他们所对应的点:横轴表示市场竞争和选择权,纵轴表示所有制及政府控制的程度。根据该坐标系的分析与描述,可以用四种基本模式来概括电力体制的改革特点(参见图1、图2)。图1:电力工业体制改革(组织结构与所有制结构演变)坐标系图2:电力工业体制改革

11、四种基本模式结构图模式一:完全垄断模式。发电,输电与配售电垂直一体化,不存在竞争。在这种模式下,生产领域不受竞争的影响,电厂就是车间,用户不能自行选择电力供应商。单一垄断的电力公司掌握着电力的发、输、变、配、售各个环节,直到分配给最终用户。模式二:发电市场竞争模式。由一家买方或输配机构向多家发电商购电,开放发电市场,以促进发电生产领域的竞争。地区内输电与配售电仍然垄断。此种方式不允许发电商通过输电线路直达最终消费者。采购代理(单一买方)对输配电网及售电给最终消费者进行垄断。模式三:批发市场竞争模式。允许发电商向多家配售电企业售电,发电商有权选择配售电商,配售电商也有权选择发电商,直接购买电力并

12、通过输电网输送到最后消费者,但地区内配售电网络依然垄断。此种模式在电力生产领域和批发售电市场都引入竞争。在这种模式下的实现条件是输电网络必须开放,输电网络由非盈利的独力机构运营(一般为国有电网公司)。模式四:完全竞争模式。在批发市场竞争的基础上,进一步允许电力用户自由选择供电商,大用户可以直接向发电商购电,输电与配电线路都是开放的,配电业务与零售业务也是分离的,零售业务也是竞争性的。在这种模式下,发电,批发和零售电力领域全面引入竞争(参见表1)。一般说来,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就是在生产者和服务商中引入更多的竞争并给予消费者更多的选择。以上述四种模式为代表的竞争和选择的不同程度以横轴表示,左边是

13、完全垄断,右边是完全竞争。纵轴则是表示政府控制的程度,最高点是从政府机构完全控制开始,依次是政府所有但独立经营的国有企业,最后是以私有制企业结束。世界上所有国家电力工业的管理模式都可以在坐标系中表示出来。虽然很多国家的情况仍在不断发生变化,但所有的变化和改革都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移动政府控制在减少,竞争和选择在提高。坐标系纵轴的改革:反映所有制与政府管理控制的改革1.政府直接控制。政府部门与电力企业合二为一,其标志是政企合一的电力工业部。政府既拥有该行业的所有权又直接行使管理权,控制电力工业。政府既是所有者,规则的制定者,同时也是管理者,在充当不同的角色时有不同的头衔。投资由政府拨款,价格由

14、政府制定,收益也上交给政府。政府重视中央计划,电力工业也要求与其他工业相协调。电力工业被看作是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政府可以给电力企业强加其他责任,比如通过电价征收附加税费。(2)政府股权控制。由政府兴办的国有公司或国有企业进行管理和控制。政府授权一家国有公司从事全国电力工业或某一地区电力工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国家电力公司或地区电力公司),政府从对电力行业直接的控制中解脱出来。公司的董事会制定目标,任命人员进行管理以达到这些目标。这样的公司仍然需要执行政府的其他政策。在这样的体制下,需要有一个独立的行业监管机构,或直接由政府机构来制订价格和投资政策。法国的EDF即是国有企业,而英国的中央电力生产委

15、员会(CEGB)在电力体制改革以前也是如此。(3)政府间接控制。政府向投资者出售国有电力公司股权并允许私人资本进入电力产业,允许电力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募集资金,政府通过制定能源政策,监管电价形成机制,保证市场公平竞争。电力行业所有制的改革也是从政府直接控制到间接调控,直至允许私人资本拥有企业和资产,这些私营公司(股份公司)可以是上市公司,也可以是有限责任公司,公司股东期望这些公司能给他们带来回报。管理者对代表股东权益的董事会负责。这些企业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设立的独立的监管机构来实施监管。全球范围内,很多国家电力体制的改革都是从所有制和管理形式上的改革入手,这些改革都强调给企业带来压力,使企业朝着

16、商业化,公司化,股份化的方向发展。2. 商业化。政府放弃过多、过细的控制,充分给予企业自主权,注重利润和效益,这种改革主要是一种行为方式而不是组织结构上的变化。它通常包括采用独立的会计核算,政策性优惠税率以及把核心业务和其他的社会职能剥离分拆开来。3.公司化 从政府直接控制向独立经营的具有法人地位的公司转变。这主要是针对政府拥有的国有企业,资产的所有权和资本结构在这种转变之前应该确定。政府应该制定公司化的战略目标,包括公益性目标的实施。此阶段政府应引入市场监管条例以便于监督电价和投资政策。4.股份化 政府拥有的国有企业向私营企业的转变。当企业股份化后,因为管理者需要接受股票市场有关制度与规则的

17、监督,提高效率的各种激励机制就显得更加重要了。股份化也可以提高公司进入资本市场的能力。股份化通过发行股票和商业收购来完成。这就需要在股票市场上进行价格评估、发布招股说明书并进行注册登记。它通过对该企业的各种垄断因素加以更多的外部监管而得以完成的。这种转变的流程如图3所示。 总之,电力工业组织结构的分拆改制和所有制形式由政府所有向股份化演变是电力工业体制改革的两个相互联系的不同方面。(1)分拆改制是关于电力发、输、变、配、售的商业安排:把整个的工业组织结构分割开,引入竞争和选择。竞争是结构改革的最终目标。(2)股份化是从政府所有过渡到私人所有,提高效率是所有制改革的最终目标,也是所有制/管理体制

18、连续性变化的最终结果。上述四种模式中发电环节是最早开放市场,独立发电商(IPP)均处于被选择地位,电力体制改革后独立发电商(IPP)必然面对竞价上网的市场环境,是电力行业中最先被推向市场竞争的电力企业主体。电力市场发展现状自2000年初陆续开始的6个试点省(市)电力市场的运行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包括:初步实现了厂阿分开;探索形成了适合各省实际情况的几种有效竞价模式;对市场运营规则和监管规则进行了探索;积累了经验,提高了市场意识;大大促进了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并根据市场的进展,不断进行完善和改进。“全国联网、西电东送、南北互供”是国家电力公司“十五”规划的工作重点,2005年前

19、,除海南、西藏、新疆、台湾外,将实现全国联网。全国联网的逐步实施,为更大范围内的资源优化奠定了基础;随着三峡电站建成。促进了对建立大区、甚至全国电力市场的研究。 我国现有电力市场的特点是:单一购买者模式,即“1+N”模式,“1”是指电力市场和单一购买者,“N”是指参与市场竞争的各家独立发电企业。部份电量竞价上网,一般安排当年市场需求的1020作为竞价电量。双轨制竞价体系,基本电量按国家批准的合同电价结算,竞争电量部分按竞价电价结算。交易类型,我国现有电力市场主要采用长期合同、现货交易、实时交易的模式进行交易。生产调度与市场交易一体化。技术支持系统尚处于初始阶段,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现阶段,厂网

20、分开遗留问题、主辅分离、农电管理体制、电力法规建设、电价形成机制、电力市场建设等都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面对“十一五”规划,电力又面临新情况和新问题。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关于“十一五”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十一五”期间要抓住电力供求矛盾缓和的有利时机,巩固改革成果,把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化引向深入,重点解决电源结构不合理、电网建设滞后、市场在电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不够等突出问题。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出的基本原则。解决厂网分开遗留问题和电网主辅分离问题,构建符合国情的、统一开放的电力市场体系,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电价机制与政

21、策,坚持政企分开,健全电力监管体制等仍是今后电力市场化的主要任务。我国电力市场发展的思考 3.1 电力市场中的竞争、垄断与监管 电力是具有规模性经济、网络性经营的自然垄断性行业,其生产具有弱竞争性,消费具有弱选择性,所以电力市场中的竞争应该是适度的、有序的、有效的。电力改革需要引入竞争。但更要注意引入竞争的利弊分析和趋利避害。面对发、输、配、供分开而形成的发电侧竞争、售电侧竞争、输配电网专营的基本格局,要建立有能力的独立的监管机构和符合经济学原理的监管机制,把电价制定和监督权全部交给电监会,尽快建立一支懂技术、经济、财务和法律的监管队伍。 3.2 电力市场发展与电力规划 电力市场环境下的电力规

22、划因竞争机制的引入而面临新的挑战。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拉动了电力需求增加,但由于电力建设周期较长,造成电力供求由不平衡到平衡再到新的不平衡的动态变化。电力产能过剩与否要看最大负荷时能否保证供电。并有充足的备用容量。为此,电力市场中的电力规划应遵循电力系统成本最小原理,坚持电力系统综合资源规划优化原则,贯彻电力超前发展、保证充足备用、确保安全供电的基本精神。 3.3 电力市场中的电价机制 电力系统的发(生产)、输配(流通、交换)、供(消费)电形成由发电成本、输配成本和供电成本组成的成本链和由上网电价、输配电价与销售电价组成的电价链,并以电力供求与电价互动、电价竞争与电价监管互补的电价机

23、制形成电价。切记社会大众欢迎的电价并非是对整个国计民生最有利的电价。电价不仅要反映成本和资源稀缺程度,而且要保证电力企业的合理利润和对实施节能具有激励作用,维持电价与其他能源价格的合理比例。 3.4 电力市场与电力投融资 电力作为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其发展需要巨额资金。目前,我国电力建设不仅缺乏电源建设资金,更缺乏电网建设资金。为此,应发展电力金融市场,开发金融工具,建立电力项目在金融市场的商业融资制度,加强电力投资决策和风险评估,完善和扩展电力融资渠道。 世界各国电力工业及电力市场改革的进程与实践2.1 欧洲电力市场改革进程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家的电力体制改革上世纪80年代从英国开始,目前各国

24、进程与形式都不尽相同。l 欧洲共同体-倡导建立统一电力市场。1996年12月19日一致通过开放电力市场的决议,决议内容包括:参与的国家必须依据时间表开放电力市场,允许有选择权的电力用户自由选择发电商;允许发电商和有选择权的电力用户接入输电网络,称之为“第三方接入”;也允许单一买家或采购代理按约定价格向独立发电商购电,保持地区配售电垄断权;对发电市场采用招标机制或许可证制度来管理新增发电容量。欧洲共同体开放电力市场的决议发布以后,市场改革步骤加快,其主要影响有:许多国家和电力公司分拆发电,输电和配售电业务,分开会计帐目,成立不同的法人实体;行业并购与重组增加;电力公司开始以生产技术推动为导向转变

25、为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导向的业务阶段过渡;消除了欧洲共同体国家间内部贸易壁垒,竞争促进了价格的下降,加强了欧洲国家统一电网的步伐,有利于提高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行,北欧电力市场成为最开放竞争的电力市场。除了欧洲大陆联网建设以外,还计划建设环地中海电网,将北非,中东等二十多个国家电网相联,实现优势互补。l 英国-电力市场改革的始作俑者英国电力市场化改革始于撒切尔时代。1979年保守党上台,撒切尔夫人坚信“市场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廉价出售国有企业,开展一系列的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1988年本发表电力市场民营化白皮书,拉开了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序幕。英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核心是实行私有化与在

26、电力工业引入竞争同步进行。1990年3月按电力法重组产业结构:原国有垂直一体的垄断电力公司被分拆为12个地区配售电公司,3家发电公司和一家高压输电公司。建立电力库交易平台,允许大于0.1万千瓦的用户选择供电商。1990-1996年各公司股票陆续上市,完成民营化的所有制改革。1998-1999年允许所有的用户选择供电商,新电力交易规则(NETA)出台,2001年新电力交易规则(NETA)实行,以多个市场和双边合同取代强制性的电力库。l 法国/加拿大主张内部分拆,追求规模经济的典范法国电力公司(EDF)是由法国政府拥有的国有电力公司,垄断了法国94%的发电装机和100%的输配电业务,集发电,输电和

27、配售电业务于一身。在欧洲共同体倡导建立统一电力市场的政策推动下,法国颁布实施了电力公共服务事业发展和改革的法律,即新电力法。新电力法一方面继续坚持电力行业的公益性,保持EDF的国有企业性质,另一方面也确立了供电市场开放时间表并允许大的电力用户拥有选择权,设立政府电力监管委员会,在EDF内部实行发电,输电与配售电业务分帐核算。尽管有来自欧盟的压力,法国电力依然继续坚持纵向整合,坚持国有性质,追求规模经济,仅对发、输、配电业务实行功能分离和财务分开。实质上法电的改革在电力体制改革的模式中只选择推行横向改革,纵向坚持一体化战略。加拿大电力体制改革,特别是魁北克(HYDRO-QUBEC)的改革与法国相

28、类似,在电力系统内部分拆发电、输电与配售电业务,但积极利用资源参与美国各州的电力市场竞争,向美国输出电力。2.2 美国电力体制改革的进程美国电力工业一直以私有制为主体,其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放松管制,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电价,即坐标系中的横向改革。1978年美国公用事业管制政策法出台,允许投资建立电厂并向地方供电公司出售电力,形成独立发电商(IPP);1992年能源政策法出台,同意开放输电系统,并要求在电力批发市场引入竞争。1996年美国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FERC)进一步要求开放电力市场,实行厂网功能分离,分帐核算。在联邦法律和政策的指导下,各州政府根据当地能源资源和电力工业的发展水平采

29、取了不同的放松管制和改革措施。在美国本土的48个州中有20个州已经制定或实施了电力改革计划,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两种方案,两种结果。l 加州电力危机案例加州政府1995年开始推行以放松管制为核心的电力体制改革。5年以后加州电力产生了严重的电力短缺、电价高涨、两家供电公司寻求破产保护的严重局面。问题出现以后,世界范围的理论工作者、电力企业家和政府监管机构纷纷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加州这样的富裕地区其电力危机是怎样发生的?与其实行的电力体制改革有什么联系?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据美国能源研究协会的总结,其主要原因并非电力体制改革本身,而在于电力体制推行放松管制的改革过程中的设计方案存在结构缺

30、陷和不合理的市场设计。结构缺陷:加州电力市场改革设计的严重结构缺陷之一就是市场缺乏对备用容量需求的信号,这个信号就是投资者投资新的发电厂必须是有利可图的。也就是说电力交易市场所传递的信号不仅应反映当前市场的电力需求要得到满足,而且还要对将来需要增加的容量需求有足够的储备。在加州电力市场改革之初,当时加州电价是美国最高的几个州之一,也有足够的备用容量。但随后市场改革设计未能充分认识电力产品的特殊性质,未能考虑如何保证未来供给,如何在电力短缺发生之前有效地吸引投资者新建电厂。加州电力市场结构只是建立在现货交易基础之上,没有建立容量费用机制,缺乏备用容量要求。最终供给短缺演变成电力系统可靠性的危机。

31、新建电厂审批过严,环境标准要求过高:加州是美国各州中环境标准要求最高的地区之一,漫长的环境考察程序和地方社区的反对意见阻止了许多投资者的投资计划。据统计1998年加州开始电力改革之初曾有新建800万千瓦装机容量的计划,但实际开工建设的不到300万千瓦。在过去5年中,加州经济增长了29%,电力消费增长了24%,而电力装机总容量扣除退役的老机组几乎没有增加。 批发市场与零售市场价格脱节:尽管加州的电力体制改革被描述为“放松管制”,但实质上只是对发电环节放松管制,配售电环节的零售电价设计了最高限价,实行的是新的管制。由于发电容量不足,电力供不应求导致批发市场交易价格暴涨,大大超过了零售市场限价,一方

32、面消费者感觉不到电力供给市场的真实价格,从而不能进行相应的需求调整:另一方面,批发市场交易价格与零售市场价格倒挂是配售电公司所不能控制和承受的风险,以致于只有寻求破产保护。最终的结果是电力公司遭受严重财务危机,消费者付出巨大的缺电代价,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遭到重大影响。l 电力体制改革在其它州的成功经验 加州电力体制改革并非美国的唯一,德克萨斯、新英格兰、宾夕法尼亚、新泽西州等许多地区以降低电价、提高效率的电力市场改革都取得了成功。这些州的电力市场在放松管制的改革过程建立了一套有效的机制保证足够的电力供应。如德克萨斯州制订的市场规则要求电力公司在满足用户足够的电力需求的前提下,保证有足够的备

33、用容量,独立的发电商(IPP)既可以出售新电厂的电量,也可以出售发电容量。电力交易市场既有电量电价信号,又提供有容量电价信号,从而形成建立在市场基础上的备用容量需求和容量费用机制。德克萨斯州的改革晚于加州,改革之初的备用容量也少于加州,但德州已新增装机容量550万千瓦,另有1440万千瓦在建规模,不仅满足了本州电力系统的稳定供给,而且出口富余电力。美国电力市场以放松管制,降低电价,提高效率为目标的改革由联邦政府提供立法保障,各州政府具体安排,两种设计方案导致两种成败不同的结果。2.3日本:稳步推进的电力市场改革日本电力工业在1951年实行了所有制方面的民营化,形成了区域垄断的9家电力公司,这9

34、家地区电力公司在所在区域实行发、输、配、售电垂直一体化的垄断体制。由于日本的国土有限,一次能源基本都依赖进口,9家电力公司电源结构趋同,国内不存在电源结构优化调整和大批量电力交换问题。9大电网之间是弱联系,日本电源开发公司等独立发电商依靠长期售电合约与电网经营公司签订售电合同。日本政府由通产省负责电力工业的行业监管。监管的主要内容是:电价、环境保护和发展规划。其中电价监管的原则是: 1.成本补偿原则-按完全成本作为核定电价的基础;2.共同报酬原则-合理的利润,总资本回报率8%;3.公平负担原则-成本+利润+税收。对环境保护的监管主要是限制二氧化碳等有害物的排放和核电建设的环境评价;对发展规划的

35、监管主要是长期供求规划和电力系统平衡。1999年颁布实施的新电力法旨在促进竞争,提高效率,实现电力市场的自由选择。其主要内容有两点:1.允许占电力市场30%的高压用户(电压2万伏,用电2000千瓦以上)自主选择电力公司,直接参与电力交易市场;2.新建电源项目实行招标。新电力法颁布实施后虽然开放了30%的电力市场,但两年以来只有2%-3%的电力用户更换了供电商。日本电力体制改革走的是一条结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稳步推进的道路。2.4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等其它国家的电力体制改革进程电力体制改革不仅只在欧洲、北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而且成为席卷全球的浪潮。传统的英联邦国家如澳大利亚、新西兰已经参照英国模

36、式走完了所有制和放松管制、引进竞争两方面的改革。南美洲的阿根廷、智利也以采取了与本国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电力体制改革。更加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发展中国家也逐步吸收并推广发达国家的经验,走上了电力体制改革之路。 世界各国电力市场改革对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启示启示一:电力体制改革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不容忽视纵观世界各国电力市场的改革进程,传统的电力工业垄断经营之所以从80年代中期开始受到挑战,以行业分拆、引入竞争为标志的体制改革推广于90年代,至今方兴未艾,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两个主要方面:其一 现代通信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电力工业体制改革提供了技术前提和安全保障,是电力体制改革的必要条件。电力产品是现代

37、社会经济中的一项特殊商品,除了基础性、重要性和公益性以外,电力产品发、输、变、配、售瞬时完成,需求必须瞬间平衡,电能不可存储的特点决定了电力系统的分拆与重组必须依靠相应的技术措施作保障。现代通信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厂网分开,竞价上网;输(电)配(电)分开,用户选择的改革在电力报价、调度、计量、结算各方面提供了技术支持与保障,如同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的技术发展为电信工业的改革创造了条件,加速其垄断体制的崩溃一样,现代通信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也为电力体制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创造了必要条件。其二 电力现货市场供需基本均衡,期货市场备用容量充足,电力买方市场初现是电力体制改革的充分条件。电力

38、体制的改革对象是处于垄断地位的电力企业,改革的动力来源于消费者电力用户对降低电价,提高服务的要求,改革的压力来自于所有者(政府或私人股东)对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要求。电力产品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需求弹性低,发展中国家在电力短缺时期,发展就是硬道理。只有电力现货市场供需基本均衡,期货市场备用容量充足,电力买方市场初步形成,消费者对电力产品的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以后才有可能提出降低电价,提高服务的要求,才能真正在电力市场形成竞争机制。启示二:电力体制改革应结合各国政治经济的实际情况和电力市场发展水平确定改革目标,没有唯一正确的模式与方案从各国电力市场和电力体制改革的实践可以看出,电力体制改

39、革有不同的模式和不同的目标。对于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强调国家宏观控制的国家,如法国,改革的目标不是私有化和破碎分拆,而在于电力工业结构调整与竞争机制的引进;对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电力市场,改革的焦点和首要目标也是不同的。对于成熟的发达国家电力市场,其标志是电价水平一般反映了成本水平和投资回报率,用户有较高的电价承受能力,用电需求稳定而有限增长,在这种情况下,电力体制改革的首要目标是降低电价,提高效率,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及充足的发电容量和对投资者的吸引则是次要目标;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电力市场,电力短缺是主要矛盾,其标志是电力建设和容量扩充的资本需求很大,电价交叉补贴较为

40、普遍,用户对电价上调的承受能力有限,在这种情况下,电力体制的改革的首要目标是吸引电力投资,扩充发电容量,扩建并提升电网设施,维护系统的安全和可靠,而降低电价,提高效率和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与选择则是次要目标。启示三:电力体制改革要实现多重目标的平衡,改革的总体规划与方案设计至关重要电力体制改革、建立竞争性的电力市场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其主要原因是改革需要满足多重目标,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主要矛盾,而且多重目标之间又有矛盾和冲突。这些目标包括:1.用户希望获得低电价,高质量,安全稳定的供电服务;2.电力公司及其所有者希望企业快速发展,技术不断更新,得到较高的投资回报;3.政府希望国家的能源政策得

41、到贯彻实施,电力市场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并且在改革的过程中希望保持社会的稳定;4.环境保护部门与组织希望电力市场的改革政策有利于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以降低污染;5.政府的电力监管部门希望通过电力市场竞争机制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通过监管保证市场的公平与规范。电力市场的改革必须在上述目标的基础上寻求平衡点,要实现这种平衡,需要跟据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结合各国能源工业,特别是电源结构的特点和电力市场发展的不同水平来确定改革的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由于电力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基础性和公用性的特点,电力体制改革的总体规划和设计至关重要。纵观世界各国电力体制改革的实践经验,电力工业市场

42、化改革的规划和设计要点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电力立法必须先行。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出台必须有法可依,电力法的修订是电力体制改革的前提与保障。第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是电力体制只是改革的第一步,竞价上网的成功取决于批发市场的定价机制,包括现货交易价格和期货市场价格的规则、电量价格与容量价格、通信信息技术与结算系统、输电网络的开放准入与公正收费。第三:独立公正的电力市场监管机构与公开透明的监管法规是竞争性电力市场成功的保障。一般由电力市场监管委员会行使监管产业政策执行和核定价格形成机制等政府职能。第四:电价核定的基本原则要遵循客观规律,与改革的目标相一致。科学合理的电价核定机制对电力市场长远稳定健康

43、发展至关重要,各国电价市场化遵循的基本原则一是成本补偿原则-电价能够补偿合理的成本支出;二是合理报酬原则-电价能够让投资者有合理回报;三是公平负担原则-用户负担的应是成本加利润,取消不合理的交叉补贴。电价市场化并不能改变上述原则,而是在市场竞争机制下更好地运用上述原则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启示四:我国电力工业体制改革开始起步,但必将经历长期的循序渐进的改革过程在新世纪的头五年,我国电力工业得到了高速发展。 2005年电力装机容量达到了5.08亿千瓦,年发电量2.47万亿千瓦时,均位居世界第二,成为世界电力生产和消费大国。电力工业保证了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缓解了电力短缺的“瓶颈”制约,主要得益于

44、政府投入(开征电建基金、三峡基金、农网改造基金)和开放发电市场的政策。特别是鼓励集资办电、多家办电、允许外资办电的政策,造就了一批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在发电环节打破了国家电力一统天下的垄断局面。2002年是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划时代的一年,国家电监会成立,原国家电力公司分拆为两家电网(国网+南网)、五家发电公司(华能、华电、国电、大唐、中电国际)、四家辅业公司,加上独立的发电主体:三峡总公司(水电)、广东核电集团(核电)、国投电力、神华集团、华润电力等,“厂网分开、主辅分离”的基础基本确立,发电市场多主体竞争态势基本确立,对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电力供求矛盾趋于缓解之后,我

45、国电力工业长期在垂直一体化的垄断体制下的管理制度已难以适应多元投资主体和买方市场的新的形势,垄断体制下形成的地区市场分割,成本刚性增长,电价只升不降,利益错综复杂,竞争意识缺乏,经营效率低下等沉疴顽症广受批评。广大用户和社会民众对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翘首以待,参与电源开发的多元投资主体所拥有的独立发电企业期望有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公正合理的电价机制。电力体制改革在我国面临行业内部分拆重组和产权所有制改革双重改革,继“厂网分开”以后,输电系统与配售电系统的分开(“输配分开”)已经开始考虑,但是,电价监管、市场准入(项目核准)和公正独立的调度与电费结算机制等基本的市场制度、规则严重滞后,电价和投

46、资准入依然实行行政审批,国家各部门职能认识分歧,电力体制改革依然任重而道远。电力体制改革对电力公司价值评估的影响 公司/资产价值评估离不开对行业发展和改革趋势的预测,评估师对行业基本面的判断犹如投资人对公司基本面的认识。1.电力体制改革-电力行业价值链与基本商业模式的变革电力体制改革后,行业价值链被纵向拆分为四类业务,这四类业务,即: 竞争性发电业务政府管制的输电网络服务和系统运营行业监管的电力交易商、经纪商与电力交易所可分拆竞争的配电服务与零售商尽管全球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模式各国不尽相同,但这四类业务在全球比较发达的电力市场中都存在,且这些业务需要的核心能力相同,全球能源市场日益一体化,为大的

47、能源跨国公司跨市场运营和进行资产组合管理提供了便利条件。这四类业务根据特性分为竞争性业务和被监管业务。 2.电力体制改革为评估业提供了新的业务机遇我国电力体制改革与电力市场的发展方兴未艾,2005年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国有资产达到10.6万亿元, 其中9家电力中央企业(2家电网+5家发电集团+三峡水电+广东核电)资产规模为2.5万亿元, 资产规模和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占 中央企业的23%和18%。我国电力 工业发展数据比较: 1949年 装机:184.86万千瓦 发电量:43亿千瓦时 ,居世第25位 1987年 装机1亿千瓦 从新中国成立到装机1亿千瓦用时38年 1995年 装机2亿千瓦 新增1亿千瓦用时7年,居世界第3 2000年 装机3亿千瓦 新增1亿千瓦用时5年,列世界第二 2004年 装机4亿千瓦 新增1亿千瓦用时4年 2005年 装机5.08亿千瓦 新增1亿千瓦用时19个月在已经开始实行的“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过程中,电监会和国家电网公司分别还遗留有920万和647万千瓦发电资产有待处置,在区域电网发展和今后“输配分开,用户选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