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万达品牌调研报告....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717134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连万达品牌调研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大连万达品牌调研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大连万达品牌调研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大连万达品牌调研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大连万达品牌调研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连万达品牌调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连万达品牌调研报告....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1年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现状和展望一、“国际贸易中心”的内涵和标志(一)“国际贸易中心”的内涵国际贸易中心是以国际大都市为依托,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转口贸易、离岸服务为核心,以高度自由化的贸易体制为基础,实行符合国际规范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经济发展能级较高,对周边国家和地区辐射能力强,在世界城市网络体系中起到中枢功能的中心城市。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传统国际贸易中心阶段和现代国际贸易中心阶段,在不同发展阶段国际贸易中心有不同的内涵。传统国际贸易中心主要以货物贸易等有形贸易为主,具有城市功能健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跨国公司云集等特征。现代国际贸易中心与传统

2、国际贸易中心相比,无形贸易和离岸贸易地位凸显,跨国公司总部和重要的地区总部集聚,城市的功能更加完备和多样化,同时它也是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等,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等要素的重要性相对下降,而制度环境等成为关键因素之一,信息化是现代国际贸易中心的技术基础。目前,从贸易模式构成上国际贸易中心可分为两类:“腹地型”国际贸易中心和“转口型”国际贸易中心。“腹地型”国际贸易中心(又称加工贸易主导型)是指依托国内广阔的腹地,以国内完整而发达的产业体系和广阔的国内市场为支撑形成的国际贸易中心。这些国际贸易中心兼具国内贸易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双重功能。“转口型”国际贸易中心(又称转口贸易主导型)是拥有优越的地

3、理位置、配套的设施条件和人才优势,但由于当地市场狭小、资源贫乏,生产力受客观条件制约难以充分发展而形成的以转口贸易为主的国际贸易中心。国际公认的“腹地型”国际贸易中心有纽约、东京和伦敦,“转口型”的国际贸易中心有新加坡等。香港是个特殊类型的国际贸易中心。在回归祖国之前,属英国政府管理,回归后成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与大陆属不同的关税区。从形式上看香港是“转口型”国际贸易中心,但由于其主要依托珠三角地区的广阔腹地和物流支撑,因此从本质上来看它仍是“腹地型”国际贸易中心。(二)“国际贸易中心”的标志衡量一个城市是否建成国际贸易中心,有以下几个标志:1、经济总量。城市的经济总量在国内和国际上具有重要地

4、位,人均GDP处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以上。2、贸易规模。对外贸易依存度在150以上,口岸贸易发达,转口贸易在口岸贸易中占有较高比重。口岸贸易在该国对外贸易和世界贸易总值中占有重要地位,内外贸市场统一。3、港口货物吞吐量。口岸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量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地位,分别位居世界前10位。 4、现代服务业发达。第三产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达到50%以上,其中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在GDP中占有较高的比重,具备完善的现代服务业体系。5、贸易主体多元化。跨国公司总部和重要的地区总部云集,国际贸易主体和主要国际采购商云集。商贸流通企业达到20万家以上,其中跨国公司占有较大比重,依托跨国公司的全球网络成为全球

5、经济的控制中枢。6、金融高度对外开放。汇集世界著名金融机构,外国银行一般要达到200家以上。7、发达的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普及率较高,电子商务交易额占国际贸易总额的30%以上。二、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充分必要条件从世界上现有国际贸易中心的情况来看,其之所以最终成为世界公认的现代国际贸易中心,往往需要具备如下的充分必要条件。(一)从加工贸易主导型(亦称腹地型)的“国际贸易中心”城市来看,其所要具备的充分必要条件之一是强大的国内工业生产体系和巨大的国内市场容量,具有国际经济中心的实力,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了发达的加工型国际贸易,从而在发挥两个扇面(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的辐射功能上起到同等重要的中

6、心作用。一方面它将当地和国内生产的产品既通过内销渠道在国内市场上销售,又通过外销网络大量出口到国外市场;另一方面它从国外大量进口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供当地和国内的生产与生活消费之用,从而成为像纽约、伦敦、东京那样起着内贸中心和外贸中心双重功能的国际贸易中心城市。(二)从转口贸易主导型(亦称转口型)的“国际贸易中心”城市来看,其所要具备的充分必要条件之一是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基础设施条件优良,即城市地理位置一般处于大洋岸线的中部,深水良港的天然条件。同时,港口设施高度现代化,港区管理高度电子化,运输集装箱化程度很高,港口与经济腹地间已建成完善便捷的集疏运网络,航线和航运市场发达

7、,空运发达并具有方便快捷的城市交通体系。这类国际贸易中心一般也是国际航运中心,具有国际航运中心的实力。无论是“腹地型”还是“转口型”的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它们本质上并无多大差别,它们的经济结构都是外向型的,都必须与国际市场紧密相连,贸易规模巨大,在本国或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都需要具备以下一些共性的充分必要条件。1、具备完善的市场体系和灵活的市场机制国际贸易中心都具有完善的市场体系和灵活的市场机制,即交易市场品种齐全,交易机制高度市场化。交易市场品种齐全主要是指:(1)产品市场,即实物批发和零售市场;(2)要素市场,包括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产权市场;(3)国际

8、性服务市场,特别是交通运输、通讯、信息、第三方物流、贸易支援、会计、律师、公证、评估咨询、中介服务、广告、会议展览等服务业的发达,能够为贸易提供范围广泛的各类服务;(4)期货市场及衍生品市场,达到相当的对外开放程度。2、必须是跨国公司总部或重要地区总部的集聚地跨国公司的空前发展是当代国际贸易领域中的一个新特点。跨国公司是当今国际贸易最直接的经营者,它从资源最佳配置的角度出发,将产销网络遍及全球,其内部贸易和外部贸易都极大地推动了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大。而作为跨国公司总部的城市就形成了全球商业网络的控制节点,并相应地成为全球城市体系中的顶级城市。现代国际贸易中心凭借其完善、发达的综合功能体系理所当然

9、地成为跨国公司总部或地区总部的首选,成为跨国公司的决策中心、采购中心和营销中心。从对世界上100家最大跨国公司的总部和重要的地区总部的分布情况考察来看,可发现当今世界的几个国际贸易中心正是跨国公司最为密集的地区。3、国际金融中心与国际贸易中心相生相伴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主要是使金融活动国际化,即资金融通、外汇交易、保险业务以及证券市场的作用和影响远远超过本国范围。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特征,具有高度开放和国际化的金融制度安排,是众多的境内外金融机构集聚地,外国银行个数一般要达到200家以上,特别是汇聚世界上著名的金融机构,大量资金通过这些机构流动,为银行、跨国公司、贸易机构提供各种国际性短中长期信贷

10、,发达而结构合理的金融市场体系,为全球经济和贸易提供各种融资、贴现、结算、担保等金融服务,而且流动速度快,金融创新层出不穷,为国际贸易中心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撑。国际金融中心不建立,国际贸易中心中的离岸贸易就无法实行。目前,世界上几个主要的国际贸易中心城市,都同时是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对国际金融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4、信息化是现代国际贸易中心的技术基础当今国际贸易的发展涉及众多行业的综合进步,信息革命在影响各个行业的同时,也深刻改造了整个国际贸易的方式,信息化已渗透到现代国际贸易的交易、金融、装卸、运输、仓储、展览、传媒、广告等各个部门和环节。现代国际贸易中心已经成为运用计算机信

11、息网络最密集、电子商务普及程度最高、商务资讯传播最迅速和自由的地区。5、具有高度开放和国际化的自由贸易制度安排随着国际贸易中心城市间竞争日趋激烈,贸易制度的自由度、开放度、透明度和国际化法制的健全和规范程度、政府的管理方式和工作效率等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已经成为吸引国际贸易商的关键因素,自由贸易制度安排涉及到创业自由、经营自由、投资自由、商品进出自由、资金进出自由、人员进出自由这些相辅相成的六个方面。此外,较低的税率和简明的税制,完备的保税自由贸易区功能,较多的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良好的社会诚信体系,较低的通关成本和较高的通关效率,较少的政府行政许可,已经成为建设国际贸易中心重要的竞争性条件。

12、三、上海与国际贸易中心的差距上海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中心城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上海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和宽领域的对外开放,上海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发展发生了深刻变化。与现代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相比,上海主要还存在以下差距:1、经济实力和产业结构等方面还存在差距。上海虽然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但从国际比较来看上海在经济实力还不强。无论是GDP、人均GDP、贸易总量还是在产业结构构成上,上海都距离国际贸易中心还有一定差距。目前,上海服务业增加值只有香港的四分之一、东京的十分之一;外汇日交易量只有伦敦的千分之一,商品批发销售总额不及纽约的六分之一,国际集装箱中转量占集装箱吞吐总量还不到百

13、分之一。转口贸易是上海作为国际贸易中心的重要支撑,目前上海转口贸易占比只有4%,与香港75、新加坡35相比差距还很大,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力较弱。2、城市综合服务体系与国际贸易中心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与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发达的服务体系相比,上海在城市服务功能,特别是为国际贸易活动提供高层次的商务和金融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近几年上海第三产业占全市GDP的比重一直徘徊在50%左右,而世界上几个主要的贸易中心都在70以上。尽管上海在国际服务贸易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但上海服务贸易总量规模仍然较小,产业结构尚未完成从制造业到服务业的转型,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服务性公司,本地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弱,国际服

14、务贸易是逆差,且主要集中于传统领域,比如运输、商务服务等领域,而新型服务占比不到7%。管理咨询、会计、现代物流、律师、医疗卫生、教育等高层次的服务行业与其他国际贸易中心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国际化的专业人才仍较缺乏。3、尚没有实现商品和要素市场的高度自由化。目前,上海仍缺乏高度自由化的贸易制度,内外贸融合度还有差距,同时,金融对贸易和投资的支持和服务还远未与国际接轨。我国人民币尚不能完全自由兑换,不但影响了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地位的提升,而且制约了上海金融业国际化程度的加深。与其他国际贸易中心相比,上海在资金、保险、黄金、期货等市场的规模较小,国际结算业务刚刚起步,相关的制度还不健全,导致吸引国外金

15、融资本上受到制约,难以与其他国际金融中心竞争。4、交通运输网络建设仍不能满足国际贸易中心的需要。上海目前尽管已经建立了较为健全的城市交通网络,形成了连接国内的发达的公路、铁路和内河交通网络,并是中国国内唯一拥有两个国际机场的城市之一和拥有中国最大海港港口的城市,但与其他国际贸易中心相比,上海无论在国际航线分布上,还是在内陆货运能力、服务水平、信息技术手段等方面均落后于其他国际贸易中心城市。5、跨国资本和人才要素的集聚度远低于其他国际贸易中心。在跨国公司总部、外国银行、外资保险机构数量等方面,上海也远远落后于香港,落后于其他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在外籍人才方面,上海的比重也很低,导致许多跨国公司很难

16、在上海本地找到优秀的国际化管理人才。这对于上海吸引国际跨国公司云集、发展总部型经济带来影响。四、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目标总体判断:将上海与世界几个主要的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相比较,目前上海已基本超越了传统国际贸易中心的阶段,正处于建设现代国际贸易中心的初级阶段。上海既具有形成“腹地型”国际贸易中心的条件,即广阔的长三角地区为支撑、区域内制造业发达以及相对较强购买力的国内市场等,同时也具有形成“转口型”国际贸易中心的港口和地理优势,有洋山深水港和周边的诸多副港配合,有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的设施条件和政策条件优势等。因此,在向现代国际贸易中心城市迈进的过程中,上海可选择“腹地型”国际贸易中心和“转

17、口型”国际贸易中心模式相结合的具有上海特色之路。其发展目标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8-2010:上海基本建成“腹地型”的国际贸易中心的基本框架(以香港为参照城市)。第二阶段:2010-2015:上海基本建成“转口型”的国际贸易中心(以新加坡为参照城市)。第三阶段:20152020:上海基本建成兼具“腹地型”和“转口型”的国际贸易中心(以纽约、东京和伦敦为参照城市)。到201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腹地型”的国际贸易中心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基本形成万商云集、内外贸相互补充、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相互融合的统一大市场;基本形成以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并举发展的国际贸易新格局;基本形成符合国际惯例、

18、规范有序、相对自由的国际贸易和金融发展环境;五、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重点今后几年将是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关键时期。上海在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快内外贸一体化进程,形成统一的内外贸市场。从内涵上看,现代国际贸易中心一般也是国内商贸中心,因此,实现内外贸一体化是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上海内外贸仍处于分立状态。为此,今后几年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重点是:1、要加快内外贸一体化进程,确立内外贸相结合的商务管理模式。结合建设国际贸易中心,进一步改革现有商务行政管理体制,整合现有内外贸管理职能,实现内外贸管理一体化,消除目前内外贸管理部门分离,保持与全国

19、商务管理模式一致,确保政令畅通,管理到位。2、实行与国际接轨的内外贸统一政策。强化商务管理部门在经济管理中宏观调控职能,充分借助国际市场,加大对国内市场流通调控的力度,构建统一的市场和促进要素的自由流通,实行与国际规范相一致的内外贸政策。3、强化商务主管部门的公共服务意识。明确商务管理部门的职能和职责,并以提供公共服务成为商务主管部门的主要工作职能,探索商务促进手段的多元化和市场化,发挥中介行业机构和组织的作用。(二)加强长三角区域合作,形成合作共赢的新格局。目前,上海口岸进出口货值中有一半左右来自长三角地区,本市进出口中有40来自长三角地区。上海要建设成为“腹地型”国际贸易中心,必须要依靠广

20、阔的长三角腹地作为支撑,实现长三角区域联动发展。1、抓紧建立合作共赢、联动发展的新机制。要充分发挥长三角城市发展联系会议制度的作用,在产业结构、产品布局、人才流动等各方面协调建立利益共享、合作共赢的联动机制。2、加强长三角区域物流规划的协调和配合。整合长三角区域内物流资源,促进区域内港口、机场、码头等物流设施的合理布局,构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3、推进长三角区域通关便利化。以上海电子口岸为依托,推进长三角统一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逐步推进以“属地申报,口岸验放”为主要内容的长三角区域通关一体化,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三)大力吸引跨国公司,形成万商云集的新局面。跨国公司是带动国际贸

21、易的重要载体,世界贸易的40是在跨国公司内部完成。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必须要大力吸引跨国公司及其总部。1、继续重视吸引跨国公司。深入吸引世界500强企业,鼓励和引导已投资的500强外商扩大投资。按照“功能性机构-核心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依托500强等核心企业,吸引上下游关联企业进入,推进产业链、产业集群发展。进一步优化吸收外资来源地结构,加强对欧美地区国际产业转移的承接力度,不断扩大与港、澳、台合作与交流,加强与台湾经济贸易技术合作,继续做好日、韩等国的招商引资工作。2、做好跨国公司总部和地区总部的吸引工作。优化上海贸易投资环境,为跨国公司总部和地区总部云集上海提供良

22、好的服务和发展环境。积极争取国家政策,鼓励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到上海开展投资,鼓励跨国公司开展内部贸易。3、强化为跨国公司提供公共服务功能。依托投资促进平台,整合数据资源,建立健全数据库群,实现各信息资源系统的对接和统一,完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建立外经贸信息中心,为外商提供上海投资环境分析、产业发展情况、外商投资法律法规数据库等服务。(四)培育本土的国际跨国公司,带动国际贸易的发展。跨国公司是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中坚力量。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除了要大力吸引国外跨国公司来上海投资创业之外,还必须要加大力度培育属于上海自己的本土跨国公司,这是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重要任务之一。1、培育一批上海自己的

23、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中型跨国公司。结合上海的比较优势产业、战略需求和市场需求,梳理下一步“走出去”的优势行业,确立下一步“走出去”的市场主攻目标,在海外投资和境外工程承包的实践摔打和积累中,逐步培育出一批上海自己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中型跨国公司,从而带动国际贸易的发展,形成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中坚力量。除了鼓励上海企业继续探索收购兼并境外有品牌、有市场、有技术的企业之外,要积极探索股权置换、在境外做BOT项目、“先引进来,再走出去”、“先走出去,再引进来”等新型的对外投资方式。2、充分发挥上海的优势,提高上海企业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推动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和对外工程设计企业充分利用上海的产业、技术、

24、人才和融资优势,主动与中央企业、外省市企业、外国著名承包商组成项目联合体,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形成和力,共同投标承包境外大中型工程项目。3、探索多种方式鼓励上海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在资产组合上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推动上海企业积极尝试与世界著名承包商在境外设立中外合资公司的试点,“借船出海”,“同舟共济”,拓展高端市场空间。同时,鼓励上海企业收购控股外国工程承包企业和设计咨询企业,取得当地的各类投标承包资质,在更多国家争取更多的总承包项目取得“通行证”,向外输出自主知识产权,在国外打造上海的“精品工程”品牌。(五)确立服务贸易发展重点,推动服务贸易发展。服务贸易的发展是建设现代

25、国际贸易中心的重要内涵,推动服务贸易的发展是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重要内容。今后几年,上海在发展服务贸易方面重点开展以下工作:1、协调推进服务贸易重点项目建设。完善落实部市共建协议,依托本市不断完善的服务业基础性、功能性设施建设,加强对服务业“引进来”、“走出去”重点投资项目的跟踪协调推进。建立市区两级年度服务贸易重点项目名录,对重点项目建设运营中遇到的困难及时予以协调。2、做好服务外包的推动工作。加强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建设。编制上海市建设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发展规划,实施上海服务外包示范区认定和管理办法(暂行),依托服务外包示范区,继续做好服务外包招商引资工作。帮助服务外包企业做大做强。3、聚焦重

26、点区域服务贸易试点工作。充分利用不断建成的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或集聚区的政策优势,大力推动服务贸易项目落户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或集聚区。以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契机,加快服务贸易相关试点工作,探索适合服务贸易发展特点的有效管理体制,力争将浦东新区建成上海服务贸易先行先试区。4、搭建本市服务贸易公共信息平台。开通上海服务贸易工作政府网站,建立起服务贸易主体与政府管理部门之间畅通的信息交流平台引导、培育一批以服务贸易为对象的国际展会,重点包括物流展、旅游展、服务外包展、设计展、动漫展等。鼓励服务业、服务贸易相关行业协会发挥作用。5、进一步完善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国家关于促进服务贸易发展

27、的各项政策措施,制订本市实施细则,出台本市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若干意见。(六)加强会展行业管理,推动上海国际会展中心建设。上海要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必须依托已有的产业优势、区位优势和服务优势,实现会展业持续健康发展,把上海建设成为重要的国际会展中心城市之一,为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奠定基础。1、进一步推进会展行业市场的对外开放。上海具有举办国际性会展的重要经验。上海可以发挥浦东新区先试先行的政策优势,在会展行业市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吸引世界性组织、国际行业协会、友好城市和著名跨国公司来沪办展、办会,加强与国际会展行业组织的交流。鼓励上海的展览业企业与国际著名展览公司合作办展,提升上海展览业的整体水平,

28、提高办会水平。2、加强会展业发展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按照全市总体规划,进一步加强支撑会展经济发展的设施、信息、政策等平台建设,不断提高会展行业的内在发展动力,以适应国际级会展城市的要求。在展览场馆建设方面,要加快建设速度,做好世博场馆的后续利用工作,整合资源,合理布局,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办展需求。3、进一步走专业化、国际化道路,打造上海的国际展览品牌。科学分析国际展览市场的发展趋势,充分利用上海的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正确定位,推动展览业的走专业化和国际化发展道路。在上海的重点和优势产业中逐步挑选并确立30个左右国际知名的展览品牌,进一步扩大上海作为国际贸易中心的集聚效应。培育一批品牌展览会,提高

29、办展国际水平。推动网上展览会发展。争取到2010年有20个品牌展览获得UFI(全球展览业协会)标志。4、进一步规范展览市场秩序,优化市场环境。要进一步加强展览市场的规范运行和整体行业的诚信体系建设。提倡公平竞争,鼓励精诚合作,完善展览项目评估体系和展览投诉中心,为会展经济发展营造一个公平、有序、健康的市场环境。(七)加大品牌培育力度,积极培育一批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国际贸易中心城市一般同时也是国际著名品牌产品的汇聚地,都有自己的品牌企业,这是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的名片。今后几年,上海在品牌培育方面将加大力度,全力打造品牌之都。1、全面实施品牌扶持战略。根据上海经济与产业产品结构,着力打造上海的出口

30、品牌,加强政策引导、改善培育环境,扶强作大上海的品牌和品牌企业。落实上海市出口名牌评选行动计划。发挥优秀出口名牌和重点培育品牌的示范效应,鼓励企业培育有影响力、有市场竞争力的自有品牌产品,扩大品牌产品的出口规模,重视对出口品牌的保护,使上海有30个品牌列入商务部全国出口驰名商标行列,有23家企业内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品牌企业。2、形成促进品牌扶持的良好环境。通过政策激励,鼓励企业实施品牌的国际化发展战略,注重品牌生产与服务的国际标准,加大研发投入和人才培养,保持品牌的持续创新动力,加强出口品牌的营销与拓展。充分发挥行业与中介组织在推进实施品牌战略的作用,组建上海出口品牌企业联盟,建立上海出

31、口品牌的社会评价体系和评价指数,扶持一批专司打造上海出口品牌业务的中介机构。3、建立政府推动、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品牌培育与扶持体系。加强品牌扶持政策导向与法制规范建设,推出一系列促进与保护上海出口品牌发展的政策与配套措施。注意搭建品牌培育与综合管理的信息平台、融资平台和综合管理平台。结合上海服务贸易发展重点,争取三年内涌现出一批有影响、有规模的服务贸易企业,培育壮大服务贸易龙头企业和品牌企业。(八)加强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电子商务的应用程度是衡量国际贸易中心的重要标志之一。今后五年,上海要积极推动电子商务发展。重点工作是:1、着力完善政策法规环境,引导电子商务健康发展。认真

32、落实 “十一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要求,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针对本市实际情况,加快推进本市电子商务立法工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扶持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经认定的电子商务企业视同软件企业享受有关税收优惠支持。重点扶持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骨干企业电子商务、行业电子商务平台、电子商务第三方服务机构、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等本市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2、以支付、信用、现代物流为重点,加快完善电子商务发展支撑体系。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支付体系。加快培育以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第三方电子商务支付机构,为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支付提供便利服务。加快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鼓励和促进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

33、建立内部交易信用管理体系,并与本市个人和企业联合征信系统实现信息共享,为电子商务安全交易提供必要保障。积极推进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建设。3、加快推动电子商务应用,支持本市两个优先发展。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点领域,按照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运作、社会参与的模式,建设扶持一批沿产业链展开的行业电子商务应用平台,通过建立行业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换机制,促进行业内有序竞争与合作,提高行业信息化及电子商务应用的整体实力。加快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引导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合理配置资源,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集约化社会发展环境。继续推动网上创业工程。4、建设完善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实现电子商

34、务可持续发展。完善电子商务企业经营监管机制,加强电子商务宣传和教育培训。积极整合电子商务各专业教育培训资源,多层次、多渠道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各行业应用电子商务的能力。积极推动和鼓励企业、行业协会、高校等电子商务相关组织开展各类国际交流活动,加强与国内外的信息沟通和人才交流。(九)构筑市场化、社会化的贸易和投资推广、促进和服务体系。纵观当今世界上几个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的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和方式,基本上都局限在:j推动立法;k制定和实施维护国际利益和公共利益、有利于公平竞争、有利于持续、平衡、协调发展的政策;l检验政策的效果及修正; m监管违法违规行为。贸易和投资的推广、促进和服务,均由一些法

35、定机构、工商社团和企业来承担。因此,上海也要构筑市场化、社会化的贸易和投资推广、促进和服务体系。第一层次是法定机构:在政府构架之外,设置一些比较独特的群体,它们依法存在,不以赢利为目的,行使一定的政府职能,从政府获得一些经费,成为法定机构。如设立(1)上海贸易发展中心;(2)上海投资促进中心;(3)上海的海外办事处;(4)上海出口信用保险局等等。第二层次是工商社团,一般以商会或协会形式存在。其主要活动是:j维护本行业的发展,保证公平竞争,制定完善的行业范围,通过自律形式的约束会员的行为;k与一些国际经济组织和国家地区的工商机构建立会务联系;l组织参加和承办一些国际商贸活动、商品交易会、经济研讨

36、会及考察活动没,为工商界提供各种经济信息服务和政策咨询、商务帮助等。第三层次是民间的专业咨询机构。主要涉及律师、会计师、测量师、建筑师和商业顾问方面。这些机构以赢利为目的,具有较强的专业水准,能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客观上规范了企业的行为。它们自身是服务业的一种类型,同时,又对促进服务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也为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提供服务。六、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主要突破口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也是历届上海市委、市政府为之奋斗的目标。上海在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进程中,仍将面临以下一些约束条件。这些约束条件将成为上海建成国际贸易中心的重要突破口:

37、1、上海要抓住时机推进更加开放的金融市场建设。上海要为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发展完备的金融网络,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达到本地银行和外资银行享有平等的经营权利和政策待遇,吸引世界著名金融机构落户上海。当前金融市场建设要重点突破企业债券市场、金融期货期权市场、以票据市场为主的货币市场,发展货币经纪、金融租赁、金融仲裁等非银行金融机构。2、选择保税区或保税港区试行“准自由港”政策。由于上海不是一个独立的关税区,其执行国家统一关税和国内税的制度,是形成国际贸易中心的一个回避不了的障碍。但整个上海不能成为一个独立关税区,并不能否定选择一个海关特殊监管区试行“准自由港”政策的可能性。我们认为选择洋山保税港区

38、或者外高桥保税区较为适宜,争取在原有的功能上试行每天有总量控制的货币自由兑换、资金汇入汇出自由、较低的国内税税率和简明的税制、开展离岸金融、以及实施其他“准自由贸易”政策,只对禁运物品实行进出口管制。这样会大大地促进国际间转口贸易的增长和吸引跨国公司国际贸易运营结算中心的落户。在适当时候,争取中央同意,赋予上海自主订立浦东新区贸易和关税政策的权力。3、形成与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相配套的法制体系。从上海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按照国际通行规则要推动几项重要的地方性立法:(1)上海市流通市场管理条例。为调整和规范流通市场主体和有关主管部门之间、市场主体(采购商、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运输商、代理商)之间

39、的关系和良好的市场秩序提供基本的制度规范,确立有关主管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和协作机制。此条例的主要内容包括:(1)流通市场主体市场管理规范;(2)市场行为管理规范;(3)市场秩序监管规范;(4)市场监测调控规范;(5)信用管理规范。(2)上海市口岸综合管理条例。在现有法律框架下率先试点完善口岸管理和“大通关”相关法规、制度,使上海成为监管最规范、通关最便捷、收费最合理、服务最高效的口岸之一。此条例的主要内容包括:(1)制定口岸电子平台和电子数据管理规范,在现有法律框架下确认电子数据的法律效力,对电子平台运行相关问题做统一规定;(2)加快上海电子口岸建设步伐,优化口岸“一站式服务”网络,实现与口岸

40、物流和电子商务平台联网,建设“安全、便捷、高效”口岸。(3)、上海市关于加强贸易和投资促进工作的若干意见。为了加强对企业的贸易、投资方面的服务,提升上海建设国际上海贸易中心的形象。此规章的主要内容包括:(1)进一步整合和积聚本市的贸易和投资促进机构的资源优势,增强合力;(2)进一步明确本市国际贸易和投资促进机构的工作职责等。(4)上海市保护知识产权管理条例。在上海建立国际贸易中心的进程中,知识产权保护已经成为跨国公司进入上海的一个重要的评估要素。此条例的主要内容包括:(1)保护知识产权的管理;(2)建设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3)规范知识产权中介服务市场;(4)侵犯知识产权的处罚;(5)各执法

41、部门的职责以及执法的办法。(5)上海市国际贸易电子交易管理条例。为电子商务交易提供明确的法律架构和管理制度,是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进程中必不可少的技术性保障条件之一。此条例的主要内容包括:(1)电子记录和数码签署的法律地位;(2)核证机构的法律地位和管理制度;(3)电子信息正确性、保密性和完整性的法律保护和公共电子核证;(4)电子商务服务的管理制度。(6)、上海市企业征信系统管理条例。建立综合性的企业信用风险预警、传递、管控机制和责任追究处罚制度,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软环境”之一。此条例的主要内容包括:(1)企业征信系统的法律地位;(2)第三方国际贸易在线征信系统的法律保护和管理制度;(3)各相关部门的相应职责和管理;(4)对损害征信系统行为的处罚和执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