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有机化学基础》详解.ppt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3719028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6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有机化学基础》详解.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化学有机化学基础》详解.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化学有机化学基础》详解.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化学有机化学基础》详解.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化学有机化学基础》详解.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有机化学基础》详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有机化学基础》详解.ppt(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鲁科版 有机化学基础授课思路、策略、措施,2,授课思路一:主抓“结构”决定“性质”这一主线,有机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强调“从典型到一般”“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想,建立起结构、性质、反应、合成之间的有机联系,以结构反应类型有机反应合成应用为线索,将全书串联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本模块授课思路,3,系统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学习各类有机物的性质和应用,认识有机物在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学习个别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初步体会有机化学对于人类文明、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作用。,授课思路二:从必修中来到选修中去,4,理论学习的建立在必修有机化学的

2、基础上,5,必修化学学习的有机物烃类物质:甲烷乙烯苯烃的衍生物:乙醇乙酸、乙酸乙酯油脂、糖类、蛋白质,有机化学基础选修模块学习的有机物烃类物质:烷烃烯烃乙炔、炔烃、苯及其同系物烃的衍生物:乙醇、醇类物质乙醛、醛和酮 糖类乙酸、乙酸乙酯、取代羧酸 氨基酸油脂、糖类、蛋白质和核酸,个别物质学习,类别物质学习,授课思路三:,6,必修2中只学习了几个有限的有机化合物,像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等。选修课程要丰富代表物的类型,增加新的物质醛。其次,每一类有机物中,必修仅仅研究简单的代表物的性质,选修课程要丰富学生对一类有机化合物的认识。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有机物的类别。如在“烷烃和烯烃”的

3、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回忆必修 2 知识入手,通过结构上的 相似性理解化学性质上的相似性,通过结构上的递变性了解某些物 理性质的变化,从而将甲烷、乙烯的性质迁移到烷烃、烯烃上来,类似的情形很多,如乙炔(炔烃)、乙醇(醇类)、乙酸(羧酸类)、乙醛(醛类)、丙酮(酮类)等;又如当学完乙醇的各种化学反应以 后,可以及时提出“是否所有醇都能发生以上反应?”这个问题,让学生根据反应机理进行具体分析,使学生更深刻了解醇的各种反应的本质,从而顺利实现从个别到一般的迁移。有机物分类、组成和存在的认识从代表物上升到类别。也就是,不应该一到有机化学的学习,就奔着化学反应去,然后就拘泥于典型有机化合物身上。,7,

4、授课思路四:知识网络化,引导学生把以上物质的转化关系具体化,如“转化需要什么条 件?”“属于什么反应类型?”“有没有特殊性?”等,促进学生深 刻理解各类物质转化的一般性和特殊性,进一步明确知识之间的结 构序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演绎能力,同时强化记忆能力。,将知识网络化,培养学生归纳演绎能力。有机化学中各类物质的 联系常利用知识网络图来表示,如下图:,8,本模块教学策略,1、加强教学活动设计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如何才能把新课程理念下“三维”目标得到真正的落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与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如何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呢?我们化学组重点围绕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研

5、究:(1)核心内容的设计:本节课的正文有哪些内容?教材为什么设置这些内容?这些内容在整个模块教材中具有什么功能、占有怎样的地位?与以往相关教材内容相比,新教材作了哪些改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动?根据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重点是什么?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教学内容的顺序应该怎样安排?是否需要将教材内容的顺序重新调整?若需要,如何调整?(2)学生活动的设计:本节课设置了哪些活动栏目?这些栏目的设置意图是什么?主要的学生活动有哪些?哪些问题需要进行相互交流?具体如何设计?哪些活动性栏目可以直接利用?哪些需要经过整合?哪些可以进一步创生?如何对学生活动进行引发和启发?可否将一节课中多个学生活动连为

6、一个整体?学生活动可能会出现什么结果?如何应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我们在化学组内集体备课时就对以上问题展开进行了讨论,最后再有主备人整理成一个完善的授课思路和模式,成熟完善后开始上先导课,全组集体听课后再进行修改,然后其他老师再开始全体上课。,9,本教材仍然保留了必修课程中“联想质疑”“观察思考”“活动探究”“交流研讨”“方法导引”“迁移应用”等活动栏目,以及“知识支持”“资料在线”“身边的化学”等资料性栏目;另外,本教材还设置了“追根寻源”“拓展视野”等栏目,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丰富对有机化学的认识。比如,通过“联想质疑”等栏目建立与化学必修课程模块的密切联系,充分利用同学们已有的经验

7、和知识组织新的探索学习;利用“知识支持”等栏目提供必要的有机化合物结构与反应原理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认识本科程模块与其他课程模块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的关系。,2、充分运用好教材中的各个栏目,10,3、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教材有机化学基础信息呈现中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通过 表格归纳整理物质的性质、结构、反应规律以及不同物质的性质、结构比较,还有反应原理的比较等,比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中,列出了“有机化合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在“单键、双键、叄键”的教学中列表比较了共价键的参数;又如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和烷烃、烯烃沸点的比较,由于醇、烷烃、烯烃的结构不同,使其化学性质 也存在着较大差异,请完成

8、下表的空白,并加以对比总结”等,所以当教材中出现以上类似问题时,不要急于把结论教给学生,而 是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它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索、对比、分析,发现异同,进而总结出规律或形成概念,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归纳总 结的能力。,11,1.模型演示在有机化学基础中,大量出现了有机化合物分子空间结构,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因而在教学中需要多用直观手段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如采用分子结构模型搭建分子结构,或让学生自制(穿插)模型来探究有机反应的反应机理。,四、科学合理选择教学手段,2.挖掘教材的实验资源,充分利用探究式教学。,有机化学基础教材中,实验资源丰富,在教学中,要充分 利用这些资源,如“

9、碳酸、苯酚、乙酸的酸性强弱比较”“在苯酚 分子中,苯基影响了羟基的活性,那羟基是否影响苯环的活性”,“乙 醇、苯酚中都有-OH,,12,其性质是否相同”等问题都可以通过设计实验 方案进行探究,强化化学实验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一个重要手段。对 富含探究要素的知识或验证性实验要采用探究式的教学策略,比如 在学习苯酚的性质这个知识单元中,教材把苯酚的物理性质直接给 出,然后再通过演示实验来进入化学性质的教学,这种处理方式既 浪费了实验资源,又让学生很被动接受苯酚的物理性质,如果改为 取出苯酚样品,让学生“闻一闻”“看一看”“做一做(溶解性比 较),然后再让学生归纳总结得出结论,这样所花的时间最多几分 钟

10、,实验后的苯酚溶液还可以作为后续化学性质探究的再利用,这 种变化与直接呈现的认知途径完全不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提升都不可同日而语。,13,1、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有机化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开展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的主题活动,让同学们真实的感受到世界的进步与化学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让他们知道只要他们认真学习也许下一个可以“改变世界”的人就是他,从而学生们就不会认为他们每天学习的知识都是与生活毫无联系,将来都用不上的东西,也就不会觉得乏味无趣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模块教学措施,14,2、教学过程中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有机化学学习的一般规律与方法:结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

11、制法(工业制法、实验室制法)一类物质。教师教学中要围绕这一主线对各类有机化合物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理解,虽然有机化合物种类多,数目巨大,但有规律可遁,有方法可用,并不是生搬硬套,主要是学习方法的掌握。例如:讲到乙炔时,因为之前讲过乙稀,老师可以引导让同学们自己推测出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通过实验让学生能自行得出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从而总结出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的区别,重点认识到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的加成、氧化、聚合反应。得出乙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总就出乙炔的用途。通过乙炔的讲解的,得出炔烃因为都含有所以碳碳三键性质与乙炔相似。,15,3、是要重视直观教学,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在有机化学基础这一

12、选修模块中,出现了大量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空间结构,对于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有机物,教材中一般都会给出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以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但考虑到学生对于物质结构与性质这部分的知识还没有充分接触,以及新课程中一些较复杂的立体有机化学知识的出现,如顺反异构和手性分子等知识,在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采用模象直观手段,利用分子结构模型(球棍模型)让学生搭建分子结构模型、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有机分子结构图等。例如,对于苯分子这么一个平面型的结构学生都是非常熟悉的了,但思考习惯较好的学生在学了苯的加成反应之后可能会联想到环己烷,对于环己烷这一类似于苯的分子,学生则很难想象或理解为什么环己烷当中碳原子和氢原子不会

13、处在同一平面上,而我们也不可能给学生讲解有关环烷烃的张力等较深的知识,此时我们指导学生使用分子结构模型(球棍模型)构建环己烷和苯分子的球棍模型,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这个问题。,16,4、重视实验中培养学生动手、观察、总结能力,教材中无论是“活动与探究”,还是“观察与思考”栏目,无论是现成的探究题目,还是可供教师挖掘的探究知识点,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思辨精神,应对这些内容我们在教学设计时都给予足够的关注。例如探究溴乙烷与NaOH乙醇溶液消去反应中的气体产物,教材中有梯度性地给学生提供了两个探究问题:(1)为什么要在气体通入KMnO4酸性溶液前加一个盛有水的试管?起什么作用?(2)除

14、KMnO4酸性溶液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检验乙烯?此时还有必要将气体先通入水中吗?这些探究性问题设计成学生实验之后,学生都非常乐意开动脑筋,然后将思考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辅助实践,教学效果非常的好。,17,5、分类指导,培养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是一项重要的常规性工作。在课后我们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加强学习策略、学法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根据教学的各个环节,研究学生掌握基本学习方法的训练途径,比如: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实验、做作业和复习小结等,针对每个环节的特点,加以具体指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方面的训练,我们重在“严”字上下功夫,真正做到落实,使学生终身受益。此外,针对化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教育和学法指导。比如,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实验、基本计算等各类知识的学法指导,尤其应注意化学概念的形成及同化策略,化学知识与技能的迁移策略,化学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策略等。,18,教学进度安排,19,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