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六则》课件.ppt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720288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PPTX 页数:52 大小:1.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六则》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论语六则》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论语六则》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论语六则》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论语六则》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六则》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六则》课件.pptx(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1论语六则,第 六 单 元,孔府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山东曲阜“三孔”,孔庙祭祀孔子的地方,孔林孔子墓地,PPT模板:PPT素材:PPT图表:PPT下载:PPT教程:资料下载:范文下载:试卷下载:教案下载:PPT论坛:PPT课件:语文课件:数学课件:英语课件:美术课件:科学课件:物理课件:化学课件:生物课件:地理课件:历史课件:,1.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实词、虚词)。2.理解、背诵课文,并掌握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3.感受古人论学的道理,并学以致用。,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论

2、语 论语是记录孔子与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的书,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现在通行的论语20篇,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朗诵课文,划出停顿,并给难读的字词注音,一、生 字,论()语愠()说()罔()殆()逾()焉()惑(),二、通假字:说:通“悦”,愉快。罔:通“惘”,迷惑不解 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划分节奏,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译文孔子说:“学了并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与我探讨学问),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我不怨恨他

4、,不也是君子吗?”,说:,乎:,知:,而:,这个意义后写作“悦”,愉快,高兴,同一师门的师兄弟,了解,却,重点词语,朋:,“不亦乎”,表示反问,“乎”相当于“吗”,愠:,君子:,怨恨,心里不满,指道德修养高的人,时:,按时,(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知:,可:,为:,矣:,理解,领会,可以,做,相当于“了”,以:,凭借,故:,旧,这里指学过的知识,(讲学习方法),(三)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在学业上陷入困境。

5、”,殆:,危险,罔:,迷惑不解,(讲学习方法),(四)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拥有知识的人不如爱好知识的人;喜爱知识的人不如以学知识为乐趣的人。”,乐:,愉快,快乐。这里的意思为“以(它)为乐,好:,喜好,(讲学习态度),(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文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选取他们的好的东西加以学习、采纳,他们(身上)不好的东西(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行:,焉:,善者:,从:,走,于之,在其中,好的方面,采纳,听从,其:,他们,他们的,三人:,虚数,几个人,(讲学习态度),(六)

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三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岁我的道德修养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规矩。”,立:,惑:,逾矩:,成就,即有所成就,疑惑,超越法度,天命:,上天的意旨,由天主宰的命运,有:,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孔子自述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学习效果),论语六则表明了学习上几个方面的问题?,本课所选各则都是谈

7、学习的,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学习态度还有的是学习结果。,讨论本文的主要内容,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效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不逾矩。,图解课文,看谁背得快,请你把文中的一句话送给你的同学、朋友、老师或者自己,并说明理由。,论语六则,看谁答得对,练 习,1、用课文的原句回答问题。(1)作者阐述学和思辨证关系的句子的哪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作者强调“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根据是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在孔子看来,“人不知而不

8、愠”是一种“君子风范”,那么作为“君子”应具有哪些风范?高尚的道德,宽广的胸襟,善良的心地。(4)第一则讲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要勤勉学习,还要按时温习,把学习当作一件乐 事。学须有友。个人修养。(5)作者阐述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什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6)文中阐述如何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点的句子是什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7)告诉我们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 善者而改之。(8)老师教导我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9)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9、。”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的一句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0)“温故”和“知新”是不是两件并列的事?该如何理解。并非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 了。,2、论语中很多话后来成为成语,请找出来。,(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知新),(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人行必有我师),(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择善而从),3、指出“而”字的用法。,(1)学而时习之()(2)人不知而不愠()(3)温故而知新()(4)学而不思则罔()(5)默而识之()(6)学而不厌()(7)择其善者而从之(),(1)顺接 并,就,便(2)转接,但是(3)顺接 就,便 或

10、不译(4)转接 但是(5)顺接 表修饰 地(6)顺接 而且(7)顺接,不译,【填一填积累】1.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现在写作“_”,_(2)学而不思则罔“_”通“_”,_(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通“_”,_答案:(1)说悦愉快,高兴(2)罔惘迷惑不解(3)有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2.一词多义答案:(1)表顺承/表转折(2)快乐/以为乐(3)理解、领会/懂得,3.古今异义(1)可以为师矣古义:_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2)六十而耳顺古义:_今义:耳朵答案:(1)可以凭借(2)听觉,4.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_)(2)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_)(3)好之者不

11、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_)答案:(1)按时(2)学过的知识;新的知识(3)以为乐,5.文言句式(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省略句,省略“以”的宾语“之”)译文:_(2)其不善者而改之。(省略句,省略谓语动词“择”)译文:_答案:(1)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个)做老师了。(2)发现(自己也存在着)他们那些缺点时就应该加以改正。,6.名句积累(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不亦乐乎?_,不亦君子乎?(2)学而不思则罔,_。(3)_,其不善者而改之。答案:(1)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2)思而不学则殆(3)择其善者而从之,中考必考虚词,之、其、而、以、于、乃、

12、虽、为、者、且、则、然、乎、与。,虚词“而”的用法,而(连词),表示并列,相当于“和”、“与”。,表示顺承,相当于“就”、“才”。,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但是”。,表示因果,相当于“因而”、“所以”。,表示修饰,可不译。,本课虚词总结,而,表转折: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顺承:温故而知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表修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 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 欲,不逾矩。,学而时习之,文言文的翻译原则,信:紧扣(忠实)原文。达:字通语顺,语气不走样。雅:要求简明,优美,讲究 文采。,文言文翻译的具体方法,留

13、、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书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1)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2)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即变单音词为双音词;通假字换成被通假字;古今异义的词需要替换。,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如“波澜不

14、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文言文翻译的步骤和方法有一首口诀:古文翻译,有其顺序;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句不离段,词不离句;难解句子,前后联系;仔细斟酌,揣摩语气;省略句子,适当补齐;加上括号,表示增益。遇有倒装,调整词序;专有名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惯例,“吾”“余”为我,“尔”“汝”为你。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考察全句;增删留变,合情合理;如无标点,审慎段句;对照原文,力求直译;直译不便,酌情意译;字词句篇,贯通一气;全文译完,检查仔细。,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孔子,梦想的力量,当我充满自信地,朝着梦想的方向迈进,并且毫不畏惧地,过着我理想中的生活,成功,会在不期然间忽然降临!,1、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3、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4、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