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宏观经济学-第四章--经济增长模型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723150 上传时间:2023-03-17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2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宏观经济学-第四章--经济增长模型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第四章--经济增长模型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第四章--经济增长模型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第四章--经济增长模型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第四章--经济增长模型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级宏观经济学-第四章--经济增长模型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宏观经济学-第四章--经济增长模型课件.ppt(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经济增长理论的回顾,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6)主要观点: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分工引起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生产劳动在全部劳动中所占的比例是决定财富增长的主要因素。而生产劳动则依存于资本积累的数量。因此,国民收入用于生产劳动的比例越大及劳动生产率越高,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就越快。,经济增长理论的回顾(续),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主要观点:一定的利润率是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技术进步,则谷物价格的提高引起货币工资相应地上涨,从而使利润率随之下降到一定限度时,资本家积累资本的动因消失,储蓄即资本积累也就完全停止了,社会进入这样一种状态:年复一年地

2、只能实现简单再生产的静止不变的状态。,经济增长理论的回顾(续),马歇尔,资本家延迟他的消费(意味着进行资本积累)及企业家对工商企业的组织管理,导致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本主义财富的增长,工人则分享其利,因为工资会随之提高。实际上强调资本家的投资和企业家的经营管理活动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四位一体”公式。,经济增长理论的回顾(续),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1912)中的创新理论才真正将经济增长作为一个专门的课题来研究。他认为,资本主义本质上是经济变动的一种形式和方法。就是说,资本主义经济本质上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推动这种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和原因在于企业家的“创新”活动。,经济增长理论的回顾(续),上述是自

3、亚当斯密国富论至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增长主要的理论观点。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是在凯恩斯建立的宏观经济模型基础上,把凯恩斯短期静态和比较静态均衡分析的国民收入决定论的理论框架,用来考察资本主义生产力在长期的动态发展过程。战后增长问题的研究有了很大发展。,从时期上看,第一时期是50年代,主要建立各种经济增长模型,探讨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途径。第二时期是60年代,主要对影响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寻找促进经济增长的途径。第三时期是70年代之后,研究了经济增长的极限,即经济能否无限增长与应不应该增长的问题。,从类型上看,第一是从经济史的角度考察西方怎样从传统的社会,通过经济增长逐步实现现代化的历史

4、过程。最典型的是罗斯托。第二,把经济史和经济分析的研究成果,同丰富的数量资料结合起来,对一个国家的增长过程的经验研究。主要代表是库兹涅茨(经济增长的特征)和索洛(经济增长的源泉),第三是建立各种各样的经济增长模型进行完全抽象的纯理论分析,主要运用微观和宏观的均衡分析法,考察在长期的经济增长的动态过程中,假如要实现稳定状态的增长所需要的条件。,经济增长的含义、特征及源泉,经济增长的含义,库兹涅茨的定义: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调整的基础上的。含义 经济增长的标志是国民收入的增加

5、 必要条件是技术进步 充分条件是制度与意识的相应调整,经济增长的特征,按人口计算的产量的高增长率和人口的增长率生产率本身的增长是迅速的经济结构的变革速度是高的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的迅速改变经济增长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大经济增长的情况是不平衡的 1、2是总和的比率;3、4是结构的转变;5、6是国际间的扩散,增长理论与发展理论,增长理论以发达国家为对象,以GDP的增加为中心,称为增长经济学。发展理论以发展中国家为对象,以从不发达状态过渡到发达状态为中心,称为发展经济学。目前的融合的趋势。,增长理论与发展理论(续),增长和发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经济增长指更多的产出,而经济发展既包括更多的产出,同时也包括

6、产品生产和分配所依赖的技术和体制安排上的变革。经济发展除了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外,还要包括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工业份额的上升和城市化。此外还要包括人口增长结构、消费结构等方面的变化。,经济增长的源泉,总生产函数 Y=AF(K,L)资本(物质资本)源泉 劳动(数量与质量)技术进步 资源配置的改善 规模经济 知识的进展,经济增长的核心问题,经济在时间上的大幅度增长经济是如何实现长期增长的?经济在空间上的巨大差异为什么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异?怎样理解像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增长奇迹?,经济增长模型,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新经济

7、增长模型,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本模型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R.Harrod)和美国经济学家多马(D.Domar)在上世纪30、40年代分别提出的。由于两个模型的内容基本相同,故一般称为哈罗德多马模型。,经济均衡的条件,G=GW=Gn,如果GGW,1、假定s=sd 当GGW,则必然有vvr,这时,资本家就感到资本短缺,从而进一步追加投资,而投资的增加,通过乘数作用,使实际增长率更高,更加偏离有保证增长率。资本短缺更为严重,从而形成累积性的扩张。,2、假定v=vr GGW,则必有ssd,这就意味着实际储蓄率也即实际投资率大于意愿的储蓄率,投资需求强烈,从而资本家增加投资,其结果与1、相同。,

8、由此可见,只要GGW,经济就会出现累积性的扩张,反之,当GGW时,经济就会出现累积性的紧缩。由于G=GW是罕见的,偶然的,所以经济总是在紧缩与扩张的交替中波动发展。,GwGn,这表明意愿增长率超过了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所能允许的程度。由于增长受到了劳动力不足和技术条件的限制,资本家因无利可图而压缩投资,从而引起经济停滞趋势。,Gw Gn,这表明意愿增长率尚未达到人口增长和计划素进步所允许的水平,增长不会受到限制,资本家将增雇工人,扩大生产,因而有可能出现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Gw=Gn,这表明在既定的技术水平下,社会全部劳动力和生产设备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假如此时又有G=Gw,则社会既实现了稳定均

9、衡增长,又保证了充分就业,于是就实现了充分就业的稳定均衡增长。所以,实现最理想的长期增长的条件是:G=Gw=Gn,哈罗德多马模型的意义,将凯恩斯的理论动态化、长期化,并重点阐明了投资的双重作用。说明了经济波动的原因和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均衡增长的条件,并将其模型化。强调了资本积累(储蓄率或投资率)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阐明了国家干预和实现调控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必要性,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索洛和斯旺在上个世纪50年代提出的。该模型的基本假定为:有资本和劳动力两种生产要素,且两种要素可相互替代(即K/L的比率可以变动);在经济的任何时

10、候,劳动力和资本都可以得到充分利用经济处于完全竞争条件下,劳动力和资本都按照各自的边际生产力而分得相应的产量。,索罗模型的框架与假定,索洛模型关注四个变量:产出(丫)、资本(K)、劳动(L),以及代表“知识”或“劳动的有效性”(A)。在任何时候,经济拥有一定量的资本、劳动和知识,并且对这些要素进行有效的组合,就能够得到产出。因此,生产函数一般采取以下的形式:YtF(Kt,AtLt)(41)这里,t表示时间。,在这个生产函数中:第一,时间并不是直接被引人生产函数,而是通过K、L和A引人,那是因为只有当生产投入发生变化时,产出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最为明显的是表现在存在技术进步的时候,这也

11、就是为什么要引入知识变量的缘由。第二,A与L以乘积的形式引人。在这里,AL被称为有效劳动,并且以这种方式引入的技术进步被视为劳动扩张型或哈罗德中性。界定A如何进入的方式与模型的其他假设结合在一起,将意味着资本一产出比率K丫被最终确定下来。,如果知识以Y=F(AK,L)的形式引入,则技术进步被称为资本扩张型或索洛中性如果知识以Y=AF(K,L)的形式引入,则技术进步被称为同变扩张型或希克斯中性。,索洛模型关于生产函数的假设,生产函数关于两个自变量(资本与有效劳动)是规模报酬不变的。这就是说,如果两个自变量乘以任何非负的常数c,就会使产出以相同的倍数改变,即生产函数为齐次生产函数:F(cK,cAL

12、)cF(K,AL)对于所有c0(42)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可以被视为两个假设的结合:一是假设经济规模足够大,以致专业化的收益已被全部利用。二是假设除资本、劳动和知识以外的其他投入相对不重要,尤其是忽略了的重要要素是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令c1AL 得:F(K/AL,1)=F(K,AL)/AL 令k=K/AL,y=Y/AL,f(k)=F(k,1)得:y=f(k)这就将单位有效劳动的产出表达为单位有效劳动的函数。假设生产函数f(k)满足f(0)0,f(k)0,f,(k)0,f,(k)0意味着资本的边际产量为正,但是边际递减的。,一个典型的生产函数是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F(K,AL)K(AL)1-

13、01不难看出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具有齐次性,既规模报酬不变。f(k)=F(K/AL,1)=(K/AL)=k f(k)=k-1 该方程为正,当k趋于0是,f(k)趋于无穷大,且f(k)0,如果资本、劳动和知识的初始水平给定,并且劳动和知识以不变的增长率增长,即:L(t)/L(t)=n;A(t)/A(t)=g n和g是外生的参数。dlnX(t)/dt=dlnX(t)/dX(t)dX(t)/d(t)=X(t)/X(t)根据上述关系:lnL(t)=lnL(0)+nt lnA(t)=lnA(0)+gt,给方程两边取指数:L(t)=L(0)ent A(t)=A(0)egt 即L和A以指数形式增长。在封闭

14、的经济条件下,产出可以分割为消费加投资。投资的产出份额s是外生的全不变,资本的折旧速率为 由此:K(t)=sY(t)-K(t),模型的动态平衡,在索洛模型中,劳动和知识被视为外生变量,仅仅将资本行为信为分析经济行为基本特征的要素。,因为k=K/AL,两边对时间t求导数,且L(t)/L(t)=n;A(t)/A(t)=g 得:k(t)=sY(t)/A(t)L(t)-k(t)-nK(t)-gK(t)=sf(k(t)-(n+g+)k(t)这就是索洛模型的基本公式。sf(k(t)为有效劳动的实际投资;(n+g+)k(t)为持平投资,即为使k保持在现有水平上所必须进行的投资。其中:k是折旧,目的是保持资本

15、存量不至于下降;n+g表明当有效劳动以该速率增长时,资本存量也会以该速率增长,从而保持k不变。,每单位有效劳动的投资,k,(n+g+)k,Sf(k),持平投资,实际投资,K*,简化的分析,基本方程(两部门经济I=S=sY)折旧率为 K=I-K=sY-K K/N=sy-k(1)k=K/N k/k=K/K-N/N=K/K-n K=(k/k)K+nK K/N=k+nK(2)(1)(2)k=sy-(n+)k(3),(续),(n+)k的含义:nk:一定的人均储蓄用于装备新工人,每个工人占用资本为k,这一用途为nk k:一定的储蓄用于替换折旧资本(n+)k称为资本的广化;人均储蓄sy超过(n+)k的部分导

16、致人均资本k的上升,即k0,称为资本的深化。由此: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资本广化,(续)稳态分析,稳态指长期均衡状态,此时人均资本达到均衡值并维持在均衡水平上,在忽略了技术变化的条件下,人均产量也达到稳定状态。在稳定状态下,k和y达到一个持久的水平。新古典增长理论中稳态的条件:sy=(n+)k,即k=0,稳态分析(续),稳态意味着Y/Y=N/N=K/K=n,A,kA,k,y,syA,yA,(n+)k,f(k),s f(k),富裕与贫穷,设y=f(k)=k 0 1 稳定条件:sk=(n+)k kA=s/(n+)1/(1-)yA=s/(n+)/(1-)s 富裕 n 贫穷,储蓄率的增加,s f(k),

17、S f(k),(n+)k,人口增长,s f(k),(n+)k,(n+)k,资本的黄金律水平,nk,Y=f(k),k,Y=f(k),若使稳态人均消费达到最大,稳定人均消费量的选择应该使资本的边际产出等于劳动的增长率,即f(k)=n,考虑到技术进步的新古典理论,基本方程 k=sy-(n+g+)k,(n+g+)k,sy,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实际上新古典模型是从资本产量比率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并得出经济长期稳定增长条件的。长期均衡的条件是将凯恩斯短期均衡条件储蓄等于投资长期化。如果储蓄倾向不变,劳动增长率不变,则稳定增长的条件是:Y/Y=K/K,如果Y/YK/K,意味着收入的增长快于资本存量的增长,从而

18、资本生产率提高。这就会刺激厂商用资本替代劳动。使用资本量的增加,一方面使资本的边际生产率下降;另一方面也使资本价格提高,最终会减少使用资本量,达到Y/Y=K/K。通过市场的调节,最终Y/Y=K/K,从而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结论:市场机制能够解决经济稳定的问题。,增长因素分析,YtF(Kt,AtLt)两边对t求导数 Y=Y/KK+Y/LL+Y/AA(*)其中Y/L和Y/A分别表示Y/(AL)A和Y/(AL)L对(*)两边除以Yt,再若加变型得:Y/Y=K/K+L/L+R(t)和(t)分别表示产出对资本和劳动的弹性,两边同时减去L/L,并假定(t)+(t)=1,得:,Y/Y-L/L=K/K-L/L+

19、R 上式将每个工人平均产出的增长分解成为每个工人平均资本增长的贡献和残值R(t),R(t)称为索洛剩余,即剩余法测定技术进步的贡献。这是一种分析框架,剩余法显得粗糙,以后的因素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扩展,最为普遍的是考虑资本和劳动数量和质量的变化等。其运用最为广泛的是用于研究生产增长为何趋慢的问题。有研究表明,70年代后西方国家增长放慢的原因是:工人技能的缓慢增长、石油危机的影响、创新活动的放慢及政府管制的影响等。,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续),肯德里克的全要素分析 产量与某一特定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比率是部分生产率,如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等。产量与全部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比率是全要素生产率。它不会受要素投

20、入量结构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能反映出生产率提高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Tt=Qt/(w0Lt+i0Kt)Tt/T0=(Qt/Q0)/a(Lt/L0)+b(Kt/K0)w0与i0为基期的劳动实际小时工资率与资本的实际单位报酬率。a=w0 L0/Q0,b=i0/K0/Q0分别为劳动与资本在基期年产量中的份额。,肯德里克分析了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这些因素相当复杂,主要有无形投资(研究、教育等)、资源配置的合理化、技术革新的扩散、生产规模的变动等。但其未能对这些因素作用的大小进行分析。这一工作是由丹尼森来进行的。,根据丹尼森对经济增长的划分:生产要素投入量劳动力在数量上的增加和质

21、量上的提高资本(包括土地)在数量上的增加 总(全)要素生产率劳动力从农业和小本经营中重新配置到更有效的用途上去,即资源配置的改善规模的节约知识进展以及它在生产上的应用,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基本假设:资本产量比率保持不变均衡条件为 I=S社会成员分为工资收入者和利润收入者,两者的储蓄倾向都是固定的,而且利润收入者的储蓄倾向大于工资收入者的储蓄倾向。,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Y=P+W,G=S/Vr 根据假设,G取决于S。说明经济增长以收入分配不平等为前提,经济增长的结果也是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条件在于社会储蓄率。因为储蓄倾向不变,要保持一定的储蓄率,就必须使国民收入中工资和利润保持一

22、定的水平。,如何保持呢?这一过程是通过价格调节来实现的。如果利润比例高,则储蓄率上升,投资增加,最终工资增加,储蓄下降,这是增长过快的结果。如果利润比例低,则储蓄下降,投资减少,最终工资下降,储蓄率上升,这是增长过慢的结果。要实现稳定增长,必须利润与工资保持相对稳定的比率。但实际上随着经济增长,利润的比率在提高,而工资的比率在下降,经济是不稳定的。,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的特点,模型是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延伸,其基本观点是增长率决定于储蓄率或投资率,而资本产出比例是固定不变的模型把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结合起来,说明经济增长过程中收入分配的变化趋势以及收入分配关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模型认为,在社会分化为两个

23、阶级资本家和工人的条件下,经济增长加剧了收入分配比例失调,收入分配比例失调反过来又影响经济增长模型否定了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思路,而认为要实现持续稳定增长必须靠国家政策对分配比例失调进行干预,零经济增长理论,1968年意大利菲亚特公司组建了“罗马俱乐部”,1972年出版了增长的极限增长极限论基本观点:假定世界上自然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关系没有重要的变化,那么,由于世界粮食的短缺、资源的耗竭和污染的严重,世界人口和工业生产能力将会发生突然和无法控制的崩溃。为此,必须在1975年停止人口增长,在1980年停止工业投资的增加,以达到零增长的全球性均衡。,零经济增长理论(续),增长价值怀疑论,代表人物:

24、米香美 经济的增长并不一定是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为经济增长付出的社会和文化代价太高了。持续的经济增长使人们失去了许多美好的享受 物质并不是唯一的幸福源泉 经济增长并不一定能提高人的社会地位,零经济增长理论(续),对零经济增长理论批评,新增长理论,索洛模型将储蓄率、人口增长率、资本折旧率和技术进步都视为外生变量。资本折旧速度不容易人为控制,不同经济的资本折旧不会有明显差距,作为外生变量是可以理解的。但储蓄率、人口增长率和技术进步是由人们的行为决定的,也是可以通过政策等加以影响,在不同的经济中其水平很不相同。因此,当索洛模型无法解释增长时,人们自然会将客观存在们作为内生变量来考虑,这些模型被称为内

25、生经济增长模型,由此新经济增长理论也就诞生了。,由于经济增长可以分为由资本或劳动等要素推动的和由技术进步推动的两种类型,因此内生经济增长也可分为“要素投入的内生增长”和“技术进步的内生增长”两种类型要素推动的内生增长包括资本投入内生决定的增长和劳动供给内生决定的增长。前一种依靠自身的资积累,而储蓄率是决定资本积累的关键变量。要将储蓄率作为内生变量,必须考察家庭的消费行为,因为储蓄率取决于家庭在消费与储蓄之间的选择。家庭的跨期最优消费选择模型是内生储蓄率经济增长理论的核心模型。一个经济的劳动供给取决于人口增长率、移民和人们对工作和闲暇的选择,因此居民对生育、移民和工作时间的选择,是从劳动供给内生

26、决定的角度考察内生经济增长的模型。,内生技术进步:经济增长除了依靠要素的增长以外,就是靠生产率的提高,而生产率的提高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当一个经济的技术进步速度和路径由这个经济中家庭、企业的行为决定而不是外生决定的常数,这种技术进步就被称为“内生技术进步”。内生技术进步模型的类型:报酬递增的生产函数:罗默收益递增与长期增长(1986)认为,企业通过投资增加资本存量的行为提高了知识的水平,知识是非竞争性的,具有外部效应,这种效应不仅使其自身形成收益递增,而且也使物质资本和劳动等其他投入要素也具有收益递增的特性,而这种收益递增会导致经济的长期增长。,人力资本:卢卡斯论经济发展机制,用人力资本解释了长

27、期经济增长。人力资本不同于一般的知识,是关于“特定人的知识或一个民族的特殊的文化”;人力资本也不同于劳动力,必须通过教育和培训成本的投入才能形成。人力资本可以相互传递,其结果不仅提高了投资者本身的生产率,而且也增加了劳动与物质资本的生产率,从而形成了生产的收益递增。拥有大量人力资本的国家会取得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人力资本水平低下则是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干中学模型强调从事生产的过程也是获得知识的学习过程。生产过程中积累了资本品同时也积累了更多的知识,因为新生产的资本品所含的技术水平在提高。干中学积累起来的经验使劳动力和固定资产的效率在生产过程中都有所提高,这就是所谓知识溢出

28、效应。技术水平随着资本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学习参数的提高会促使长期增长率的提高,干中学模型以此来解释经济的长期增长。,创新:是企业投资进行研究开发的成果。根据创新产品的类型不同,创新可以分为中间品创新和消费品创新。当创新产品为中间品时,创新表现为中间品品种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意味着消费品生产率的提高。生产率的提高保证了在中间品投入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消费品总量的上升,从而产生了经济增长。当创新产品为消费品时,在消费总支出不变的情况下创新表现为消费品品种的增加或质量的上升,可以提高消费者的效用,这样经济增长就表现为福利的增加。,新经济增长理论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区别,将技术看成是经济系统中的一个中心

29、部分,是内生的;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技术是外生的。认为技术可以提高投资的收益率,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投资收益是递减的认为投资能使技术更有价值,而技术也能使投资更有价值,这是一种良性循环,它能长期地、恒定地促进一经济的增长。,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经济增长模式是经济增长的总体特征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经济增长模式进行划分最常见的标准是依据经济增长中的诸要素的贡献份额来划分:要素投入的增加;综合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模式有两种:,投入型增长模式,指要素投入增加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比效益提高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大,也称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效益型经济增长模式,指效益提高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份额大于要素投入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也称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中国改革前的25年间,年经济增长率在6.0%-7.0%之间,其中综合要素提高的贡献率仅为0.4%改革后的15年,年经济增长率在8.3%-13%之间,综合要素生产率提高的贡献率年均达2.3%以上,最高为4.1%,近年来进一步提高.说明改革为经济带来了活力,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90年代中国综合要素贡献率才为33%左右(依百分数),而同期的日本达到55%以上,美国接近50%,加拿大为40%左右,原联邦德国最高超过55%,说明我们的效率还有待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