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现代诗歌欣赏专题复习教学教材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723337 上传时间:2023-03-17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641.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现代诗歌欣赏专题复习教学教材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考现代诗歌欣赏专题复习教学教材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考现代诗歌欣赏专题复习教学教材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考现代诗歌欣赏专题复习教学教材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考现代诗歌欣赏专题复习教学教材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现代诗歌欣赏专题复习教学教材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现代诗歌欣赏专题复习教学教材课件.ppt(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现代诗复习专题,复习目标,把握现代诗歌朗读的节奏、语速、语调,注意语感。感知现代诗歌写作的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分析重点字词句的含义及表达作用。分析作者的写思路、写作技巧及采用的手法(含修辞)。,常考题型,1、正确把握现代诗歌朗读的节奏2、欣赏作品有形象和表达技巧3、理解、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4、赏析诗歌中的名句,分析重点字词含义及作用5、根据诗歌相关内容进行合理创新,诗歌的艺术概括力很强,鉴赏时要从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入手,把握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品味诗歌抒发的情感,分析诗歌的各种艺术表现手段,把握并深刻理解诗歌塑造的艺术形象,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具体来说,鉴赏现代诗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诗歌的语言,语言是一切文学作品的基本材料。诗歌尤其讲究语言的运用,因为艺术形象的塑造、意境的营造,以及情感的传达,都要借助语言。诗歌的语言要求用最简洁的词句传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这就使诗歌语言形成了凝练、含蓄、跳跃性强的特点。相对而言,现代诗用白话写成,且较少用典,字面上较旧体诗容易把握。但是,要正确评价一首诗,还是要反复朗诵,尽力揣摩,并抓住饱含作者深情的词语仔细品味其深层含义。,诗歌的形象,诗歌是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生活和抒发感情的。鉴赏诗歌必须准确把握诗中的艺术形象:有些诗,通篇都通过描绘具体鲜明的形象抒发感情;有些诗,虽然没有描绘具体形象,但能唤起读者的想象;有些诗,既描绘具体形象,又

3、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要把握诗歌的形象,就要抓住形象的特征。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较多,鉴赏时应该对众多的单个形象进行组合想象,构建整体形象;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不是实指,有比喻或象征的内涵,把握这类作品的形象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而应结合时代背景、作者遭遇等,通过想象、联想挖掘形象的内涵。总之,理解诗歌的形象应立足于深层理解和整体把握,不能望文生义,浮于表面。,诗歌的情感,诗歌一般都会抒情言志,鉴赏时必须深切体会诗歌的感情内涵。具体地讲,就是要从诗歌的形象、意境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有些诗歌的思想情感是通过比喻、象征意义来体现的。理解这类诗歌的思想感情,首先要展开联想和想象,准确把握诗歌形象的内涵,以便加深

4、对感情的理解。诗歌总要反映一定的时代生活,理解诗歌的感情不能忽略时代特征。同一题材的作品,由于诗人的理想志趣、生活经历、所处时代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的感情还要顾及诗歌的类别、风格、流派等因素。例如,现实主义诗歌和浪漫主义诗歌在感情表达上就有区别,豪放派词和婉约派词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常不同。,诗歌的艺术特色,诗歌的艺术特色主要是指抒情手段、用典、构思和表现手法。鉴赏诗歌时要掌握诗歌常用的表达手段与艺术技巧,如拟人、比喻、借代、夸张、对比、象征,以及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实结合、衬托、托物言志等。,赏析技巧,一、要知人论世。孟子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这

5、句话是说,欲解其诗,必知其人,必论作者所处的时代。鲁迅也说:“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就是说在鉴赏诗歌时,既要明确诗人的创作背景,了解其写作动机,又要从整体上把握诗人的情感态度。,艾青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写作的动机在于谴责日本侵略者,唤起华夏儿女的爱国热情,鼓舞全国人民抗战的意志和斗争精神。全诗表达诗人对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深沉的爱,抒发了在那个艰苦年代,为祖国独立自由而奋斗献身的华夏儿女的共同心声。,二、抓诗眼 诗眼是诗中最富表现力、最能开拓诗歌意境的关键词句,是能使诗歌生辉的聚光点。诗眼是诗人精心构思的语句,是诗歌

6、“立言之本意”。它往往是诗句中的谓语中心词,也就是动词或形容词。也可以是数词,副词,是凝聚了诗人主观感情比较鲜明的字眼。或者是诗歌中反复出现的句子或诗歌的最后一节。诗眼的锤炼和设置在诗歌创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古今诗评家无不从这点出发赏析诗歌。诗眼的特点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准”,“点”,“奇”。“准”就是准确,这是诗眼的第一要义;“点”就是好的诗眼能一下子点透诗的意境,神奇地将平面的文字化为立体的图景,“状难写之境在眼前”,有声有色,极尽细腻精微;“奇”就是用词能够不拘一格,打破常规,令人感觉妙不可言。,我爱这土地:最后一节就是诗眼。,三、析意象 意象是诗人的主观意念和外界客观物象撞击的产物,是

7、诗人为了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把客观的物象经过选择、提炼,重新组合而产生的一种含有特定意义的语言艺术形象。诗歌中,诗人不仅要用意象进行思考和感受,还要用意象进行表达。,比喻性意象比喻是诗歌最基本的表现方法之一,比喻的主要任务是使诗歌作品形象化。在诗歌中,用作比喻的意象可称之为比喻性意象。比喻有明喻、隐喻之别。明喻要求本体与喻体都在诗中出现,并在两者之间加上“如”“似”“若”“像”“仿佛”一类表示比喻的词语。在明喻中,本体与喻体有某些相似之处,但两者不是等同关系。现代诗歌中的意象,通常使用“暗喻”(或说“隐喻”)和“曲喻”的手法。所谓暗喻,就是把喻体说成就是本体,暗示其相合的特性。至于“曲喻”,就

8、是奇想,奇特而又大胆到几乎不近情理的联想、一般人想象不到的变异的狂想,但是,如果在诗歌中处理得当,反倒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惊人效果。,比如:“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中,把“乡愁”比喻成“邮票”,用“小小的”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只有方寸的物象上,反衬出浓烈的思乡之情。,象征性意象象征是指借助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作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现代诗歌中的象征性意象可以表达某种特定的意蕴。例如:太阳是光明的象征,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豺狼是残暴的象征,绵羊是温顺的象征,孔雀是骄傲的象征,玫瑰是美丽的象征,百合花是纯洁的象征现代诗中,同一个意象在不同诗篇中的象征性可以是不同的。狼可

9、以象征残暴,但有的场合也可以象征野性、自由不羁等等。所以,现代诗中的意象,其象征性往往是不确定的。从接受美学的观点看来,可随着读者的不同角度、不同背景而转移,可以有不同的解读方式。,我爱这土地中的“鸟”,“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显然是一种拟人的象征性的意象。但它究竟象征什么具体的事物,读者可以发挥各自的想象力,没有唯一的、明确的界定。所以说,象征性意象能引发人们联想的多义性、不确定性,开拓出自由想象的空间。我们可以把这“鸟”看成是挚爱祖国土地的诗人,也可以看成是为了民族解放、独立而舍生忘死的抗日志士,更可以看成是所有热爱祖国愿意为祖国献身的人。,描述性意象写诗不能事事比喻,处处象征,所以在比喻性意

10、象与象征性意象外,诗人用得最多的还是描述性意象。意象最基本、最普遍的作用还是被诗人用来描述景物与事物,并借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如我用残损的手掌中的“土地、长白山的雪峰、黄河的水、江南的水田、岭南的荔枝花”等,在想象中再现这些具有鲜明特点的景物,表现沦陷区人民的苦难生活,表达凄楚与沉郁的忧愤。,四、明“虚”“实”社会生活无限广阔,诗人不可能把它们全部写到诗作中去。因此,诗人往往用“实”表现“虚”,或用“虚”表现“实”。虚实相生,相互映衬,是诗歌创作的一条艺术规律。诗中的“虚”往往体现为思想感情,诗中的“实”就是景物形象。“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

11、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诗歌如果只写“虚”,会显得抽象空洞,没有诗味;如果只写“实”,则会显得死寂而缺乏生气。如我用残损的手掌对“辽远的一角”中的描述,因为这是诗人没有体验过的景象,因此进行“虚”写,表达诗人的向往、赞美。,五、推敲手法 诗人抒情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为直抒胸臆,即在作品中直接显现个人的心绪;另一种是诗人往往略去政治背景,以渲,染景物和烘托气氛的方法,如借助比兴、化用典故等手段,委婉地表情达意。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因此我们要掌握诗歌的各种表现手法,如比兴、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衬托、反复、

12、象征、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实结合、托物言志等。这样才有助于披文入情,更好地理解诗歌内涵。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这首诗采用了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的手法,第一节借助一只鸟的形象抒发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真情,这是间接抒情。结尾一问一答,是诗人目睹满目疮痍的祖国,爱的越深,痛得越切的悲愤表情的特写,则是直抒胸臆。,六、嚼语言 诗人十分重视锤炼语言,使诗歌表现出形象、凝练,富有色彩、节奏和动态,且以最恰当的字句生动而圆满地表达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含蓄是一种表现艺术美的方法。含蓄是诗歌语言的特色。因为诗贵含蓄,只有含蓄的诗词才能诗意深厚,韵味无穷。诗歌因不直说而增加欣赏的困难,通过咀嚼品味含蓄,可以较深入地理解诗歌内容。,完成“现代诗歌欣赏”,专题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