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723450 上传时间:2023-03-17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4.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课件.ppt(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中 药 学,2,绪 论,一、什么是中药?中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有5方面内涵(特点),3,绪 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历史悠久,反映了我国历史文化背景独特的理论体系特有的应用形式以中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采集、炮制、制剂,说明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应用,我国地大物博,分布着种类繁多的天然药材资源,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12800多种。这些宝贵的资源是我国医药学发展的物质基础。,植物药11140左右;动物药1580左右;矿物药80左右;部分化学或生物制剂等加工品。,中药药性理论:四气五味等,汤剂、丸散膏丹,4,绪 论,二、何为“本草”?自古相沿把中

2、药学称为“本草”。“诸药以草为本”,中药的来源以植物类药材居多,韩保昇:“药有玉石草木虫兽,而直言本草者,草类药为最多也。”,5,绪 论,二、何为“本草”?本草学:记载中药的典籍。,6,绪 论,三、什么是“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品种来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规律等知识的一门学科。,7,总 论,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第四章 药性理论 第五章 中药的配伍 第六章 中药的用药禁忌 第七章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8,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学习要求:各个历史时期学术发展特点主要本草著作,9,主要本草著

3、作简介:,一神农本草经二本草经集注三新修本草四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五本草纲目六本草纲目拾遗,10,一、中药的起源(原始社会),药食同源 口尝身受 口耳相传 师学相承 植物动物矿物人工制品,我国古籍中记述的“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们认识药物的艰难过程。,中药的起源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生活实践和医疗实践的结果,11,二、夏商周时代,人工酿酒的发明与应用 汤剂作为中药最常用的剂型之一,促进了复方药剂的发展(增效减毒)黄帝内经的问世,奠定了我国医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对中药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2,三、秦汉时期与神农本草经,西域药材流入内地丰富了本草学,13,神农本草经,成书年代

4、东汉末年。载药数365种体例根据药物的性能和使用目的,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120种,无毒。多属滋 补强壮之品中品120种,无毒或有毒,能补虚扶弱或能祛邪抗病下品125种,有毒者多,能祛邪破积序论中还简要赅备地论述了中药的基本理论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奠定了我国大型骨干本草编写的基础。,14,四、两晋南北朝 与本草经集注,药物品种增多认识药物新功效发展临床用药,15,本草经集注,成书年代:两晋南北朝时期作者:梁代 陶弘景 载药数:730种 内容:以本经为基础与名医别录合编。意义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首创“诸病通用药”,便于医生临证处方用药考订古今用药的度量衡和剂型的制作规范奠定

5、了我国大型骨干本草编写的雏形。,16,介绍雷公炮炙论,南朝雷敩的雷公炮炙论是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介绍了300种中药的炮制方法提高药效,降低毒性,便于贮存、调剂、制剂等。,17,五、隋唐时期 与新修本草,盛唐时期,医药学术发展迅猛对本草做了一次全面的整理、总结诞生了世界上公开颁布的最早的药典对世界医药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8,新修本草,成书年代:隋唐时期,世称唐本草。作者:长孙无忌、李勣领衔编修,苏敬等23人所撰写。载药数:844种内容体例:图文并茂,开创了世界药学著作的先例。意义:是世界上公开颁布的最早的药典;具有高度的科学价值,反映了唐代本草学的辉煌成就;奠定了我国大型骨干本草编写的格

6、局。,19,中 药 学,20,总 论,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2)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第四章 药性理论 第五章 中药的配伍 第六章 中药的用药禁忌 第七章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21,六、宋金元时期 与证类本草,临床医学的进步,促进了药物学的发展 药品数量的增加功效认识的深化炮制技术的改进成药应用的推广,22,六、宋金元时期 与证类本草,宋代的3部药典:开宝新详定本草、开宝重定本草、嘉祐补注神农本草 代表作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使我国大型骨干本草编写格局臻与完备专题本草:元代忽思慧编著的饮膳正要是饮食疗法的专门著作。药性理论有较大发展,23,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成书年代

7、:宋代。简 称证类本草作者:唐慎微编著。载药数:1558种;附方3000余首,体例内容:方药兼收,图文并重;附以炮制制法,为后世提供了药物炮炙资料 意义:本书使我国大型骨干本草编写格局臻于完备具有很高学术价值、实用价值、文献价值。为本草学范本。,24,七、明代 与本草纲目,交流日益频繁,医药知识不断丰富对十六世纪以前的本草学知识进行了系统全面整理总结保存了大量医药文献诞生了中医药科学巨著,25,本草纲目,成书年代:明代作者:李时珍。载药数:1892种,方11096首,图1160幅体例特点是:按自然属性分 类:从贱至贵 纲目分明,分52卷,16部(纲),共62类百病主治药,突出了辨证用药的中医理

8、法特色。介绍了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冶金学等多学科知识,26,意义:是一部伟大的药学巨著(中医药科学巨著);是我国大型骨干本草的范本。,27,专题本草,缪希雍的炮炙大法 朱橚的救荒本草(供食用的草木)李中立的本草原始(药用植物)兰茂的滇南本草(地方本草),28,八、清代与本草纲目拾遗,学术发展特点:补充修订,完成了我国本草学第六次大总结摘要精减,临床实用,由博返约 考证注释,重辑本经,29,本草纲目拾遗,成书年代:清乾隆30年作者:赵学敏编著。载药数:921种。其中716种纲目未收载多为民间药,外来药。意义:对纲目已载药物备而不详的错误处给予订正在本草纲目的基础上创造性发展了本草学出色的完成

9、了我国本草学第六次大总结,30,切合实用的本草著作,杨时泰将本草纲目精减整理编成本草述钩元汪昂选录纲目中临床常用药编成的本草备要吴仪洛的本草从新又为补订本草备要而作严西亭所著的得配本草重点详述各药之间的相互配伍应用,是一部探讨中药配伍规律的本草书籍。黄宫绣的本草求真重点阐述了脏腑病证主药、六淫病证主药、药物总义等内容。王子接的得宜本草、黄元御的玉楸药解都属于由繁返约的本草著作,31,参考书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药志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32,中 药 学,33,总 论,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第四章 药性理论 第五章 中药的配伍

10、 第六章 中药的用药禁忌 第七章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34,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中药的来源主要是天然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用药法象:“凡诸草木昆虫,产之有地;根叶花实,采之有时。失其地则性味少异,失其时则性味不全。”原则保证质量、保护药源,35,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一、产地自然条件不同(气候、地貌、水土、日照)自然地理状况复杂,生态环境差异,生物分布不同,质量优劣有别。中药材品种、产量、质量多有明显的地域性,36,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词。,炮制考究疗效突出有地域特点,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37,药材分布,38,第二章 中药的

11、产地和采集,云南三七、茯苓四川黄连、川芎、川贝母、乌头东北人参、细辛、五味子 河南地黄、牛膝、山药、菊花(四大怀药)在不影响疗效的情况下,不可过于拘泥道地药材的地域限制;同时研究道地药材的生态环境、栽培技术,动物驯养,创造特定的生产条件,对发展优质药材生产,开拓新的药源。,39,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宁夏的枸杞 甘肃的当归 山东的阿胶 江苏的薄荷 广东的陈皮,40,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二、采 集依时采取中药的采收时节和方法对确保药物的质量有密切的关联 不同时期、药用部分所含有效及有害成分各不相同(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也往往有较大差异)孙思邈:“早则药势未成,晚则盛时已歇。”,41,第

12、二章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全草:大多数在植物枝叶茂盛、花朵初开时采集。,42,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叶类:通常在花蕾将放或正盛开的时候,此时叶片茂盛。,43,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花类药材,一般采收未开放的花蕾或刚开放的花朵。以花粉入药者须在花朵盛开时采取。,44,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果实、种子:一般都在果实成熟时采收。少数药材要在果实未成熟时采收果皮或果实。,45,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根、根茎:一般以秋末或春初即二月、八月采收为佳,“春宁宜早,秋宁宜晚”,葛根,半夏,46,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树皮、根皮:通常在春、夏时节植物生产旺盛,植物体内浆液充沛时采集。,47,第

13、二章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动物为保证药效也必须根据生长活动季节采集。虫类药材,多在夏末秋初捕捉贝壳类药材,多在夏秋季捕采大动物类药材,四季皆可,宜在秋季猎取,48,49,50,中 药 学,51,总 论,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第四章 药性理论 第五章 中药的配伍 第六章 中药的用药禁忌 第七章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52,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含义】是指药物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剂型前,根据医疗、调制、制剂的需要,而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的过程,是我国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炮制,古时又称“炮炙”、“修事”、“修治”。【意义】符合临床用药的需要,保障药效适于

14、不同的药性和治疗要求 确保有毒之品的用药安全,53,饮片 以中药材为原料,按中药炮制方法,经过加工工序,制成片、段、丝、块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炮制品。,54,第一节 炮制的目的第二节 炮制的方法,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55,第一节 炮制的目的,1纯净药材,保证质量,分捡药物,区分等级 2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 3干燥药材,利于贮藏 4矫味、矫臭,便于服用,56,医学读书记:“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第一节 炮制的目的,5降低毒副作用,保证安全用药 6增强药物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7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 8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生首乌补益力弱,能截疟解毒

15、、润肠通便;制首乌后功专滋补肝肾、补益精血,涩精止崩,巴豆压油取霜,麻黄、紫菀、款冬花蜜制增强润肺止咳作用,57,第二节 炮制的方法,一、修治1纯净药材 2粉碎药材 3切制药材,58,第二节 炮制的方法,二、水制用水或其它辅料处理药材的方法称为水制法。1漂洗 2浸泡 3闷润 4喷洒 5水飞:是借药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质分取药材极细粉末的方法。,常用于矿物类、甲壳类药物的制粉,如水飞朱砂、炉甘石、滑石、蛤粉、雄黄等。,59,第二节 炮制的方法,三、火制 是将药物经火加热处理的方法。根据加热的温度、时间和方法的不同,可分为:炒、炙、烫、煅、煨等。,60,第二节 炮制的方法,三、火制1炒根据“火候”大小可分为:(1)炒黄(2)炒焦(3)炒炭 能缓和药物的烈性或副作用,或增强其收敛止血、止泻的作用。,61,62,第二节 炮制的方法,三、火制 2炙:将药物与液体辅料共置锅中加热拌炒,使辅料渗入药物组织内部或附着于药物表面,以改变药性,增强疗效或降低毒副作用的方法称炙法。,63,64,第二节 炮制的方法,煅:明煅、闷煅,65,第二节 炮制的方法,烫,66,第二节 炮制的方法,煨:,67,第二节 炮制的方法,蒸,四、水火共制,煮,炖,潬,淬,68,第二节 炮制的方法,五、其他制法1制霜:榨去油质之残渣煮后剩下的残渣重新结晶,2发酵 3精制 4药拌5 发芽,69,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