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的选题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724364 上传时间:2023-03-17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65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评论的选题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新闻评论的选题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新闻评论的选题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新闻评论的选题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新闻评论的选题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闻评论的选题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评论的选题课件.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闻评论的选题,麦克罗依科曾经是报业辛迪加报系芝加哥论坛报的专栏作家。当谈及撰写评论的挑战时,他说:“这项工作的80%在于确定要评论什么。”,学生的选题体验,薛天骐同学:通过这第一次新闻评论写作的练习,我深切地感受到选择什么样的新闻进行评论并不比真正对这篇新闻进行评论来的容易。在选择评论的新闻对象时,经过不同新闻间的比较,其实已经有了大体的评论角度和思路;真正写评论是一个更细化、逻辑化的过程。而且,你评论的新闻可以反映评论者的视野、相关知识的储备和个人的趣味。所以我觉得选择什么样的新闻是很重要的。,我对选题过程的体验http:/,选题往往是一个艰苦紧张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对不确定性的判断。

2、除了一般对选题价值本身的判断外,还要对这个选题最终能不能产生有交流价值的认识结果、能不能成篇,进行预测性估计这就是事实判断了。否则,就可能在一个做不出来的选题上消耗大量时间精力,而耽误了可能做出来的选题。这里面,每个人都有一些经验,属于缄默知识,需要大家都能够贡献出来,以增进对这个过程的认识。,我自己一次选题过程的记录,搜狐博客 马少华的博客 日志 日记 2006-07-27|一篇评论的“选题”过程 http:/只有在选题阶段,面对着那么多别人精彩清晰的判断和那么多自己无从判断的新闻的时候,我才会清楚地感觉到自己判断力的贫弱:越来越多的事情是我没有话可说、无力去评,“掺和”不进去的。相反,一个

3、适当的选题,则可以让我焕发出认识的激情,使出浑身解数,或一气呵成,下笔不能自休,或激动地站了起来,在室内不断走动,口中念念有词。适当的选题本身,就是自己的判断力仍然存在的证明。,我自己的选题困惑http:/,我常常感到一种“议题被设置”的状态,并由此担心从“议题被设置”的条件到“思想被设置”的结果:我们觉得是自己在观察和思考,但实际上只是在别人的限定的范围内和方向上进行观察和思考。因此我在选择议题时总有一种挣脱开这种限定的冲动和苦闷。我怀疑那些可能被我选作议题的新闻事件的议论价值,比如,这一周热议的“国学辣妹”,尽管她已经成功地被报道和评论弄成公共议题。这样,可选的议题就更少了,就是那些在任何

4、情况下都是有价值的公众议题的问题了,比如最近的油价问题、房屋建设成本问题、养路费征收的合法性问题。但是,这一类事关国计民生的议题,由于没有专业知识和长期观察、资料积累,确实又难于参与。,实际上,一个人介入公众议题,需要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跟上”公共议题。一段时间脱离公共议题,接受起来都比较困难,遑论参与议论的资本。所以,虽说言论版和时评是公众普遍表达的空间与形式,但表达所受到的限制,决不只是语言表达能力。它还需要持续地介入公众表达的经验、判断力和对公共议题的敏感。对公共议题有隔膜,就会有插不上嘴的感觉。真正良好的选题状态,可能是入乎其中,超乎其外,有着更多的社会生活、更广博的见识,因此也更为自由

5、的状态。,童大焕:,自己写稿,一般是脑子里好几天捂着几个题,有的长达几个月,它们的生生死死,真是无法叙述。,鲁宁:,有时侯,选择选题确是一个肯定否定再肯定再否定的过程。除了少华讲到的,文章写出来其主要论点能否成立外,还得考虑风险因素,既包括“保护自身”,也包括“保护编辑”。即便风险因素自认为可控,可通过春秋笔法规避风险,还得考虑用此笔法写成的文章读者能否心领神会?所以,专栏写作(有硬性的交稿时间),我也和大焕一样养一批选题,经常思考着,一点不夸张地说,常常梦里也在想着某个选题如何成文。,选题的性质,选题就是选择论题。选题的对象是要评论的事件或问题。人们的选择本质上是价值判断。因此选题本质上是对

6、论题的价值判断。,选题是价值判断的过程,“选择机制支配着新闻传播过程。在新闻传播过程中,选择是传播内部讲得多基本要素之间稳定的、持久的、始终如一的内在关系。”(杨保军:试论新闻传播规律,国际新闻界2005年第1期)因为新闻评论比新闻报道要少;并不是所有新闻报道都有评论的价值。因此选题的价值判断尺度,要比新闻报道的价值判断尺度还要严格。,性质,丁法章主编:新闻评论学,“新闻评论的选题,简而言之,即选择新闻评论所要评述的事物或论述的问题,它规定着新闻评论的对象与范围。”,定义,殷俊等编著媒介新闻评论学,媒介新闻评论的选题,就是从诸多纷繁复杂的新闻事实或社会生活中选择适当的评论对象,确定合适的论述范

7、围,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论题。,定义,邹韬奋:陈布雷先生的生平,陈先生说做评论,选题最难,他自己选题有三个标准。第一是要选最新颖的(最近发生的)题目。第二是要所选的题目能使多数人感着兴味,第三是要自己对于所选题目是最关切而最感兴趣的。选自己所最关切而最感兴味的题目,容易做得好,恍若身入其中,所以容易做得好。(1928年3月11日,生活周刊张三卷第十七期),选题的影响因素,作者自我的认识结构新闻媒体的运作规律,选题的影响因素,因为价值具有相对性和主观性,价值判断当然要受判断主体价值观、立场、利益、知识结构和情感结构的影响;对于新闻媒体而言,就要受媒体宗旨和传播对象这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因为,特定的

8、媒体和特定的受众,也是价值判断的主体。,选题的影响因素:自我的认识结构,英国语言学家D.Sperber 和D.Willsond 20世纪80年代提出一种“关联理论”。它的“一个基本的假定是,人类认知是面向关联的(relevance-oriented)认知,即只对那些与自己充分相关的信息予以关注、表达和理解。”这个理论可以来帮助我们理解评论的选题与作者知识结构、情感结构之间的关系。,我的体会:http:/,一个新闻事件,构成了新闻评论选题的基本条件或初始条件。但是光有这个条件当然还不够。一天的新闻很多,为什么评论这一件?除了与自己的知识经验相关之外,恐怕更重要的,是作者对这件新闻的见解具有与他人

9、交流的认识价值,也就是说,你能看出不同的东西来。因此,选题虽是“选事”,但其中就包含了认识性因素。,选题产生的心理机制“触机”论,赵超构在探索专栏评论“题材从哪里来”这一实际问题时,提出“触机”这一评论思维方法。他说:“观点和材料的结缘或统一,那就是所谓触机。前人爱把触机说成是作家的灵感,很神秘。我看,这指的其实就是一个观点主宰着一个人而忽然找到一个意想不到的题材的那种机缘。”因此,他又提出“写评论的人”,“精神上经常处于待机状态”。赵贯东我国新闻评论研究鸟瞰(载新闻研究资料总第四十三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年9月),案例:郭光东回忆国旗为谁而降的选题过程,国旗法尽管属于宪法性法律,在

10、法律体系中位阶很高,但由于在法律实务很少涉及,它其实也是一部相对冷僻的法律。幸运的是,8年前,也就是1998年的九、十月间,我作为华东政法学院的一名三年级法学硕士生,为挣点零用钱,正利用课余时间为自考生讲授宪法学课程,有节课就专门讲国旗、国徽、国歌。那节课上,当我讲到“对于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伤亡时,也可以下半旗志哀”的一瞬间,脑子里突然联想到当时最大的新闻事件抗洪救灾,对呀,九八洪灾死了几千人,国家难道不该按照国旗法的规定为他们下半旗吗?,选题的影响因素:新闻的运作规律,评论选题也要受新闻运作规律和媒体操作节奏的影响,比如,传统的党报、机关报更多的选择具有宣传和指导功能的非事件性选题,不十分

11、注意选题的时效性;而当代新闻运作频率较快的新兴媒体和都市报纸,则基本选择时效性较强的事件性选题。,案例:公路超期收费,2008年2月27日,国家审计局公布了全国公路超期收费的报告,第二天出版的北京青年报和新京报、南方都市报的社论分别是:公路收费:与民争利到几时?公路收费乱象不能再持续下去了 贪婪的公路收费让政府蒙羞。,新京报评论部主编王爱军:,新京报的社论选题的流程是:下午3点半,部门开会,由各位编辑报题,然后根据当日新闻的价值讨论决定社论选题。2月27日,部门开会时,编辑报题大约有:1、郑州市花费160万重奖招商引资有功之人;2、民政部承认雪灾救灾预案不充分;3、安徽高考方案将进行听证;4、

12、华为员工跳楼;5、甘肃省委书记强卫说“上网要成为官员的习惯”;6、广东许霆案;7、审计署公布收费公路乱象,等。,接下来是讨论,“官员上网”论述太多,难有新意,放弃;安徽高考地域性太强,候补;华为事件不典型,新闻背景不清,发社论分量不够;招商引资、许霆案适合在3版作来论发。于是,收费公路乱象(第一选题)和民政部雪灾预案(第二选题)就被最终选定。选“雪灾预案不完备”作为社论,一是当时雪灾刚过,反思雪灾成为必要,而且民政部有表态,论证起来不犯禁忌。选“公路乱象”的理由是:除了“瘸子里面挑将军”的无奈之外,我们也知道,这个问题已经说过多次,再谈的确新意不够,但是,审计署公开的结果,还是让人大吃一惊:问

13、题如此严重!,南方都市报评论部主任李文凯:,那天评论员与编辑提出了两个选题,一个是全国性的,就是国家审计局公布了全国公路超期收费的报告,另一个是本地性质的,广东省委组织部一副部长在谈思想解放问题时,表示思想解放不能只停留于经济领域,而是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开花云云。由于汪洋在广东掀起解放思想大讨论,这似乎也算是一个颇有信号意味的表态。但在我们的讨论之下,觉得以此发言,还是容易牵强附会、自作多情,不如更着眼于具体事件的发言。但是即便是第一个公路违规收费的选题,我们其实也并不觉得满意,类似的选题及相关发言,我们在个把月前已经发过一篇社论,不过当时的背景是广东省两会代表提案。但我们要说的意见,已经在

14、那篇中表达得比较充分了。再写,难免要重复。这是评论员的担忧。但在其他选题明显匮乏的状态下,我主张即便重复也无妨,公共事务的发言,原本就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重申与坚持,不可能始终出现新鲜可喜的角度。,北京青年报评论员李星文:,潘多拉先生当天五点出席了例行的大编前会,文化体育不感兴趣,财经、国际难以介入,在要闻和国内新闻中淘换到了两个备选题目:一是国家审计署公布了公路收费调查报告,一是河南郑州重奖招商引资的官员。前者是这些天素的要死的时政新闻中相对有力度的一条,后者是潘多拉多年以来孜孜以求的教训官员事业的又一劫材。前者占了个题材重大,后者让潘老师见猎心喜。当天的值班评论员是李星文,与潘多拉就这两个题展

15、开了讨论。对于商业上的一些花招,对于确有劳绩的官员分得一些明面上的奖励,我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像潘老师那么敏感和敏锐,找不出太好的下笔的角度。审计署的事儿还略知一二,一是这个单位干起活儿来比较扎实,他们揪了谁的小辫子,那谁一般也无话可说,二是公路违规收费这个没屁眼儿的事儿实在是人神共愤,因此上我二人迅速地达成共识,要在顽固堡垒上动他几锹土。,案例分析,三家报纸的社论看似偶然的“不谋而和”,其实都是在同一新闻资源的背景、具体的选择范围,以及稳定明确的选题原则、成熟运作的选题机制之中产生的。选题的过程,既是一个新闻人群体(社论委员会、评论部)对不同新闻之间的价值判断(和比较),也受具体的评论作者

16、的内在价值倾向的影响。我们在他们的陈述中可以看到,在选题的思考中,既要在当下不同的新闻之间进行“共时态”的比较,也要前前后后“历时态”地考虑对某一类新闻事件已经发表的评论和产生的影响。,同学问:“老师,新闻评论员的是不是自己心里有一个议程这一段应该写什么,然后他以此针对新闻做出应变反应?”我的回答是:从传播的规律来说,新闻媒体的议题,包括社论选题,不可能不对随时偶然发生的新闻事件做出反应,因为社会关注度已经设置了议程,否则就会令读者失望。但是评论员自己也不能没有相对稳定的思考,否则媒体的社论就会沦为对随时发生的偶然事件简单表态。真正的选题,可能是这一外一内、一动一静两个系统之间的契合。http

17、:/,选题来源,上面的精神下面的呼声来自新闻报道专门的策划,殷俊等编著媒介新闻评论学,选题类型,事件性选题:非事件性选题:周期性选题:,以突发性新闻事件或具体、典型的新闻事实为评论对象的选题以普遍存在并值得社会关注的社会现象、实际问题为评论对象的选题配合重大节日、纪念日是、主题日的评论,事件性选题,也有人称为“事评”,就事论事或就事论理。对于事件性选题来说,选题就是“选事”。随着新闻评论的开放以及人们对新闻评论的期待,事件性选题的新闻评论由少到多,逐渐成为新闻评论的主流。这是新闻评论由“政论本位”到“新闻本位”转变的自然结果。当重大事件、热点新闻扑面而来的时候,新闻媒体无可回避,这些事件就成为

18、自然的选题。,非事件性选题,范荣康新闻评论学:“也有不少新闻评论,既不评当天或不久前报上的新闻,评论本身也不包含新闻,评的是我们工作中或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倾向、一个问题。”,非事件性选题的特征,与事件性选题相比,这类选题的节奏较缓,时效性要差一些。但这种选题的不可替代性在于:有一些深刻的思考,需要经过长期的观察与积淀,并不是事件性新闻立时三刻就能唤起的。也不是事件性选题的“急就章”所能代替的。例:鄢烈山养鸡场长论“以人为本”,作品分析:,本文议论在“我”(作者)与一位退休当了养鸡场长的老同学之间的对话中展开:话题从养鸡说起,说到微软职业工人性化的办公室,说到“从原始积累时期的加班加点拳打脚踢的野

19、蛮压榨,到泰罗制的精细化计量的管理,到人性化的Z管理,说到论语中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孟子中“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著名命题,以及而最终却触及了“以民为本”到底是“以民为本钱”还是“以民为本位”这样一个既有着深刻的思想价值,又包含着丰富现实社会信息的命题。,文中涉及的古今中外信息很丰富。仅以具有中国社会现实批判指向的信息来说,就包括:“广东兴宁的黑心矿主”、“默许老板拖欠农民工血汗钱的政府官员”,以及“鼓吹低工资是中国的后发优势的专家学者”。它显然不是纯理论的空洞议论,而是有着现实的指向的。但是,它却不是以新闻报道或新闻事件作为评论对象的,单独的新闻事件和新闻报道也难以提起这样深刻的思想命题

20、。可以说,作者是在一个由理论、现实和历史的开阔的思想空间中完成这篇评论的,他着眼的,是这个空间中与他的思考有关的现象哪怕这些现象通常看起来是不相关的。其中对于写作而言的技术性因素,就是作者巧妙地把这些思考置于一个对话结构之中。使得这些思考表达得自然生动。,周期性选题的特征,有着不同于一般事件性新闻那种偶发性、突发性的的特征,而具有可预期性。,长周期的纪念日:2004年6月6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的60周年纪念日,新京报发表诺曼底登陆给世界带来什么、呼唤诺曼底精神的回归等社论和来论。,http:/2010.9.1Katrina,Five Years Later,周期性选题的特征,有

21、生命就有希望,纪念唐山地震三十年(2006年7月30日新京报)唐山地震警示我们如何面对灾难(2006年7月30日北京青年报)废除科举百年,我们要省思什么我们今天该怎样纪念郑和,2007年5月4日中国青年报,http:/,http:/记住每一个牺牲者是一种责任,65年,几乎是一代人的时间。对于今天我们这个国家来说,这个数字也代表着一段抹杀不去的历史记忆。昨天是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纪念日,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量的纪念活动,缅怀战争中的牺牲者,纪念来之不易的胜利。最近,湖北宜昌发现了抗战时3000名中国将士的遗骸埋葬地,尽管埋葬地已经破败,但是当地政府准备为这些抗日将士重修墓地再起纪念碑;而在云南昆明

22、,飞虎队的公墓破损年代久远,修缮也已经开始启动。这些将士或官居将校、或是普通一兵,或是八路军战士,或是国民党官兵。但是历史的平等之处在于,他们的每一次冲锋,每一个人的呐喊,都应该被写进全民族抗战的不朽史诗中。,周期性选题的理据,周期性选题的评论一般被看作应时之作,也有人称为“应景文章”。但其实它也是符合某种接受规律的。所谓“到什么时候说什么话题”,它不是由媒体提起议程的,而是由社会生活的周期提起议程的。在这样的周期感中,人们会对一些话题周期性地有所期待。这就是纪念日和各种“日”存在的原因。媒体的新闻评论只不过是应和了这种周期性期待而已。,废除科举百年,我们要省思什么 2005年9月4日新京报,

23、100年前,即1905年9月2日,中国发生了一件震惊社会的大事废除科举。在科举消失的100年间,人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反思科举的问题和价值。对于科举这一在隋唐时代起过革命性作用的人才选拔和评价制度,一千多年以来,许多学者一直非常关注。最近,厦门大学的刘海峰教授还积极提倡建立“科举学”。这是有一定道理的。站在中华文明历史的长河里,站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大背景中,我们确实需要对科举的作用和价值再做负责任的历史沉思。,学习孔子的独立办学精神 2009年9月24日南方都市报,作者:秋风,9月28日是现代人推定的孔子诞辰日,在台湾,这一天被确定为教师节。不知道大陆的教师节日期当初是怎么确定

24、的,反正今年来一直有人呼吁,把教师节定在孔子诞辰日。我支持这种做法,毕竟,孔子向来是万世师表。但后人在讨论这万世师表桂冠的时候,包括那些一窝蜂地批判孔子的人士,通常会遗忘孔子作为一个教育家、一个思想家所曾经具有的那种伟大姿态,那就是学校自治,学术独立。孔子身上最值得纪念、怀念的,正是他所显现的古往今来教育的根本原则:学校自治、学术自由。他的大学究竟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在现代条件下,如何复辟这些制度,这恐怕是一切关心大学自治理念与制度的人们应当考虑的。是的,这样的复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周期性选题要注意写出新意,王民新闻评论写作:写作纪念性评论,不当重复历史的事实与意义,要根据现实的要求来写。涂

25、光晋老师归纳了“时效化处理”与“个案化处理”两种操作方式。,张友渔五九纪念与新国耻 1932年5月9日世界日报社论,民国四年之今日,袁世凯卖国政府,曾被日本帝国主义者威迫利诱,承认丧国辱权之二十一条。是为吾国之奇耻大辱,国人所应卧薪尝胆,力图湔雪者也。然自民国四年,以迄于今,已历十八周年矣。而日本帝国主义者之凶焰,曾未稍戢,其对我国之侵 略,益变本加厉,东北沦丧,凇沪焚劫,二十一条,未能根本废除,而屈辱之停战协定,又于国民反对声中签订,吾人纪念今年 之“五九”,诚不胜其悲愤与愧赧也!,陈平原波诡云谲的追忆、阐释与重构解读“五四”言说史(读书2009.9),1959年5月4日人民日报社论发扬光荣

26、传统,建设伟大祖国纪念“五四”运动四十周年着重强调的是:“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平定西藏叛乱是中国的内政,绝不容许任何外国人的干涉。”当日人民日报第一版,上半截是新华社关于纪念集会的通稿,下半截左边是社论;右边是三篇报道:一是人民解放军协助山南藏胞及时抢种抢收,二是山南藏胞大力支援平叛大军;三是班禅访问总参谋部,听取关于迅速平定西藏叛乱的战斗情况介绍。可见,一九五九年的五四纪念,基调在爱国主义,重点在宣传“平叛”。,参考http:/马少华的博客 日志 评论教学,这样的处理,同学们可能觉得有些牵强,但在我这个做过多年报纸评论员的人来看,这其实是党报社论写作的常态。此后还有据陈平原研究:

27、一九六九年,关键词:知识分子再教育 一九七九年,关键词:解放思想 一九八九年,关键词:体制改革 一九九九年,关键词:振兴中华 在陈平原看来,“我们不断地赋予它各种意义”,“这会造成一个不断增值的过程”。陈平原的文章,对此并无批判的意思。但我觉得,从新闻评论操作的角度来看,如果单就纪念性社论“不当重复历史的事实与意义,要根据现实的要求来写”的操作来说,新京报今年“五一”劳动节的一篇社论,更自然,更为常态化一些,每一位劳动者的价值都应该被记录 2009-5-1 新京报 http:/,首段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一季度城镇工资数据,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7399元,同比增长13.4%。人保部专家

28、同时坦承:目前我国有近60%的城镇雇员人数不在统计口径里面,如果将年工薪收入水平普遍很低的私营企业、个体户雇员以及农民工等城镇从业人员工资纳入其中,平均工资数据将大幅下降。末段今天是“五一”劳动节,在此我们无需刻意重申劳动节的意义,因为对于每一位劳动者来说,不惟今天,每天都是权利日。回到统计中来,为了获得一个令人信服的数据,一个可以被公共政策参考的、可以真正指导社会改造的数据,使统计口径扩大到每一位劳动者无疑是当务之急。显然,这既是一种客观需要,也是所有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人们的集体诉求因为没有谁可以被忽略,无论赚多赚少,在这个国家,每一位劳动者的价值都应该被记录。,选题的标准:新、确、普遍,郭

29、步陶编辑与评论:新闻的原素,以新、确、普遍为主。评论题目也是要注意这三项。因为事情一陈旧,时效已失,社会中已无人念及,纵有好文章,也不会为人所重视了。评论的对象是事实,空虚的理论固然没有用处,而事实偶然错误,也可使所作的评论,全篇无一是处。至于新、确两点,均已完备,或事实所关系的方面少,也不能选作评论的题目,因为关心的人不多,事实本身已失了评论的价值,随便作去,便是浪费笔墨。,如果写税收,你就会触动每一个美国人;写玫瑰栽培,那么你只会赢得相对较少人的关注。,选题要“普遍”,我看选题的“确”,与我们现在的一些教材不同的是,郭步陶的这部书在讲选题的时候,没有把选题的“题”讲成一个抽象的东西,“题”

30、就是“事”,“事”就是“题”,这样选题的问题才有一个真实性问题。而我们的教材在讲选题的时候,忽略的正是真实性问题。看到一件新闻,不辨真假就评了一番,后来大家都知道是假新闻,你那篇文章也就没有意见了。在当代信息爆炸、媒体竞争的环境里,这是经常发生的实际情况。附:网贴:时评与假新闻例:为什么第二代身份证要日本企业造,选题要“近”,“这个作为你第一篇社论或专栏评论的议题怎么样:展望未来。科学家们说,再过约几十年,地球将变冷,所有生命都将来绝。你可以提醒读者,最好该考虑这个问题了。或者,这个议题也成:反观过去。12个月前的市长选举投票人数不足,于是你就可以责问其原委。好笑吗?是的,但这种荒谬正说明,如你的评论写作着眼的是新闻时间曲线遥远的右端的问题(“地球在变冷!”)或遥远的左端的事情(迟至一年后才悲叹这一低投票率),那你就是何等的大错特错。在上述两种情形下,你都无法履行新闻评论的任何基本职责:将那些对读者迫切需要的的东西确定为自己的议题并以快捷的方式加以评论。这并不容易。,本讲作业,以11月的新闻报道为来源写作一篇新闻评论,并附带说明、分析自己的选题过程、类型和理由。如果是非事件性选题,请交代选题思考中基本事实的来源、积累过程及与其他材料的关联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