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创新课件.ppt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727058 上传时间:2023-03-17 格式:PPTX 页数:28 大小:535.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教学创新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课堂教学创新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课堂教学创新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课堂教学创新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课堂教学创新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创新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创新课件.pptx(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四章课堂教学创新,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范围将“课堂教学”作为“培养过程”这一审核范围的第二个审核要素。,审核要点包括四个方面:1、教学大纲的制订与执行;2、教学内容对人才培养目标的体现,科研转化教学;3、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式;4、考试考核的方式及管理。,PART ONE,教学大纲的制订与执行,PART THREE,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改革,PART TWO,科研转化教学,PART FOUR,考试考核方式及管理,目 录,PART ONE,教学大纲的制订与执行,一、教学大纲的内涵,教学大纲是指导一门课程进行教学的依据,它以文件形式简洁地规定了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的范围、重

2、点、程度、教学顺序、进度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潘懋元 高等学校教学原理与方法,“单门课程或教育教学活动的标准”,即课程标准。王伟廉高等学校课程 研究导论,教师为讲授某一门学程编写的教材纲目。多用于高等学校,又称“学程纲要”。一般由说明与本文两部分组成。教育大辞典,一、教学大纲的内涵,教学大纲是教育主体执行教学计划,实现培养目标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教学大纲所确定的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及教学方法等基本要求,是实施教学与考核的主要依据,也是进行课程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标准。各专业课程特别是专业主干课程必须按照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性质、学时学分要求编制教学大纲。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3、可使用国家颁布的教学大纲或教学基本要求,也可结合学校实际编制适合学校自身特点的教学大纲。在教学大纲的制定过程中,学校教务处应对学分课程教学大纲编写提出指导性意见。,二、教学大纲的制定,含义:教学大纲编制是依据教学计划,设计完成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学时安排、教材及参考书选择等内容的,用于指导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的活动。,(一)教学大纲内容的可操作性,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和要求掌握的情况,教师对学科知识与实践应用契合点的理解程度和具体阐释,教师学科知识支撑信息的来源及更新情况,教师提供给学生的相关阅读资料情况和查找区域,社会组织提供给学科知识学习的有关帮助,教师提供给学生的相互

4、沟通交流的具体办法,二、教学大纲的制定,含义:是指它应当是对教育目标、教师使命、教师责任、教师能力以及学科思想等相关内容的记载,以此作为对教师投入的客观评估依据。,(二)教学大纲内容的可参考性,01,授予的学分,02,预修课程以及并修课程,03,04,05,06,教科书及要求的其他资料,课程目标描述,课程内容,学生课业表现的评估过程,三、教学大纲的执行,(一)教学大纲执行面临的问题,三、教学大纲的执行,保证教学大纲的“权威性”,(二)教学大纲执行原则,在目前高校实行教学大纲的管理工作中,为了保证课程教学大纲的权威性,必须聘请有一定学术造诣、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参与大纲的编制工作。必须做好大纲的审

5、核审查工作,即延请外校专家对大纲的科学性、规范性等进行把关。,保证教学大纲的“合法性”,专家(小组)完成大纲初稿,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审议,反馈修改意见,进一步修改,修改完成后再审议,审议通过后由教育主管部门以文件的形式印发,由承担该门课程而且有经验的教师负责编写和审核教学大纲,组织自编教材,建立教学大纲问题反馈机制,在专业教师间多商讨,及时更新知识,措施,三、教学大纲的执行,(三)解决教学大纲执行问题的措施,PART TWO,科研转化教学,一、科研转化教学的意义,二、科研转化教学的表现形式,教师对讲授的课程有深入的研究,在课堂授课时就不会照本宣科,他会改变以前固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用最短的

6、时间、最简洁的语言把知识讲活讲透,引发学生讨论。,(一)教学内容的导入和导出,教师对教学内容有过深入的科学研究,就会对其缘由、起因及发展前沿、应用前景有很多体会。如果将这些体会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将研究成果及应用前景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出,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给学生最佳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二)教学模式的改革,二、科研转化教学的表现形式,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自己的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既培养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的能力,又提高了指导教师的业务素质。,(三)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的丰富,将教师科研活动是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工作的重要依据,且兼顾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具有设计性和创新性,势必会

7、大大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四)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PART THREE,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改革,一、高校教学方法的涵义,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狭义的教学方法指教师教的方法。,教学方法是由若干教学方式构成的,是具体教学方式的总和,同一种教学方法可以由不同的教学方式构成。,教学方法与教学目的、教学任务相联系,是实现教学目的和完成教学任务不可或缺的工具。,二、高校教学方法的现状,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多,忽视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方法,忽视培养和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在整体结构上,运用单一的讲授方法多,运用多种有利于大学生独立学习的方法少,在课堂讲授中,灌

8、注式多,启发式少,讨论式少,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参与度低,注重集体教学的方式,忽视个别化教学的形式,教师面对着差异的学生,不能因材施教,不能将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改革有机结合,三、高校教学方法改革,(一)美国高校课堂教学方法的显著特点,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二)日本高校课堂教学方法的突出特点,01,02,注重小组团队合作,03,课程设置多元化,01,02,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建立“试听课制度”,实施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表个人见解,三、高校教学方法改革,(三)新加坡高校课堂教学方法的鲜明特点,把辩论赛融入课堂教学,01,02,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新加坡的高校普遍采用“1+1”的课堂教学模

9、式,即“讲堂课+讨论课”,是学生在课下对以教学视频为主的教学材料进行自主学习,课上则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作业、提问,或开展项目实践、应用实验、协作学习和深度研讨等活动的学习方式。,翻转学习,丰富学校文化,开发教学资源,四、影响学生学习方式的因素及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途径,优化课程设置,转变教师观念,关注学生差异,改革评价方式,C,信息化,A,多元化,B,个性化,五、学生学习方式的发展趋势,要从单一走向多元并存的学习方式,教师在与学生接触过程中全面了解学生,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个性化的指导,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整合,注重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PART FOUR,考试

10、考核方式及管理,具有浓厚的功力色彩,一、我国高校考试考核方式现状,考试形式单一,考试内容僵化,缺乏试后管理,二、国外高校考试制度的特点,(一)英国高校考试制度的特点,考试内容关注学生 的能力培养,01,02,校内外评卷相结合,03,政府不直接参与考试,由考试机构组织考 试,一是考查基础知识的广泛性,二是考核知识的专、深和能力运用,确保考试的公正性和公平性,保证大学学位标准的一致性,政府只负责政策制定与引导教育信息服务。半官方的课程标准和学历管理委员会(QCA)负责课程考试 和学历的质量监督体系及考试标准制定的协调工作。民间机构直接负责课程考试。,二、国外高校考试制度的特点,(二)美国高校考试制

11、度的特点,实行多样化的考试 方式和形式,01,02,采取了人性化的 考试模式,03,建立了科学的学生 学业评价体系,期末考试+期中考试+课中小测验根据不同专业、课程的特点采用闭卷、开卷、口试、答辩及实际操作能力测试等多种形式。,对考试时间、地点提前通知、公布,对学生书包、所带文具甚至去厕所要求等做了详细的提示。学生对考试成绩可提出质疑,经过教授委员会重新裁定,确认最终成绩。,采用等级评分、固定成绩评分和成绩分布曲线评分等相结合的方法,弱化考试的总结评价功能。,三、我国高校考试考核方式改革,建立校、院两级平台,全校性的公共课鼓励购买外校的试题库,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由学院建立试卷库。,(一)考试形

12、式创新,实行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口试、成果试(如设计、论文、报告、制品等)、操作试、计算机及网上考试等多种考试形式。,(二)试题库建设,(三)考试方式和方法的创新,多种考核结合,避免采用期末一锤定音的考核方式。将平时的口试、测验、作业以及期末的论文或笔试等成绩综合起来,专业性强的课程,采用课程论文、专题讨论等形式。,四、考试考核管理创新,在试卷关、监考关和评卷关上,严格试卷保密制度;实行巡视、考务、监考3级监考形式,加强监考人员的考前培训;同时实行了诚信班级试点,公共课如数学、外语等考试实行诚信考试机制;完善监考机制和评卷机制,在评卷上实行交叉评审,部分课程试行标准分评价制度。,(一)考试常规管理的创新,试卷保密工作实行3人负责制,即由3人管理试卷的出入;试卷制卷工作也是3人负责制,即一人审核、一人印刷、一人装袋。,(二)考试管理制度上的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