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激素及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727869 上传时间:2023-03-17 格式:PPT 页数:104 大小:3.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过激素及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通过激素及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通过激素及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通过激素及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通过激素及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过激素及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过激素及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课件.ppt(10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讲通过激素调节及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1,课前自主学习,2,3,4,5,6,7,课堂互动探究,8,一、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物的功能1来源:内分泌腺(或细胞)的分泌物2功能:调节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和生殖等生命活动。,激素调节及其特点,9,3人体内主要激素的比较,10,11,12,13,14,5使用激素的注意事项肽类和蛋白质类激素在使用中只能注射不能口服,因为消化酶会将其水解;而其他性质的激素则可以口服。6激素调节失调症,15,二、激素的调节1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下丘脑能够控制垂体,再由垂体控制相关腺体,这种分层控制的方式称为分级调节,由此下丘脑又被称做“内分泌腺的枢纽”。,16,2激

2、素分泌的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叫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反馈方式有正反馈和负反馈。一般来说,当血液中某种激素的含量超过一定的水平后,通过负反馈调节可抑制这一内分泌腺的活动,使其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减少;反之当该激素或受激素控制的物质在血液中的浓度低于某一水平时,则负反馈作用降低,该激素的分泌就增加。,17,正反馈的实例:排尿反射、血液凝固、分娩过程、月经周期中黄体生成素的释放。负反馈的实例:大多数激素的调节、体温调节等。3相关图示(1)正反馈与负反馈图示,18,(2)分级调节与反

3、馈调节图示,19,4激素调节的特点(1)微量和高效激素在血液中含量很低,但却能产生显著的生理效应,这是由于激素的作用被逐级放大的结果。(2)通过体液运输内分泌腺没有导管,激素弥散到体液中,由体液来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激素的作用具有“特异性”,它能选择性地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20,激素随血液流到全身各处,与组织细胞广泛接触,但它们却是有选择地作用于某些器官、腺体、细胞。激素的这种选择性作用的特性称为激素作用的特异性。能被激素作用的器官、腺体、细胞分别称为靶器官、靶腺体、靶细胞。靶细胞能够识别特异激素信息,是因为靶细胞表面或胞浆内存在着与该激素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受体”。,21,但是

4、各种激素所作用的靶细胞的数量和广泛性却有很大差异,机体内大多数激素均有其固定的靶细胞或靶器官(如下图所示)。,22,1.(2012天津高考)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激素的变化能调节其对刺激的适应能力。右图为皮质醇分泌的调节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23,A运输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图中M促进皮质醇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C皮质醇作用的靶细胞还包括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D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含量先升高后逐渐恢复解析:运输刺激首先作用于感受器,使感受器产生兴奋,然后兴奋通过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传至效应器(即下丘脑),使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皮质

5、激素释放激素,故A项正确;,24,M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该激素促进皮质醇分泌的过程属于体液调节,没有神经调节;从图中可以看出,皮质醇作用的靶细胞除了各个组织细胞(皮质醇促进这些细胞的代谢),也包括通过负反馈作用于的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皮质醇抑制它们的分泌活动);,25,图中显示,动物被运输过程中,动物受到刺激后皮质醇的含量先是增加,当皮质醇的含量增加到一定的程度,皮质醇会对下丘脑和垂体产生抑制作用(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皮质醇减少,然后逐渐恢复一定水平。答案:B,26,2如图所示为有关腺体和激素对蛙发育过程的影响。图中分别代表三种激素。发育过程大致

6、分为两个阶段,前20 d蝌蚪的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都尚未成熟,后20 d逐渐成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27,A前20 d中的含量都比较低,并在此期间都逐渐增加B用含碘丰富的饲料持续喂养蝌蚪,可使蝌蚪早于20 d发育成小型成蛙C若蝌蚪切除了垂体后不能发育成蛙,说明促甲状腺激素的功能是促进发育D切除成蛙的垂体,甲状腺可能出现萎缩,的含量都会减少,28,解析:分析图可知,表示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表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表示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由题干可知,前20 d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发育不成熟,各自分泌的激素较少,由图示知,620 d内蝌蚪形态在发生改变,即蝌蚪在不断发育

7、,所以的分泌都逐渐增加,故A正确;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受到下丘脑、垂体的调控,前20 d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发育不成熟,故碘增加不能使甲状腺激素合成量增加,因此不可能使蝌蚪提前发育成小型成蛙,故B错误;,29,由图示知,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发育,故C错误;切除垂体,缺少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可能出现萎缩,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减少,但由于反馈调节,的含量会增加,故D错误。答案:A,30,(1)何谓体液调节?其主要调节物质是什么?体液调节是指:激素、CO2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体液调节的主要调节物质是激素。,神经调节和体液调

8、节的关系,31,(2)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区别与联系。,32,3若甲、乙两图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相互联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33,A细胞a分泌的激素作用于细胞b,使其激素分泌增加B人体对寒冷刺激做出的反应与图乙有关,与图甲无关C细胞c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形式传递给细胞dD信号从细胞c传递到细胞d的速度比从细胞a传递到细胞b的速度快,34,解析:图甲表示的是激素调节,图乙表示的是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速度比激素调节迅速。答案:D,35,4(2012海南高考)关于甲状腺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的调节B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时,机体耗氧量和产热

9、量都增加C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而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多种器官D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会引起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减少,36,解析:甲状腺激素可促进新陈代谢,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时,机体耗氧量和产热量均增加;一般来说,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靶器官,但甲状腺激素几乎可作用于全身的细胞;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会引起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量增加。答案:D,37,一、体温平衡及其调节1体温调节的中枢下丘脑2体温调节(1)方式:神经调节、激素调节,稳态维持的实例,38,39,3体温稳定原因,40,4中暑:由于环境温度过高,使机体散热受阻,导致机体体温升高而引起的。,41,5(2013东

10、北师大附中模拟)下列有关体温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A恒温动物的体温是恒定不变的B体温升高都是由细胞代谢产热增加引起的C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会引起皮下毛细血管舒张D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同时还对某些腺体活动具有调节功能,42,解析:恒温动物的体温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体温升高是由细胞代谢产热增加引起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体温的变化应该考虑两个方面,产热和散热,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是寒冷刺激所造成的,会引起皮下毛细血管收缩。答案:D,43,二、水盐平衡的调节1水盐调节机制,44,45,46,6下列有关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抗利尿激素的释放使

11、尿量减少B抗利尿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仍具活性C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并由垂体释放D水盐平衡调节通过神经激素调节完成,47,解析:人体的水盐平衡调节通过神经激素调节完成;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并由垂体释放,通过体液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促进靶细胞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便被灭活。答案:B,48,三、血糖平衡调节1血糖平衡调节过程,49,2与血糖有关的三种激素的联系与区别,50,(1)血糖调节是通过调节葡萄糖的来源和去路实现的。(2)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协同作用使肝糖原分解。(3)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拮抗作用使血糖维持相

12、对稳定;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而胰高血糖素是主要升高血糖的激素。(4)胰高血糖素可使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5)胰高血糖素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素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51,3低血糖、高血糖、糖尿与糖尿病正常人的血糖含量一般维持在0.81.2 g/L的范围内,若血糖含量降低至0.50.6 g/L,则会出现低血糖早期症状,表现为头昏、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无力等;当血糖含量低于0.45 g/L时,就会出现低血糖晚期症状,表现为惊厥和昏迷。这是因为脑组织中含糖原极少,血糖含量过低从而导致脑组织供能不足而发生功能障碍。临床上把空腹时血糖含量超过1.3 g/L叫做高血糖。血糖含量高于1.

13、61.8 g/L的范围时,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叫做糖尿。,52,出现糖尿的原因是,血糖含量超过肾糖阈。当血糖浓度达到肾糖阈时(1.61.8 g/L,不同的人肾糖阈不同),肾小管运输葡萄糖的载体已达到饱和,高于肾糖阈的那部分葡萄糖就不能被重吸收回血液,从而随尿液排出,从而形成糖尿。,53,应当注意的是,糖尿不等于糖尿病。如正常人一次性口服大量的糖(相当于200 g以上的葡萄糖)时,偶尔也会出现糖尿。持续性的高血糖和糖尿,多见于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具有“三多”(多食、多饮、多尿)及身体逐渐消瘦、体重减轻等症状,其原因是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54,1下丘脑功能网络图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

14、的总枢纽。下丘脑的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分泌细胞,这类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它在机体稳态中有重要作用,请完善下面下丘脑功能的网络图。,下丘脑的功能,55,56,2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1)下丘脑是调节内分泌的枢纽。下丘脑与其他分泌腺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57,下丘脑直接控制的内分泌腺有胰岛和肾上腺(髓质)等;通过垂体间接控制的内分泌腺有甲状腺、性腺和肾上腺(皮质)等。盲区:哺乳动物体内还有一些腺体和下丘脑的活动无关,如胸腺。,58,(2)下丘脑具有分泌功能,可以分泌抗利尿激素和促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由垂体后叶细胞释放的,其作用是促进肾小

15、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排尿量,保持体内水分的平衡。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都是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的,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相应的促甲状腺激素和促性腺激素,进而调节相应激素的分泌。盲区:正确区分促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激素的分泌部位,促激素不会直接反馈调节下丘脑。,59,(3)下丘脑内有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水盐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通过神经直接作用于胰岛细胞,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直接作用于骨骼肌、立毛肌、皮肤血管、汗腺和肾上腺等器官,调节产热量和散热量。盲区:控制血糖含量升高的是下丘脑的某一区域,而控制血糖含量降低的是另一区域。,60

16、,(4)下丘脑有感受兴奋和传导兴奋的功能。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一方面产生兴奋,并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通过产生渴觉来直接调节水的摄入量,调节水平衡。盲区: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产生渴觉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61,7下丘脑在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62,注:代表激素,代表某种生理变化Aa引起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b引起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Cc引起下丘脑分泌胰高血糖素Dd引起下丘脑产生电位变化解析:血糖含量降低可通过血糖调节中枢下丘脑支配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血糖含量降低也可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

17、素。答案:C,63,8(2013新课标全国卷)回答下列问题:(1)清晨静脉取血测定正常人和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的空腹血糖浓度。空腹时,血糖的来源是_和_。(2)空腹抽血后,一次定量饮入高浓度葡萄糖水。喝糖水后每隔一定时间静脉取血,测定血糖浓度(整个过程中禁食、禁水,不做剧烈运动),发现正常人与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血糖浓度的变化趋势都是先上升,再下降,但下降的速率不同。下降速率不同的原因是_。,64,(3)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是在该细胞的_和_这两种细胞器中进行加工的。解析:(1)空腹时,体内血糖的来源都是肝糖原的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2)胰岛素是唯一的降血糖激素,其功能是促进组

18、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在空腹抽血后,正常人和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一次定量饮入高浓度葡萄糖水,血糖浓度都上升,血糖的浓度上升导致胰岛素分泌增加,进而引起血糖浓度降低,但是,由于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分泌的胰岛素比正常人少,所以,其血糖浓度下降速率就比正常人慢。,65,(3)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是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场所为核糖体,合成后依次进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在这两个细胞器中进行加工,变成具有降低血糖功能的成熟的胰岛素,进而被分泌到细胞外。答案:(1)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转化(2)胰岛素可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和被利用,胰岛B细胞功能不足者胰岛素分泌不足,所以血糖浓度下降较

19、慢(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3)内质网高尔基体,66,实验技能提升,67,模拟人尿糖检测1实验原理:葡萄糖与某些化学物质反应可以显示出特殊的颜色,因此根据颜色反应即可判断溶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68,2实验流程,69,3基本技术要求(1)取液过程中滴管不能混用。(2)在现实中,医生不能仅凭一份尿液样本就断定某人是否患糖尿病,因为在一次性大量食用糖的时候,也会使尿中含有少量的糖。在判断是否患糖尿病时,要根据尿糖检测结果结合病人的饮食来综合判断。,70,9为探究血糖调节的影响因素,设计如下实验流程。实验中5只家兔的注射剂量和生理指标均按单位体重计算。,71,据图回答:(1)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_号家

20、兔。(2)二次注射后,低血糖症状最先得到缓解的是_号家兔;若号家兔出现糖尿,则该兔的尿量将会_,原因是_。,72,解析:此题是一道实验分析题。该实验分先后两次进行,第一次实验的对象是空腹家兔,对其进行的处理是注射生理盐水和胰岛素,在这组实验中,注射生理盐水的号组是对照组;第二次的实验对象是低血糖症的家兔,对其进行的处理依次是注射葡萄糖溶液,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和生理盐水,起对照作用的是号。葡萄糖含量低导致低血糖症状,故注射葡萄糖,低血糖症状最先得到缓解,如果注射葡萄糖过多导致糖尿,就会带走大量的水分,导致多尿。,73,答案:(1)和(2)增加尿液中葡萄糖含量过高,在排出糖的同时,带走更多的水,

21、导致多尿,74,1(2013东城区模拟)现有一种含催产素的新药,它能使人们对陌生人产生信赖感。这一新药可能有助于治疗孤独症等疾病。催产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后叶释放的一种九肽荷尔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75,A催产素一定含有C、H、O、N四种元素,含有9个肽键B孤独症患者直接口服适量催产素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C下丘脑中有些细胞不仅能分泌激素,而且能传导兴奋D催产素参与的调节过程具有作用范围比较局限、作用时间比较长等特点,76,解析:催产素一定含有C、H、O、N四种元素,九肽含有8个肽键。口服催产素会被消化而失去作用。下丘脑中有些细胞不仅能够分泌激素(促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而且能传导兴

22、奋激素调节作用范围比较广、作用时间比较长。答案:C,77,2(2012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78,解析: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会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从而产生更多的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所以只有B项正确。答案:B,79,3.(2013杭州模拟)右图是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图解。甲、乙表示器官,a、b表示相应激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80,A器官甲、乙的名称分别是胰岛

23、、肾上腺B激素a能够促进过程,抑制过程C激素b是唯一能够升高血糖的激素D激素b的作用结果反过来会影响激素b的分泌解析:由图可知,器官甲是胰腺中的胰岛,器官乙是肝脏。激素a、b分别是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能够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和合成肝糖原。除胰高血糖素外,肾上腺素也能够升高血糖。血糖升高后,反过来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答案:D,81,4下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下列与该图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82,A寒冷会促使X分泌激素aBY除能分泌激素b外,还能分泌生长激素以及多种促激素,因而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C缺碘地区的人的血糖中激素b含量低于正常值DZ结构的活动只受Y结构的控制解析:

24、B项中下丘脑(X)才是内分泌活动的调节枢纽;缺碘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通过负反馈调节使X、Y活动加强,a、b增多,引起甲状腺肿大;同时Z除受Y的控制外,还受神经控制和碘的影响。答案:A,83,5(2013东北三校联考)如图所示为一个健康人饭后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变化,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84,A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的原因是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和吸收B进食后的2 h内,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C23 h之间,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有所增加D3.5 h时,血糖浓度较高是肌糖原分解为葡萄糖所致,85,解析:健康人进食后由于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和吸收,人体血糖浓度上升,促使机体产生胰岛素,其能

25、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进食后23 h,血糖浓度较低,促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故A、B、C正确;3.5 h时,血糖浓度较高的主要原因是肝糖原分解,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故D错误。答案:D,86,6.右图中a表示某种物质,b表示相关细胞,两者关系描述正确的是(),87,A如果a表示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肌肉细胞b,将导致血糖含量上升B如果a表示神经递质,b表示神经细胞,此时b会兴奋C如果a表示抗原分子,b可能是效应B(浆)细胞或记忆B细胞D如果a表示甲状腺激素,b可能是下丘脑细胞,也可能是垂体细胞,88,解析:胰高血糖素不能促使肌肉中肌糖原分解;神经递质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26、效应B(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所以细胞膜上没有识别抗原的特异性受体;甲状腺激素可以抑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答案:D,89,7下图是人体体温调节部分结构模式图,请回答有关问题。,90,(1)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是_。“寒冷下丘脑肾上腺”的调节是_调节,肾上腺在此调节中属于_;“甲状腺内环境下丘脑”的调节是_调节,下丘脑有关细胞在此调节中属于_。,91,(2)从图中分析,激素A、B、C、D分别是_、_、_、_,垂体某些细胞膜上有_激素(填字母代号)作用的受体。(3)神经调节具有_、_的优势,体液调节具有_、_的优势,体温的调节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92,解析:

27、(1)人体体温调节的中枢是下丘脑。“寒冷下丘脑肾上腺”的调节是神经调节,肾上腺是效应器。“甲状腺内环境下丘脑”的调节是体液调节,甲状腺激素能反馈性抑制下丘脑的分泌。(2)由题图看出,B作用于甲状腺,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D是肾上腺分泌的,是肾上腺素。垂体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器官。(3)神经调节快速准确,体液调节持续时间长、作用范围广。,93,答案:(1)下丘脑神经效应器体液靶细胞(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A和C(3)快速准确持续时间长作用范围广,94,8(2013新课标全国卷)(10分)胰岛素可使骨骼肌细

28、胞和脂肪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已知这些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不消耗ATP。回答下列问题:(1)胰岛素从胰岛B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的运输方式是_。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的运输方式是_。(2)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分泌_,引起骨骼肌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其意义是_。,95,(3)脂肪细胞_(填“是”或“不是”)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4)健康人进餐后,血糖浓度有小幅度的增加,然后恢复到餐前水平。在此过程中,血液中胰岛素浓度的相应变化是_。,96,解析:(1)胰岛素的化学成分为蛋白质,属于大分子物质,其运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吐;由题意可知,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需要载体协助,不需

29、要能量,所以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2)胰岛素是体内唯一一种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分泌量增加,引起骨骼肌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则可以促进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和被利用,使血糖浓度降低。,97,(3)据题意可知,胰岛素能使脂肪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说明脂肪细胞是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之一。(4)进餐后血糖浓度升高,机体胰岛素分泌增多,使血糖浓度下降,当降到正常水平时,胰岛素分泌减少。答案:(1)胞吐协助扩散(2)增加促进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和被利用,降低血糖浓度(3)是(4)先升高,后降低,98,9下图表示下丘脑神经细胞、垂体细胞、甲

30、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物质乙是一种糖蛋白。请回答下列问题。,99,(1)图中的下丘脑神经细胞除具有神经细胞的功能外,还具有_功能。(2)如果用物质丙饲喂正常动物,则物质甲、乙的分泌量的变化分别是_;如果用物质乙饲喂正常动物,则物质丙的分泌量_,原因是_。(3)物质乙与甲状腺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_结合,反映出细胞膜能进行_。(4)若刺激图中A点,电表指针偏转的情况是_。,100,解析:(1)由图可知,下丘脑神经细胞能分泌激素甲,说明它还具有内分泌功能。(2)丙物质是甲状腺激素,用物质丙饲喂正常动物,使其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对下丘脑和垂体有抑制作用,分泌的甲、乙应减少。用物质乙饲喂正常动物,由于乙是蛋白质类激素,在消化道内会被分解,所以丙的分泌量基本不变。(3)物质乙作用的靶细胞是甲状腺细胞,物质乙与膜上的受体结合,反映出细胞膜能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4)刺激A点,指针会偏转两次。,101,答案:(1)内分泌(分泌激素)(2)减少、减少没有明显变化物质乙(糖蛋白)被消化分解而失去作用(3)受体细胞间的信息交流(4)从零位向一侧偏转后回到零位,再向相反的一侧偏转后回到零位,102,课后巩固提升,103,谢谢观看!,1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