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足迹鉴定-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730433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6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章-足迹鉴定-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第九章-足迹鉴定-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第九章-足迹鉴定-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第九章-足迹鉴定-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第九章-足迹鉴定-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章-足迹鉴定-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足迹鉴定-课件.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九章 足迹鉴定,足迹鉴定是指通过对现场足迹和样本足迹的检验,从而确定现场足迹与样本足迹是否为同一鞋、袜或人所留的过程。,第一节 足迹鉴定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一、准备工作(预备检验)即做一些检验前的基础工作。(一)了解情况1了解案件的基本情况,如时间、地点、性质等。2了解现场足迹的数量及其在现场上的分布位置,以便分 析足迹的形成过程、动作等。3了解现场足迹的种类,固定、提取方法,保管运输方法 等。,4了解现场足迹与现场上其它痕迹的关系。5了解样本足迹提取的时间、方法(是公开捺印的样本,还是密取的自然样本或是做某些特殊动作的样本)。6了解嫌疑人的自然情况、职业特点,案发后有无患过重 大疾病或受过严

2、重损伤;案发后嫌疑鞋袜的穿用、修补 情况。7不能轻易清洗、处理嫌疑鞋、袜,以防特征消失或发生 变化。8了解送检人的鉴定要求,是鉴定(何种鉴定),还是进 行复核。,(二)完备鉴定手续 如送检人的送检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要求;对检材和样本进行清点和登记,记明其种类、数量、基本情况,现场足迹及嫌疑鞋、袜上的附着物是否与案件有关等。,二、分别检验 即分别检验现场足迹和样本足迹,确定其上的特征。应首先检验现场足迹,然后再检验样本足迹,防止先入为主,特别是现场足迹特征模糊时,更应如此。,(一)检验现场足迹1首先应注意现场足迹是否重迭。如本是“”花纹的鞋,若重叠则可能变为交织形的“”,尤其是残缺足迹,不易区分是

3、否为重叠足迹,易把鞋底花纹种类看错。此时,要看鞋底花纹是常见,还是比较奇特,若花纹奇特就有重叠的可能。还要看花纹边缘的形态是否清晰、连贯,以及花纹结构是否合理,花纹与鞋底的关系是否合理。,2若是残缺足迹,应当首先确定是鞋底的何部位所留。,3方法:(1)从一般到个别:即先检验种类特征,再检验个别特征,A赤足足迹的种类特征,A0赤足足迹的个别特征,B鞋足迹的种类特征,B0鞋足迹的个别特征,C步法特征中的种类特征 步幅特征、步态特征的方位、形状(包括主体痕迹和 伴生痕迹)。C0步法特征中的个别特征蹬、踏、压痕的具体形态及相互关系,伴生痕的具体形态相互关系及其与主体间的关系。,(2)由点到面(3)对照

4、验证(4)顺线追踪,(二)样本足迹的检验 应首先明确样本足迹的制作或提取过程(应按现场足迹的形成和提取条件来作),然后使用与现场足迹相同的寻找、发现特征的方法。,三、比较检验 即将现场足迹和样本足迹放在同一视野下进行比较,发现其相同点和差异点。,(一)直接对照:把现场足迹和样本足迹放在同一视野下 进行对照,首先比较种类特征,若相符,再比较个别特征,若种类特征不符,即 可排除。,(二)划线构图:将现场及样本足迹上几个明显特征点之 间用直线连接起来,然后比较各自所构 成的几何图形。,(三)测量比对:分别测量现场、样本足迹相同位置两特征 点的距离,然后再比较测量值。,(四)重叠比对:把现场及样本足迹

5、的主要特征或边缘轮廓 等描画在透明胶片上,或将足迹扫描后打 印在透明胶片上,然后将胶片放在现场足 迹或样本足迹上进行比较,也可将两张胶 片放在一起重叠比较,主要看特征的位置、形态、相互关系等能否吻合。,四、综合评断得出结论 主要是评断符合点和差异点的来源,看是符合点反映了足迹的本质,还是差异点反映了足迹的本质,最后根据评断得出结论。对差异点的评价:,1从足迹的形成条件分析 如赤足的足型特征受地面条件(是否平坦、有无沙粒)形成动作(是否特殊)、行走速度的影响。穿鞋足迹也应注意其形成过程。,2从足迹处理的各环节分析(1)提取足迹应记明拍照时的打光方向,防止阴阳纹差异 弄反。(2)拍照静电提取膜上吸

6、附的足迹时应加以注明是静电复 印提取。(3)在制石膏模型时,若石膏液过稠,则可能在足迹中出 现纸壳纹,易将其当成鞋底花纹,另外,石膏模型在 冲洗和保管过程中受到磕碰等,也容易出现一些假特 征。,3从犯罪嫌疑人及鞋、袜的变化来分析4承痕体不同产生的差异5形成动作不同产生的差异,五、制作足迹鉴定书 文字规范、内容准确、逻辑性强、符合法律要求。文字分绪论、检验、论证、结论等几部分。照片部分包括特征复核照片、特征比对照片两部分,特征复核照片和比对照片应为12大照片,以便于测量。应该有现场足迹方位照片,以表明现场足迹的出处,显示其证据价值。特征的标示要准确、详细。在落款处除鉴定人外,还要有复核人的名字、

7、技术职称等,而且最好有他们的手书签名。,第二节 常见足迹鉴定注意事项,一、赤足足迹鉴定(一)所用特征:以结构特征为主,步法特征为辅 1个别特征 2种类特征,(二)特征的变化情况要明确 赤足足迹在形成过程中由于不受束缚,其形态自由 性大,加之足底边缘圆滑、有弹性更使之易于变化,某 种程度上讲赤足足迹鉴定比穿鞋足迹鉴定更难一些。,1由于负重、地面软硬不同,静态或动态足迹的差异,步长大小、地面光滑程度、行走速度等的影响,足迹 的长宽、趾区结构特征可能出现变化。,2模拟现场足迹形成条件制作样本足迹。3按提取现场足迹的方法提取样本足迹,了解嫌疑人自然 条件及案发后情况。赤足足迹鉴定图例,(三)制作样本足

8、迹时的注意事项1根据现场种类制作样本足迹,尽量不用穿袜足迹样本代 替赤足足迹样本。,2因动态、静态的差异,晃动的程度不同、地面软硬 不同等导致的边缘形态变化。3因挤压等原因造成的肤纹特征的变化。,3提取方法与现场足迹尽量相同,注意嫌疑人案发后的 自然条件变化。,(三)制作样本时的注意事项:1尽量不用赤足样本足迹代替穿袜样本足迹。2尽量模拟现场足迹的形成条件,如:地面、袜子种类、动作等。,二、穿袜足迹鉴定(一)所用特征:以结构特征为主,步法特征为辅,特征可 参考赤足足迹样本。,(二)足迹的变化情况:主要是足型结构的变化,有袜子引 起的,也有地面条件,行走方式,动静差异,晃动,负重等原因引起的。,

9、三、穿鞋足迹鉴定:三方面内容:认定鞋、认定鞋主、认定留足迹人,(一)鞋的同一认定1明确鞋在加工、穿用、修补过程中形成的种类特征与 个别特征。有些鞋加工中形成的个别特征相似但不同。,2明确打光方向,以区别阴阳纹;明确固定提取方法,以区分左右脚。3对于残缺足迹或局部清晰的完整足迹应慎用冲切底,边缘花纹形态的随机性,应综合使用各种特征。,4对于磨损特征,附着物特征等应注意其相对稳定性。5尽量模拟现场足迹的条件制作提取样本足迹。不要认为 利用结构特征进行鞋的同一认定与足型、动作等无关,而让嫌疑人随便踩样本足迹。,(二)鞋主的同一认定 需要看痕迹反映,不一定在任何情况下均可得出结论。,1所依据的特征主要

10、是磨损特征及足型特征。,2尽可能多的提取现场足迹和样本足迹,以便相互对照、印证。,3为了使用足型特征,最好提取嫌疑人的赤足样本,穿 袜足迹样本或鞋垫。,4首先分析现场足迹的鞋种及新旧程度,以便选择嫌疑 人相同或相近似种类的鞋制作样本。,5模拟现场足迹的形成条件,提取条件,制作样本足迹,同时应全面了解嫌疑人的自然条件及案发后的情况,以便解释差异点。,6起落足部位的磨损明显、稳定,虽是种类特征,但在 检验中起到把关作用。,7淡化底面特征,强化边缘特征,因鞋种不同时底面特征 变化大,边缘特征变化小。,8当现场足迹和样本足迹磨损量差异较大时,应着重比对 重磨点的方位及其相互关系,比对足型,特殊磨损形态

11、 及整体磨损形态的相似性。9鞋底磨损特征的再现:制做一不耐磨的形态一致的薄鞋 底粘在外底上。a.买一双与现场足迹种类相同的鞋,用石膏液制作 鞋底负模。b.制作薄鞋底(或叫模拟鞋底):乳剂型PVC粉末 100克 底料:石膏粉 50克 DBP(增塑剂)100ml,乳剂型PVC粉末 100克 衬料 DBP(增塑剂)100ml,按鞋底大小将纱布裁成衬垫。,操作:用毛刷先在鞋底石膏负模中涂一层油脂脱模剂,再用毛刷将调好的底料均匀的涂在负模上,厚度约1.5MM。在其上平铺一层纱布衬垫,其上再涂一薄层衬料,再铺一层衬垫,再涂一层衬料,涂好后将模型放入120的烘箱内加热40分钟,取出后将成型的鞋底揭下即可。,

12、C.用砂轮将鞋底花纹磨平,再用胶将模拟鞋底粘在鞋底上 即可让嫌疑人正常穿用。,效果:模拟鞋底穿用1小时,相当于胶底鞋正常穿用200-250 小时,相当于硬塑料底鞋正常穿用3-4个月。,10特征比较:即将样本足迹与现场足迹所反映的磨损形 态进行比较。常用方法有直接对照、重叠比较。,(三)穿鞋足迹的人身同一认定1使用的特征:步法特征、磨损特征、足型特征。,2以足迹分析为先导开始检验工作。,3除模拟现场条件制作样本外,还更应该注意模拟现场 足迹的形成动作。,4注意各部分的受力情况,如:蹬、踏、压痕的位置、大小等。,5注意伴生痕迹的使用6步法特征、磨损特征、足型特征最好综合使用。,四、足迹动力形态检验

13、法 动力形态是人行走动力定型的一种反映。主要针对石膏模型。,(一)检验内容1力度顺序:石膏模型的凸起、凹陷或高低的分布顺序。,2重力面:石膏模型上的凸起部分。,3重力点:石膏模型上的趾、跖、弓、跟等跟区域的最 凸出点。,4力度的平衡关系:以足迹中心线为轴,比较足迹内侧和 外侧的力度顺序,即看内侧高还是外侧高。,5动力轨迹线:石膏模型上各重力点之间的连线。,(二)特征:种类特征:1平型:整个石膏模型凸凹变化不大,比较平坦。2凸型:石膏模型中跟区或掌区凸起比较明显。3翘型:石膏模型中跟后缘或掌前缘向上翘起较明显。4拧型:石膏模型中反映出的是掌区内侧和跟外侧凸起或 掌外侧和跟内侧凸起足迹呈拧曲状。5

14、斜型:足迹中心线的某一侧向上明显凸起。6弯型:从足迹纵剖面看,足迹呈“”形。7混合型:上述几种形态的混合。,细节特征:1落足动力特征点:石膏模型中对应落足部位的月牙状凸起的两个端点AB连线的中心点为O,过O点做足迹中心线的平行线,该平行线与跟后缘的交点即落足动力点。,2后跟重力面3弓区重力面4掌部重力面、重力点(掌部最凸起的地方)5趾掌间动力面(即趾节区)6趾重力面7起足重力面8各部位边缘的虚实,(三)检验方法:以足迹中心线为Y轴,以足迹长前1/3点为原点做X轴,然后观察石膏模型的力度顺序;即石膏模型上各部位的高度排列,如掌区(4)最高,跟区(2)次之,落脚处(1)再次之,起足处(7)最低,则

15、力度顺序为42-1-7。,力的平衡关系:看某一部位的最重点(最凸起点)在Y轴的内侧(以负号表示)还是外侧(以正号表示)。如掌区的最重点在Y轴的外侧,即为4+,落足处的最重点在Y轴的外侧为1+,跟区的最重处Y轴的内侧为2,拇指重力点在Y轴的内侧为。起足最重处在Y轴的内侧为,力的平衡关系为1+4+,2。,动力轨迹线是上述7个部位的最重点(石膏模型上最 凸出点)之间的连线。检验时还应注意结合各重力面的具体形态和具体的凸 起高度等特征。综合比较各种特征,符合率大于80%的,可以认定;符合率小于60%的就可以否定;介于6080%的,可给出倾向性认定意见。,目前,该检验技术还可以根据平面足迹的灰度差异和立

16、体足迹中各特征点与基准点之间的高度差(高程差),利用计算机进行处理,将其转为二值图象,对平面足迹和立体足迹进行自动检验。,五、步法特征定量化检验 步幅特征的测量值符合正态分布,(一)U检验法:1测现场足迹6项步幅特征(左右步长、左右步宽、左右 步角)求各项指标的均值。2尽可能模仿现场条件制作并测出嫌疑人的步幅特征,求 出样本的各项指标均值。3计算嫌疑人各项指标与现场足迹各项对应指标的均值 的差,并取其绝对值。4将3所得数据与“均值差上限值表”相对照,若大于该项 指标的上限值,则就该项指标排除嫌疑人,若小于或等 于该项指标的上限值,则接受该项指标为相同的步幅类 型,弃真概率为。5判别:六项步幅特

17、征指标中有一项不接受即可否定。,均值差上限值表n=1时(n为现场检材数)n=,n=n=,当n时按n=处理 n 时按n=处理对于步长弃真.步宽 步角,(二)极差检验法测现场足迹的左右步长、步宽、步角,计算其平均值。测嫌疑人的上述特征值,计算平均值。,若所检验指标均值差的绝对值小于该项指标的极差量 值则接收,若大于则拒绝接收。判别:若六项指标全部接收,则认为嫌疑人的步幅特 征与现场足迹的步幅特征一致,若有一项指标不接收 即可否定。还可作同一特征的左右均值差,如:作出现场左步长 均值和右步长均值差,再作嫌疑人左、右步均值均差,看两个左右差的差值是否在左右差的极差量值范围内不在即可否定。,分别计算嫌疑人与现场步幅特征对应指标均值差的绝 对值。,检验表,(三)、隶属度检验法:X0为现场指标值,X i为嫌疑人对应指标值隶属度,左步长右步长左步宽右步宽左步角右步角,只要时则认为现场足迹步幅特征与嫌疑人步幅特征一致,否则否定。,结束,平 型,凸 型,翘 型,拧型,斜型,混合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