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通货膨胀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730761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1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通货膨胀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第七章通货膨胀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第七章通货膨胀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第七章通货膨胀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第七章通货膨胀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通货膨胀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通货膨胀课件.ppt(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九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第一节 失业理论第二节 通货膨胀理论第三节 菲利普斯曲线,第一节 失业理论,一、失业的含义和类型二、传统经济学的失业理论三、凯恩斯的失业理论四、奥肯定理,一、失业的含义和类型,1、失业与充分就业的含义 失业(unemployment)这一概念是指有劳动能力并且想工作的人找不到工作的情况,即指劳动的完全闲置状态。充分就业广义是指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都已得到充分利用的一种经济状态。从狭义上说,充分就业是指想要工作的劳动者,都没有多大困难地找到按现行货币工资率付酬的工作的一种经济状况。,2、自然失业率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充分就业概念必须排除摩擦失业、自愿失业和季节失业。充

2、分就业并不是指百分之百的就业。充分就业水平上的失业率,通常称为自然失业率,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货币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弗里德曼提出来的。他认为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自发供求力量发挥作用时所应有的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3、失业的种类,(1)自愿失业:指劳动者不愿意接受现行货币工资和现行工作条件而引起的失业。(2)摩擦失业:指因劳动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或因经济变动过程中工作转换而产生的失业。(3)季节性失业:指某些行业的生产具有受季节变化影响而引起的失业。(4)结构型失业:结构型失业是指劳动者不适应经济的技术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产业兴衰转移而产生的失业。其特

3、点是职位空缺与失业并存。,(5)非自愿失业:指劳动者愿意接受现行货币工资率与现行的工作条件但仍然找不到工作。非自愿失业的概念是凯恩斯提出来的。也有把失业分为周期性和非周期性两种:由于经济运行处于低潮、有效需求不足所导致的失业就是周期性失业。这是政府就业调控的重点,也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失业类型。与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关系不大的失业是非周期性失业,通常有自愿失业、季节性失业、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等。,二、传统经济学的失业理论,基本观点:传统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可以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解决各种矛盾,因此经济社会中不存在失业,充分就业是一个始终存在的倾向。,1、萨伊定律 18世纪末19世纪初

4、法国经济学家萨伊认为商品的买卖,实际上只是商品与商品的交换,货币只是在瞬间起到媒介作用。因此产品总是用产品来购买的,买者同时也就是卖者,买就是卖,卖就是买,买卖是完全统一的,商品的供给会为自己创造需求,社会上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必然是相等的。这样,资本主义社会就不会出现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2、储蓄永远等于投资 萨伊定理是假定人们出售商品后,立即购买商品,如果人们出售商品后并不立即把全部收入消费掉,而是将其中一部分储蓄起来。在这种情况下供给与需求的均衡可以通过利息率的调整来实现。储蓄代表货币资本的供给,投资代表对资本的需求,利息率的调节作用使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所以储蓄永远等于投资。具体来说,当货

5、币资本的供给(储蓄)大于对货币资本的需求(投资)时,利息率会下降;反之,当货币资本的供给小于对货币资本的需求时,利息率就会上升。利息率的这种自动调节作用最终使储蓄等于投资,从而失业不会发生。,3、工资的调节作用:工人劳动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因此,随着就业人数的增加,工资减少而利润增加。这样企业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而愿意增雇工人直至充分就业为止。,三、凯恩斯的失业理论,凯恩斯的失业理论称为有效需求不足失业论。基本观点:凯恩斯完全接受了传统经济学关于“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的理论,但是他认为除了这种“自愿失业”和“摩擦失业”之外,还存在着大量的“非自愿失业”。凯恩斯认为这种非自愿失业的产生主要是

6、由于社会有效需求不足。,三大基本心理规律导致有效需求的不足,即心理上的消费倾向、心理上的灵活偏好、心理上对资本未来收益之预期。心理上的消费倾向即所谓“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心理上对资产未来收益之预期即所谓“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灵活偏好又称为流动偏好,是指人们想以货币形式保持其一部分财富的愿望。,凯恩斯认为,只要国家积极干预经济,设法刺激“有效需求”,就可能消除失业,实现充分就业。他提出的主要措施有:第一,刺激私人投资。为个人消费的扩大创造条件。第二,促进国家投资。主张国家调节利息率和实行“可控制的通货膨胀”,以刺激私人投资,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以促进生产的扩大和商品供给的增加,还强调扩大军

7、事开支对增加国家投资,减少失业所起的积极作用。,四、奥肯定理,1、“奥肯定理”的含义2、“奥肯定理”在中国,第二节 通货膨胀理论,一、通货膨胀的定义、衡量和分类:1、定义:通货膨胀是“一般物价水平持续的和显著的上涨”。通货膨胀率是指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目前持这种观点的占主导地位,称“物价派”。强调了以下几点:1)通货膨胀不是价格水平短期或一次性的上升,而是价格水平的持续上升。这就是说,不能把经济中周期性萧条时价格下降,之后出现周期性复苏阶段的价格上升称为通货膨胀;也不能把一些偶然原因引起的短期物价上升称为通货膨胀,如农业歉收粮食短缺引起物价上涨,或政府出于某种非经济原

8、因而提高价格。这种价格上涨都是短期的、暂时的。只有当价格水平持续的上升,趋势不可逆转时,才称为通货膨胀。,2)通货膨胀不是指个别商品的价格水平的上升,而是指价格总水平,即所有商品与劳务价格的加权平均值上升。3)价格水平每年上升多少是通货膨胀很难判断。一般“把通货膨胀规定为一般物价水平的一贯的和可以觉察到的增长。”,美国经济学家M.布朗芬布伦纳和霍尔兹曼对通货膨胀的四种定义至今仍被经常使用:通货膨胀是一种普遍的过度需求形势,在这种形势下,过多量的货币追逐过少量的商品。(这是从成因定义,是过度需求引起的。)通货膨胀是不论以总量计算还是以人均计算的货币存量和货币收入的大量增长。(这是从成因定义,与货

9、币过量发行相联系。),通货膨胀是一个具有附加特征或条件的价格总水平上升。这些附加条件是:非完全预期性;它(通过成本)导致价格的再上涨;它不增加就业和真实产量;它快于“安全率”;它产生于货币方面;它由减去间接税和补贴之后的净价格来测度;同时(或者)还可以说它是不可逆的。(这是从表现定义,是带有某些特征的物价的上涨。),通货膨胀是货币对外价值的下跌,是以汇率、以黄金价格来衡量,或者在官方价格下,对黄金和外汇的过度需求。(强调价格水平上升在对外经济关系上的表现。),2.通货膨胀的衡量:价格指数,1)消费物价指数(CPI)或零售物价指数(RPI):消费物价指数是一种用来衡量各个时期内城市家庭和个人消费

10、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平均变化程度的指标。在普通家庭的支出中,选取一组相对固定的典型的商品或劳务,比较其在不同时期购买所花费的支出,即为消费物价指数。筛选原则:与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关系密切;销售数量(金额)大;市场供应保持稳定;价格变动趋势有代表性;所选的代表规格品之间差异大。,消费物价指数的变化,表示居民户货币收入实际购买力的变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品和劳务价格变动对居民生活费用的影响。因此,受到广泛重视。与这种指数类似的有零售价格指数(RPI)和生活费用指数(IOL)。,有我国统计表明,物价大幅度上涨是从1993年开始的,1994年达到创记录水平,具体体现为零售物价上涨21.7%,居民消费

11、物价上涨24.1%。95年开始下降,上半年平均零售物价涨幅降为18.5%,消费价格水平涨幅降为21.1%;至95年底,已控制在15%以内;96年物价涨幅为6.2%;97年甚至达到1-2%。98年、99年出现通货紧缩。,2)批发物价指数(WPI):衡量资本品、中间投入等的价格变化。与消费物价指数不同,包括了中间产品和原料。批发物价指数与产品出厂价格紧密相关,而且代表的规格、品种范围较广,所以持有成本推进通货膨胀理论的经济学家认为批发物价指数最适合于测量通货膨胀。,3)GDP折算指数(IPD):这种指数是以一定年度的物价(在美国以1958年)为100算出来的。其优点是包括GNP中所有最终产品劳务项

12、目,比较全面,因而也就能正确地表明一国的通货膨胀程度。,3.通货膨胀的分类,在经济学文献中,曾经出现过的通货膨胀类型有60多种之多。(1)按照价格水平上升的速度区分:温和的通货膨胀,年物价水平上升速率在10%以内,包括爬行(5)、温和(510)的通货膨胀。严重的通货膨胀,年物价水平上升速率在10%-100%,飞跑式、奔腾式的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年物价水平上升速率超过100%,亦称超级通货膨胀、飞行的通货膨胀。,发生恶性通货膨胀时,价格持续猛涨,人们都尽快地使货币脱手,从而大大加快货币的流通速度,货币购买力急剧下降。美国货币主义经济学家把每月通货膨胀率以50%的速度大幅度的持续上升定义为恶性

13、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有两个特征:第一,物价水平的飞速上升使人们对内本国货币完全失去了信任,本国货币完全失去作为价值储藏的功能,同时也基本丧失了交易功能。第二,不仅严重破坏货币体质与正常经济生活,而且导致经济崩溃以及政权更迭。,有人曾经统计出我国1937年至1949年期间100元法币购物的变化情况:年份 可购物1937年 黄牛两头1938年 黄牛一头1939年 猪一头1941年 面粉一袋1943年 鸡一只1945年 鸡蛋两枚1946年 洗衣皂六分之一块1947年 煤球一个1948年 大米0.0024两1949年 大米四万分之一粒(一斤大米2万粒),资料:我国4次通货膨胀高峰及其原因,(1)19

14、80年的通货膨胀高峰(6%)第一,高额的财政赤字。不包括国债在内的财政赤字1979年为170.6亿元,1980年财政赤字为127.5亿元。第二,高额的财政赤字导致货币超额投放。货币流通增长率1979年为20.8%,1980年为22.6%。,(2)1985年的通货膨胀高峰(8.8%),第一,信贷规模的膨胀。国家银行贷款余额增长率1984年为32.8%,1985年为23.9%。第二,信贷规模的膨胀导致货币超额投放。货币流通增长率1984年为33.1%,1985年为19.8%。,(3)1988年的通货膨胀高峰(18.5%),第一,政策调控导致货币超额投放。为了治理通货膨胀,1985年国家采取了较为激

15、烈的紧缩政策,导致连续三年的经济疲软。为了启动经济,1988年货币流通量增长了31.8%。第二,通货膨胀预期导致消费者抢购,使消费需求膨胀,引起了较高的通货膨胀。,(4)1994年的通货膨胀高峰(21.7%),第一,政策调控导致货币超额投放。为了治理通货膨胀,1988年底和1989年初国家再次采取较为激烈的紧缩政策,并又一次导致连续三年的经济疲软。为了启动经济,1992年货币流通量增长了43.2%。第二,投资的高速增长导致货币超额投放。1992年以后,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的高速成长期,社会投资增长率1992年为8.3%,1993年为12.1%。,(2)按照通货膨胀的预料程度区分未预期型通货膨胀:

16、价格上升的速度超乎意料之外。预期型通货膨胀:物价有规律的变动。,完全预期的通货膨胀:指公众可以正确地预期到物价上涨率的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一般在相当长时期较为稳定,因此公众可以根据过去的经验而对未来的通货膨胀率作出相当正确的预期。不完全预期的通货膨胀:指公众无法正确地预期到物价上涨率的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一般是多变的、不稳定的。,理性预期:指事先根据各种资料、信息,运用有关理论和知识,作出合乎实际的预测。按这种预测所得到的结果,与预测的结果相一致。适应性预期:凭过去的经验对未来作出判断。人们在形成对现期的预期价格时,要考虑到上一期的预期误差,当上期预期价格高于实际价格时,对下一期的预期价格

17、要相应减少;反之则相应增加。,(3)按通货膨胀的成因划分 需求拉上通货膨胀:指由于总需求过大而引起的物价水平的上升。成本推进通货膨胀:指由于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指由于社会经济结构方面的因素而引起的物价上升。,(4)按照对价格的不同影响区分平衡型通货膨胀,即每种商品的价格都按相同比例上升。非平衡型通货膨胀,即各种商品价格上升的比例不完全相同。,(5)按照表现形式的不同区分公开型通货膨胀,指通过物价水平反映出来的通货膨胀。隐蔽型通货膨胀,指没有通过物价水平反映出来的通货膨胀。抑制型通货膨胀,指价格管制条件下,通过排队、搜寻、寻租等途径反映出来的通货膨胀。,二、通货膨胀的成

18、因,1、需求拉上通货膨胀2、成本推动通货膨胀3、供求混合推进通货膨胀4、结构性通货膨胀5、政府的原因,如赤字,1、需求拉上通货膨胀,基本观点: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涨。“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由于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超过了在现行价格条件下可能的供给,一般物价水平上升了”。,凯恩斯经济学家把需求拉上通货膨胀分为三个阶段:1)凯恩斯区域内,总需求增加,不会导致价格上涨,此时资源充足。2)中间区域,总需求增加后,价格逐渐上涨,是由于劳动、资本等的不足,导致成本提高。即供给瓶颈。3)古典区域,已经充分就业。总需求继续增加,只会导致价格的上涨,收入不变。,2、成本推动通

19、货膨胀,基本观点:由于成本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和显著上涨。引起这种通货膨胀的根源在于市场上存在的垄断。根据生产成本的构成,又可分为工资推进、利润推进两种不同类型。,1)工资推动型: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中,强大的工会组织对雇主提出过分的增加工资的要求,造成工资过高,工资增长率超过生产增长率,这就引起产品成本的提高和物价水平的上升。注意两点:第一,当工会组织要求提高了行业工资后,没有工会的部门也不得不提高工资,如果不提高工资,就有劳动力短缺的可能。工资的增加被计入成本,提高了产品的价格。这就引发了普遍的通货膨胀。第二,在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发生之后还会引起“工资价格螺旋式上升”:工资提高引

20、起价格上涨,价格上涨又进一步导致了工资提高。,收入政策的内容就是控制货币工资增长率,同时也控制物价上涨率。工资-物价冻结。在短期内,这种作法对制止通货膨胀的效果相当明显。但是采取这种作法时,价格就起不到调节经济的作用,从而会引起资源配置失误,不能长期使用,不能经常使用。规定工资-物价指导线。如根据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规定货币工资的增长率。税收刺激计划。如果企业支付给工人的工资高于规定的指导线就增加其税收,如果企业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低于这一指导线就可以减税。但是在现实中无法区分是由于什么原因得到高工资,所以实际上可能起到了惩罚效率高的企业和工人的作用。,2)利润推动型。由于垄断或寡头控制,牟取高额利

21、润导致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不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中,少数大企业可以操纵商品价格,定价很高,价格上涨超过成本上涨的速度。如钢铁、石油化工、汽车等行业存在垄断,这些行业的产品在经济生活中十分重要,或者是其他行业的原材料,所以才会引发整个经济的通货膨胀。,3、供求混合推进通货膨胀,在大多数情况下,大多数人预期到同样的通货膨胀,这种预期会变成现实,使得通货膨胀产生一种惯性,具有不断持续下去的趋势。如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个人要求工资提高,以保证实际工资不降低,于是成本推动力量就会发生作用。,4、结构性通货膨胀,指由于社会经济结构中各部门结构性因素变动导致各部门之间发展不平衡而引起的通货膨胀。从生产

22、率提高的速度看:劳动生产率提高较快的部门,工资增加得快。其他部门的生产要素要求“公平”收入,通过各种渠道要求收入跟上去,向高工资看齐,导致工资的上涨。从经济发展过程看:衰落部门向迅速发展的部门看齐工资。从同世界市场的关系看:非开放部门向开放部门看齐工资。,5、政府的原因,如赤字,1)财政支出膨胀 货币主义指出,财政赤字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引起通货膨胀。他们反对国家干预。货币主义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其他因素可能会引起暂时、局部的物价上涨,只有货币的过量发行才会引起普遍、持续的通货膨胀。而货币量的增加,“是政府制造的”,它是由于三个相关的原因:,第一,政府开支迅速增加。此时增税或向公众借款会

23、遭反对,所以增发货币。第二,政府充分就业政策。为了达到充分就业的政策目标,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从而产生赤字,用增发货币来弥补。第三,联储执行的错误政策,没有采取货币主义所主张的稳定的单一货币规则。也就是说,货币主义就是把通货膨胀归因于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所引起的货币量的过度发行。,作为货币政策,其目标“钉住利率”(即稳定利率)还是“钉住货币供应量”(即控制货币量)对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有影响。20世纪70年代之后,西方各国纷纷把“钉住利率”的目标改为“钉住货币供应量”,以期待在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情况下可以不产生严重的通货膨胀。公开市场业务的建立也使货币政策有一定的灵活性,必要的时

24、候,中央银行可以将政府债券在公开市场上卖出。这就相当于公债由其他公众如个人、企业等来承担,减轻货币量增加的压力;或者说,中央银行持有的债券的减少等于高能货币量的减少,从而货币供给减少。,2)政治局势的动荡政治不稳定,国民对国内货币的信心不足,纷纷通过抢购商品和不动产保值,或者兑换外币保值,致使本国货币迅速贬值,物价水平上涨。,三、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第三节 菲利普斯曲线,一、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和运用二、菲利普斯曲线的变化,一、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和运用,1、定义:菲利普斯曲线是用以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此消彼长,相互替代关系的曲线。,令通货膨胀率 有函数式:根据这个函数式,通货膨胀率与

25、失业率成反向关系。Y-Y*是实际收入对其潜在产出水平的偏离,亦称通货膨胀压力。当实际收入小于潜在收入时,0,通货膨胀率为负,物价下降;当实际收入小于潜在收入时,0,通货膨胀率为正,物价上涨。,菲利普斯使用英国100年的历史数据证明,工资变化率与失业率之间的经验关系:失业率与工资上涨率成反向变动关系。萨缪尔森和索洛在1960年发表的论文中,对菲利普斯曲线作了进一步发展,认为由于工资上涨意味着物价水平的上涨,所以在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存在同样的反向变动关系。他们采用经过修改的价格变化(即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关系式,用大萧条之后25年间美国的数据重复了菲利普斯的经验研究工作,得到了类似于菲利普斯发现的稳

26、定的负斜率曲线。,菲利普斯曲线只是一种经验性的发现,但是它提供了把通货膨胀和失业关联起来的宏观政策选择模式,成为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菲利普斯曲线上的每一点都代表了可供政策制定者选择的一个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的组合,政策制定者可以通过改变总需求,在这条曲线上移动,来选择自己的目标。他们认为,通货膨胀和失业率是不可能同时消除的,但通过政府干预可以把二者控制在社会可接受的范围之内:通货膨胀可以通过提高失业率加以解决;失业率可以通过提高通货膨胀率得到降低。,2、运用:(1)临界点:即社会可接受程度。临界点内任一两率组合都在社会可接受程度内,不需政府干预。(2)相机抉择:在临界点外,如

27、果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低,则可选择紧缩性经济政策,以提高失业率为代价,降低通货膨胀率;相反,则选择扩张性经济政策,以提高通货膨胀率为代价,降低失业率。,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显示,为了降低通货膨胀率,经济必然会经历衰退和失业率的上升。为了决定是否实行降低通货膨胀的政策,政府必须了解这一过程中产出下降的水平以权衡降低通货膨胀的收益和成本。经济学家通常用牺牲率(Sacrifice ratio)来衡量,它是反通货膨胀时期产量的总损失与由于反通货膨胀而赢得的通货膨胀的降低百分数二者的比率,换句话说,就是每降低1%的通货膨胀率必须降低的实际GDP的百分数。,经验研究表明,降低1%的通货膨胀率牺牲的GDP约为5

28、%,牺牲率就等于5。利用奥肯定理可以得到牺牲率的另一种表达形式,根据奥肯定理,失业率每上升1%对应GDP下降2%。因此,降低1%的通货膨胀率,就必须提高2.5%的周期性失业。根据这一关系,我们可以估计反通货膨胀政策对失业的影响。比如说,如果使通货膨胀率降低2个百分点,GDP就必须降低10%,最终也就要求周期性失业上升5%。,二、菲利普斯曲线的变化,令e为预期的通货膨胀率,e一般为上年的通货膨胀率,则实际通货膨胀率会受到通货膨胀预期的影响:,后来的经济学家认为,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位置受通货膨胀预期的影响,向右上方移动。如果预期是适应性的,那么通货膨胀具有惯性,降低通货膨胀就必须以更高的失业率为代价。这种惯性产生的原因是过去的通货膨胀影响了人们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而这种预期又影响了工资和价格的制定。预期的通货膨胀率越高,实际通货膨胀率也会越高。而实际通货膨胀率越高,预期通货膨胀率也随之提高。但是,如果预期是理性的,可信的政策一旦宣布就能改变人们的预期,这时反通货膨胀就不会引发经济衰退。,可见,为了降低通货膨胀率,实际产量必须低于潜在产量,Y-1-Y*0,使得 逐渐变小。换句话说,衰退是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必要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