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与通货膨胀毕业论文1.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13245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失业与通货膨胀毕业论文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失业与通货膨胀毕业论文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失业与通货膨胀毕业论文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失业与通货膨胀毕业论文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失业与通货膨胀毕业论文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失业与通货膨胀毕业论文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失业与通货膨胀毕业论文1.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青海大学昆仑学院毕 业 设 计 题 目: 失业与通货膨胀 作 者: 谢桂芳 学 号: 1256105016 专业年级: 12级经济(1)班 指导教师: 殷颂葵 完成时间: 2014年12月20日 失业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分析摘要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就是实现低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而能直观的表述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关系的就是菲利普斯曲线。这一曲线在1958年由伦敦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提出。1960年,萨缪尔森和索洛,提出了对菲利普斯曲线的修正,把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曲线,修正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曲线。即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

2、低时,失业率高。为了解释新的宏观经济现象,现代的菲利普斯曲线对原始的形式作了重要的修正。弗里德曼等人指出,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忽略了预期通货膨胀对工资率决定的影响。于是,弗里德曼提出了对菲利普斯曲线的又一次修正,这种修正体现在把菲利普斯曲线划分为长期和短期,并用适应性预期理论,自然失业率假说解释了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有效性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无效性。关键字:通货膨胀,失业,通货膨胀率,失业率,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is the fundamental problem

3、of economics, macroeconomic policies of important goal is to realize full employment under low inflation. And intuitive expression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is the Phillips curve. This curve by economists Phillips, London in 1958.In 1960,Mr Samuel son and Solow, proposed to

4、the Phillips curve correction, the unemployment rat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oney wage rate curve, correction for the curv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The inflation rate is high, the unemployment rate is low; The rate of inflation low, unemployment is high. In

5、order to explain the new macroeconomic phenomenon, the Phillips curve to the original form of modern important correction. Friedman and others point out that the traditional Phillips curve to ignore the expected inflation rate decision. So, Friedman proposed to the Phillips curve and a correction, t

6、he correction is embodied in the Phillips curve is divided into long-term and short-term, and adaptive expectations theory, natural rate hypothesis to explai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hort-term Phillips curve and the inefficiencies of long-term Phillips curve.Keywords: inflation, unemployment, The

7、rate of inflation The unemployment rate ,The long-term Phillips curve, The short-term Phillips curve.目录摘要IAbstractIII目录V1 导论12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概述32.1失业的定义与分类32.2通货膨胀的定义与分类33 通货膨胀与失业的治理措施53.1失业治理政策53.2通货膨胀的治理措施53.2.1控制需求53 劳动供给理论和劳动供给曲线73.1新古典经济学劳动供给理论73.1.1个人劳动力供给73.1.2个人偏好与无差异曲线83.2劳动供给曲线93.2.1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94菲

8、利普斯曲线114.1菲利普斯曲线的简介:114.2菲利普斯提出的几个重要观点:114.3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区别115结论13参考文献151 导论根据菲利普斯曲线可知,在短期内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采用经过修改的价格变化(即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关系式,萨缪尔森和索洛用大萧条之后25年间美国的数据重复了菲利普斯曲线的经验研究工作,得到了类似于菲利普斯发现的稳定的负斜率曲线。菲利普斯曲线只是一种经验性的发现,但是它提供了把通货膨胀和失业关联起来的宏观政策选择模式,成为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菲利普斯曲线实际上是总供给曲线的另一种表达方式。短期总供给曲线指出产出和价格

9、水平是正向变动的。由于通货膨胀就是价格的变化率,而失业率随着产出的上升而下降,因此总供给曲线隐含着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反向变动关系,菲利普斯曲线恰恰就反映了这种关系。2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概述2.1失业的定义与分类所谓失业就是即达到就业年龄具备工作能力谋求工作但未得到就业机会的状态。失业可以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劳动市场经常性变化带来的失业。结构性失业经济结构调整导致的失业。周期性失业经济周期性波动产生的失业。2.2通货膨胀的定义与分类所谓通货膨胀就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衡量通货膨胀率的价

10、格指数一般有三种:消费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折算指数。直接原因:政府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或刺激经济增长,或平衡汇率,国家增加货币的发行量。 间接原因:需求拉动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过度增长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即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货物,按照凯恩斯的解释,如果总需求上升到大于总供给的地步,过度的需求是能引起物价水平的普遍上升。所以,任何总需求增加的任何因素都可以是造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具体原因。 成本推进成本或供给方面的原因形成的通货膨胀,即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又称为供给型通货膨胀,是由厂商生产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造成成本向上移动的原因大致有:工资过度上涨;利润

11、过度增加;进口商品价格上涨。通货膨胀可以分为低通货膨胀,急剧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低通货膨胀的特点:价格上涨缓慢且可以预测;急剧通货膨胀:以每年20%,100%甚至200%的2位数或3位数的比率上涨时,即产生了这种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货币几乎无固定价值,物价时刻在增长,其灾难性的影响使市场经济变得一无是处。3 通货膨胀与失业的治理措施3.1失业治理政策关于失业的治理政策大致上可以分为主动性失业治理政策和被动性失业治理政策。主动性失业治理政策是在劳动供给方面做文章的,使劳动供给在数量,结构和质量上符合市场对劳动的需求。从数量上看,任何形式的失业都会表现为劳动的供给大于劳动的需求,因此失业治

12、理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控制劳动供给的规模。例如,可以采取延长劳动者受教育时间的方法,一方面可以推迟青年人进入劳动市场的时间,可以直接起到缓解失业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降低 结构性失业的可能性。从结构上来看,不同的劳动者会面临到不同的失业风险,一个社会中总有一些人特别容易受到失业的伤害,如青年人,低技能劳动者以及有长期失业经历的人等。为了这部分人的失业率,一方面可以通过降低这部分人的最低工资来实现,另一方面要加强职业培训。从质量上来看,要通过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进而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因此,对失业者进行再教育和培训是十分重要的。还可以通过提供就业信息服务来降低搜寻成本,加速劳

13、动力的自由流动。被动性失业治理政策基于这样的理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想要彻底的消除失业现象是不可能,失业水平是由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水平所决定的,是难以改变的。虽然不能彻底的消除失业现象,但是应该通过被动的失业治理政策来对失业者进行救济,因为,失业会造成社会成员之间收入的巨大差异,为了维持失业者基本的生活水准,达到社会公平的目的,政府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失业保障体系,来暂时性的救济失业者。但长期的失业保障和救济也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会因为失业保障和救济金额逐年上升,降低劳动者就业的积极性。3.2通货膨胀的治理措施3.2.1控制需求通货膨胀的的一个基本原因在于总需求超过了总供给。因此,治理通货膨胀首

14、先是控制需求,实行紧缩型政策。紧缩型政策是当前各国对付通货膨胀的传统手段,是迄今为止运用的最广,最为有效的政策措施。其主要内容包括紧缩型财政政策,紧缩型货币政策,紧缩型收入政策。1.紧缩型财政政策。 紧缩型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削减财政支出和增加税收的办法来治理通货膨胀。削减财政支出的目的是通过限制支出而减少政府的需求,从而缩减总需求。其措施主要有:减少国家基本建设和投资支出,限制公共事业投资,削减政府各部门的经费支出,减少社会福利支出等。2. 紧缩型货币政策。紧缩型货币政策又称为“抽紧银根”,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就是货币的供应量过多。因此要降低通货膨胀率,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减少流通中货币供应量的办法

15、来实现。具体措施包括:(1)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出售政府债券,回笼货币,减少经济体系中存量。(2)提高利率,如提高再贴现率,贴现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银行存款率等。利率的上升促使人们将更多的钱用于储蓄,从而使消费需求减少,利率的上升使投资成本上升,对投资需求也有抑制作用。3.紧缩型收入政策。紧缩型收入政策是对付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的有效办法。其主要内容是采取强制性的手段,限制提高工资和获取垄断利润,抑制成本的提高,从而控制物价的上涨。(1)增加供给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是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治理通货膨胀一方面要通过紧缩型政策减少总需求,另一方面要增加总供给。主要措施有:减税以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意愿和劳动

16、生产率,增加企业的投资愿望,从而带动供给的增加;减少政府对企业的限制,让企业扩大商品供给。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更新设备和调整产业结构。(2)调整经济结构由于引起通货膨胀的一个原因是经济结构的失调,所以治理通货膨胀的一个方案是调整经济结构,各产业部门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避免某些产品如粮食,原材料等供应等供求因结构失调而推动物价上涨。3 劳动供给理论和劳动供给曲线3.1新古典经济学劳动供给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供给理论在西方经济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分析劳动供给行为的理论基础。这一理论以人的理性行为假设为前提,通过演绎得出了新古典的劳动供给曲线,应该说这一理论对分析个人劳动供给行为具有合理性,

17、但在分析市场或社会劳动供给行为时,这一理论显得过于简化。 3.1.1个人劳动力供给 个人劳动力供给是指单个劳动者的工作决策,即劳动者个人根据现实和自身偏好做出的是否参加社会工作及工作多长时间的决定。 影响个人劳动力供给的因素主要有:个人财富总量,个人偏好及工资率。(1)个人财富总量 当财富没有达到极大丰富时候,人们参加劳动只是谋生的的手段,不是一种享受,相反,从某种意义上说,闲暇对劳动者却是一种享受或称为效用。因此,个人财富总量的多少直接决定了劳动者个人是否参加劳动的决策,个人财富越多,劳动者参加劳动的动机就越小,个人财富越少,劳动者参加社会劳动的动机就越强烈。个人财富包括物质和非物质的,既包

18、括有形的, 也包括无形的,银行存款、股票、有价证券、住房、发明专利、个人才能、个人可支配的时间的等,凡是一切能给财富所有者带来效用的东西都属于财富的范畴。个人财富总量对个人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即使个人收入总量对个人劳动力供给的影响,这种影响是一种负相关的关系。(2)个人偏好由于个人对工作于闲暇的偏好不同,实际生活中对工作与闲暇的态度是不同的。有人厌恶工作,有人认为工作是一种乐趣,在个人财富总量一定,市场工资水平一致的情况下,两个职业技能相同的人往往选择不工作,而特别喜欢工作或不看重闲暇的人往往选择工作。个人偏好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个人的性格爱好和受教育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社会经济、社会文化及社会

19、风气及社会道德规范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过在经济分析中,一般总是假定个人偏好是既定的固定不能变的。(3)工资率工资率代表了闲暇机会成本的大小,如果工资率越高,人们选择闲暇的可能性越少,工资率低,闲暇的机会成本越低,人们选择闲暇的可能性越大。同一个劳动者而言,工资率的提高具有双重作用,既可以因工资率的提高而增加收入,又会因工资率的提高而提高了闲暇成本。因此工资率的提高,对同一个劳动者来讲,发生两种效应,一种是收入效应,一种是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是由于收入变化引起的,它是用工资率一定,而因收入提高引起的市场个人劳动力功给变化量来计算的,其值为负,收入增加体现了个人财富量增加,个人财富量的多少,与个人劳动

20、力供给负相关。替代效应是因工资率及闲暇成本的变化引起的。它可以用工资率的变化量所引起的市场工作时间的变化量来计算。其值为正。因为工资率增加,就使得闲暇的机会成本增加,人们就会以工作来替代闲暇,以减少因闲暇的机会成本造成的潜在损失。所以闲暇的机会成本的提高与劳动力供给呈正相关的关系。工资率提高所产生的收入效应使劳动者个人劳动立功给量减少,而所引发的替代效应会使劳动者个人劳动力供给量增加,这两种效应都同时在产生作用,最终结果要取决于拿种作用大,如果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则劳动力供给是减少的,反之,劳动力共给是增加的。3.1.2个人偏好与无差异曲线个人偏好代表了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相对于其他商品的心里愿

21、望强度。 例:(消费者在某个时间内对所需要的商品服务进行排序。) 假如有两个商品闲暇和收入。闲暇可以带来直接效用,收入可以通过购买商品带来间接效用。某种程度上可以相互替代。 无差异曲线:是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的轨迹。 无差异曲线图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1)一般假定效用函数具有连续性,所以,在同一平面上存在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远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表示的效用水平越高;反之,离远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所表示的效用水平越低。 (2)在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相交。 (3)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值。 (4)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曲线,左边比右边更陡峭。这是由边际替代率递减所决定的。 (

22、5)主体的偏好不同,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不同。3.2劳动供给曲线3.2.1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揭示的是劳动者个人劳动力供给意愿随工资率变动而变动的规律。这一曲线的形状是向后弯曲的表明在某一工资率水平下,工资率的上升会导致个人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增加;而在此工资率水平之上,工资率的上升反而会导致个人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减少。因为市场工资率的提高会同时给劳动者带来两个作用方向相反的影响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1)收入效应:工资率的提高,劳动者相当于获得了一种“非劳动收入”,而非劳动收入的增加会导致劳动者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减少。(2)替代效应:工资率的提高同时也提高了消费者闲暇的机会成本,因此会促使

23、劳动者减少闲暇时间的消费,转而增加市场劳动力供给时间,从而获得更高的收入。4菲利普斯曲线4.1菲利普斯曲线的简介:最初是说明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一条曲线。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来的,故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又成为当代经济学家用以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交替关系的曲线。4.2菲利普斯提出的几个重要观点:(1)通货膨胀是由工资成本推动所引起的,这就是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理论。正是根据这一理论,把货币工资增长率同通货膨胀率联系了起来。(2)失业率和通货膨胀存在着交替的关系,它们是可能并存的,这

24、是对凯恩观点的否定。(3)当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时通货膨胀率为0。因此可以把自然失业率定义为通货膨胀为0时的失业率。(4)由于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交替关系,因此可以运 用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用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来换取较低的失业率,也可以运用紧缩性的宏观经济政策,以较高的失业率来换取较高的通货膨胀率。这就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提供了依据。4.3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区别1.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即在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的一种替换关系。反映了失业率上升是治理通货膨胀的代价,而通货膨胀的上升则是降低失业率的代价。2.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传统菲利普斯曲线的严重缺陷;忽视了预期通货膨胀对实际工

25、资的影响,因为企业和工人关注的是实际工资,并根据预期的通货膨胀调整。如果时间周期较短,预期尚未能够调整,则称为短期菲利普斯曲线。3.长期菲利普斯曲线: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垂直的,垂直于自然失业率水平的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在长期不存在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替换关系。5结论 自菲利普斯教授提出了货币工资率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以来,大大激发了人们探索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关系问题的研究。在对菲利普斯曲线的研究中,人们对宏观经济学的最基本问题: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但是,可以说到目前为止,人们对菲利普斯曲线的研究并没有达到共识。 首先,从时间跨度上看,原始菲利普斯曲线描述的经验性结论不是短期

26、,而是长期。 第二,萨缪尔森索洛所修正后的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实际上是一个简化的模型,它假定劳动生产率不变,厂商采取成本加成法定价原则。这一简化模型忽视了其他的影响因素。后来弗里德曼从忽视通货膨胀预期的作用入手,对菲利普斯曲线提出了修改。 第三,不论是凯恩斯学派,货币主义学派,新凯恩斯学派等,在论述时都认为菲利普斯曲线存在的,也就是说,客观上通货膨胀与失业是存在一定相关性的,不管这种相关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这就说明,作为宏观经济的两个主要变量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只是因为各个学派的考虑因素不同,因而得出了不同的菲利普斯曲线。 第四,菲利普斯曲线所阐述的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

27、并不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也就是说,通货膨胀不一定是由低失业造成的,高失业也不一定就能引起通货膨胀下降。 总之,随着人们对菲利普斯曲线因素考虑的越来越多,菲利普斯曲线也越来越符合实际。以前所有有关菲利普斯曲线的理论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对现实生活复杂性的认识,都具有一定的实践。但是,通过对理论的综合评价,这些理论并不都是完善的,忽视了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这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有关因素的作用,完善对菲利普斯曲线的理解和认识。参考文献 【1】崔建军:菲利普斯曲线与中国的货币政策,(当代经济科学,2003年3月); 【2】范从来:菲利普斯曲线与我国现阶段的货币政策目标,(管理世界,2000年第六期);【3】刘凤良,张海阳菲利普斯曲线研究新进展,(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年第七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