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高二地理必修三总复习)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731777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高二地理必修三总复习)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高二地理必修三总复习)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高二地理必修三总复习)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高二地理必修三总复习)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高二地理必修三总复习)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高二地理必修三总复习)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高二地理必修三总复习)课件.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地理必修三总复习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地理条件1东北地区概况(1)范围:包括 三省和_,东部。,内蒙古自治区,商品粮,(2)地位:我国重要的_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黑龙江、吉林、辽宁,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1.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2.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2自然条件(1)气候条件a气候特点: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_,气候区,冬季,夏季温暖,雨热同季。,季风,b耕作制度:。,低温冷害,c自然灾害: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_的影响。(2)地形条件a平原地区适

2、宜发展 业,而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_。,林牧业,b东北地区包括_、平原和山地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高原,寒冷,一年一熟,种植,(3)土壤条件:东北地区、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3社会、经济条件(1)工业基础: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为农业发展提供了_、等生产资料。工业对原料的需,求,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机械设备,交通发达,(2)交通运输:_,对外联系方便。,(3)开发历史: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_。,低,黑土,黑钙土,化肥,农业布局特点1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_的不同。,2耕作农业区,生产方式,(1)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

3、,包括 和辽河平原。,(2)农作物的分布情况,减少,增多,a玉米分布普遍,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_。b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_。c_种植在 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水稻,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松花江,3林业和特产区(1)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 区,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蒙古栎、白桦等。_是我,国最大的林区。,大小兴安岭,苹果梨,柞蚕茧,(2)特产a 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b延边盛产_。c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_产区。d 是重要的苹果产区。,长白山,长白山,辽南,4畜牧业区,西部高原,三河牛,三河马

4、,(1)主要分布在_、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2)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的_和_,是闻,名国内的良种。,东北红牛,(3)松嫩平原西部是_的商品生产基地。,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地位:是全国 _、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其中,_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最大的,三江平原,2特点:具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突出特点。(1)生产:农场经营规模大,有利于推广先进,技术,实现 _。,机械化生产,(2)生产:农业生产的地区专业化是 _,的前提。,商品化,玉米,3主要粮食作物:_、水稻等。,小麦,大规模机械化,地区专业化,农业发展方向1出现问题:东北地区 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

5、地的,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表现在水土流失和 _退化严重,和草场退化加剧,,自然灾害频繁和环境污染。,黑土,生态效益,2治理原则:从改善 入手,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_的统一。3目标:建设成我国最大的 _基地和高水平,的农业专业化区域。,绿色食品,人口,不合理利用,土地沙化、盐碱化,农业生态环境,4农业发展方向,商品粮,生态建设,(1)平原区: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 _、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 需求。(2)西部草原区:围绕 _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 _业。,舍饲畜牧,森林资源保育,(3)山区

6、:以 _为核心,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_”,在山区发展,_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立体开发,特色农业,粮食,1、三江平原土地肥沃,但2000年国务院下令停止开垦,你认为主要原因是()A东北地区粮食过多,出售困难B将剩下的荒地作为今后发展用地C近些年气候干旱,土壤肥力降低D保护湿地,改善生态环境。2.东北地区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区,但是农作物仍能一年一熟,主要原因是()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的优势B.降水较多、气候湿润的优势C.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D.暖流的影响。3.关于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正确的是()A.地形是农业生产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B.自西向东降水量逐渐减少C.东北地区黑

7、土、黑钙土分布广泛,不利于农业生产D.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D,C,D,4.关于东北农业生产区域分布及组合不正确的是()A.耕作农业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B.林业和特产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C.畜牧业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D.舍饲养畜业广大林区和农区5.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基地是()A.松嫩平原B.三江平原C.辽河平原D.松辽平原6.与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突出特点是()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地区专业化生产 大规模商品化生产 大规模国家经营A.B.C.D.7.对东北农业发展的方向叙述正确的是()A.东北地区

8、内部的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是相同的B.平原地区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C.山区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D.草原地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D,A,B,B,8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三江平原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A交通发达 B单位面积产量高 C水热条件好D人均耕地面积广9以下不属于该商品粮基地特点的是()A以国营农场的经营方式为主 B粮食商品率处于较低水平 C已经形成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D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10东北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 能源基地 商品粮基地 重工业基地 A B C D11东北地区发展农

9、业的主要制约因素是:()A水源不足 B地表崎岖 C热量不足 D土壤贫瘠,D,B,A,C,12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原因是:()A耕地集中适宜机械化耕作 B宜农荒地多C土壤肥沃 D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多13从2000年开始国务院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主要是因为()A保护湿地生态环境B将剩下的荒地作为今后发展用地C粮食生产过剩D该区自然条件恶劣,开垦困难14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欢迎,与其有关的因素有()东北水稻的生长期长东北地区气候寒冷,病虫害少东北地区土壤肥沃,化肥使用量相对少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高A B C D15有关东北水稻种植的说法,正确的是()水稻是东北产量最高的粮

10、食作物水稻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加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东北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方向是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A B C D,D,A,C,C,16下列粮食作物属于黑龙江垦区的有()A冬小麦和高粱 B春小麦和玉米C油菜籽和甜菜 D水稻和花生17.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有()A红壤土层浅薄,肥力低下B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面积急剧扩大C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D人口增长迅速,人均耕地面积少18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粮、牧、企”结构模式中的“企”是指新建立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B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的过程主要依靠加大科技投入C“北大仓”要走向“北大

11、商”必须依靠扩大耕地面积D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19、水稻在纬度较高的东北地区也能种植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土地广阔平坦,黑土肥沃 B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C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D.地广人稀,人均土地面积多,B,C,D,B,20、粮食输出前两位的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发展商品农业的有利条件是()地形平坦,光热充足 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地广人稀 交通便利,机械化水平高A.B.C.D.21、江浙地区曾经号称“鱼米之乡”,如今浙江省却成为第二粮食调入大省,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A.山区较多,土地贫瘠,单产低 B.自然灾害频发,影响粮食生产C.经济发展迅速,粮食播种面积下降

12、D.制造乙醇汽油,消耗大量粮食22、我国江南丘陵过度开垦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B,C,D,2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的特征正确的是()A.西部是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有优质的草场B.中部和西北部平原广阔,面积占全国平原的1/3C.周围山地环绕,森林资源丰富D.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C,24.图 412 中,能代表东北平原农业发展方向的是(),A,25.下列关于广东省农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扩大温带水果种植面积B

13、大力发展陡坡地种植业C进一步扩大商品粮基地规模D重点发展水产品养殖与加工业,D,26.材料一:下图为我国目前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图。,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的地位在下降,试分析其原因。简要说明甲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大农业发展方向。2009年春季我国华北、江淮等地区遭受50年以来特大干旱,而甲地区土壤水分状况较好、旱情较轻,试分析原因,自然原因:地块小,土质黏重,河网密布。社会原因:人口稠密,城市化占用大量土地,农业结构调整。,主要的农业生态环境有: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加剧,自然灾害频繁,以及环境污染;,东北地区纬度高,蒸发量小;东北

14、地区春季有季节性积雪融水,增加土壤水分,大农业发展方向:平原区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确保国家粮食需求;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山区农业多元开发特色农产品。,27读中国、美国两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是_平原,与该地种植同种农作物的美国农业地域是_()(2)地的农业地域类型都属于_,但经营方式各具特点,一般处是以_经营,处则以_经营。(3)我国已加入WTO,与美国相同类型的农业地域相比,区的粮食生产的最大优势是_和_。(4)为_带,该农业带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是:_。,三江,商品谷物农业,劳动力廉价,乳畜,人口稠密,城市众多,消费市场广阔,家庭农场,国营农场,土地租

15、金低,谢谢!,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1珠江三角洲的位置与范围(1)位置:位于广东省中南部,_下游。,珠江,(2)范围:包括A_、B _、C _、佛山、江门、D _、中山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E_ 和F _。,广州,深圳,珠海,东莞,香港,澳门,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优越的条件是:一、对外开放的前沿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 调整(1)产业比重下降,产业比重上升。(2)产业比重下降,、产业比重上升。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3良好的区位条件:毗邻,靠近东南亚,有利于接受港澳产业的,参与。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产业结构,第二,第三,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技术,知识密

16、集型,港澳,扩散,国际分工,与 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工业化必然来,城市化反过来促进。,2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城市化,主要动力,工业化,城市化,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劳动密集型,高新技术,增多,扩大,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政策优势、侨乡,工业实力大为增强,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三、问题与对策1问题产生的原因(1)受地区 和 等条件的限制,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2)缺乏合理的。2问题表现(1)面临困境。原因或表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外开放范围扩大,长江三角洲地区崛起;不及长江三角洲地区;外商投资区位选择转向扩

17、大 规模,迁往其他地区;阻隔,国内腹地范围较小,产业基础,市场腹地,规划与管理,产业升级,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队伍,市场,南岭,(2)相对落后。原因或表现城市、数量迅增,城市规模急胀;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严重滞后,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缺少,竞争力下降;外来人口管理跟不上,引发 和治安等问题,“”现象比较普遍.(3)问题日趋严重。大气污染日益加剧,已成为全国 中心之一;水污染严重,“”缺水问题突出;扰民;耕地锐减,下降;森林面积减少,日趋严重,生态环境,城市建设,分工合作,居住、交通、教育,城中村,人口,酸雨,水质性,土壤肥力,水土流失,噪声,3对策(1)调整:发展重工业和,推动产业升级。以

18、产业基础较好的 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2)构建 城市群。各城市都在积极努力,加强,构建以香港、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3)加强。制定城市发展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污染治理加强外来人口的管理,查处私招滥雇,保障外来员工的合法权益,机械制造业,产业结构,大珠江三角洲,规划与管理,分工合作,广州、深圳,广州,1.与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区位条件的不足之处是: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市场腹地相对狭小 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相对薄弱改革开放重心北移 B.C.D.2.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提供契机的因素是:A.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B.良好

19、的区位条件C.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D.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3.下面几种区域城市化典型模式中属于珠江三角洲的是:A.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B.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C.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D.森林、矿产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业化城市化,B,C,C,训练题:,420世纪80年代之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主要分布在()A广州市 B中山市 C珠海市 D深圳市520世纪8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较快的关键因素是()A国际经济背景 B对外开放政策C良好的区位条件 D侨乡优势6有关工业基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辽中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B沪宁

20、杭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C京津唐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D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7有关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叙述,下列不正确的是()A“苏南模式”诞生于我国经济最发达、城市密度最高的江南水乡B东北地区的城市都以重工业为主,其基本上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C个体和私营经济的发展是“温州模式”的核心和主体D“云南德宏模式”依靠边境贸易活动的剧烈扩张而形成的,A,B,C,B,8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快,成为我国重要的城市群,与该地区城市化发展密切相关的农业部门是()A畜牧业 B谷物种植业 C园艺业 D迁移农业9.为解决珠江三角洲的能源紧张问题,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21、建设核电站.大力开发潮汐能.减少对香港、澳门的能源供应.西电东送A B C D10.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措施正确的是()A.加强分工合作,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B.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轻工业C.建设城市新区 D.加强规划与管理1120世纪8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较快的关键因素是()A国际经济背景 B对外开放政策C良好的区位条件 D侨乡优势,D,D,C,B,12、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上图是我国四个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图中代表的地区依次是()A苏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东北地区B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C珠

22、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D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13、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前后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A原料导向型产业、动力导向型产业 B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 C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D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C,D,中国最大的东莞市合俊玩具厂于2008年10月突然倒闭,6000多名员工面临失业。而之前该工厂产品曾一度热销欧美地区。据此完成1415题。14、影响该厂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科学技术 B航空港 C劳动力 D自然资源15、珠角三角洲地区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A城市化速度太快 B

23、重工业比重太高C能源、水源严重缺乏 D产业升级困难2009上海国际车展上,展出的新能源车型和清洁能源车型比以往任何一届都多。据此回答16-17题。16、若新能源车被广泛使用,将产生的积极影响是()A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B减轻大气污染 C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D提高能源利用率17、若现阶段大量使用清洁能源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将会产生的影响是()A缓解土地荒漠化 B加剧粮食供应紧张局面 C减轻耕地压力 D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C,D,B,B,18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A外来投资 B个体私营企业发展 C乡镇企业发展 D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建立19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水平迅速

24、提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良好的区位条件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工业基础雄厚 ABCD 20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A劳动密集型产业基地 B重化工业产业基地 C轻纺工业产业基地 D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21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唐等地区相比,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其原因是()A国家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唐地区实行了更优惠的政策 B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限制 C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唐地区劳动力资源更为丰富、廉价 D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唐地区水资源、矿产资源比珠江三角洲地区更丰富,A,D,D,B,22、下图分别是长江三角洲

25、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读后回答问题。,(1)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两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2)读上图,近二十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3)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经济成为全国经济增长最快、人民生活最富裕、外商投资的热点地区,试分析其区位优势。,发展核电、实施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产业结构由以轻纺工业为主转变为以高新产业为主,地理位置优越,靠近港澳地区,靠近海外市场,是我国重要的侨乡,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技术,本区文化发达,有众多高等院校,交通便利,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的地区,利于前来办厂。,23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从1985年到2005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发展较快。(1)其城市化过程具体表现在;(2)其城市化过程本质表在;(3)其城市化过程的动力主要是。,城市数目增多,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出现城市群现象,城市人口比重上升,生产力的发展,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