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代谢生化甲颜冬菁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732155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PPT 页数:118 大小:3.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糖代谢生化甲颜冬菁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糖代谢生化甲颜冬菁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糖代谢生化甲颜冬菁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糖代谢生化甲颜冬菁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8页
糖代谢生化甲颜冬菁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糖代谢生化甲颜冬菁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代谢生化甲颜冬菁课件.ppt(1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糖代谢生化甲颜冬菁,第二篇 内容,第六章 糖代谢第七章 脂类代谢第八章 生物氧化第九章 氨基酸代谢第十章 核苷酸代谢第十一章 非营养物质代谢第十二章 物质代谢的整合与调节,亚细胞定位基本代谢途径关键酶、调节方式能量产生生理意义,糖 代 谢,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s,第 六 章,本章职业医师考试大纲,糖的化学,糖(carbohydrates)即碳水化合物,其化学本质为多羟醛或多羟酮类及其衍生物或多聚物。,糖的概念,葡萄糖(glucose)(已醛糖),糖的主要生理功能,1.为生命活动提供能源和碳源,如糖可提供合成某些氨基酸、脂肪、胆固醇、核苷等物质的原料。,3.作为机

2、体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这是糖的主要生理功能。,2.提供合成体内其他物质的原料,如糖是糖蛋白、蛋白聚糖、糖脂等的组成成分。,糖代谢的概况分解、储存、合成,葡萄糖,丙酮酸,H2O及CO2,乳酸,乳酸、氨基酸、甘油,糖原,核糖+NADPH+H+,淀粉,第一节糖的消化吸收与转运,Digestion,absorption and transportation of Carbohydrates,一、糖消化后以单体形式吸收,糖的消化,人类食物中的糖主要有植物淀粉、动物糖原以及麦芽糖、蔗糖、乳糖、葡萄糖等,其中以淀粉为主。,消化部位:主要在小肠,少量在口腔。,食物中含有的大量纤维素,不能消化,但具有刺激肠蠕动

3、等作用。,淀粉,麦芽糖+麦芽三糖(40%)(25%),-临界糊精+异麦芽糖(30%)(5%),葡萄糖,唾液中的-淀粉酶,-葡萄糖苷酶,-临界糊精酶,消化过程:,肠粘膜上皮细胞刷状缘,口腔,肠腔,胰液中的-淀粉酶,乳糖,蔗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酶,蔗糖酶,ADP+Pi,ATP,G,Na+,K+,小肠粘膜细胞,肠腔,门静脉,吸收机制:,Na+依赖型葡萄糖转运体(Na+-dependent glucose transporter,SGLT),刷状缘,细胞内膜,吸收部位:小肠上段;以单糖形式吸收,葡萄糖转运进入细胞,这一过程依赖于葡萄糖转运体(glucose transporter,GLUT)

4、。,二、细胞摄取葡萄糖需要转运体,糖代谢的概况分解、储存、合成,葡萄糖,丙酮酸,H2O及CO2,乳酸,乳酸、氨基酸、甘油,糖原,核糖+NADPH+H+,淀粉,第二节糖的无氧氧化,Glycolysis,一分子葡萄糖在胞液中可裂解为两分子丙酮酸,是葡萄糖无氧氧化和有氧氧化的共同起始途径,称为糖酵解(glycolysis)。在不能利用氧或氧供应不足时,人体将丙酮酸在胞液中还原生成乳酸,称为乳酸发酵(lactic acid fermentation)。在某些植物和微生物中,丙酮酸可转变为乙醇和二氧化碳,称为乙醇发酵(ethanol fermentation)。,一、糖无氧氧化反应过程分为糖酵解和乳酸生

5、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糖酵解第二阶段:乳酸生成糖无氧氧化的反应部位:胞液。,葡萄糖不利用氧的分解过程分为两个阶段:,葡萄糖磷酸化为葡糖-6-磷酸,葡萄糖,葡糖-6-磷酸(glucose-6-phosphate,G-6-P),(一)葡萄糖经糖酵解分解为两分子丙酮酸,不可逆,哺乳类动物体内已发现有4种己糖激酶同工酶,分别称为至型。肝细胞中存在的是型,称为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它的特点是:对葡萄糖的亲和力很低;受激素调控,对葡糖-6-磷酸的反馈抑制并不敏感。它这些特性使葡萄糖激酶对于肝维持血糖稳定至关重要,只有当血糖显著升高时,肝才会加快对葡萄糖的利用,起到缓冲血糖水平的调节作用。,

6、葡糖-6-磷酸转变为 果糖-6-磷酸,葡糖-6-磷酸,果糖-6-磷酸(fructose-6-phosphate,F-6-P),果糖-6-磷酸转变为果糖-1,6-二磷酸,果糖-6-磷酸,果糖-1,6-二磷酸(1,6-fructose-biphosphate,F-1,6-2P),不可逆,果糖-1,6-二磷酸,果糖-1,6-二磷酸裂解成2分子磷酸丙糖,磷酸二羟丙酮转变为3-磷酸甘油醛,-磷酸甘油,脂肪代谢,3-磷酸甘油醛氧化为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醛,1,3-二磷酸甘油酸,NADH?NAD+?,1,3-二磷酸甘油酸转变成3-磷酸甘油酸,这种ADP或其他核苷二磷酸的磷酸化作用与底物的脱氢作

7、用直接相偶联的反应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1,3-二磷酸 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转变为2-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脱水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2-磷酸甘油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将高能磷酸基转移给ADP生成ATP和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不可逆,累计生成多少分子ATP?方式?,(二)丙酮酸被还原为乳酸,反应中的NADH+H+来自于上述第6步反应中的 3-磷酸甘油醛脱氢反应。,糖的无氧氧化,E2,E1,E3,糖酵解小结,反应部位:胞浆;糖酵解是一个不需氧的产能过程;反应全过程中有三步不可逆的反应:,产能的

8、方式和数量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净生成ATP数量:从G开始 22-2=2ATP终产物乳酸的去路释放入血,进入肝脏再进一步代谢:分解利用 乳酸循环(糖异生),二、糖酵解的调控是对3个关键酶活性的调节,关键酶,调节方式,磷酸化与去磷酸化,(一)磷酸果糖激酶-1对调节糖酵解速率最重要,别构调节,别构激活剂:AMP;ADP;F-1,6-2P;F-2,6-2P(最强)别构抑制剂:柠檬酸;ATP(高浓度),ATP对磷酸果糖激酶-1的调节:,一般底物促进,产物抑制;这里例外!,胰高血糖素通过cAMP和依赖cAMP的蛋白激酶,使6-磷酸果糖激酶-2磷酸化而失活,降低肝细胞内 2,6-双磷酸果糖水平,抑制糖酵解;

9、而胰岛素的作用则相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作用相反,激素调节,F-6-P,F-1,6-2P,ATP,ADP,PFK-1,磷蛋白磷酸酶,PKA,(二)丙酮酸激酶是糖酵解的第二个重要的调节点,别构调节,别构抑制剂:ATP,丙氨酸,别构激活剂:1,6-双磷酸果糖,共价修饰调节,丙酮酸激酶,丙酮酸激酶,ATP,ADP,Pi,磷蛋白磷酸酶,(无活性),(有活性),(三)己糖激酶受到反馈抑制调节,葡糖-6-磷酸可反馈抑制己糖激酶,但肝葡萄糖激酶不受其抑制。长链脂肪酰CoA可别构抑制肝葡萄糖激酶。胰岛素可诱导葡萄糖激酶基因的转录,促进酶的合成。,三、糖无氧氧化的主要生理意义是机体不利用氧快速供能,糖无氧氧化最

10、主要的生理意义在于迅速提供能量,这对肌收缩更为重要。是某些细胞在氧供应正常情况下的重要供能途径。,无线粒体的细胞,如:红细胞,代谢活跃的细胞,如:白细胞、骨髓细胞,四、其他单糖可转变成糖酵解的中间产物,除葡萄糖外,其他己糖如果糖、半乳糖和甘露糖也都是重要的能源物质,它们可转变成糖酵解的中间产物磷酸己糖而进入糖酵解提供能量。,小结,机体利用氧将葡萄糖彻底氧化成H2O和CO2的反应过程,称为糖的有氧氧化(aerobic oxidation)。是体内糖分解供能的主要方式。,部位:胞液及线粒体,概念,第三节糖的有氧氧化 Aerobic Oxidation of Carbohydrate,葡萄糖有氧氧化

11、概况,1st:糖酵解,2nd:丙酮酸的氧化脱羧,3rd:TAC,4th:氧化磷酸化(第八章 生物氧化),1分子NADH2分子ATP,(一)葡萄糖经糖酵解生成丙酮酸,总反应式:,(二)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一、糖的有氧氧化分为三个阶段,(三)乙酰CoA进入柠檬酸循环以及氧化磷酸化生成ATP,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组成,E1:丙酮酸脱氢酶E2:二氢硫辛酰胺转乙酰酶E3: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TPP 硫辛酸()HSCoAFAD,NAD+,酶,辅酶,CO2,CoASH,NAD+,NADH+H+,5.NADH+H+的生成,1.-羟乙基-TPP的生成,2.乙酰硫辛酰胺的生成,3.乙酰CoA的

12、生成,4.硫辛酰胺的生成,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TAC)也称为柠檬酸循环,这是因为循环反应中的第一个中间产物是一个含三个羧基的柠檬酸。由于Krebs正式提出了三羧酸循环的学说,故此循环又称为Krebs循环,它由一连串反应组成。,二、三羧酸循环是以形成柠檬酸为起始物的循环反应系统,概述,反应部位:线粒体,1.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乙酰辅酶A(acetyl CoA)与草酰乙酸(oxaloacetate)缩合成柠檬酸(citrate)反应由柠檬酸合酶(citrate synthase)催化,(一)柠檬酸循环由八步反应组成,柠檬酸循环中第一个限速步骤

13、,不可逆反应,2.柠檬酸经顺乌头酸转变为异柠檬酸,此反应是由顺乌头酸酶催化的异构化反应由两步反应构成,(1):脱水反应(2):水合反应,3.异柠檬酸氧化脱羧转变为-酮戊二酸,异柠檬酸在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作用下,氧化脱羧而转变成-酮戊二酸(-Ketoglutarate),不可逆反应,柠檬酸循环中第二个限速步骤,4.-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酰CoA,在-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催化下-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酰CoA(succinyl-CoA);该脱氢酶复合体的组成及催化过程与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类似。,不可逆反应,柠檬酸循环中第三个限速步骤,5.琥珀酰

14、CoA合成酶催化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在琥珀酰CoA合成酶催化下,琥珀酰CoA的高能硫酯键水解与GDP磷酸化偶联,生成琥珀酸、GTP和辅酶A。这是三羧酸循环中唯一直接生成高能磷酸键的反应。,6.琥珀酸脱氢生成延胡索酸,此步反应由琥珀酸脱氢酶催化,其辅酶是FAD,是三羧酸循环中唯一与内膜结合的酶。,7.延胡索酸加水生成苹果酸,苹果酸酶催化此步反应。,8.苹果酸脱氢生成草酰乙酸,苹果酸脱氢酶催化此步反应,辅酶是NAD+。,柠檬酸合酶,顺乌头酸梅,异柠檬酸脱氢酶,琥珀酰CoA合成酶,琥珀酸脱氢酶,延胡索酸酶,苹果酸脱氢酶,-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经过一次柠檬酸循环,消耗一分子乙酰CoA;经四次脱氢,二

15、次脱羧,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1分子FADH2,3分子NADH+H+,2分子CO2,1分子GTP;关键酶有:柠檬酸合酶,-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异柠檬酸脱氢酶。,整个循环反应为不可逆反应。,柠檬酸循环的要点:,循环的中间产物既不能通过此循环反应生成,也不被此循环反应所消耗。但是机体内各种物质代谢之间是彼此联系、相互配合的。,三羧酸循环中脱羧产生的两个CO2分子来自草酰乙酸,而不是来自乙酰辅酶A。,体内凡是能转变为乙酰CoA的物质,都能进入三羧酸循环而被彻底氧化。,例如:,(三)柠檬酸循环在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中具有重要生理意义,柠檬酸循环是三大营养物质分解产能的共同通路。柠檬酸循环是糖、脂肪、氨

16、基酸代谢联系的枢纽。,联系三大代谢的枢纽性化合物是:乙酰CoA,H+e 进入呼吸链彻底氧化生成H2O 的同时ADP偶联磷酸化生成ATP。,三、糖有氧氧化是糖分解生成ATP的主要方式,糖的有氧氧化是机体产能最主要的途径。它不仅产能效率高,而且由于产生的能量逐步分次释放,相当一部分形成ATP,所以能量的利用率也高。,1.5*,四、糖有氧氧化的调节,关键酶,酵解途径:,丙酮酸的氧化脱羧: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三羧酸循环:,己糖激酶丙酮酸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一)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调节,别构调节,别构抑制剂:乙酰CoA;NADH;ATP别构激活剂:AM

17、P;ADP;NAD+,乙酰CoA/HSCoA或 NADH/NAD+时,其活性也受到抑制。这两种情况见于饥饿、大量脂酸被动员利用时,这时糖的有氧氧化被抑制,大多数组织器官利用脂酸作为能量来源以确保脑等重要组织对葡萄糖的需要。,共价修饰调节,异柠檬酸 脱氢酶,柠檬酸合酶,-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柠檬酸,Ca2+,ATP、ADP的影响,产物堆积引起抑制,循环中后续反应中间产物别位反馈抑制前面反应中的酶,其他,如Ca2+可激活许多酶,(二)柠檬酸循环的调节,2柠檬酸循环与上游和下游反应协调,在正常情况下,(糖)酵解途径和柠檬酸循环的速度是相协调的。这种协调不仅通过高浓度的ATP、NADH的抑制作用,亦

18、通过柠檬酸对磷酸果糖激酶-1的别构抑制作用而实现。氧化磷酸化的速率对柠檬酸循环的运转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五、糖有氧氧化可抑制糖无氧氧化,*概念,巴斯德效应(Pastuer effect)指有氧氧化抑制生醇发酵(或无氧氧化)的现象。,小结,进展:肿瘤细胞代谢重组,逆向Warburg效应,Sotgia F,et al.Cell Cycle,2012,11(7):1445-1454.,糖代谢的概况分解、储存、合成,葡萄糖,丙酮酸,H2O及CO2,乳酸,乳酸、氨基酸、甘油,糖原,核糖+NADPH+H+,淀粉,第 四 节 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磷酸戊糖途径(

19、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是指从糖酵解的中间产物葡萄糖-6-磷酸开始形成旁路,通过氧化、基团转移两个阶段生成果糖-6-磷酸和3-磷酸甘油醛,从而返回糖酵解的代谢途径,亦称为磷酸戊糖旁路(pentose phosphate shunt)。磷酸戊糖途径不能产生ATP,其主要意义是生成NADPH和磷酸核糖。,细胞定位:胞液,第一阶段:氧化反应,一、磷酸戊糖途径的分为两个反应阶段,反应过程可分为二个阶段:,第二阶段:非氧化反应,生成磷酸戊糖,NADPH+H+及CO2。,包括一系列基团转移。,6-磷酸葡萄糖酸,核酮糖-5-磷酸,葡糖-6-磷酸脱氢酶,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葡糖

20、-6-磷酸,葡糖-6-磷酸内酯,(一)第一阶段是氧化反应,5-磷酸核糖,催化第一步脱氢反应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是此代谢途径的关键酶。两次脱氢脱下的氢均由NADP+接受生成NADPH+H+。反应生成的磷酸核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中间产物。,G-6-P,5-磷酸核糖,NADP+,NADPH+H+,NADP+,NADPH+H+,CO2,经过第二阶段的一系列基团转移反应,5-磷酸核糖最终转变为果糖-6-磷酸和3-磷酸甘油醛。这一阶段非常重要,因为细胞对NADPH的消耗量远大于磷酸戊糖,多余的戊糖需要通过此反应返回糖酵解的代谢途径再次利用。,(二)第二阶段是一系列基团转移反应,二、磷酸戊糖途径主要受NA

21、DPH/NADP+比值的调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为磷酸戊糖途径的关键酶,其活性的高低决定葡糖-6-磷酸进入磷酸戊糖途径的流量。此酶活性主要受NADPH/NADP+比值的影响,比值升高则被抑制,降低则被激活。另外NADPH对该酶有强烈抑制作用。因此,磷酸戊糖途径的流量取决于NADPH的需求。,三、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是生成NADPH和磷酸戊糖,(二)提供NADPH作为供氢体参与多种代谢反应,(一)为核酸的生物合成提供核糖,1.NADPH是许多合成代谢的供氢体;2.NADPH参与体内羟化反应;3.NADPH可维持谷胱甘肽(GSH)的还原状态。,小结,糖代谢的概况分解、储存、合成,葡萄糖,丙酮

22、酸,H2O及CO2,乳酸,乳酸、氨基酸、甘油,糖原,核糖+NADPH+H+,淀粉,第 五 节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Glycogenesis and Glycogenolysis,糖 原(glycogen)是动物体内糖的储存形式之一,是机体能迅速动用的能量储备。,糖原的定义:,糖原储存的主要器官及其生理意义:,1.葡萄糖单元以-1,4-糖苷键形成长链。2.约10个葡萄糖单元处形成分枝,分枝处葡萄糖以-1,6-糖苷键连接,分支增加,溶解度增加。3.每条链都终止于一个非还原端.非还原端增多,以利于其被酶分解。,糖原的结构特点及其意义:,还原性末端,非还原性末端,还原性末端,非还原性末端,1,4,1,6,

23、4,1,一、糖原合成是由葡萄糖连接成多聚体,合成部位:,糖原的合成(glycogenesis)指由葡萄糖合成糖原的过程。糖原合成时,葡萄糖先活化,再连接形成直链和支链。,组织定位:主要在肝脏、肌肉细胞定位:胞浆,糖原合成途径:活化、缩合和分支,1.葡萄糖磷酸化生成葡糖-6-磷酸,葡萄糖,葡糖-6-磷酸,糖原合成途径(一)葡萄糖活化为尿苷二磷酸葡萄糖,2.葡糖-6-磷酸转变成葡萄糖-1-磷酸,UDPG可看作“活性葡萄糖”,在体内充作葡萄糖供体。,3.葡糖-1-磷酸转变成尿苷二磷酸葡萄糖,+,PPi,UDPG焦磷酸化酶,1-磷酸葡萄糖,尿苷二磷酸葡萄糖(uridine diphosphate gl

24、ucose,UDPG),4.-1,4-糖苷键式结合,(二)尿苷二磷酸葡萄糖连接形成直链和支链,糖原n 为原有的细胞内的较小糖原分子,称为糖原引物(primer),作为UDPG 上葡萄糖基的接受体。,.糖原分支酶的作用及分支的形成,小结,二、糖原分解从非还原末端进行磷酸解,亚细胞定位:胞 浆,肝糖原分解:补充血糖肌糖原分解:糖酵解提供能量,糖原分解(glycogenolysis)指糖原分解成为葡萄糖-6-磷酸或者葡萄糖的过程。,(一)糖原磷酸化酶分解-1,4-糖苷键,1.糖原的磷酸解,糖原磷酸化酶(Glycogen phosphorylase),糖原n+1,糖原n+葡糖-1-磷酸,糖原磷酸化酶仅

25、作用-1,4-糖苷键,2.脱支酶的作用,转移葡萄糖残基水解-1,6-糖苷键,脱支酶,(debranching enzyme),磷酸化酶,转移酶活性,-1,6糖苷酶活性,在几个酶的共同作用下,最终产物中约85%为葡糖-1-磷酸,15%为游离葡萄糖。,3.葡糖-1-磷酸转变成葡糖-6-磷酸,4.葡糖-6-磷酸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6-磷酸酶只存在于肝、肾中,而不存在于肌中。所以只有肝和肾可补充血糖;而肌糖原不能分解成葡萄糖,只能进行糖酵解或有氧氧化。肌糖原水解成葡萄糖基进行糖酵解产生多少个ATP?,小结,糖原的合成与分解总图,它们的快速调节有共价修饰和别构调节二种方式。它们都以活性、无(低)活性

26、二种形式存在,二种形式之间可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而相互转变。,这两种关键酶的重要特点:,三、糖原合成与分解受到严格调控,磷酸化酶b激酶,糖原合酶,糖原合酶-P,磷酸化酶b,磷酸化酶a-P,磷蛋白磷酸酶抑制剂,2.糖原合酶受别构调节,在糖原分解代谢时肝主要受胰高血糖素的调节,而肌肉主要受肾上腺素调节。肌肉内糖原合酶及磷酸化酶的变构效应物主要为AMP、ATP及葡糖-6-磷酸。,四、糖原积累症是由先天性酶缺陷所致,糖原累积症(glycogen storage diseases)是一类遗传性代谢病,其特点为体内某些器官组织中有大量糖原堆积。引起糖原累积症的原因是患者先天性缺乏与糖原代谢有关的酶类。,糖

27、代谢的概况分解、储存、合成,葡萄糖,丙酮酸,H2O及CO2,乳酸,乳酸、氨基酸、甘油,糖原,核糖+NADPH+H+,淀粉,糖异生(gluconeogenesis)是指从非糖化合物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部位:,原料:,概念:,主要在肝、肾细胞的胞浆及线粒体。,主要有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第 六 节 糖 异 生Gluconeogenesis,一、糖异生不完全是糖酵解的逆反应,酵解途径中有3个由关键酶催化的不可逆反应。在糖异生时,须由另外的反应和酶代替。,糖异生途径与酵解途径大多数反应是共有的、可逆的;,(一)丙酮酸经丙酮酸羧化支路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草酰乙酸,PEP,丙酮酸羧化

28、酶(pyruvate carboxylase),辅酶为生物素(反应在线粒体),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反应在线粒体、胞液),丙酮酸,线粒体,胞液,(二)果糖-1,6-二磷酸转变为果糖-6-磷酸,(三)葡糖-6-磷酸水解为葡萄糖,二、糖异生的调控主要是对2个底物循环的调节,酵解途径与糖异生途径是方向相反的两条代谢途径。如从丙酮酸进行有效的糖异生,就必须抑制酵解途径,以防止葡萄糖又重新分解成丙酮酸;反之亦然。这种协调主要依赖于对这两条途径中的两个底物循环进行调节。,(一)第一个底物循环在果糖-6-磷酸与果糖-1,6-二磷酸之间进行,(二)第二个底物循环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和丙酮酸之间进行,PEP,丙

29、酮酸,ATP,ADP,丙酮酸激酶,1,6-双磷酸果糖,丙氨酸,乙 酰 CoA,草酰乙酸,三、糖异生的主要生理意义是维持血糖恒定,(一)维持血糖恒定是糖异生最重要的生理作用,(二)糖异生是补充或恢复肝糖原储备的重要途径,三碳途径:指进食后,大部分葡萄糖先在肝外细胞中分解为乳酸或丙酮酸等三碳化合物,再进入肝细胞异生为糖原的过程。,(三)肾糖异生增强有利于维持酸碱平衡,四、乳酸循环(Cori 循环),葡萄糖,乳酸,血液,肌糖原,乳酸,乳酸,葡萄糖,由肌肉酵解产生的乳酸,经血液转运入肝,肝又将乳酸通过糖异生补充血糖,可再被肌肉利用,这种现象称为乳酸循环或Cori氏循环。,特点:耗能,生理意义:,乳酸再

30、利用,防止酸中毒,小结,血糖,指血液中的葡萄糖。,血糖水平,即血糖浓度。,血糖及血糖水平的概念:,正常血糖浓度:3.896.11mmol/L,第 八 节 血糖及其调节The Definition,Level and Regulation of Blood Glucose,血糖水平恒定的生理意义:,保证重要组织器官的能量供应,特别是某些依赖葡萄糖供能的组织器官。,脑组织不能利用脂酸,正常情况下主要依赖葡萄糖供能;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完全通过糖酵解获能;骨髓及神经组织代谢活跃,经常利用葡萄糖供能。,血糖,一、血糖的来源和去路是相对平衡的,1.胰岛素是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2胰高血糖素是体内主要升高

31、血糖的激素,3肾上腺素是强有力的升高血糖的激素,二、血糖水平的平衡主要是受到激素调节,三、血糖水平异常及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糖代谢紊乱,临床上因糖代谢障碍可发生血糖水平紊乱,常见有以下两种类型:,低血糖(hypoglycemia):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高血糖(hyperglycemia):空腹血糖浓度高于7.1mmol/L,胰性(胰岛-细胞机能亢进、胰岛-细胞机能低下等);肝性(肝癌、糖原累积病等);内分泌异常(垂体机能低下、肾上腺皮质机能低下等);肿瘤(胃癌等);饥饿或不能进食者等。,低血糖的原因:,高血糖的原因:,糖尿病;遗传性胰岛素受体缺陷某些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等;生理性高血糖和糖尿。,(三)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糖代谢紊乱疾病,糖尿病是一种因部分或完全胰岛素缺失、或细胞胰岛素受体减少、或受体敏感性降低导致的疾病,它是除了肥胖症之外人类最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糖尿病可分为二型:,型(胰岛素依赖型)型(非胰岛素依赖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